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恐慌
1. 大學生的焦慮從何而來
這個大學好像作為一種基礎教育。我就還想到,就是說奧巴馬,這算美國培養出來的。我就注意到,我研究奧巴馬的演講,我就注意到很多人評價呀,說這個是這個總統當中,相當具有歷史感的一個人,這人一說話呀,不凡。
梁文道:他有哲學底子。
竇文濤:哎,哲學的底子,而且人家能夠說從林肯總統,當年的什麼IHaveaDream,回顧美國的這種歷史,這種歷史感,這種人文素養,你看在奧巴馬身上,就體現了,這就是美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一種精英。
朱大可:對。就是現在我們就缺失這個,就是說如果你讓學生來談論這樣的話題,他是無法完成,他的記憶就非常短暫,他可能記憶就是兩三年之前的東西,在這之前的東西他全部忘的乾乾凈凈。
竇文濤:朱老師你平常跟現代的大學生們接觸,你覺得他們所思所想,或者所擔心的是些什麼呢?
朱大可:就是職業。
竇文濤:職業。就是找工作。
朱大可:就是找工作,他們從大學第一天開始就是職業焦慮,這個焦慮是由家長帶來的,因為家長好不容易幫你選擇,培養你花那麼多錢,那當然希望你趕緊畢業以後趕緊掙錢,來回饋你的家庭,是吧?這也可以理解。
梁文道:現在學費也的確負擔很多的壓力。很慘。
朱大可:學費很多。很多家庭是很貧困的。中國教育現在非常慘。就是他的整個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占這個整個家庭收入很大一部分,所以他們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非常迫切。而學生受到這種壓力,所以他從進校第一天開始,他就是一個就業的焦慮非常強烈。
竇文濤:真是,當年有一個廣州有一個孫志剛你記得嗎?就是被活活打死的那個大學生,後來我看對他,就是我們采訪他的父親啊,你看他一個農民兄弟吧,他兒子這么慘給打死了,但是你知道他接受采訪他說的是什麼呢?說是說,我們培養這個,我這個孩子大學生,我們給親戚,村裡的親戚都借了錢,我們投資了多少,但是你看現在這人給打死了,我們這個投資怎麼。
朱大可:血本無歸了。
竇文濤:血本無歸了,他是這么想。
梁文道:這是個中國傳統。
朱大可:對。
梁文道:你知道以前中國傳統,大家都在農村務農,你花兩三代人的力氣才能夠騰出一個人,他是不用下地幹活就在那兒好好讀書的,然後這個人全村養著你了等於是,然後養一個人出來考上了進士、當了官了。
2. 上大學後為什麼會變得社恐
很多大學生在自己宿舍里可以不受任何拘束的誇誇其談,甚至可以說是肆無忌憚,而在陌生人面前卻寡言少語,一味發揚沉默是金的精神。這可能是大學生所處的這個特殊階段的原因,進入青春期,年少氣盛,大學生都有了很強的自尊心,對外界的各種反應比較敏感,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觀點,怕自己一旦說錯話會遭別人排斥、鄙視,尤其在異性面前擔心會更重,所以盡量使自己保持沉默,從而導致社交恐懼症的出現,這種原因可以歸結為青春期的特殊原因。
還有的大學生並不是發自心底的不願出現在公共場合,做事交往等都束手束腳,不能根據自己得意願來處理當前所遇到的各種事件,這就需要追溯到其家庭環境。大學生在從小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會不斷地給予教育,可能在此過程中就不自覺的受到壓抑,家教稍嚴的家庭,大學生在外所受到的各種來自意識里的束縛會更多,尤其是女生,家教的過程中會不斷提醒其需要有個女生該有的樣子,需要自斂,而不應該放任自己隨心所欲,這就毫無疑問的加重了大學生與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這種原因可以歸結為家庭環境原因。
有的大學生不願意過多的與人接觸交流是因為總覺得自己在任何地方都低人一等,尤其才進入大學,發現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而自己卻什麼都不會,每次表演或開會都只有當觀眾的份;有時又會過多的在意自己是農村來的,覺得自己的言談舉止都顯得土裡土氣,跟不上所謂的潮流;有時還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和別人作比較,比如家境,別人家有轎車自家只有自行車,別人家有三層洋樓,自家只有小平房……諸如此類,總覺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因而拒絕與人過多交流來往;這種情況可以概括為自卑心理引起的社交恐懼症。
二、怎樣解決大學生社交恐懼症
首先,我們大學生要一定要自信,樹立起對自我的信心;只有自信了,才會有勇氣去挑戰以前沒做過的認為難的事情,才會使自己常常快樂;一旦自信了,就可以很好的克服自卑和害羞,「社交恐懼症患者最深處的原因就是無法接納自己。『如果自卑是毒,你自己就是解葯』,從而有效抑制社交恐懼症的發生。
第二,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若是將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就容易脫離現實而不容易實現;若是常常追求完美,就容易患得患失,太過在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試圖採取各種方法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從而迷失自己。因此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不用過於在意別人的種種看法,就不會出現手足無措、傷心失望的情況。
第三,時常給予自己積極地心理暗示,不斷告訴自己,社交恐懼症的情況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這樣可以逐漸否定以前種種消極的意識,從而變得更加樂觀。
第四,可以適當的強迫自己改變現狀,到人多的地方,比如食堂和大街上,主動向路人問詢;試著參加聚會、活動和各類表演,試圖展現自己的長處,試圖參與發言;不斷地強迫自己不斷地聯系,時間長了肯定會有好轉。
第五,適當和父母進行交流,訴說自己的想法,尤其女生,畢竟大學生自身已經步入成年階段,不可能永遠隨著父母的意志生存,從而減輕來自家庭的束縛,這是應對家庭環境原因最好的方法。
第六,葯物療法,這是專門針對生理原因所誘發的社交恐懼症,運用葯物來進行調節改變身體里化學物質失調狀況。
三、大學生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特徵
(一)缺乏或喪失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的缺失導致患者在人前不知道如何與人說話和相處,見人就緊張,與人說話的時候面紅耳赤甚至顫抖。
(二)對外界感到不安和排斥
社交恐懼症患者通常都不願意和人接觸、不願意在公眾場合做出讓人注意的事情,由此他們感覺到面對任何人、在任何公眾場合都是不安全的,於是就對外人產生排斥情緒,害怕出現在公眾場合。
(三)強迫性的恐怖情緒,想像出恐怖對象自己嚇唬自己
(四)害怕
社交恐懼症最明顯的特徵便是害怕,害怕與人交往,害怕出現在公眾場合等等。在患者害怕的時候便會臉紅、出汗,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發抖、心慌氣短、手腳顫抖甚至暈倒的現象。
(五)迴避
怕雖然是一種心理過程,但它必然要影響生理功能,於是緊張、出汗、心慌氣短以及顫抖都會接踵而來,這些反映,其實是一種焦慮的表現。為了擺脫焦慮,迴避、逃避便是唯一的手段。在迴避的時候,許多患者還會發生「過敏性牽連」,這是一種自我防衛心理機制。對害怕的場面或人,會發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對外部事物產生異常過敏的反應。
四、大學生社交恐懼症的自我調節
1、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
2、放鬆入靜訓練:找一個安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現在開始放鬆,從頭部到腳部依次想像變松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助於克服緊張的反應。
3、別太在意自己的反應: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在意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4、具體可以用系統脫敏法來消除恐懼心理。它是反復接受恐懼的刺激,接觸恐懼目標,從而逐漸適應這種刺激,逐漸消除這種恐懼,其刺激強度可由弱到強,循序漸進地呈現,否則會加重恐懼感。
5、可以用厭惡療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恐懼情緒或想法就用力彈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這也是一種強化,過段時間症狀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