古時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5-09-30 22:18:06
❶ 「大學生」的由來
大學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和專業高等教育還未畢業或受過高等教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的一群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具伏慶有開拓性的建設與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那麼大學生一詞是怎麼來的呢?
❷ 大學生在古時大概是個什麼地位
大學生在古代相當於秀才,是有一定功名的,受到人們的尊塵跡重吵寬。不過還是派碰並需要繼續往上考,否則就只能和范進一樣了。
❸ 現在的大學生,在清朝是屬於什麼職位
在清朝的科舉制度中,凡未參加院試或在院試中末被錄取者,皆稱童生,通俗的說就是上學念書的人。辯廳童生經過縣、府喊游兩級鄭灶銷初試,合格者,再參加由省提學院使(即學政)主持的考試,故稱院試。院試一般每二年舉行一次,由學政分別至各府巡迴舉行。考中者,稱生員,即可入府、縣學繼續學習,取得生員資格者,即稱秀才。因古代學校又稱庠,故生員又稱庠生。凡取得生員資格者,即算有了功名,朝廷即給予免除賦稅的待遇,見了縣官不用下跪,只作揖即可。
生員並不是官職,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舉人相當於大學生。
只有生員資格的秀才並沒有俸祿,若果未能通過之後的鄉試中舉,亦不足以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但秀才卻不能小看,不僅有上面說的特權,更重要的是,有了生員資格,才可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