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回鄉作文
❶ 大學生寫的故鄉變化的作文
家鄉是花園,有著鮮花的芬芳;家鄉是森林,有著綠樹的清涼;家鄉是田野,有著收獲的希望;家鄉是雪景,有著冰晶的閃亮。
回憶過去,家家戶戶都為了不愁吃,小院里滿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種點什麼,小院里就會滿滿的,瞧去,各種顏色摻雜交錯,雜亂無章。好擁擠、好雜亂的小院。現在,各家都不怎麼種蔬菜了,而是種花。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春天,月季、玫瑰等競相開放。夏天花兒更加繁盛,五顏六色。秋天,本該百花凋零,菊花卻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紛飛,梅花卻在枝頭綻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斷。香啊,花園般美麗的家鄉。
再想以前,村裡村外都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樹。到了夏天,在外邊聊天的大人都順著牆邊坐,小孩們大都躲在屋裡扇扇子。屋裡像蒸籠,屋外像熱鍋。而現在,房前屋後,街道兩旁,村裡村外,都種上了綠化樹,雖說不像森林那樣茂密,但也綠樹成蔭。夏天,大人們在樹下乘涼,小孩們在樹下嬉戲。茂密的樹葉,送來了陣陣清涼。爽啊,森林般清涼的家鄉。
回首以往,田野里種滿了莊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時人們的種植技術還不是很高,雖然辛勤努力了,但收獲的卻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的莊稼,好像有意跟人們作對似的。現在呢,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遍地都是綠色無公害作物,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省時又省力,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業餘生活也豐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綠的海洋,泛起陣陣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頭,大地一片金黃,真可謂是「春種滿野皆碧綠,秋收遍地是黃金」。樂啊,田野般滿是收獲的家鄉。
回首往事,垃圾擁有一片樂土——街道,任意呆在每個角落,有時還迎著風翩翩起舞,甚至在水裡游泳,讓人看了就想躲,真臟啊。現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垃圾場,街道整潔了,鋪上了水泥路,成為了一個耀眼的亮點。凈啊,冰晶般閃耀的家鄉。
家鄉在不斷的變化。在我心中,家鄉如妙齡少女,越變越好看,我從心眼裡熱愛我的家鄉。
❷ 以大學生是否應該回鄉創業為話題的片段式時評作文
在四川德陽什邡快遞界,一個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氣,她曾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北京大學新聞專業。身為北大才女,婚後,她卻放棄了北京的白領生活,選擇回鄉,選擇做快遞,甚至自己還騎車到處送快遞。親友眼中的「北大才女」,現在卻是一個開貨車送快遞、還能扛100斤左右快件的「女漢子」。她當時的創業決定,曾遭到父親堅決反對。徐璐說,「學歷那些都是過去,沒有必要多提,我就是一個普通創業者
因多家新聞門戶網站用了「北大才女回鄉當快遞員,能肩扛100斤快件」的標題,以至於許多網友是抱著「看慘」的心態來點擊此新聞鏈接的。結果不料卻是,人家不是快遞員,而是當地的創業老闆。於是,之前許多網友所醞釀的對「讀書無用論」的批判激情變成了對門戶小編「標題黨之舉」的憤怒譴責。
當然了,從任何一個側面講,這都不是一則絕對意義上的純凈的勵志雞湯。一方面,扣上了一頂「北大才女」的大帽子,似乎任當事人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也不能算是勵志;另一方面,之前還有多位「北大才子」創業的故事,也更具代表性,包括賣豬肉的陸步軒,也都已經成為地方上的成功人士。
細細讀完徐璐的創業故事,我們更多地會體會到其中的苦澀與艱辛。即便「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業」的口號喊得很響,這樣的故事也很容易讓人產生思考。有些人創業是遇到了機遇,有些人創業是遇到了貴人,但有些人創業卻算是生活所迫。徐璐創業,應該更多的算是最後一種。
徐璐回鄉創業,是無法融入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的無奈。她離開了工作生活了10年的北京,是屬於「逃離北上廣」的范疇,當然了,這裡面也有兩地分居、無法照顧家人的客觀原因。再者,徐璐回鄉創業,也是小地方發展機會少、階層板結、代際流動性差等現實所逼迫的。徐璐坦言,自己想當播音主持,在一個縣級市,北大新聞系畢業的條件可謂鳳毛麟角,但她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小地方無法做到人盡其才,體制內種種用人問題可見一斑。
面對名牌大學生回鄉創業這樣的話題,既有是在大城市生活好還是在小城市生活好這樣爭辯,也有高材生到底應不應該創業之類的爭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創業從來都不是先有情懷,後談成功,也不是先有成功,後談經驗。但凡是創業,就要經歷各種困難,無論是不是名牌大學生,有些事情都要事必躬親。
更要明白,創業初期,多半隻有苦澀沒有甘甜。現在我們看到了徐璐的成功,獲得了市婦聯 「三八紅旗手」稱號,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的成功人士。但是,絕非所有的人都有創業的能力與素質,尤其是面對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身份時,還要對比曾經在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及5位數的月薪時,能不能放下自尊和身段去做一些棘手而復雜的工作,能不能承受經營上的各種壓力,對創業來說才是更重要的一點。
創業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激情滿滿,甚至有時也不是一個點子,而更多的可能是當生活把人逼入了死胡同之際突然之間閃過的一個機會而已。在死胡同里能抓住機會,並為之努力付出,大汗淋漓,晝伏夜出,心甘情願地為之付出,這才是真正的創業。至於創業好還是工作好,想必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❸ 回家 作文
回家
家,每個都有自己的家,每個人都會回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溫暖的搖籃。遠在他鄉的遊子更是期盼回家。
記得那次,媽媽允許我和姐姐到新華書店去看書半個小時,我們一看就入了迷,把媽媽的告戒忘得一干二凈。眼睛裡的,腦海里的都是書,除了偶爾會聽到翻書的聲音,就沒有什麼打擾,我一直沉靜在書中。後來,當我看到一位作者寫他自己的家時,才想起了回家。我伸了個懶腰,和姐姐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書店,一路跑著回到家。
到家時,我們大汗淋漓,媽媽十分著急,還原以為我們出了什麼事了,這么晚了才回家,我看了看時間,都六點半了,看了近兩個小時。爸爸對我說:「你們怎麼這晚才回來?你不知道,你媽有多著急,我們已經等了很久了。」這時,媽媽說:「你們沒有感到肚子餓嗎?快吃飯,菜都涼了。」
晚上,我在電視上看見介紹台灣的情況,我想:大陸是多麼盼望祖國能實現統一啊!就如同媽媽希望我能快快回家一樣,我真想對台灣說一聲,快回家,祖國媽媽守望著你回來!
日月潭碧波凝翠台灣骨肉日日思歸盼統一,揚子江熱浪含情大陸同胞天天翹首望團圓。
回家
不可思議的春運讓女大學生冷靜的生命飄逝了。火車依然在開,人潮依然涌動,大量民工湧向城市讓「春運」成了如今過年時的一個鐵定詞彙,也讓「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彙充滿殺機。
這些急著要回家的人生活在城市的邊緣,他們從事著高強度的勞作,在最艱苦的地方生存,他們和城市文明有著鮮明的反差,而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他們粗壯的雙手。為了節省每月10來元錢的電費,他們用煤爐燒水、煮飯,因煤氣由毒而痛失三條生命,而在秀洲區高橋花園外來民工幾乎家家都用煤爐。他們是這樣算經濟賬的:一塊煤餅能燒3壺開水,而一塊煤餅3毛錢不到,如果用電,3壺水至少要用一度電,一度電就是5毛多。這么一算,還是用煤爐劃算。「在外打工賺錢不容易,過日子誰不精打細算啊!」民工們坦言。他們的生命是多麼廉價!
今年春運又提前了。不管風有多大,天有多冷,回家的心勢不可擋,民工們緊縮著身體,守在露天長長的購票隊伍之中十幾、二十個小時。為了買到一張可以回家的火車票,哪怕站上一天一夜也無怨無悔,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回家,因為那裡有日夜思念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
他們到城市也可謂尋夢,可尋夢的意識又是那麼的迷茫無知。勞動、工商、公安等部門每年都要走鄉進村清查非法童工,而那些稚嫩的臉一定會吱吱嗚嗚地說:「我已滿18歲了。」可他們的身體還夠不到那些搖羊毛衫的橫機;每年都要清理「三合一」(生產、吃燒、睡覺合在一起)作坊,可火災等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每年都要報道外來民工因工受傷或死亡事件;每年都要解決民工勞資糾紛......他們似乎永遠在危險的邊緣。
他們的回家路也一樣不平坦,排著長隊買票,掙扎著上車,擠著上路,但他們回家的神情卻是愉悅的。
❹ 作文 要求 議論文 一個大學生剛畢業回鄉支教
她10歲喪母,一復邊讀書一邊種地制,給3個妹妹撐起一個家。名牌大學畢業,當大家都以為她會留在城裡的時候,她卻選擇到山區學校當老師。她就是200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之一、豐都縣第一中學特崗教師庹藍蘭。
庹藍蘭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她放棄北京月薪8000元的工作,毅然回鄉支教。她將現在的生活寫成一封信《寄往天堂的放心》,寫給過世多年的媽媽:媽媽,今天我回來了,來到咱們重慶豐都的貧困山區當一名中學老師。我把3個妹妹也接來上學了……
庹藍蘭說,母親去世、父親再婚,她獨自帶著3個妹妹,輪流在老師家裡住宿,吃百家飯長大。現在她回鄉支教幫助他人,是回報社會,盡管生活過得清貧,但心裡感到很富足。重慶晚報記者 唐楸
❺ 大學生記敘作文回鄉,久久一沒回家
我踏進積滿灰塵的小木屋,打開我和爸爸媽媽居住的房間,幼時的趣回事又重現在我的腦海里答.我轉過身來,看見我童年時的小夥伴在我背後貼紙
張,我撕下來,看見好久不見,老朋友.的字樣.我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還是老樣子!我發現,雖然我們已經長大,但童真二字還寫在臉上.其實童心未泯也是件值
得驕傲的事.我和他們手牽著手,到我們童時嬉鬧的地方玩耍.
時間過得飛快,我在黃昏下感受著難得一次的鄉村的淳樸之情.我對夥伴們許諾,我一定會常回來看他們的.
❻ 我的家鄉,大學生作文
請到我的家鄉來
人們常說,最美不過家鄉的水,我的家鄉作文。我的家鄉雖然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但風景如畫,景色迷人。在離我家屋後不遠有一條清澈的小河。碧綠的河面在金色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小河兩旁綠樹成蔭,樹影婆娑,那些花花草草隨風搖曳,令人賞心悅目,戀戀不舍。小河裡成群的小白鵝排成一列,歡快地游來游去。岸邊三三兩兩的人們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天;夏天夥伴們在水邊嬉戲,打水仗。小河就是我們快樂的天堂。近年來,我的家鄉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狹窄的公路變得更寬闊了。一條條寬闊的水泥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川流不息的汽車在公路上飛快地駛過。
公路兩旁人來人往,一到晚上,一盞盞路燈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晝。街道兩旁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房,取代了以前破爛不堪的小平房。形形色色的商店,一個個大型的超市,象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商店裡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真是應有盡有。店裡的顧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我的家鄉最有特色的建築就是晏家廣場。廣場有一個大花園,分為里外兩層,廣場中央有三根大理石柱,最粗的石柱上刻著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晏家廣場左邊石柱上頂著一個圓圓的太陽,右邊石柱上有三顆亮晶晶的星星和一個彎彎的月亮,他們象徵著日月同輝;中間的石柱上有一匹飛奔的駿馬,高高的馬頭仰天長嘯,目不轉睛的注視著遠方,你看它渾身每個部位都搭配的那麼得當,每塊肌肉都顯得那麼有力量,胖墩墩、圓滾滾的屁股上,長長的鬃毛上往後飛揚,四隻蹄子平穩的停在空中,看起來那麼雄壯威武。這匹駿馬象徵我們晏家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繁榮蒼盛!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場成了人們聊天納涼的好地方。晏家廣場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晏家鎮的中央。晏家廣場是晏家人民的驕傲!由於長壽經濟大發展,我們這里的田地漸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接比的廠房,一座座美麗的廠房就像一座座美麗的大花園,廠房四周那一塊塊綠油油的草坪象一塊塊綠色的地毯,花壇里的花兒爭奇斗艷、吐露芬芳。晏家可謂是舊貌換新顏!晏家人民真是有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豪情呀!
聽了我的一番介紹,你大概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請你快到我的家鄉來吧!我的家鄉比我描繪得更美麗,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❼ 大學生記敘作文回鄉
送走了一棵又一顆的枯樹,睡意已漸漸褪去。車,還在不停的行駛著,但卻不那麼平淡了,而是搖搖滾滾的走在坑坑窪窪的土路上。
路越來越窄,人越來越少;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
「快到了,還是下車走走吧!」我說。
走在回鄉的小路上,心中確實不一樣的感受,跟坐在車差別好大。樹木顯得那麼高大,道路顯得那麼窄小。還真有種拍電影的味道呢!
過道兩旁,那曾經涓涓溪流,現在已結上了一層薄薄的冰。
樹葉兒早已凋謝,大大小小的鳥窩清晰的卧在樹上,鳥窩的主人呢?怕是早已飛到溫暖的南方了吧?
走過了小路,到了村莊,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小平房坐落在這片曠野上——瓦片房頂,紅磚屋子,那些歷史的痕跡似乎只有在這片村莊的最深處才會看見。一個個的小「別墅」取代了它們。
就別啦,這熟悉的地方!
天色漸漸昏暗,裊裊炊煙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里飄出來。廚房裡面烏煙瘴氣,刺鼻的味道從爐灶里發出來,使人忍不住想往外跑。
從前的農村是沒有煤氣灶的,需要「燒鍋」。所謂「燒鍋」就是往爐灶里添柴加草,使它燒的更旺,以供應做飯所需。
如今在鄉下,「燒鍋」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家家都安上了煤氣灶。我們在鄉下時長在姑媽家用飯,幸運的是她們家還用爐灶,自然就可以一睹「燒鍋」的過程了。
姑媽先拿起一把柴草點燃放到爐里,又往裡邊填苞谷桿……至於往後,我早被濃濃的煙味趕出了廚房。
不知是幹了一天的路累了,還是胃口好,那頓飯吃了很久,也吃了很多。在廣州,一桌人最多也不過十來個;在這兒,光一天吃飯,偌大的一個屋子斗擠不下了。
大舅笑笑對我說:「你今天也可以上桌了啊!」我沒聽懂,母親看透了我的心思:「如果是在從前,婦女小孩兒都不能上桌的!現在你長大了,自然不算小孩兒了。」「哦!」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吃過飯,大人們要喝酒「來枚」的。「來枚」就是劃拳,具體我也不清楚,往簡單了說就跟我們常玩的嘴巴手指不一樣差不多。
大人們來枚,我們自然不摻和,我和母親便去散步。
廣闊的田野上空無一人,走在上面是多麼的舒坦,心中多麼的寬廣。
夜色漸漸深了,我望著天空,驚訝的叫出了聲——天上的星星是那麼清晰,從未見過的星群出現在我眼前,每一顆星都是那麼閃亮,這絕對是城市不可能出現的!我被漫天的群星陶醉了……
我望著星空,望著小樓,望著土路,望著枯樹,拿著屋裡那群滿面笑容的酒鬼,望著身邊的母親,我笑了,笑得那麼純真,那麼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