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網貸的認識
❶ 如何看待大學生借貸,校園網貸的危害和防範措施
但是那種黑心的那種套路的貸款,他們才不管這么多了,他們只要逮住一個是一個,然後想方設法從大學生身上賺錢,然後像校園裸貸,然後套路的,然後利滾利的這種東西真的是特別的多,然後這個時候該怎樣避免呢?我覺得如果真的需要錢,然後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話,你去貸款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做好規劃規劃的好,其實風險也就沒有,然後一定要找那種正規的貸款公司,不要找小額貸款,公司也不要找那種套路的貸款公司!
❷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看待校園網貸
近年來,不法互聯網借貸平台瞄準了大學生群體,由於在校大學生涉世未深,對各種安全風險和誘惑抵禦不足,一次落入網貸陷阱,一生悔恨不已!「裸條」借貸、虛假套現、刷單負債等問題對校園安全和學生權益帶來嚴重隱患,校園網貸的危害可以說是罄竹難書!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深刻的談談大學生如何提高對校園網貸的風險認知:
一、在校大學生應多學習校園網貸風險防範知識,進一步提高防騙技能。
1、網貸的全稱為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
2、認識高利貸陷阱,零門檻、無抵押、線上審核,最快三分鍾到賬,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侵犯大學生合法權益。
3、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的金融消費觀念,在提高警惕意識的同時也應不迴避新生經濟事物,以便自己在步入社會之前嘗試提高在金融、消費等領域的敏銳性。
4、自覺了解金融信貸和網路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參考文章:《校園網貸陷阱多發,大學生如何提高對P2P網貸的風險認知?》http://jiahao..com/builder/preview/s?id=1570629273821957
❸ 作為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網貸怎麼回事啊
能不碰就千萬別碰網貸,網貸最終的目的就是坑你父母的錢,。
❹ 大學生借14萬到手4萬,揭秘網路借貸的亂象!
「校園網貸」,猶如盛開在校園的「罌粟花」,外面雖然美麗妖嬈,但其甜蜜的花香卻隱藏了致命的誘惑。
近年來,網路 貸款 成為大學校園的新寵,雖然貸款額度不高,能為臨時資金短缺的大學生帶來暫時性的方便,但行業規則一旦被打破,就如同撒向大學生的誘餌和魚鉤,使得他們掙不開身。
有關校園借貸亂象的報道屢見不鮮,從因貸款無力償還,到出賣裸照「裸條」借貸,再到跳樓自殺,引發了外界強烈的關注。
1、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日前,有媒體再度報道了一則有關網路借貸的消息,有大學生借 14 萬到手的只有 4 萬,而逾期後的日利息更是高得嚇隱好凱人,達到30%。
經過調查才知道,事情大概是這個樣襪沒子的:
去年9月,湖南某高校的大一新生小周因為急用錢,用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做抵押向某借貸平台借了一筆款。此後,還款日期逼近,小周又在借款平台的「熱心幫助」下拆東牆補西牆。短短一個月,已經向數十個借貸平台借款了,總額高達十幾萬。而實際上,在兩張最大的借條里,小周寫的借款金額是10萬和4萬,但到手的只有約4萬。
此後,小周陸續還了6萬多借款,催款電話卻還源源不斷打上門。小周的同學、老師和家長都不斷接到催款騷擾電話。
最終,小周無奈休學,中止了一場還沒開始就已結束的精彩大學生活。
爸媽從小就教導我們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的」、「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但有人就是沒往心裡去,想著如何走捷徑,認為伸手就能夠到的東西,不用白不用。而結果是,不勞而獲的代價往往來得更沉重。
剛剛准備踏入大學的考生們,人生何等精彩,歲月如此靜好,可是,小周卻灶喚因為一個不留神,就此斷送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原來,免費的午餐才是最昂貴的」。高考後的第一課,竟是如此深刻!
2、揭秘網路借貸的亂象
「校園網貸是個坑,10個裡面,6個都會回頭再借,上岸的不多。」——這是來自一位深陷校園貸同學的告白。
當催款電話一遍又一遍地響起,原本美好的校園生活從此失去了應有的寧靜。
校園貸,本是一種服務於大學生助學、創業的貸款平台。但是由於缺乏管制,使得校園貸在法律的灰色空間內野蠻生長,淪為不少不法分子進行交易的工具。名義上,校園貸利息低,借款手續簡單,看似安全保險,然而事實卻是令人難以想像。
案例一:2016年12月,南京農業大學有學生反映,該校大四學生邊某讓部分同學以個人名義幫其進行網路信用貸款,但因未能履行承諾,致使幫其貸款的學生被貸款平台催繳本息。據悉,涉及疑似借貸被騙的南農學生有57人,總金額近150萬元。
案例二:青島讀大三的小陳一年前接觸了校園貸。分期付款帶來的「便宜、省事」,還有購物的快感讓她喜歡上了這種借貸模式。半年內,小陳分別在趣分期、分期樂等15家校園貸平台上借貸消費,購買了多種蘋果電子產品、名牌包包、化妝品、尼康相機等。每次的金額都不大,1000、5000,但很快,她發現自己不經意間已經積累了10萬左右的欠款,每個月要支付4000左右的本金和利息。根據記者綜合統計,小陳的借貸成本在30%,也就是說她10萬元左右的欠款,有3萬是需要支付給平台的利息。
案例三:湖南某學院體育專業的大四學生方某,從去年10月左右至今,通過借用18位同學的個人身份信息,以「夢想基金」、「校園貸款」等名目,在名校貸、 京東 白條、極速學貸、錢米等12家P2P貸款平台上,共借本金和各項費用50多萬元後失聯。
其他:2016年12月30日,20歲的廣州某高校大二學生小菲(化名)在借款平台「51短借」借了2000元,僅三個月的時間利滾利變成了11萬;湖北某大學生借貸5000元,半年利滾利成了26萬;上海某大學生借貸4萬,半年欠下100萬……類似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種種現象令人觸目驚心。
一筆小數目的金錢,短短時間就可能滾成巨款。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又該如何去承受這巨大的負債壓力呢?!
網路借貸存在很多亂象,除了高額的利息,更可怕的是,暴力催款。
例如,被媒體曝光的裸條貸(指借款人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或小視頻作為擔保,一旦逾期未還時,貸款人以公開其裸照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系的手段逼迫借款人還款);
例如,通過打爆借款人的電話、發恐嚇簡訊、騷擾借款人的室友、家長、老師的方式 催收 ;
例如,以假裝律師口吻催收、假裝法院涉訴簡訊、發布人身攻擊性的的恐嚇信息等方式讓你擔驚受怕,逼迫你還款。
這些江湖套路太深,學生們往往心驚膽戰、煩不勝煩,但又無可奈何。
可怕的「校園網貸」,就猶如盛開在校園的「罌粟花」,外面雖然美麗妖嬈,但其甜蜜的花香卻隱藏了致命的誘惑。可偏偏有人趨之若鶩,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從此求學之路就變成了「不歸路」。
3、如何避免校園貸陷阱?
近年來,隨著借貸市場的日益活躍,借貸方式愈加多種多樣,騙子的詐騙手段也是越來越新穎,有的手段並不高明,但有的著實考驗智商,讓人防不勝防。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消費群體,數量龐大而集中。他們消費觀念超前,支出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騙子們正是利用大學生缺乏金融知識、只消費沒收入、自控能力較差、急需周轉資金等有利條件,以「借錢不怕坑,還款不用愁」、「零門檻,無抵押」等虛假口號,誘騙在校大學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費。
校園網貸就像只無形的「黑手」,給諸多莘莘學子帶來傷害,甚至釀成悲劇。要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應該做到以下八點:
1)、防止透支未來
在消費主義橫行的今天,「卡奴」是常見的稱謂,「花未來錢」常見諸於報端,「分期付款」更被看做是 理財 中管理現金流的常見招數。現在很多學生用分期手段來享受大額超前消費,雖然在消費的時候享受到了樂趣,可是在未來的日子裡,自己每日都要為分期做還款,壓縮生活開支,直到分期結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逾期,逾期的後果可想而知,錯估自身還貸能力的同時,還給家庭帶來了負擔。
2)、防止沖動消費
每月生活費不少,也很節省,可是為什麼突然就「窮」了呢?原因很可能就是一些「沖動型消費」,沖動型消費即突然間心血來潮花很大的價錢購買一些東西,比如看到自己喜歡的名牌包包、當季最火的口紅等,腦門兒一熱就很有可能刷爆信用卡,造成經濟上的困境。所以,我建議,避免沖動消費,可以在電子行業、手機軟體、 支付寶 上加入一些最高消費金額限制的措施來約束自己。
3)、堅決不做卡奴、貸奴
很多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來辦理信用卡和高利貸,雖然短期獲得了經濟上的高消費,但是以後的日子裡,卻要為信用卡、高利貸的還款付出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嚴重者會走上歧途,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都會有影響。
4)、勤工助學,緩解壓力
節流的同時還需要開源,對於大學生來說,在大學里有很多可供學生自己支配的課余時間,除了可以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之外,平時多參加一些兼職,或者申請勤工助學崗位,不僅能得到一定的工資收入改善生活,還能得到一定的鍛煉,提前適應社會環境。在這里,阿金要鄭重地提醒同學們,在兼職的過程中一定要防止上當受騙。
5)、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聽信校園貸的宣傳,江湖險惡,涉世不深的學生不要被花言巧語迷惑,一旦入套,追悔莫及。另外,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未走出校門,身背債務及心靈創傷會給今後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6)、建立合理的理財方式,科學的消費觀
大學生一定要有合理的理財方式,很多學校沒有開設理財課程,但有的學習會有選修課,可以選修,另外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攀比、不追求超出自家(父母能提供的費用)經濟能力的物品,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
7)、嚴密保管個人信息及證件
不輕易在網上透露自己的身份,不輕易將自己的相關信息(比如身份證、學生證或者是個人的信息)給別的同學或老師或陌生人,學生群體應該注意加強對自身隱私的保護,包括個人信息及證件等,防止被心懷不軌者利用,造成個人聲譽、利益損失。
8)、確實需要用錢的話要到正規平台
如果真的需要,可以預估自己接下來的幾個月是否可以正常還款再確定分期。如今,各銀行都有專門針對學生群體的助學貸款等項目。當遇到資金問題時,學生群體應加強與輔導員、學校管理部門等的溝通交流,防止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4、網路借貸亟待監管
市場空間龐大表明校園貸業務存在的合理性。校園貸的本意,是通過資本的合理流動,來解決大學生在自我提升和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不足。
但由於監管不力、缺乏規則、大學生自身消費觀念扭曲等種種原因,作為P2P蠻荒時代的產物之一,亂象叢生的校園貸對大學生竟從扶持變成壓榨。
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稍不留神就將處於審核過寬、高息重費、暴力催收等各方蠻力的擠壓之下,一旦迸出鮮血,噴濺在高校凈土,難免觸目驚心。
然而在一系列校園網貸悲劇和亂象的背後,是對於互聯網金融立法、監管和執法的缺失。大學生雖已具有獨立民事行為能力,但畢竟社會經歷、經驗欠缺,且對違約風險認知程度有限。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校園網貸悲劇和亂象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在校園網貸立法、部門完善、執法等方面有所作為。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網路不良借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積極學習金融和網路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行為。如果你要參與到網路借貸,一定要量力而行,認清正規的網貸平台然後再實施交易,遇到可能的借貸陷阱,注意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