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癮案例
① 大學生失蹤6年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020年7月28日,離開家失蹤6年的鄭永全終於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並發了朋友圈說“我的家鄉我回來了!”。這名大學生消失6年的謎團也隨之慢慢解開。

直到2020年7月27日,鄭永全看到很多關於自己的新聞報道,還知道這6年裡爺爺已去世,家人也一直在尋找他,痛苦了一夜的鄭永全終於下定決定於7月28日坐車回家。
懷著激動的心情,鄭永全終於回到了家裡,看到了許久沒見的家人。面對家人的關心,鄭永全除了後悔,更多的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已經把微信名改成了“重新開始”。希望漂泊六年的鄭永全和許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都能積極勇敢地面對未來的人生。
② 有關沉迷於網路游戲而誤入歧途的事件
沉迷於網游5年,曾經六天六夜連續上網不回家,曾經一個學年曠課127節,曾經一次性買游戲裝備花掉5000多元……因為網游,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因為網游,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昨天,錢江晚報報道《給「網癮之痛」開葯方》,引起讀者反響。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小夥子的。他是蕭山人,今年25歲,曾經是個網癮少年,現在正在為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忙碌奮斗著。
雖然已戒掉網癮2年,但想起網游帶給他的危害,他說就叫他「遍體鱗傷」吧。
高三那年,曠課127節
高二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遍體鱗傷」和同學走進學校旁的一家網吧,在那裡他學會了上網聊天,然後又學會了打網路游戲。
《石器時代》、《星際爭霸》、《傳奇》等等,他都玩。自從迷上網游後,他白天上課睡覺,晚上通宵上網。偶然有幾次聽課,他滿腦子想的就是怎樣把游戲人物搞得厲害點。整個高三「遍體鱗傷」一共曠課127節。
爸媽老師痛心不已。為了上網這件事,已經是大小伙的「遍體鱗傷」,沒少被爸爸打罵。
「遍體鱗傷」說,因為有過親歷,所以他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人對網游那麼迷戀:一但上癮,你就會覺得除了沉醉在網游中就沒有其他事情能帶來樂趣、刺激和成就感。
就這樣,一直玩到高考。高考成績出來後,智商不錯的他,收到了浙江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遍體鱗傷」認為,不去讀大學可以一門心思玩游戲,可以成為所在服務區里最厲害的高手。考慮了一個星期後,他決定不去上大學。
當時他的父母已經拿他沒辦法了。那段時間,爸爸還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但他基本不去上班。也就在那段時間,他做了最瘋狂的一件事,為了玩傳奇沖級,他關掉手機,六天六夜在網吧里,餓了就吃方便麵,累了,就趴在電腦桌前睡兩三個小時。
家庭經濟危機,他決心戒網
就這樣,高中畢業後三年,「遍體鱗傷」全荒廢在網游中。2004年6月,他偶然得知家裡遭遇了經濟危機,他爸爸生意虧本,銀行貸款還不了。
「那時我突然醒悟到,爸媽那麼辛苦,為了就是養我。我問自己是不是人生的。這么多年,太對不起他們了。」從那時起,他就對自己說,不能再玩網遊了。
可是網癮並不是想戒就能戒的。一開始幾天,「遍體鱗傷」也異常難受。晚上回到家後,他無所事事,又會打開電腦玩網游,玩著玩著,又到深夜。
「遍體鱗傷」很苦惱。他想了很多辦法。原本傍晚就可以下班回家的,他主動要求再上一個班,晚上繼續工作,為的就是讓自己充實、忙碌。他不要雙休日,常常一天18個小時都強迫自己處於工作狀態。一旦空下來,他會找很多書看,把興趣轉移到看書和聽音樂上去。
但有時心裡還是會癢癢的。剛戒網癮那段日子,一起玩的網友也打電話給他約他去網吧玩。他也去過幾次。到了網吧,網友早已為他買好飲料、開好電腦。他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再玩了。這樣想著,他就沒讓自己再坐到電腦旁。
這樣癢癢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半年。半年之後,就好多了。
戒網成功,他寫下「告同志書」
回顧以前自己的經歷,「遍體鱗傷」常常會若有所思,他說那時候也退縮過,也想過放棄,但後來還是挺過來了。這說明一件事情,人的剋制力是很強的。
現在,「遍體鱗傷」在一個公司上班,是一個車間的負責人。「我這段時間正在復習,明年參加成人高考,沖刺浙大。」說起爸媽,現在對他也很好,無論多忙,每天都會打個電話。
他通過《錢江晚報》寫了一封「告同志書」:
沉迷網路游戲這五年,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了所在服務區最厲害的,他們都叫我老大,那種感覺很爽。可是這又算什麼呢,那都是虛幻的,現實中我什麼也得不到。
我反而失去了很多,我的身體搞垮了,學業耽誤了,原本能考上浙江大學的,卻只有高中畢業,現在正在成人高考;由於缺少交流,我的朋友少了很多;我還傷害了父母那麼深……
網游真的很無聊。如果你已意識到網癮的危害,可以試著轉移興趣愛好,就像我一樣,讓自己變得充實。我想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行。
你一定以為我說的是空話,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為以前我在玩游戲的時候,也最煩人家跟我說這個。但是我還是想說,每個人都是有自製力的!為了你的父母,早點醒過來吧。
和「遍體鱗傷」的聊天,持續了1個多小時。這1個多小時,我大部分時候都在傾聽。「遍體鱗傷」述說時的急切和誠懇,讓我有些感動。結束采訪時,「遍體鱗傷」還想對家長說,如果你的孩子已沉迷於網路,讓孩子開竅比對他進行勸導更有用。如果你的孩子剛觸網,這個時候你的關注和提醒會很有幫助。
我想有句話說的是對的,只有親身體會過,說出來的東西才會有說服力。謝謝「遍體鱗傷」,盡管還不知道他的故事能否讓更多的人離開網游。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2/02/content_9212747.htm
③ 沉迷網路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橋藕纜橋一快餐店老闆娘慘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網,這名19歲的少年殺人動機竟是為了搶劫上網的費用,作案前他已在網吧連續奮戰近一周,搶錢殺人後他又回到了網吧,繼續網路游戲。
胡安戈是遂寧射洪縣人,父親胡明是當地某企業領導。2006年,20歲的胡安戈從綿陽某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校畢業,之後留在成都並沉迷網路,3個月就將父母給他做生意的5萬元全用來購買了網路游戲「傳奇」的裝備。
感到無顏面對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選擇毒殺父母。一審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他死刑。

孩子沉迷網路游戲,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製,事情於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於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後,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麼地方,進行重點管理。
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於喪失自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