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案例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案例

發布時間: 2025-10-19 17:23:22

A. 大學生心理問題案例

一,壓力過大瘋狂殺人。馬加爵
二,最近的新聞,某某地方承受不了壓力跳樓自殺。
三,在家服用鎮定劑,過量導致死亡。
四,憂鬱症
五,自卑症

B.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別的脆弱,一下子就做出沖動的事情,這讓很多人感到害怕,現在我就給大家分析幾個有關大學生的案例,希望部分大學生看到之後對自己會有重新的認識。

■校園暴力

極端案例

不久前北察念源京大學醫學部大三學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發現場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南區教學樓。事後,死者一同學被警方帶走。據了解,此前兩人都追求過同一個女生,曾為一些過節大打出手……

專家分析

校園暴力的產生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工作節奏、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總體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會步伐的速度比較慢,這樣很容易讓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對來說,社會道德約束的力量就弱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後積聚起來的破壞力是很大的,導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來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來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覺得自己受到傷害時,本能地憤怒和攻擊,但他不是以一個社會認可的方式發泄,而是尋找一種極端行為進行發泄,那麼就可能對傷害他的人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在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來說,需要加強心理這方面的監督,比如搞一些活動,讓人的能量能夠通過正常途徑轉化。如果老師和學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麼就可以早點發現別人的不對勁,幫他緩解問題,就可能避免極端行為的發生。

■減壓無術

極端案例

梁鵬是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個子高高的,長得也很帥,但幾年下來他有一個很悲觀的想法:做導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導演又有幾個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從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來實在太累了,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這種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終,他辦理了退學手續。學校的老師、同學無不為他惋惜。

專家分析

大學生現在面臨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較大,與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的擴招,讓一些學生在敗態上學的時候就對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產生焦慮。另外,自我和家庭對學生前途所定的目標過高,有的學生有一種為家長讀書的想法,想的是將來要怎樣報答家長,有的是給自己定了一個不太符合實際的目標,那麼都可能在最終結果上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這需要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無論怎樣,知足常樂是不變法則。另外,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高手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極端案例

小樊與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員,兩人在校園附近租下一套房子,過起了同居生活。兩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雙方對未來都沒有太明確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個對高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在受調查的同學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學期間有過性行為。

專家分析

在現代教育體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較高,情商比較低,那麼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麼在身體某方面曾經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產生缺失性需要,就會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得滿足。嚴重的'可能有露陰癖,產生一種兒童心理。這是在某些壓力下,人會迴避退型,退回到兒童心理階段,那麼就會有這樣一種行為發生。但這是極端的一種表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慮等等,這恰恰表現出在性教育問題上缺乏一定的指導。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對性充滿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並不多,也有的情侶因為是否需要發生性關系而鬧翻,這些都很深地困擾著現在的大學生。學生們可能沒有很強的意識,那就是愛和性不僅是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體驗和感受,它背後還有一個嚴肅的責任問題。這些是不可迴避的,那麼對於學生來說,健康、科學地對待性問題,了解性問題,更要理智思考並約束自己的行為,是大學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抑鬱情緒

極端案例

小林以當地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某重點高校,第一學期期末,本來躊躇滿志准備獲取獎學金的她未能如願。她的情緒從此一落千丈,變得鬱郁寡歡,無心學習,也無法處理好與同學的人際關系,還整夜失眠。最後不得不去醫院精神科檢查,結果診斷她是患了抑鬱症。

專家分析

據日前一項對大學生抑鬱症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抑鬱障礙疾患率為23.66%,據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鬱症的大學生不少於10萬人。

在大學生中有抑鬱現象的比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我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對自己進行了一些否定。一般這樣的學生情緒都比較低落、不穩定,不愛搭理人,做事情沒有興致,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緒積聚,對學習、生活肯定會造成影響,嚴重的則會患上抑鬱症。如果沒有找到正常渠道發泄,可能會沉迷於一些自己覺得是正確的事物上面,比如網路。這就需要周圍的人群關注他們,給他們溫暖,生活中有這種情緒的大學生也要多和身邊的朋友談心、交流,釋放出自己的壓力,以緩解這些症狀,從而恢復到正常狀態。

■自殺傾向

極端案例

2005年5月7日晚9時10分左右,北京大學理科二號樓一男子從九層的天台墜樓,落在樓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從同一座樓上跳樓身亡……

專家分析

自殺是一種極端行為,原因有很多。現在大學生壓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麼他們就想尋找各種方式緩解壓力,比如跳舞、上網、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渠道去進行緩解,可能就會產生人生比較失敗的消極想法,也可能是從前失敗的痕跡與現在的失敗產生共振,讓這樣一種力量成幾何擴大,最後把這樣一種情緒放在了一個點上。可以說,憤怒的力量越大,壓抑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後發泄出來的力量就越大。那麼,在某一個時候,這種力量也會作用於自身,自殺成了自身的需要。還有的就是目標和自身能力產生差距,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擺正心態,那麼負面心態一直積聚,到最後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尋找自殺這種解脫方式。現在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沒受過挫折,面臨壓力就會選擇逃避,這也是一種很危險的心態。

■情感困擾

極端案例

前段時間大連一知名網站的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許多網友的注意。帖子稱,“本人慾將自己出租,只要不違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慮范疇!陪聊,陪逛,陪吃……價格再議。”發帖人自稱是一名22歲剛從紐西蘭回國的大學生,“出租自己”只因為“太無聊”。

專家分析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在一種不成熟的狀態下,憑著自己青春期的沖動,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們缺少挫折鍛煉,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學里,可能無形之中同學之間會有一個比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沒有,那麼可能就造成一個心理落差,情緒上很不穩定,精神比較空虛。有的則是一旦失戀後,就痛苦不堪,無法恢復自己正常的生活學習,好像沒了戀人就無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愛情是有獨立性的,大學生戀愛,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戀愛失敗了,也只能說可能彼此不是最適合的,而且,還可以通過失敗的戀愛吸取經驗,從中學會怎樣和異性交往。

;

C. 高分求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悲劇的實例

給你一個最典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悲劇的實例:馬加爵事件。

【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在雲南昆明雲南大學北院鼎鑫學生生活區6幢317室男生宿舍內發現一起四人被殺案件,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大量噴濺的血跡並提取了一把石工錘。後經檢驗,警方認定317室即作案現場,被害人均系鈍器打擊頭部致顱腦損傷死亡,死亡時間約一周左右,案發時間初步認定為2月13~15日,作案工具即現場遺留的石工錘。

警方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走訪和痕跡鑒定工作,專案組確定,該宿舍失蹤的學生馬加爵有重大嫌疑。2月23日晚11時,雲南省公安廳向全省公安機關發出公安部A級通緝令,24日向全國發出A級通緝令。

馬加爵,男,23歲,漢族,廣西人,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學生,現住317室。被殺害的四名大學生分別是:楊開宏,雲南紅河州人;龔博,陝西人;唐學李,雲南怒江人;邵瑞傑,廣西梧州人。據老師、學生介紹,馬加爵和被害的四名大學生平時關系都不錯,五人是同班同學,他們經常在一起活動。

2004年3月15日晚19時35分,馬加爵在海南三亞被抓獲,經警方審訊,他交代了殺人原因,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馬加爵供述說:上大學後,他一直有很大的壓力,過得不好;同時,總覺得同學們看不起他,在背後議論他的一些生活習慣甚至是個人隱私。引起這場連環殺人案件的導火索是:血案發生前幾天,馬加爵和幾個同學打牌,有同學認為馬加爵作弊,讓馬加爵積怨多年的怨氣終於爆發,他覺得,他們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殺了他們,慘案終於發生了……

2004年4月24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馬加爵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法院認為:馬加爵為報復殺人而進行了一系列周密細致的准備,積極實施犯罪,最終致四人死亡。其主觀上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犯罪後果特別嚴重,構成故意殺人罪。

法院一審後,馬加爵沒有提出上訴。2004年6月17日,馬加爵被執行死刑。

從作案過程看,嫌疑人馬加爵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稱之為「人格異常」,這種人的自我概念有偏差,有一種「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往往具有攻擊性和毀滅性,只要一點小事就會激起他不安全的防範心理。

這種人在攻擊別人時往往想不到結局。馬加爵殺完人後,並不是銷毀屍體,而是放在卧室內,這明顯是不成熟甚至幼稚的人做的「游戲」,從這點可以斷定,他是個封閉簡單的人,很少與外界接觸,不了解別人的感受,做事不考慮結果,也就是具有「變態性人格特質」。

這種人格缺陷與家庭教育有關,由於成長在農村,馬加爵的外部環境處於相對封閉狀態,他的個人空間非常狹隘,個人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他對社會、對別人的理解只能從圖片、游戲中獲得。游戲是一種虛擬的環境,很容易使人隱藏很深的東西被激發出來,馬加爵很可能就是受暴力游戲的影響,將殺人也當成一種游戲,當成探索自己的途徑,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像馬加爵這樣極端的人只是極少數,但幾所高校最近發生的幾起自殺案件也暴露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目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心理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類:一是學業問題,因為學業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二是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費用大,一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往往因此變得孤僻;三是由於家庭不穩定導致的個性問題;四是失戀問題。

通過對幾起自殺和他殺事件的調查後發現,大學生極端行為往往並不因單一因素引發,而是多樣問題集中引起。而這些問題包括:學業競爭、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壓力太大等因素。

隨著大學生提前進入社會,他們往往發現,自己許多方面比不上別人,於是就產生了不如意、不幸福感。往往文化層次越高,對自己期望越高的人,這種不幸福感越強烈,就越容易走極端。這個時候,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如何調整心態,而是採取各種自虐或攻擊的做法。

社會競爭激烈,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找工作壓力等等,都是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急功近利的心態和焦慮的心情。

D.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4篇

大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 文化 知識及社會 經驗 的不足,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健康心理健康 教育 的建設,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1
前不久,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2006級臨床專業的學生李某,在其學校附近與男友發生爭執並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斷喉管後死亡。據目擊者稱,事發時,楊某拿著一把十餘厘米的刀追死者,並朝其喉嚨處割去,殺死女友後,楊某抱著死者久久不肯離去,直到110民警來到現場,將其帶走。

大學生心理發展尚未穩定,踏入大學,就相當於踏入半個社會,從而他們感到不適應,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尤為突出。這些矛盾解決不好,就可能成為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基礎。目前,大學生犯罪心理復雜多樣,其突出表現在犯罪動機、價值觀念、人格障礙、個體心理偏差等方面。種種原因表明,這些障礙與偏差導致的犯罪心理與社會就業、家庭經濟、個人戀愛所造成的心態失衡、心理變態、心理疾病有關。 近幾年來,大學生打架斗毆、殺人傷害、強奸之類的人身傷害犯罪案件時有發生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是僅次於大學生盜竊犯罪的第二大類案件,這種現象值得關注和警惕。 心病終需心葯醫,心理專家呼籲: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都要在學習、生活、戀愛、就業等方面,更多地給予大學生一些心理關照和疏導,才能減緩和化解大學生的心理。大學生心理發展尚未穩定,踏入大學,就相當於踏入半個社會,從而他們感到不適應,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心理上的矛盾沖突尤為突出。這些矛盾解決不好,就可能成為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基礎。目前,大學生犯罪心理復雜多樣,其突出表現在犯罪動機、價值觀念、人格障礙、個體心理偏差等方面。種種原因表明,這些障礙與偏差導致的犯罪心理與社會就業、家庭經濟、個人戀愛所造成的心態失衡、心理變態、心理疾病有關。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極情緒固著在該事或該人,從而影響人際的和諧與溝通。實際上,這是由於來訪者刻意迴避主要現實壓力,導致壓力感(壓力能量)轉移的結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2
女大學生李某,長得挺漂亮。她有許多網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漸漸地,她發現和其中一個男生特別投機。一次不太在意的見面,卻讓女孩更加心儀,因為她發現男孩比想像中好很多,從此網戀就變成了現實中的戀愛。長時間的相處,讓女孩發現男孩有許多像這樣從網上騙來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騙她,這就如晴天霹靂,李某心裡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沒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殺。

女大學生的這種網路心理障礙屬於情景性憂郁,她把自己真實的感情給了一個並不真實的人,真正相處了以後,發現他根本沒有網上那麼優秀,感覺也不像在網上那麼好,只是虛有外表而已。更沒想到男孩是一個專在網上欺騙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想要自殺。而從男孩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網路心理障礙。他經常欺騙網上的女孩,表現了他在平時生活中都存在著自卑心理,這樣的人特別希望得到關注。他們虛有一個好的外表,就好像“綉花枕頭爛稻草”。他在網上把自己說的天花亂墜,其實是一無所有。網路是虛擬的,它可以讓人們隨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過度的幻想就產生了病態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3
某大學大三學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書時,總擔心會有人坐在身後並干擾自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致於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牆而坐,否則無法安心看書;對同寢室一位同學放收音機的行為非常反感,有時簡直難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覺時總擔心會有收音機的聲音干擾自己,從而睡不著覺,經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發生當面沖突,因為覺得為這樣的小事發脾氣,可能是自己的不對。很長時間不能擺脫這種心理困境,很苦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將 畢業 ,心中一片茫然,擔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時後也懶得去想這個問題,怕增添煩惱。學習一般,在班上成績中游,當看到其他同學都在准備 考研 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學習。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態度比較消極,認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農村,經濟狀況一般,認為自己有責任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又覺得力不從心。

專家分析 在該案例中,該生實際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種壓力源造成的。首先,該生即將面臨大學畢業,擇業困難構成其壓力源的核心。擇業壓力所導致的心理緊張和心理困境,其實質是由來訪者自身能力與理想目標之間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壓力也就越大。學習成績一般,對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農村,又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必須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而且是與日俱增。其次,擇業壓力使來訪者在心理上產生不安全感。行為發生學認為,當人受到刺激時就會做出某種特定的反應。來訪者面對壓力,採取的是消極應對策略——迴避。雖然不去想它,但是問題和壓力卻仍然存在,盡管只是一種茫然狀態;再次,擇業壓力使來訪者的心理變得異常敏感和脆弱,這一點在他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直接體現出來。哪怕有一點動靜,在教室看書或者在宿舍睡午覺就會受到干擾;嚴重時,即使沒有任何干擾,來訪者也會懷疑、擔心和害怕受到干擾;第四,擇業壓力和敏感的心態極易使來訪者面臨人際性沖突問題,這是來訪者採取迴避和壓抑等消極應對策略的必然結果。在與同學相處時,盡管來訪者自己也意識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當某件事情或某個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
大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4
小A與小B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捨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A活潑開朗,小B性格內項,沉默寡言,小B逐漸覺得自己像一隻丑小鴨,而小A卻象一位美麗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認為A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占盡,時常以冷眼對小A。大學三年級,小A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並得了一等獎,小B得知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後妒火中燒,趁小A不在宿舍之機將A的參賽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發現後,不知道怎樣對待小B,更想不通為什麼她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小A與小B從形影不離到反目為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是個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 方法 有:1.認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繼續延誤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3.正確認知。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

熱點內容
適合大學生的網店 發布:2025-10-19 18:54:39 瀏覽:546
佩珀代因大學生物 發布:2025-10-19 18:45:56 瀏覽:553
大學生入黨宣講 發布:2025-10-19 18:45:08 瀏覽:743
大學生兼職服務 發布:2025-10-19 18:14:06 瀏覽:578
一般大學生 發布:2025-10-19 18:12:40 瀏覽:883
大學生玩ns 發布:2025-10-19 18:04:41 瀏覽:862
怎樣過大學生活 發布:2025-10-19 17:53:51 瀏覽:614
應屆畢業生大學生簡歷 發布:2025-10-19 17:52:33 瀏覽:494
大學生創業基礎期末考試答案2017 發布:2025-10-19 17:39:32 瀏覽:77
哪些大學生 發布:2025-10-19 17:35:37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