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鞭炮

大學生鞭炮

發布時間: 2025-10-12 16:02:28

『壹』 大學生過節,感性與理性之爭

大學生過節,感性與理性之爭
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熱衷於過洋節,使中國的傳統節日面臨著種種困境,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承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堅力量——在校大學生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
2006年12月25日是西方傳統的聖誕節,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熱衷過聖誕節」的情況,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名校或科研單位的十位哲學或教育學博士發出聯合署名倡議書,號召網友慎對聖誕節。於是,一場關於洋節日過熱,中國人放棄自己傳統文化的爭論再一次被國內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多種原因,成就年輕人熱衷洋節
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每一個節日,都能夠找到吃的東西,似乎中國的傳統節日裡面,只有「吃」的元素,除去吃沒有太多的其他特徵,然而,過分地強調飲食使傳統節日變成了「飲食節」。傳統節日給現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飲食,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意境,則變得越來越淡了,在現在這樣一個溫飽解決的社會里,對於現代的年輕人來說,吃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這些節日的過法,我想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差不多,現在好多的人,基本對吃不是那麼的感興趣了,而且很多的節日,大家不能回家,只能在學校過,基本上是湊合著過了」新疆師范大學研一學生李士懷說。
或許西洋節日寬松、愉悅的氛圍給了年輕人更大的空間。 記者走訪了駐烏魯木齊的幾所高校,超過3成的人表示過洋節可以讓自己勞累和緊張之餘放鬆一下,而傳統節日是不能滿足的。
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們表示,一提起聖誕節,就有種歡快放鬆感,是一個可以和朋友盡情HAPPY的日子。
事實上,在生活快節奏的都市中,除了「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洋節」越來越受人青睞。「洋節」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商業、娛樂和文化消費,逐漸變成都市生活中的狂歡日。對比「洋節」的走俏,中國傳統節日卻黯然失色,一些節日在日常生活中悄無生息地滑過,而另一些節日則變成了例行公事的儀式。 兩種節日,兩種情況
「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很濃厚的文化內涵,大多數的在校學生越來越少的接觸到傳統節日,自然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在校大學生又有幾個呢」新疆大學歷史系學生齊艷說出了目前大學生對傳統節日內涵的了解情況。 也許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還有對那種每天翻頁的有些記憶,在薄得透明的紙上,老皇歷詳細標注各種時令和節日的日期。然而翻開當下出版的日歷,除了春節有所標注外,其餘的傳統節日基本上都已經被忽略了,而更多的是添加了洋節日。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節日不止有春節、中秋,元宵花燈、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重陽敬老,還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臘
八、祭灶等都是重要的節日。每逢這些節日,人們都要舉行祭祀、祖先崇拜、神靈崇拜、驅邪禳災等特殊儀式,這些儀式有著上千年的輝煌和浪漫,雖然看來有些迷信的成分,卻有著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在裡面,令人惋惜的是這些文化內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朋友們所淡漠。 關於春節放鞭炮、貼春聯的
來源知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在校大學生都知道聖誕節是怎麼一回事,關於一些西洋節日的各種傳聞,各種過節方式,他們都能熟悉。「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傳說,周圍很少人提及,但是一些西洋節日的傳說,那就不一樣了,周圍的人都在說、都在做,自然我們也就知道了
。」
這是很多在校生的共識。 民俗學博士苑利認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物質主導一切的社會裡面,很多的東西我們只考慮其物質意義,而忽略了其精神意義,如禁放鞭炮,理由是鞭炮會產生垃圾,造成空氣和噪音污染,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是我們卻沒有看見其固有的精神意義,其實放鞭炮的精神價值是很大的。「精神上的東西看不見,但看不見不等於對社會沒有意義,不等於他的社會意義就小
。」
大學生對待洋節日:感性與理性 西洋節日的紮根,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入侵,如果不加以阻止,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這種文化的入侵,要比經濟的入侵更嚴重。 這種觀點也被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們所認知,新疆農業大學文化社團,前不久進行過一個關於在校大學生過節的專題討論。 令組織者開始沒有想到的是,上半場大家的觀點都是過洋節日的各種好處,對洋節日進行了高度的點評,然後批評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但是當其中的一位主持人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的時候,大家的反應變了。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學,有沒有認真的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一味的洋節日,接受的是西方的文化,那麼我們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該怎麼辦呢?
」此語一出,全場寂靜。好長時間沒有人說話。
後來大家發表了相同的觀點,那就是大學生不應該一味的過洋節日,而放棄傳統節日。
「我剛開始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感覺過洋節日好玩,有意思,傳統的一些節日,對我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太死板。後來靜下心來想一想,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有意義一點,洋節日過完也就完了。其實我過節有時候只是處於一種感性的認識,在校大學生應該理性一點
。」
新疆師范大學心理研究協會王研同學在辯論會上發表了這樣的即興感言。在現場博得眾人的掌聲。
新疆大學心理協會教授表示,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敏感性比較強,大部分是處於感性的認識,沒有進行理性的考慮,喜歡接受新奇的東西,從一出生就過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久了,沒有興趣了,突然間感覺這種舶來節日很新奇,就稀里糊塗的過起了洋節。 傳統文化靠年輕人市場
2004年韓國率先向聯合國提出端午節為該國的文化遺產,最終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在這場中韓端午節的申遺之爭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這的確給了國人一個沉重的打擊;另一方面,年輕人熱衷於追求西洋的節日,我們的傳統文化被漸漸的忘卻也讓一些社會學專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過多的擔憂。
「年輕人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但是現在我們真的很擔心
。」
新疆大學王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過洋節日,而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無動於衷,這個是很可怕的。」
在新疆財經學院,很多學生的的觀點基本上和老師的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年輕人理應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本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但是這樣一種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節日,卻被韓國人搶先注冊成了文化遺產,這一點,在我們同學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
「如果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在乎我們現在的傳統的節日,而一味的追求西洋的節日,恐怕若干年之後真的沒有多少人知道中國的七夕等富有曲折故事的好節日了,說不準又被別的哪個國家注冊了。」
新疆大學張同學說說出了很多在校大學生的擔憂。
來源:新晨

熱點內容
大學生創業微商 發布:2025-10-12 17:27:58 瀏覽:575
大學生殺四人 發布:2025-10-12 17:12:04 瀏覽:989
女大學生畫女孩 發布:2025-10-12 17:08:35 瀏覽:576
大學生法律認識 發布:2025-10-12 16:49:29 瀏覽:392
大學生自律圖 發布:2025-10-12 16:49:15 瀏覽:217
電影觀後感大學生 發布:2025-10-12 16:46:41 瀏覽:814
大學生創業1500字 發布:2025-10-12 16:45:54 瀏覽:494
不成熟的大學生 發布:2025-10-12 16:25:27 瀏覽:264
本科生是不是要交論文費 發布:2025-10-12 16:13:57 瀏覽:513
本科生畢業論文手冊封面填寫 發布:2025-10-12 16:13:48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