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事求是的例子
⑴ 舉一個你在生活中堅持實事求是
在生活中,堅持實事求是的例子比比皆是,它體現為對真理的堅守和對知識的執著追求。如波蘭科學家哥白尼,面對教會的偏見和壓力,他堅持提出太陽中心論,即使流亡他鄉,也不改初衷。布魯諾更是發展哥白尼的理論,面對火刑的酷刑,他堅信未來會理解他的價值。然而,這種實事求是也並非總能帶來順利,如項羽的武斷導致了他的失敗,這與劉德的謙虛嚴謹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德,漢景帝的皇子,他對儒學的熱愛使他在逆境中發掘和保存文化瑰寶。面對典籍匱乏的挑戰,他身體力行,不惜重金搜羅,甚至親臨民間,以誠摯的態度對待每一卷善書。他的行為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吸引眾多知識分子貢獻家傳古籍,他親自參與整理,對待古籍的嚴謹態度使得大量正本流傳下來,對當時的學術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盡管劉德的學術事業因政治因素而中斷,但他的實事求是精神被後人銘記。班固在《漢書》中給予他高度評價,"實事求是"這四個字是對劉德一生治學態度的最佳總結。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堅持真理,不畏困難,是實事求是精神在生活中的生動體現。
⑵ 有關「實事求是」的例子
1、徐悲鴻承認畫鴨筆誤
徐悲鴻早年留學法國,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尤其精於素描。對於中國畫,他是主張改革的:「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無古人的現實主義畫風。
聽某老人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對畫評議,一鄉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對他說:「先生,你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你畫的是麻鴨,麻鴨尾巴哪有恁(這樣)長的?」
眾人一看,原來是徐氏新作「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內中有麻鴨尾羽捲曲如環。鄉人說雄鴨羽毛鮮艷,尾巴捲曲是有的;麻鴨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畫錯了。
徐氏承認疏於寫生,深深致謝而退。
2、蘇東坡向王安石認錯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是翰林院學士,人們都稱他為蘇學士。蘇東坡才華橫溢,文章寫得好,詩詞也作得好。但知識再豐富的人也不可能會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時候也不免要出點差錯。
有一天,蘇東坡拜見當朝宰相王安石。相府僕人把他領進王安石的書房,說是宰相大人外出辦事,馬上回來,請蘇學士用茶稍候。等了一會,主人還不回來,蘇東坡便信步走到書桌旁,見桌上攤著一首詠菊詩。這首詩沒有寫完,只寫了兩句:「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看了,心裡不由暗暗好笑起來:「西風」明明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而菊花從來就敢於頂風傲霜,最能耐寒耐凍,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大錯特錯了?想到這里,蘇東坡詩興大發,不能剋制,就提筆蘸墨,信手續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東坡擱下毛筆,又待了一會,見主人還不回來,便起身告辭了。再說王安石回家後,到書房見了蘇東坡的那兩句話,只是搖了搖頭,並不與蘇東坡計較。
後來蘇東坡降到黃州去當團練副使。
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陽天氣,連連颳了幾日大風。一天,風停歇後,蘇東坡邀請了幾個好友到郊外賞菊。只見菊園中落英繽紛,滿地鋪金,一派西風蕭瑟的景象。
這時,蘇東坡猛然想起了給王安石續詩的事情來,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他恍然悔悟到自己過去鬧了笑話,連忙提筆給王安石寫信認錯。
3、愛因斯坦的認錯
1917年,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為了解釋宇宙的穩恆態性問題,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各自獨立進行此項工作的研究。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也就是說宇宙要麼膨脹,要麼收縮。
由於物理直覺上的偏見和數學運算上的失誤,愛因斯坦決不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求得—個靜態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進—個「宇宙項」。這個結論在當時既符合宇宙學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觀測事實。
然而,1922年,美國學者弗里德曼求出了這個方程的另—個動態解;1927年比利時學者勒梅特也獨立求得同—解。從數學角度證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均勻地膨脹或收縮著。然而,愛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觀。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遠距星雲的觀測,發現遠距恆星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離地球越遠的恆星光譜線紅移越大。這說明恆星在遠離地球而去。
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改變了愛因斯坦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把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失誤稱為他「—生中最大的錯事」,並收回了對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之時,還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沒有—個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確的。」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這次失誤。
—位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謙虛地回顧自己已被世人承認和稱頌的成就,說明了愛因斯坦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坦盪胸懷。這也正是愛因斯坦能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
4、白貓與黑貓
鄧小平家中掛著一幅《雙貓圖》。圖中的一隻貓渾身雪白,絨毛輕柔;另一隻貓烏黑透亮。《雙貓圖》的上方,是幾行遒勁有力的題詞:「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幅圖是人稱「江南貓王」的老畫家陳蓮濤特意為鄧小平畫的。
「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是鄧小平的一句名言,反映了鄧小平安邦治國的一個要觀點。「貓論」言簡意賅,卻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形式務必反映資料,手段務必服從目的,這個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貫穿於鄧小平的治國謀略和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各個方面。
在「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搞社會主義,首先要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大力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上,鄧小平強調各個國家都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國家的狀況,走自己的路。
既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鄧小平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5、劉徳「抄書」
漢景帝時期,河間王劉德個性喜歡研究儒家的經典著述,他讀儒學時總是根據實例求證真相。他從民間得到好書後,親自抄寫一份給原主,同時還贈以金銀。因此很多人慕名給他送書。長此以往,他的藏書比朝廷的存書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