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手機依賴症
1. 「我有手機依賴」大學生心理論文
摘 要:目前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價廉、快捷、豐富、互動性和隱秘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歡,但是大學生對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一、手機依賴症的概念及表現
「手機依賴症」是依賴症的一種表現,是個體形成的一種對手機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賴。具體表現為: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當手機連不上網路或收不到訊號時,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等。
二、手機依賴症對大學生的行為影響
在一項對沈陽某工科高校的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的問卷調查中,有94.3%的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其中三星、HTC、Sony、中興、小米等中端平價型手機佔了80%,蘋果手機代表的高端機型佔了15%。智能手機的使用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1.智能手機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項目。
據調查大學生每月用於手機話費支出不等,35.8%的學生在50 -100元,21.9%的學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為1000元,用於話費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機的更新速度極快,15%的大學生為了匹配最新的手機應用程序或追求靚麗的手機外觀,追風購買高端智能手機,例如蘋果、三星note等;還有18%的大學生會每年更換一部手機。32.8%的大學生經常用手機下單購物、支付電話費、買火車票等。
2.智能手機成為打發時間的娛樂品。
大學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機在網的時間達5小時以上的有41.4%,這些學生用手機上網聊天、關注微信朋友圈、淘寶購物,偶爾關注最新的時事新聞;除了在課余時間上網,上課時間大學生也會隨手掏出手機上網,不管什麼課都會玩手機的同學佔10%左右;五成學生會在覺得「沒有什麼用」的課堂上使用手機,而大學生心中的「沒有什麼用」的課一般是考查課或思政課。
3.智能手機成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據調查大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軟體是:QQ 52.86%;微信 37.62%;游戲6.2% 。大部分學生幹部通過QQ或微信群聊軟體獲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時大學生喜歡通過人人或微博軟體聯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最新狀態。數據顯示,一旦沒帶手機,19%的學生覺得坐立不安,內心空虛,48.1%的學生覺得無聊。
4.智能手機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殺手鐧
一般來說每天23:00之前大學生就會結束一天的學習工作入睡,而高達60%的學生晚上睡覺不關機,78.1%的學生在睡前閱讀小說、打游戲、聊天等等。實驗證明,睡前使用1小時的彩屏手機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手機的輻射會對腦電波造成影響,造成休息不好、多夢、智力下降;長期低頭看手機,導致大學生產生頸椎勞損;頻繁發送簡訊息會導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腫脹等不適症狀。
三、手機依賴症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
目前大學生有手機依賴症症狀的達到了90%,其中多數學生為中度和輕度依賴,嚴重依賴的佔15%左右。「手機依賴症」不僅帶給大學生生理的危害,更嚴重的是心理上的影響。
1.從眾和攀比心理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從眾行為是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尋求解除自身與群體之間的沖突,增強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喜歡採取從眾行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減少心理沖突。大學生因為別人使用智能手機帶來了生活的便捷和豐富資源,也希望自己購買智能手機;甚至不少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也從眾購買智能手機,智能手機變成了一種身份和身價的象徵。大學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別喜歡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比如說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買的衣服,這些信息的傳遞無形中,又助長了攀比心理。
2.焦慮不安
過度關注手機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間的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得到,讓人難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時間,也與手機形影相伴,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裡,其實這樣做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調查數據顯示,「如果您出門時沒有攜帶手機,你會有以下哪種感覺?」,19%的大學生覺得坐立不安,內心空虛,48.1%的學生覺得有點無聊;46.7%的學生覺得「別人的手機響起時經常以為是自己的手機響」;65.8%的學生「當手機沒有信號時,會感覺煩躁甚至憤怒」,62.4%的學生「手機必須隨身攜帶,哪怕去衛生間也要帶著」。這些心理現象顯示了智能手機的使用加重了大學生日益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況。
3.喪失注意力
手機等多媒體工具會讓人們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甚至會導致「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經常處在多任務狀態的人在處理工作時的注意力顯著下降,思維不斷被打斷,這大大削減了大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大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復雜的層面。
4.社交障礙
QQ、微信、人人等溝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與人正面交際的緊張感與焦慮感,深受大學生喜歡,但是過多地依賴手機QQ、微信交流,反而產生了「現實生活中與人交往時會感到緊張、害怕」的社交障礙表現。大學生覺得自己認識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訊錄里卻找不到一個能談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獨不斷增加。還有一些學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時,不停地擺弄手機,會讓對話產生「延遲」,使對方覺得缺乏誠意,影響人際關系。
四、大學生預防及糾正手機依賴症的建議
手機依賴症是人們經常使用手機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糾正手機依賴並不難。首先,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自己產生手機依賴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從而嚴格規范的使用手機。其次,學校和家長應當積極地干預,製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使大學生得到足夠的關愛,引導大學生恰當地處理人際關系。再次,班集體通過組織班級特色活動,增強凝聚力,增加戶外體育活動,增強心理和身體的調節。
論文——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
大學生「手機依賴症」實證研究
手機依賴症的心理分析及矯正
大學生手機依賴心理研究進展初探
手機依賴症 論文
大學生手機依賴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幾個文檔關於」手機依賴心理「,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2. 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當代大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有
一:社交問題
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依賴於手機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少,尤其是近幾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只能呆在宿舍里,缺乏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機會。而且現在網路時代,很多大學生都是網路上重拳出擊,現實中唯唯諾諾。缺乏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本技能,而且長久的發展下去,可能會變得社恐。因此,我認為社交問題是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之一。
三網路詐騙問題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網路詐騙問題也日益嚴重。然而,大學生出入社會,對社會涉世未深。當代大學校園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網路詐騙問題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群中。一些大學生迷上了網戀,被所謂的網友欺騙了感情和錢財。還有一些大學生出於攀比心理,在不正規的網路借錢平台借錢。就是現在所謂的校園貸。現在大學對網路安全宣傳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大學生網路受騙。
3. 大學生要如何擺脫網路依賴症
網路在現在的社會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經是影響我們生活的事情。微博,網路,微信,這些軟體包含了全部的生活內容。
作為最年輕的一輩,我們這些大學生也是非常熱愛網路的,甚至達到了依賴的地步。走進大學的食堂,學生們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在玩手機。一隻手拿著手機看小說,另一隻手拿著筷子。這種現象是極為不正常的,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不光是在吃飯的時候沉迷手機,在走路,上課的過程中,都是一刻不能離開手機的。這樣就嚴重的影響了我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是完全的脫離了父母的管制,沒有父母在限制自己玩手機和玩電腦的時間。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會終日沉迷於網路游戲,甚至會逃課打游戲。最後等待他的就是學校的勸退。還有的學生會熬夜看電影,上課打游戲等等,都對學業和健康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4. 大學生手機成癮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原因
1.1當代大學生的自主能力差,好奇心強,容易沉迷於網路而無法自拔。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清晰明了,每天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而努力學習,到了大學以後,學生學習壓力瞬間變小許多,而與此同時他們喪失了目標,喪失了學習壓力,當然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並且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往往毫無規劃,昏昏噩噩的過著每一天,為了消磨時間而沉迷於手機娛樂,長時間的放鬆,導致許多大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玩手機娛樂的壞習慣,以至於到最後演變為手機成癮。
1.2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缺乏興趣。
在大學里我們的專業知識是枯燥無味的,而就剛升入大學的學生而言,剛剛擺脫了高中那種魔鬼式的學習訓練,他們更想擁有的是輕松、快樂、自由的大學生活。因此便造成了大學生厭學的這種心理。剛升入大學的他們離開了父母的束縛、脫離了老師的管束,所以學習也就很容易鬆懈下來,當大學生再次面對索然無味的專業技能知識時厭學心理便在心中悄然出現。堂上無所事事,為了消磨時間,便利用手機進行娛樂,從而導致了手機成癮。
1.3大學生學業成績考核的不嚴格。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的大校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轉向了普及教育,對學生的管理也趨於鬆懈了。為了讓大多數學生的成績都看得過去,大多數課程的筆試成績都採取易避難的方法。因此大多數大學生面對較難的題目、枯燥的理論知識,不假思索的也就放棄了,時間久了大學生便產生了輕輕鬆鬆是四年,辛辛苦苦也是四年,那何必不讓自己輕鬆快樂自由一些的這個錯誤心理。因此,許多大學生逐漸沉迷於手機,最後愈演愈烈為手機上癮。
1.4電子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其內容不斷豐富,結構不斷優化,操作程序也日漸簡單,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手機產品也是不斷的智能化、手機市場也更是日新月異,所以手機受到了大多數人的青睞,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的是手機製造成本的日益下降,就現在而言手機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手機價格由以前的兩三千一部降到幾百塊錢一部,而這一價格的變化剛好滿足了消費能力不足的當代大學生的需求。
1.5社會整體大環境的影響。
互聯網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展現出了世界各地的新鮮事物,而手機作為互聯網的一種載體幫助我們展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奇妙;除此之外,互聯網還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暢所欲言,充分的展現自我。互聯網吸引了他們而智能手機作為互聯網的載體更有利於大學生滿足自身需要,所以手機備受大學生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