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利弊
① 辯論大賽,短期支教的利與弊,我是反方。我們應該從那裡入手如果向正方提問,有什麼經典的問題嗎
辯論賽是需要運用你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符合邏輯的推理與論證,也要看看你是幾辯,我給你3個材料,一份自己的辯論詞,一份簡單材料,一份對方的。
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學們xx好: 下面由我代表我方進行一辯立論陳詞。
我方觀點是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定義:支教是指一項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特點在於其無償性,公益性。對於短期支教的理解,
我方認為其一包括時間短;其二,凡是無規劃,不系統的支教活動都可定義為短期支教。其三,支教人員變動頻繁,教學成果無法延續的支教行為也稱為「短期支教」。而我方判斷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弊的標準是:短期支教是否真正提高了支教地區的教育水平,是否真正將支教政策落實到位。下面我方將從以下三點進一步論述。
第一,就支教主體--大學生而言。普通大學生缺乏教育經驗,能力參差不齊,對支教情況了解尚淺,導致支教成果無法得到保證。其次,大學生與鄉村兒童的生活環境不同,阻礙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再者,目前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短期支教成為他們評優,加分的敲門磚,這完全背離了支教的初衷。因此,從支教的主體來看,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
第二,對於貧困地區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為他們帶來了新鮮事物,但是短期支教結束後當地小學又恢復了原樣,但孩子們的心理落差卻難以彌補!據資料表明,95%受教學校擔心支教後校方教學困難,90%受教學校擔心新學期學生上課不專心,因此,提升農村教育教學水平,必須要提倡長期支教,應出現更多的「盧安克」、「徐本禹」們。短期支教不僅勞民傷財,教學成果也無法得到有效延續,於受教學生無益,於當地教育無益。因此,從受教對象出發,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
第三,教育是百年大計,是一項延續性的公益事業,無論是教育成果、教育政策、教育資源都應當得到有效傳承。而短期支教資源分散、利用率低,教育成果無法得到有效延續,教育資源無法得到最優利用。歸根結底,短期支教是當下社會對支教政策的偏頗理解,支教者源於一顆公益之心卻無法找到正確的奉獻途徑,不得不說這是對教育資源和公益資源的浪費。因此,從教育本身出發,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支教的主體、從受教對象還是從教育本身出 發,短期支教既不利於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不利於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們不能因為短期支教的公益出發點而忽略了它本身帶來的諸多弊端,我方認為,真正有效的支教方式在於傳承和堅持,長期支教、三支一扶,返鄉支教,都是行之有效的行為。因此,我方堅持認為: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 謝謝!
二、
首先最大的問題在於短期志願者與孩子時間短,往往剛熟悉環境就要離開,在心理和教學上對當地學生都是比較大的打擊,自己還會沉浸在那種離殤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短期支教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素質類課程」為主線。相對於該校老師平時的上課,短期支教老師的課堂無疑是「新鮮又好玩」的。雖然學生在一周到兩周的時間里,開拓了眼界,增添了興趣,但由於短期支教很難注重到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沒有時間進行教學反復和測驗,使得這些效果很難維持。在正常開學後,這些類似有效的教學成果又可能會和本地老師習慣上的教學方法相抵觸,產生一些「副作用」,影響成績和教學效果的鞏固。
最後,短期支教團體在組織能力、策劃水平、後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招致一些麻煩:比如隊員之間的矛盾、團隊與校方的矛盾、課堂紀律問題、校園安全問題、支教交通、支教環境、支教心態方面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志願者真正到達以後,會覺得「體現不出意義」,甚至「和想像中完全不同」。組織方在組織了幾次短期支教後,也會因為主要負責人的熱情轉移或現實問題,而中止本來就「見效甚微」的支教活動,可以想像,一兩年後,這些支教效果就盪然無存了。
上述三點是比較常見的弊端,還有一些潛在的風險,也值得組織者留意:
1.短期支教往往在財務問題上不正規,如涉及與大基金會合作,會承擔較大財務風險。
2.短期支教在志願者考察錄用、培訓、督導方面的要求比較低,支教團隊魚龍混雜,增加組織安全隱患。
3.短期支教前往的支教地點很隨意,可能來自驢友介紹或負責人的一次游歷,對支教環境並不能非常好的了解清楚,存在安全與環保方面的隱患。
4.短期支教在宣傳方面會比較誇張,可以說有了幾天的經歷就鋪天蓋地的宣傳。在宣傳過程中對宣傳對象沒有加以保護和隱私處理,對支教地採取盡量曝光的方式等宣傳手段,都是不合適的。
5.短期支教團隊一般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志願者守則,在支教期間隊員無法得到有效約束。諸如飲酒、吸煙、賭博、游覽、感情、人際等多方面都可能存在極大隱患,嚴重影響支教效果。
6.短期支教教研,由於沒有與當地教學進行教研和教學秩序上的對接,志願者排課會比較按自己的優勢科目考慮,課程會盡量以好玩吸引學生為主(這也是缺乏教學經驗的一個反映),無疑會造成教學沖突,即便校長老師不說,支教組織負責人也應該充分體察,予以避免。
關於彌補:
目前短期支教雖然弊端很多,但由於短期支教往往是開啟長期支教的大門,所以建議還是應該有這個寶貴的第一次。雖然大家都反對拿孩子們當試驗田,但如果合理策劃,精心組織,准確執行,做好反饋,短期支教還是可行的。
三、
1、不可能只打大學生,因為你短期支教是一項公益活動,你就不得不考慮受眾,也就是受教孩子的利益。而且這樣的定義很容易讓評委覺得你方霸道,留下不好的印象。
2、不需要。正方先立論,你可以猜測反方的觀點,但你不能用你猜出來的直接去問反方。你們可以准備一些問題留到質詢、盤問、或者自由辯過程中打。
3、不需要特別的准備。如果你在查資料的時候找到了一些特別精彩的語句可以記下來用在結辯烘托氣勢。結辯最好能抓住場上你們主要打的點進行分點論述,思路清晰有條理的結辯很加分。
再給一些其他的建議:盡可能的找例子,並且圍繞例子來打,不要光說數據或者打邏輯,因為數據來源的問題,兩方的數據可能會矛盾,而例子會讓你們打的不那麼空泛也更有說服力。
附一份立論稿,希望對你們的思路有幫助。
立論-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大家好!今天我方要論證的辯題是「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大學生應指在校的本科生。短期支教是指在寒暑假期間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地點既可以是西部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學校,也可以是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學校。我方認為:雖然大學生短期支教也有弊端,但從總體看來,大學生短期支教仍是利大於弊。對利與弊的論證,主要可以從對個人,當地和對整個社會的利弊來看。
首先,此次討論我們認為支教人員的素質等不應在本次討論的范圍之內,因為如果支教人員素質不高,那麼無論是對於什麼形式的支教活動來說都是致命的,這樣就無從討論利弊了。
明確了這一點後我們繼續來看。
第一,我們認為短期支教對大學生個人而言是利大於弊的。對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長期支教是基本沒有時間進行的,因此大學生支教基本以短期為主。而短期支教雖然仍會佔用志願者的部分時間,但是在這較短的時間內志願者仍能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品格的完善。通過准備教案,他們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與孩子溝通,他們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獨自站在講台上授課,他們增強了自己的勇氣……對於大學生而言,短期支教有較高的性價比。
第二,對支教受眾而言,接收大學生的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根據南風窗的調查數據顯示,接收短期支教後,88.9%的學生想讀大學,53.2%認為學習興趣有提高;59.4%認為自信心有提高;61.3%認為孝順長輩的意識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學生一樣幫助他人。這些收獲除了可能有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更多的是性格的改善、擴寬的眼界以及被打開的思路。外面世界給農村孩子帶去的思想震撼是巨大的。在貧困地區,讀書無用論很流行,如最可怕的貧窮,是思想上的貧窮,短期支教可能無法帶來知識水平上質的飛躍,但是可以帶來思想上的改變。
第三,從整個社會來看,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支教的目的,是促進改善地區的教育資源貧乏問題。短期支教由於其特性而更容易成為大多數大學生實現對教育貧乏關愛的手段,從而形成熱點。對於現在的中國,熱點的問題才更容易得到關注。引起了關注,才能讓更多人去思考參與、改善短期支教,從而實現長期的,多方面的對口援助。另外短期支教志願者能進行家訪,收集第一手資料,由於支教周期短,他們能夠更快速地帶出資料,並向慈善機構提供信息,也能夠更好的實行物質援助。對於教育資源貧乏的中國中西部,短期支教也許不是雪中送炭,但無疑仍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② 大學生短期支教對社會風氣壞處
「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首先說明名詞概念:大學生應指在校的本科生。短期支教是指在寒暑假期間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地點既可以是西部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學校,也可以是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學校。
然後擺出觀點:我方認為,雖然大學生短期支教也有弊端,但從總體看來,大學生短期支教仍是利大於弊。對利與弊的論證,主要可以從對個人,當地和對整個社會的利弊來看。
接下來是論點與論據:
第一,我們認為短期支教對大學生個人而言是利大於弊的。對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長期支教是基本沒有時間進行的,因此大學生支教基本以短期為主。而短期支教雖然仍會佔用志願者的部分時間,但是在這較短的時間內志願者仍能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品格的完善。
第二,對支教受眾而言,接收大學生的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根據南風窗的調查數據顯示,接收短期支教後,88.9%的學生想讀大學,53.2%認為學習興趣有提高;59.4%認為自信心有提高;61.3%認為孝順長輩的意識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學生一樣幫助他人。這些收獲除了可能有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更多的是性格的改善、擴寬的眼界以及被打開的思路。外面世界給農村孩子帶去的思想震撼是巨大的。
第三,從整個社會來看,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支教的目的,是促進改善地區的教育資源貧乏問題。短期支教由於其特性而更容易成為大多數大學生實現對教育貧乏關愛的手段,從而形成熱點。由於支教周期短,他們能夠更快速地帶出資料,並向慈善機構提供信息,也能夠更好的實行物質援助。對於教育資源貧乏的中國中西部,短期支教也許不是雪中送炭,但無疑仍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③ 辯論,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正方有利觀點!一般人想不到的
不知道什麼來樣的觀點才算作一般自人想不到的觀點,只能大概說說我對這個論題的看法。
辯論焦點不在於有多大的利,而在於如何說明利大於弊。
反方肯定會從兩方面說明:
對大學生而言,這並沒有收獲到多少東西,因為時間不夠,且用這段時間完全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浪費掉了。
對當地學生而言,大學生沒有教育經驗,傳授的知識亂七八糟不成體系,且剛找到狀態,時間就已經告罄,只能加重當地學生的課業負擔,效率低下。
針對以上觀點,正方角度:
首先,無論時間長短,這是一次嘗試,只要走出這一步對大學生本人而言就是一次極有意義的實踐。既可以鍛煉其知識統籌安排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鍛煉心態和溝通能力。還能讓大學生理解課堂上老師們的辛苦,認識到自身知識體系和能力的不足,更加努力地去學習進步。這也可以發掘出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大學生,以後從事教師行業,豐富我國的教育資源。這是參與其他活動遠不能與之相比的。
其次,對於當地學生而言,大學生的授課方式更加靈活、開放,也更加貼近學生群體,或許知識體系不清楚,但往往教授的知識印象深刻。也能讓當地學生開闊視野,更有利於他們長遠的學習道路發展。
④ 當代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弊大於利
當代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弊大於利,其實我覺得也是的,因為短期支教的話,自己都沒法感受到當初一個叫意義
⑤ 長期支教和短期支教到底有哪些利弊
先說說短期支教的弊端:
首先最大的問題在於短期志願者與孩子時間短,往往剛熟悉環境就要離開,在心理和教學上對當地學生都是比較大的打擊,自己還會沉浸在那種離殤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短期支教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素質類課程」為主線。相對於該校老師平時的上課,短期支教老師的課堂無疑是「新鮮又好玩」的。雖然學生在一周到兩周的時間里,開拓了眼界,增添了興趣,但由於短期支教很難注重到學生真實的掌握情況,沒有時間進行教學反復和測驗,使得這些效果很難維持。在正常開學後,這些類似有效的教學成果又可能會和本地老師習慣上的教學方法相抵觸,產生一些「副作用」,影響成績和教學效果的鞏固。
最後,短期支教團體在組織能力、策劃水平、後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招致一些麻煩:比如隊員之間的矛盾、團隊與校方的矛盾、課堂紀律問題、校園安全問題、支教交通、支教環境、支教心態方面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志願者真正到達以後,會覺得「體現不出意義」,甚至「和想像中完全不同」。組織方在組織了幾次短期支教後,也會因為主要負責人的熱情轉移或現實問題,而中止本來就「見效甚微」的支教活動,可以想像,一兩年後,這些支教效果就盪然無存了。
⑥ 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好處
大學生短復期支教,一般時間從兩周到制一個月不等,在這其間,這批充滿活力和陽光的大學生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去感化這些孩子,將自己所學所得用到實處。同時,在大學生支教前期,很多大學生可能也會組織一些公益捐助活動,比如說一些文具,玩具之類的,在去支教的過程中帶給這些孩子。對於自己而言,既能讓自己的長處得到發揮,又能給自己提供一個社會實踐的機會,支持大學生支教.
⑦ 辯論賽:短期支教對大學生的利弊。我是正方,
1、不可能只打大學生,因為你短期支教是一項公益活動,你就不得不考慮受眾,也就是受教孩子的利益。而且這樣的定義很容易讓評委覺得你方霸道,留下不好的印象。
2、不需要。正方先立論,你可以猜測反方的觀點,但你不能用你猜出來的直接去問反方。你們可以准備一些問題留到質詢、盤問、或者自由辯過程中打。
3、不需要特別的准備。如果你在查資料的時候找到了一些特別精彩的語句可以記下來用在結辯烘托氣勢。結辯最好能抓住場上你們主要打的點進行分點論述,思路清晰有條理的結辯很加分。
再給一些其他的建議:盡可能的找例子,並且圍繞例子來打,不要光說數據或者打邏輯,因為數據來源的問題,兩方的數據可能會矛盾,而例子會讓你們打的不那麼空泛也更有說服力。
附一份立論稿,希望對你們的思路有幫助。
立論-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大家好!今天我方要論證的辯題是「大學生短期支教利大於弊」。大學生應指在校的本科生。短期支教是指在寒暑假期間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地點既可以是西部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學校,也可以是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學校。我方認為:雖然大學生短期支教也有弊端,但從總體看來,大學生短期支教仍是利大於弊。對利與弊的論證,主要可以從對個人,當地和對整個社會的利弊來看。
首先,此次討論我們認為支教人員的素質等不應在本次討論的范圍之內,因為如果支教人員素質不高,那麼無論是對於什麼形式的支教活動來說都是致命的,這樣就無從討論利弊了。
明確了這一點後我們繼續來看。
第一,我們認為短期支教對大學生個人而言是利大於弊的。對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長期支教是基本沒有時間進行的,因此大學生支教基本以短期為主。而短期支教雖然仍會佔用志願者的部分時間,但是在這較短的時間內志願者仍能得到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品格的完善。通過准備教案,他們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與孩子溝通,他們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通過獨自站在講台上授課,他們增強了自己的勇氣……對於大學生而言,短期支教有較高的性價比。
第二,對支教受眾而言,接收大學生的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根據南風窗的調查數據顯示,接收短期支教後,88.9%的學生想讀大學,53.2%認為學習興趣有提高;59.4%認為自信心有提高;61.3%認為孝順長輩的意識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學生一樣幫助他人。這些收獲除了可能有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更多的是性格的改善、擴寬的眼界以及被打開的思路。外面世界給農村孩子帶去的思想震撼是巨大的。在貧困地區,讀書無用論很流行,如最可怕的貧窮,是思想上的貧窮,短期支教可能無法帶來知識水平上質的飛躍,但是可以帶來思想上的改變。
第三,從整個社會來看,短期支教也是利大於弊的。支教的目的,是促進改善地區的教育資源貧乏問題。短期支教由於其特性而更容易成為大多數大學生實現對教育貧乏關愛的手段,從而形成熱點。對於現在的中國,熱點的問題才更容易得到關注。引起了關注,才能讓更多人去思考參與、改善短期支教,從而實現長期的,多方面的對口援助。另外短期支教志願者能進行家訪,收集第一手資料,由於支教周期短,他們能夠更快速地帶出資料,並向慈善機構提供信息,也能夠更好的實行物質援助。對於教育資源貧乏的中國中西部,短期支教也許不是雪中送炭,但無疑仍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短期支教利大於弊。
⑧ 關於大學生短期支教弊大於利的辯論,求幾個針對性問題用於自由辯論環節,謝謝
我想想四年前對面怎麼說的。。。
1.大學生並不專業,所以很多問題並不見得能夠版很好的解決,會權有誤導。(在這里下套,如果對方說只是教課本知識,那麼就可以反問支教的意義在哪裡,課本知識老師都會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支教最重要的是教思想,而不是單純的一個暑期輔導班監督寫作業)
2.學生們不見得喜歡假期還要被支教(下勞逸結合的套,教育局都反對假期補課這種過度的)。
3.短期並不見得會教多少知識,卻可能會讓學生們產生對比,從心裡抵觸原本的老師。(大學生畢竟從城市過去的)
4.打亂原有安排
如果覺得不錯分數就給我吧,我正在求教問題,沒財富值懸賞了急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