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孤獨感研究
① 大學生為何普遍感到孤獨
第一,在上大學之前,我們身邊一直有一群人給我們引路,有父母,有老師,他們總是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了,應該做什麼,他們監督著我們,雖然說會很煩,但是我們不需要思考明天應該做什麼,等會兒應該做什麼,我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好了。
第三,大學里的空閑時間真的太多了,可能最熟翻的人就是宿舍里的朋友,但如果跟宿舍里的人三觀不同,或者目標不同,就可能會出現玩不來的可能,這時候陌生的城市,獨自一個人,自然就會覺得孤獨無比了。
② 談談大學生孤獨感及解決途徑
孤獨感的概念最初來自於醫學,用以表示人際交往溝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礙。後來,心理學家將孤獨感的概念引入「社會心理學」中,對其概念、內容、意義展開了一定程度的討論。1973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受鮑爾比關於依戀學說的影響,發表了《孤獨,一種情緒及社會性孤獨體驗》的文章。文章指出:孤獨感是當個體感到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自己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的交往水平產生差距時的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或體驗。這開創了孤獨感研究的先河。國內的學者也對孤獨進行了描述,黃希庭認為孤獨是一中負向的情緒體驗,是個體渴望人際交往和親密關系卻又無法滿足,而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此外李傳銀等在綜述國內外多種關於孤獨感的解釋後做出了更全面的界定:認為孤獨感是當個人感到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自己對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產生差距是而引起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或體驗,常伴有寂寞、孤立、無助、郁悶等不良情緒反應和難耐的精神空落感。
在對孤獨感的研究上,心理學家在孤獨感類型的方面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劃分了三種不同的類型:一是感情孤獨與社會孤獨 ,二是長期性孤獨、情境性孤獨和暫時性孤獨 ,三是主動的孤獨和被動的孤獨。在此基礎上分析出大學生孤獨感的含義是指大學生自我心理缺少同他人思想、感情以及語言的交流,從而在內心感到與世隔絕,內心充滿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孤獨心理會使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寂寞感和躁狂感,產生心理障礙和悲觀厭世的情緒,從而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