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海歸博士
① 你認為最差的985是哪些學校
我認為最差的985大學是以下三所大學。
一、東北大學
由於東北大學位於東北地區,因此它的知名度不是很高,而且近些年東北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其對東北大學的財力支持十分有限,因此,東北大學的人才隊伍建設緩慢,而且東北大學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引進優秀的人才,比如海歸博士,比如中科院院士等等。這些年東北大學的全國排名一直都在下降。在985大學行列中是屬於比較末位的那一批。如果東北大學再不採取措施去自救的話,那麼它在985大學的行列中可能更加毫無存在感,而且可能會在新一輪的學科評比中掉隊,甚至有被踢出985大學行列的風險。
綜上:以上三所大學發展勢頭不足,有掉隊的風險。
② 譚智的譚智個人發展史
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跨國公司到本土公司,從經理人到創業者⋯⋯譚智20多年來展轉騰挪的躍遷,凝聚了那一代知識精英在時代大劇中不斷向上的求索和反思。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某些小區居民會發現樓宇電梯內的木框印刷體廣告牌,被人悄悄換成一塊液晶平 面顯示器,一幅幅精美、悅目的廣告圖片在顯示器中輪番閃現,讓封閉、枯燥的電梯之行變得活躍起來。誰乾的?分眾傳媒總裁譚智。譚智把這稱為「框架2.0」,是原來「框架1.0」產品的升級。
2007年11月10日,譚智在接受《中國投資》采訪時稱,分眾已在全國安裝完1萬塊這種新式智能液晶平面媒體。據他估算2008年全國安裝6萬塊應該沒問題,情況如果更好,安裝10萬台也不奇怪。這意味著分眾框架傳媒原來的主打產品木質框架平面媒體將逐漸被新式智能液晶平面媒體取代。據介紹,這稱得上是全球首塊智能液晶平面媒體,「框架2.0」集聲音、多畫面、全視角、紅外、無線遙控為一體,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路遠程式控制制,按用戶提供的排期表需求進行靈活的個性化播放。
譚智說,一個「框架2.0」的牛奶廣告客戶可在早上顯示早餐牛奶品牌,晚上顯示晚餐牛奶品牌,全部都是由後台系統控制的。在一次看似簡單的更換中,「框架2.0」完成了向數字化的跨越。
這背後,成本也大幅提高。一塊智能的液晶平面顯示器成本高達6000元,而原來海報式的「框架1.0」僅需花費200-300元。譚智表示,2.0成本雖高昂,由於智能程度高,框架原來在換畫的人工成本上可大大縮減,印刷成本、出錯率也會大降低。譚智也不用擔心全球首創的寶貝被人偷走,因為它裡面裝有GPS系統。譚智稱,即便收費高一點,客戶也樂意買單。譚智對《中國投資》記者說,2004年底框架媒介的營業額是3600萬元,全國其它同類的框架媒介公司加起來一年也不超過8000萬元,但現在框架傳媒一個月銷售收入就8000萬。
5年前,譚智並不是這般的順風順水,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浪潮中,他領導的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8848轟然倒下,他本人亦被媒體評為「互聯網十大出局者」。在公眾視野里消失了3年後,在11個月的時間內,他憑借令人咋舌的閃電手法,收購整合9家公司,建立框架傳媒,然後賣給風頭正盛的分眾傳媒。框架媒介從估值的3200萬元人民幣做起,最後動態估值達到30億元人民幣。
一頭銀發的譚智,經歷坎坷。無論是當農民,做銷售,還是任職業經理,譚智總在追求做人到家,達到不平凡的境地。 接觸過譚智的人,除了感覺他對數字有驚人的記憶力外,就是他身上典型的東北人爽快性格。譚智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父親在吉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工作,母親是副食品商店營業員。譚智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信奉天主教的母親對譚智的成長影響至深。譚智回憶說,母親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做到家,出類拔萃;另外要正直,不能騙人。
1972年,18歲的譚智中學畢業,到離家500公里外的吉林省麻縣公社建疆大隊插隊。知青生活非常辛苦,夏天要干16、7個小時,冬天干13個小時。「種田,上山砍柴,修梯田,什麼都干過」,譚智說。由於肯賣力氣,譚智當年入黨,隨後任大隊長、副書記、書記,管轄著6個生產隊,4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
1976年,譚智爭取到一個工農兵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次年3月1日進入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學習,自此與IT結緣。1980年,譚智被分配到對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工作。1981年,譚智偶然得到一個去美國深造的機會。當時,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和北京市委、人大、經貿部行政中心等接受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個援助項目。於是,譚智幸運地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第一年算公派留學,用聯合國的錢。一年後,譚智爭取到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理工學院獎學金,轉為公派自費。6年後,譚智被授予博士學位。攻讀博士期間,他還兼職教授本科、碩士課程,做到了助理教授。在美國的機會很多,前途也一片光明,但譚智最終選擇了回國。譚智告訴《中國投資》記者:「我當時認為,中國的機會比任何國家的機會都要大。未來30年中國將經歷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階段。」
回國後,譚智仍然回到外經貿部計算中心工作,被提升為處長。但這個處長很不「安分」,在美國所學的先進理論,在計算中心幾乎派不上用場。回國第一件事,譚智跑到北京計算機學院要求作免費兼職教師。他敲開院長辦公室,自我介紹姓譚,剛從美國回來,是計算機博士。院長問有什麼事,譚智說,能否來這里兼職教書,不要工資,不要房子,也不要補助。院長一臉茫然,說研究後再給回話。免費教書的事情再無下文。 1988年2月,譚智被派到美國開公司。由外經貿部投資27萬美元,譚智投入3萬美元,個人佔10%股份,這在當時 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第一單生意是向國內出口傳真機,第一批僅100台傳真機就賺了10萬美元。「當時機會太多,有批文就賺錢,拿到外經貿部的批文,根本不用往外賣,外經貿部系統就足夠消化」,譚智回憶道。
賺到錢後,譚在國內成立了幾家獨資、合資公司,搞化妝品、葯品、電子產品等各種生意。1993年6月,在知識分子紛紛下海經商的浪潮中,譚智毅然結束了5年的官商生涯,轉而擔任美國Chipcom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兼首席代表,負責拓展中國市場業務。譚智搖身一變成為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緣於一次偶然機遇。由於常駐美國,譚智經常接待一些國內代表團。有一次,他帶團訪問ChipcomCorporation公司,負責接待的美方副總裁問:「聽說中國市場很大,我們應該到中國去嗎?」當時,許多美國人都認為中國很窮,買不起好東西,「所有公司都應該去!」譚智回答。於是,這位Corporation公司副總裁約譚智出來,談談中國市場。第一次兩人海闊天空地談了3個小時。結束時,這位副總裁已萌發了到中國開辦事處的想法。事後,雙方一共談了7次,「就像是我給他們做教育樣」,譚智笑著回憶說。
另一件事也讓譚智記憶深刻。當美國Chipcom公司決定在中國建立辦事處時,最初是想把新加坡作為亞洲總部,他們認為新加坡是中國之窗。譚智告訴他們:「中國門都打開了,你還從窗跳進去干嗎呢?」雙方哈哈一笑,美國人一下子明白了。供職Chipcom期間,譚智做銷售很努力,第一年出去講產品,一年講課大概150次,做教育市場的工作。兩年內連續獲得ChipcomCorporation公司最佳銷售貢獻獎,使該公司成為中國網路市場上最大的網路產品提供商。譚智認為,一個好的銷售人員一定要很執著,不能誇大,要誠實,要從客戶角度來講產品用處和市 場,而不單純講價格。1995年,Chipcom被3COM收購,譚智旋即離開,加盟UT斯達康,擔任中國區高級副總裁。數年後這家憑小靈通而大放異彩的公司,當時的主要業務是銷售接入網設備,與華為公司競爭。
1998年,受前微軟中國總經理吳士宏之邀,譚智擔任微軟(中國)公司任副總經理,負責微軟在中國的合作夥伴選定、銷售渠道開發及分銷管理等工作。未滿一年,譚智離開微軟。要是沒有互聯網,他肯定會留在微軟。其時,互
聯網浪潮洶涌,吸引了無數的卓有建樹的海歸投身其中。IDG力邀譚智加盟8848電子商務網站。
而8848之行,成為譚智職業生涯中一次揮之不去的「麥城」。「浮躁!」譚智說。當時整個互聯網行業,就像現在的A股市場一樣浮躁,大家都認為能圈到錢就能掙到錢,能掙到錢就要圈更多的錢。當時,8848已融資6000多萬美元,積極謀劃海外上市。但海外上市材料遞上去後,被一拖再拖。直到2001年底,互聯網泡沫已然破滅,批文才下來。海外上市已不可能,人心渙散,譚智也成為著名的「互聯網出局人」之一。回顧在8848的兩年,譚智對《中國投資》說:「我經常告訴自己,我沒做錯事,我盡了所有的努力,這件事找不到哪一條是我的原因,不是決策問題,所以我感到可惜而不是後悔。」 離開8848的譚智被香港Tom集團拉去做高級顧問。譚智說,原意是去做運營,去了以後發現是做投資。還有整合 團隊、管理TOM在中國的投資,TOM在中國投資項目的管理、運營。這樣的工作做了3年。這是譚智職業生涯中做得最長的一段。正是在這段時間,譚智發現了框架媒介和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當時他先請TOM投資,但TOM沒有興趣,認為項目太小。於是,譚智決定自己干。漢能投資董事長陳宏2002年找到譚智,相約打造一個「中國高盛」。兩人把自己的錢投入到框架媒介項目中。當時,這個項目並不為業內人士看好,但譚智十分偏執,自己投資,親自管理。後來的成功故事早已被媒體廣為詳細報道:譚智在11個月里,收購、整合了9家公司,打包然後賣給分眾傳媒,贏得25倍的投資回報。而且,賺得盆滿缽滿的譚智,應邀加入分眾傳媒,擔任框架傳媒董事長兼CEO。2007年1月,譚智又被任命為分眾傳媒新總裁。現在,譚智管理的生意更大了,也更忙了。譚智對《中國投資》記者說,他現在不追求名氣,只想踏踏實實做些事,把事情做到家。
③ 黃大年主要事跡簡介
黃大年1975年10月參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底,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黃大年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黃大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
(3)吉林大學海歸博士擴展閱讀:
黃大年出生於廣西南寧,父母都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父親對黃大年的要求十分嚴格,常在一些小事中鍛煉他的記憶能力和應變能力;作為航空物探操作員,他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瞰廣袤土地、秀美山川,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對祖國河山質朴的愛,深深植入他的心田。
「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啟動,通過層層篩選,黃大年拿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他被派往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是同批留學生中唯一來自地學領域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