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社會學博士
發布時間: 2025-10-09 19:40:02
Ⅰ 中大社會學研究生好么
挺好的。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於2008年12月由原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和人類學系聯合組建,其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濃厚的底蘊,諸多國內著名社會學、人類學學者任教於此,如史祿國、鄧初民、顧頡剛、許地山、朱亦松、容肇祖、胡體乾、言心哲、傅尚霖、黃文山、蕭雋英、商承祚、楊成志、陳序經、鍾敬文、董家遵、楊慶堃、岑家梧、梁釗韜、何肇發等知名學者為社會學與人類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山大學社會學學科是在改革開放後全國首批復建的社會學學科點之一,並於1981年全國首批獲得社會學專業碩士授予權,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批准為廣東省重點學科,並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社會學專業自恢復、重建以來,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不但是整個華南社會學研究的中心,而且在中國社會學學界具有重要的影響,並藉助與香港地理毗鄰的優勢,發揮著中國社會學與香港、國際社會學相互溝通、交流的橋梁 作用。在2008年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比中,中山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在全國排在並列第三名。
在科學研究方面,形成幾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城市與社區研究、人口與社會發展、經濟社會學、消費社會學、勞工研究。其中 在城市社會學理論、發展社會學、產業集群、消費社會學、農民工、城中村、港澳社會、大躍進時期的人口等研究領域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Ⅱ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專業設置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的專業設置如下:
本科階段:
- 社會學:深入探究社會現象和結構,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
- 人類學:研究人類的文化、社會和行為,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變異。
- 考古學:研究古代人類活動和文化遺產,通過考古發掘和分析來了解過去。
- 社會工作:專注於培養學生在社會服務、社會福利和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碩士研究生階段:
- 社會學:進一步深入社會學領域的研究,包括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等。
- 人口學:研究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和變遷等,以及這些因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 人類學:深化對人類文化、社會和行為的研究,以及跨文化比較。
- 民俗學:研究民間信仰、習俗、傳說等民俗文化現象。
- 民族學: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社會結構等,以及民族間的相互關系。
-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結合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知識,進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
- 社會工作:培養在社會工作領域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才。
博士階段:
- 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
- 擁有六個博士授權點,包括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以及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為學生們提供了廣泛的專業選擇和深入研究的機會。
此外,學院還設立了社會工作碩士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專門培養社會工作領域的專業人才。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