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畢業後一般從事什麼工作

大學生畢業後一般從事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 2021-02-15 06:30:30

❶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後,都優先選擇什麼工作

(一)大學生就業,工作不好找一般大學生畢業都會選擇什麼工作

大學生就業問題困擾著很多每年臨近畢業的學生們,同時為此發愁的並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還有他們的家長,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現在的就業形勢非常的緊迫,面對缺乏就業經驗的大學生來講,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容易,而且大多數的大學生,在校內都是過的校園生活,每天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忙於課業的他們一旦某一天被迫投身於,就業或者是找工作,那無疑就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

❷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之後都去幹了什麼

現代大學生畢業後有的選擇繼續深造:考研或考公務員等,有的畢業就出去找工作。當然有的沒考研,沒考公務員,也沒找到工作!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就業壓力。
前不久,網上一個《研究生畢業回家種地,老父氣絕服毒》的視頻,讓河北保定的苗衛芳一下成了「熱點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變為整個村子的驕傲,如今卻因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回家務農,致使父親經不住周圍壓力選擇服毒自殺。這位父親的選擇也許有些極端,但是連碩士生找工作都很難的現實,的確在我們身邊上演著。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80萬人,再加上往年剩下沒就業的,以及進城務工的農民和退伍復員的軍人,估計至少需要1300萬以上的新增崗位才能基本滿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崗位距離這樣的需求還很遠。
為找到一份工作,大學畢業生們正在使出渾身解數,或早早找關系實習,爭取留用;或為了增加就業砝碼,拚命培訓、考取證書,為自己充電。
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理事長林永和告訴記者,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大班上課,不講究個性化培養;傳統教學,不能與社會變化接軌;只重知識,忽略通用技能培訓;缺乏實踐,永遠都在紙上談兵。這些都導致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後適應能力不足,與職業要求存在巨大差距。這也是「企業求賢難,大學生求職難」局面產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企業也難辭其咎。在招聘時,企業常常會附加各種專業以外的要求,比如外貌、性別、家庭、戶口等,以至於很多畢業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而某些企業的急功近利,對人才「不求天長地久,只求一時擁有」的態度,也使年輕人失去了很多長線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沒有以一個成熟的心態去找工作,也是導致失業的原因。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大學生就業難並非中國僅有,它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現象。所不同的是,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各國努力推出一些舉措的行動值得我們借鑒。如德國「慕尼黑就業模式」,由大學、企業、勞動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聯動。學校設立就業市場學院,負責學生專業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訓,企業則常年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基地。韓國政府鼓勵高中畢業生「先就業後升學」,讓年輕人真正學以致用。
當然,這些外部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作為大學生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動手能力差、社會實踐少都是就業道路上的「短板」。現在,多數大學都會安排實習時間,但很多學生並不珍惜這樣的機會。
因此,新生一入學就應為自己定好職業目標,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和訓練有用的技能,多參加與專業有關的實踐。另外,找工作時樹立一個合理的目標,擺正心態也很重要。

❸ 現在大學生畢業後做什麼工作好

看你喜歡做什麼,你願意做的事都可以做,另外還要看機會呢,看什麼單位能進去了,不是想到哪裡從事什麼就能從事什麼的,所以說你現在問這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❹ 大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行業的工作

A我想做什麼 人人都有理想,那是我們成功的原動力。對於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裡的船來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明白自己想做什麼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把自己的理想在嘗試之前就扼殺了,因為他們不夠勇敢和自信。這種思維方式,就像不停注水的沙袋,越來越沉重,只能拖住你的腳步。因此,放下所有的疑慮,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通過大學中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參加的活動來初步確定自己的興趣所在。 *了解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相似機構所能提供的關於職業的信息,認識不同的職業。 *和他人討論你的職業興趣,當然是那些能夠給你建議的,尤其是已經在工作的人。 B我適合做什麼 理想不同於夢想的地方:理想是建立在自己的實力的基礎上,客觀的長遠的規劃。當明白了自己想做什麼後,接下來就是要分析你到底適合做什麼。公司在用人時,非常講究「match」,例如寶潔的用人原則是: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最適合寶潔的人。因此我們也要將自己的興趣同本身的能力學術背景相結合,來綜合評價一下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接收專業的個人定位測試,從而加深對自己的了解,明確你自己想要加強的競爭力。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不同職位的用人標准和原則,了解不同職業,職位所要負責的事務,也自己的背景進行對比。 *通過詢問已經工作的學長或自己的家人,請大家幫助分析一下,自己更適合做什麼。 C我能做什麼 這一點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不僅決定了自己的未來規劃,也是用人單位最關心所以著重考慮的問題。因此,確定這一點,我們便能更了解如何去應對用人單位的面試,如何將自己的實力,能為公司帶來的利益充分表達清楚,讓我們在面試以及以後的工作中脫穎而出。 *了解每一點相關信息,有可能的話參加專業的求職培訓,向專業職業機構咨詢。 *通過求職或兼職的經歷,認真分析自己能勝任的工作,挖掘出自己的潛力。 了解工作 一份工作,包含三方面訊息:行業,公司和職位。明確了這三點,才能確定一份工作的性質,職責,所需能力以及技術的要求,才能明白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你是否有興趣。 1.行業:不同行業都有其自身特點,從事咨詢行業的人不同於從事IT行業的人。俗話說的,隔行如隔山,缺乏對行業的了解肯定會成為求職路上最大的障礙。 2.公司:不同行業的公司當然是不同,同一行業之內,不通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特色。不僅僅是企業文化,形式風格不同,經營模式,運作方式也會有很大區別。比如寶潔和雀巢,同屬於快速消費品業,但還是有很大差異。寶潔看重領導能力,因此有領導精力的可能容易得到offer。而雀巢就更比較看重溝通技巧和能力。因此,在面試時如何充分發揮個人的溝通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對一個公司的情況十分了解,才能在應聘過程中表現出你的各大優勢,贏得HR對你的青睞。 3.職位:同一個公司內部,不同職位所要求的素質也是差異很大的。比如做技術類的可能會要求職員具有創新意識,做財務可能更看重誠實謹慎,而從事銷售的人員可能會要求開朗大方,善於與人交際。這是因為不用職位所承擔的職責是不同的。試想,如果你對你要應聘的職位都不了解,HR怎麼會把這個職位給你呢? 我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認識自我是第一步,深入了解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區別和職能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要思考,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呢? 總體來講,公司需要的人才要具備兩種能力----「硬技能」和「軟技能」。 硬技能(Hard Skills) 這個詞一目瞭然,就是過硬的本事,是為從事某種專業或工作所特別具備的能力。很多公司在專業面試的時候,對專業知識本身的掌握和應用非常看重,有些甚至對是否有相關工作經驗也有要求。因此,硬技能在應聘某些工作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應該時刻記住的是,公司在招人的時候總是從自己的利潤最大化角度來考慮,公司可以給你培訓的機會,但是公司沒有給你教育的義務。進入職場,你就不再是在課堂中學習了。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博士難考嗎 發布:2025-08-29 13:30:24 瀏覽:242
山東理工大學高峰教授 發布:2025-08-29 13:25:11 瀏覽:513
合肥學院大學教授工資 發布:2025-08-29 13:01:29 瀏覽:843
復旦大學知名教授錢文忠 發布:2025-08-29 12:54:47 瀏覽:3
美國大學工科研究生學費 發布:2025-08-29 12:26:50 瀏覽:77
導師能直接收博士 發布:2025-08-29 12:24:36 瀏覽:17
西南政法大學2012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29 12:24:31 瀏覽:341
煙台大學教授工資多少 發布:2025-08-29 12:23:43 瀏覽:686
中南大學考研電路大綱 發布:2025-08-29 12:21:40 瀏覽:502
曼大學生公寓 發布:2025-08-29 12:19:57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