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mp4
1. 機械創新大賽學生提供的視頻不得超過多少分鍾
介紹作品功能的視頻錄像(3分鍾之內,限mp4或rmvb格式)
相關資料:
一、大賽的目的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目的在於引導高等學校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設計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工程實踐的訓練,提高學生針對實際需求通過創新思維,進行機械設計和工藝製作等實際工作能力;吸引、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二、大賽的主題與內容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22年)的主題為「自然•和諧」。內容為「設計與製作1)模仿自然界動物的運動形態、功能特點的機械產品(簡稱仿生機械);2)用於修復自然生態的機械裝置,包括防風固沙、植
被修復和凈化海洋污染物的機械裝置(簡稱生態修復機械)」。
所有參加決賽的作品必須與本屆大賽的主題和內容相符,與主題和內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參賽。提倡在設計機械作品時採用智能技術、數字技術和5G+技術等,以提升作品的時代特徵。對本屆大賽主題和內容的進一步說明等事宜,見隨本通知一起發出的《第十屆(2022年)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參賽須知》。
三、組織與領導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主辦單位: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
承辦單位:全國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全國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金工研究會、北京中教儀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決賽承辦單位:深圳技術大學。
為保證大賽的順利開展,大賽的組織、評審與宣傳等工作由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以下簡稱全國組委會)負責,日常工作由大賽組委會秘書處承擔。
已成立賽區組委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賽區組委會負責本賽區的組織領導、協調與宣傳工作。各賽區評審委員會由本賽區的機械學科專家組成,負責本賽區競賽的作品甄別和評審工作。各賽區在確定本屆賽區組委會和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及預賽時間後,務必及時報送全國組委會秘書處備案,以便全國組委會向各賽區委派「巡視員」開展巡視預賽工作。凡未經備案和未接受巡視的賽區比賽,全國組委會將不予以承認,並在分配參加全國決賽名額時不予考慮。
第十屆大賽繼續設立慧魚創新(創意)設計比賽的專項競賽組(以下稱慧魚組)。參加慧魚組比賽的作品應符合本屆大賽的主題和內容,參賽隊組成應滿足本通知的「參賽條件」。在全國組委會的指導下,慧魚組競賽組委會負責組織慧魚組的預賽工作,發布賽事通知,並承擔參加競賽的相關學校的賽前指導培訓。參加慧魚組的參賽隊由所在學校匯總,由學校統一向慧魚組競賽組委會報名。慧魚組作品進入全國決賽的名額確定辦法與各賽區機械創新設計作品進入全國決賽的辦法基本相同。
四、參賽條件與方式
1.參賽條件:全國在校本、專科大學生(含2022屆畢業生)均可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通過學校推薦報名參加,每個參賽隊學生人數不得多於5人,指導教師不多於2人。參賽隊由所在學校統一向本賽區組委會報名。限制每位教師指導的作品進入全國決賽的數量不超過2項。
2.各高校參加賽區預賽作品數量的上限:本科院校的參賽作品最多為15項(含15項),專科院校最多為7項(含7項),同時具有本科和專科的院校按本科計。各高校應組織校內選拔賽,使機械創新設計活動在學校層面上大面積地開展與普及。對每年舉辦預賽的賽區,建議在奇數年份賽區自行命題組織競賽,全國組委會不派巡視員;第十屆全國大賽僅統計2022年各賽區參加預賽的作品數。
3.參賽方式:參賽隊學生接到大賽通知後,即可按大賽主題和內容要求進行准備,最終完成作品的設計與製作,並向學校和各賽區組委會提交:
(1)第十屆大賽作品報名表(見附件一,包括紙質、電子文檔);
(2)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主要設計圖紙(包括紙質、電子文檔);
(3)作品的實物樣機或放縮的實物樣機;
(4)介紹作品功能的視頻錄像(3分鍾之內,限mp4或rmvb格式)。
五、本屆大賽相關進程的重要時間節點
1.2021年3月發布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主題與內容的通知;
2.各賽區應在2022年5月10日前完成預賽,2022年5月20日前按有關通知要求報送預賽結果;各賽區務必在賽區預賽開幕日20天之前將本賽區大賽組委會和評審委員會名單、預賽時間、報名作品數等信息報送全國組委會秘書處聯系人;
3.全國組委會將於2022年6月上旬進行作品初評,並在2022年6月15日前公布參加全國決賽的作品名單;
4.全國決賽將於2022年7月中下旬在深圳技術大學(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舉行,具體時間將在大賽後續通知中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