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吳曉

大學生吳曉

發布時間: 2021-02-16 03:05:40

⑴ 吳曉的介紹

吳曉,1972年生,復祖籍福建。制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先後獲建築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任東南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注冊規劃師,瑞典皇家工學院(KTH)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城市社會學與社區發展;弱勢群體空間及其保障體系;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生態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等。

⑵ 吳曉的人物介紹

現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對象,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專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屬,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對象; 瑞典皇家工學院(KTH)訪問學者;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南京城市科學研究會會員;《城市規劃》、《現代城市研究》等核心期刊特約審稿專家;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資助計劃」的資助對象等。

⑶ cctv8播過的一部電視劇,裡面講述的是一群女兵的艱苦訓練,記得裡面有叫林亞男、任遠的。

《霹靂彩虹》,女的叫林亞男,指導員叫任遠,

內容介紹:央視的網址,你可以看看哦
http://www.cctv.com/teleplay/xjkt/2003-09-15/5901.shtml

霹靂彩虹所有演員具體資料:
劉月:全軍女子軍事比武冠軍。來自於普通家庭,低微的起點使她有著極其爭強好勝的性格,自尊心強,沖動直率,但內心非常脆弱。以自身的努力贏得戰友的尊敬和友好,她本人也有領導欲。與哥哥劉星兄妹情深,非常維護哥哥。她的心底暗藏著對任遠的情愫。

林亞男:軍校畢業生。父親是將軍,自我設計明確,並不是那種一眼就看出來的「驕傲公主」,恰恰是她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她和戰友的交往始終隔著一層什麼,她竭力想打破,卻難得有真正的朋友。由於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過早去世,她和父親的感情很深厚。

羅曼:以極高的書面考試成績入選,悟性好,進步快。感情究竟是什麼是她的迷惑,也是她的夢想。她愛畫漫畫,最常畫女兵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綽號「羅曼司」。她和陪練的男兵發生感情,雖然在荒島戰斗中立下功勞,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根據部隊紀律必須離開特種兵訓練基地,她無怨無悔。

楊五彩: 「女張飛」式的人物,來自農村,朴實勤懇得有些盲目,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缺乏主見。人長的粗粗壯壯,心直口快,軍事技術過硬。

耿歌:因有射擊特長而入選特種兵訓練。她的新婚丈夫曾參加「愛爾納—突擊」的培訓,最後關口被淘汰,她深知訓練的艱苦。她的年齡和閱歷使她在隊中像個「大姐」,大家都喜歡找她談心事。

張清一:出身於武術世家,有幾分道家氣質。與世無爭獨善其身,極為敏銳,冷幽默。才女風范,不漂亮但有魅力。

田可耘:時尚、清高,自我欣賞,喜愛音樂,性格內向。軍事技術優。

袁媛:機靈、活潑、天真純潔,喜歡吃零食。軍事技術優。

余冰:愛美,認為女人最大的魅力是在眉毛上,即使在戰斗中也不忘修飾自己的眉毛。

王飛:特種兵大隊分隊長。高大威猛,沉穩內斂,他是男人中的男人。熱愛軍旅生涯,熱愛軍裝和軍營,參加「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賽的失利是他心中永遠的傷痛。作為軍人,王飛無可挑剔,技術一流經驗豐富,但作為丈夫和父親,王飛都不夠格,「感情」是他的盲區。隨著劇情發展,他將逐漸修正自己在情感生活中的缺失。

任遠:軍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英俊內秀,是王飛的副手。他剛走出軍校的大門,面對一群年齡和他差不多的女兵,有時會流露出羞澀。他有軍人的特質,但更具備當代年輕人的特點,看重自我價值和生活質量,為人坦率。

慕容:王飛訓練的助手,有較高的戰術訓練經驗和技術指導水平,為人忠厚、沉穩。

林副:林亞男之父。熱愛軍隊,鑽研軍事,視野宏大,戰略思想具參謀長 有前瞻性,是一位與時俱進的軍隊領導。在下屬面前,他講原則不講情面;在女兒面前,講情面不講「原則」,偏偏女兒非常自覺,有時他覺得愧對了女兒。妻子的早逝使他內心有些落寞。

吳曉玲:部隊文工團轉業軍人,王飛的妻子。一個對人生、對情感、對自我都有要求的女性。從部隊轉業後到電台工作,由助理編輯逐漸成為深受聽眾喜愛的主持人。她帶著四歲的兒子離開王飛,沒有抱怨,只是為了選擇她想要的生活。

多多:王飛和吳曉玲的兒子。調皮而不失乖巧,但不是那種「小人精」。

駱米:崇尚時尚,追求另類,全套的美式軍裝和大大小小的挎包是他的驕傲,希望自己的裝束和電影里的湯姆·克魯斯一樣。熱情善良,天真是他的可愛之處,也險些鑄成大錯。劇中,他想盡一切方法追求劉月。

駱伯父:海外商人,駱米的伯父。成功的商人,愛國的老人,儒雅的長者。

劉星:藝術院校的大學生。表面好強,內心自卑,性格怯懦,怨天尤人,一切行為都是從自我出發,心胸狹隘。

陸虎:特種兵大隊分隊長。曾和王飛一起參賽,獲得個人第一。武夫的形象,也是武夫的性格,常年的部隊生活使他的思想極為單純,對家庭和孩子也很冷淡。常嘲笑王飛和王飛帶的女兵。

⑷ 急求一篇。我身邊最美的人。的演講稿。要求1000字。急啊!!

懷著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我很榮幸代表二分局參加今天的演講比賽,我演講的題目是《美麗,在身邊綻放》。
在我們身邊,有著這樣一群美麗的人,她們懷著熾熱奉獻的心,舍小家為大家,把青春奉獻給了大山,把情感寄託給水電事業,紮根江河、移山築壩,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水電建設的半邊天。她們就是---水電女職工,一聲親切的水電女職工,飽含著她們忠誠企業、恪盡職守的堅定信念!
在大多數人眼中,女性是柔與美的化身,可是,我卻發現投身水電建設的女職工是剛與柔的結合、智與美的共存,她們放棄了濃妝艷抹的閑適風情,放棄了安逸舒適的家庭歡樂,戰斗在施工一線,她們用巾幗不讓須眉的傲氣讓美麗的青春無怨無悔,她們代表著美麗中的堅韌,平凡中的高尚。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里,代表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為水電事業奉獻著青春和汗水,舍小家為大家的女職工,我想用自己朴實的情懷,感慨的話語抒發我對這個集體和我一起戰斗的姐妹們心中無限的愛。
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個普通的水電女職工所做的最平常的事情,但這些點點滴滴卻匯聚成無限的美麗,綻放在我們身邊。
項目部質檢科吳曉宇是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父母年邁多病,她和丈夫是一家六個老小的經濟支撐,2009年因為工作需要,她撇開剛滿一歲的孩子和多病的父母來到秀山隘口水庫,憑著她堅韌的意志頑強拼搏,嚴謹工作。為了嚴把質量關,她幾乎每天頭頂烈日,現場嚴格監督,耐心做好技術指導。中午在工地吃盒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披星戴月地下班她也早習以為常,她把所有精力和心血都無私轉化為對水電事業的熱愛。工作之餘,她不忘為自己充電,憑著對水電事業的執著追求,憑著一股腦頑強拼搏,勇於探索,知難而進的毅力,她參加河海大學的函授學習並順利取得了河海大學的本科畢業證,專業知識的提高又讓她工作起來更加游刃有餘!2010年她所提議的《關於大壩基坑內下游側填築區增設豎井排水》的合理化建議,為項目節約成本數萬元。可是有一天傍晚,在經過她們科室的時候我發現她一人坐在角落裡哭泣,我拉著她關切地問「吳姐,你怎麼了?」她告訴我剛剛給孩子打完電話,孩子在電話里哭著要找媽媽「媽媽,我要媽媽,我再也不喝爽歪歪,我再也不花錢買好吃的了,你回來抱抱我吧…..!」當聽到這些,她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泣不成聲,覺得無比愧疚,對不起孩子。孩子剛剛從北京出院回家,她多麼想回家看一眼呀!可是,項目部當時正值「大幹90天,確保度汛目標」勞動競賽的關鍵時刻,她又怎能離開呢!聽著這些,我早就淚眼模糊了,她在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這一刻,我覺得她是最美的女人。她只想盡到一名普通的母親所能盡到的最基本的責任,那就是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能陪在她的身邊,照顧她,安慰她,給她勇氣,可是,為了工作,她毅然放棄了!她什麼苦都能吃,什麼事都願意做,可唯獨做不了一名稱職的母親!
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頂半邊天。像吳曉宇這樣的女職工我們項目部不止一個,2010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荊曉潔是項目部大幹90天勞動競賽中十大功臣之一,她廢寢忘食,忘我工作,精益求精,是勞動競賽中的職工典範;油庫庫工劉美蘭在大幹90天中坐著罐車前往工地為機械設備加油累計368502升,每天跑下來她的腳都腫的穿不上鞋,可是第二天就又早早地跑到工地加油……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殷小培,虛心好學,「求知、求新」經常加班加點,通宵達旦屢見不鮮,由於本職崗位上業務能力突出,畢業一年就被提拔為財務科副科長……
這樣的例子在我的身邊,比比皆是。作為女子,我們本該穿著裙子高跟鞋炫耀青春美麗,可是我們不愛紅妝愛工裝,我們把青春獻給了水電事業;作為妻子與母親,我們本該陪著丈夫和孩子一起享受家庭的溫馨與幸福,可是我們卻常年在外,風里來雨里去,我們把關懷與愛獻給了水電事業。可是,我們無怨無悔,姐妹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生命在水電征程中光輝燦爛,讓我們不斷地迎接挑戰,與企業同發展共進步,全力以赴,為公司「十二五」圓滿完成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⑸ 吳曉的個人簡介

女,祖籍廣西。1992年畢業於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律系。畢業後分配到廣東省警察學回校,隨即分到廣東答省肇慶市南岸公安分局進行為期一年的公安基層鍛煉。1993年的秋季回到廣東省警察學校擔任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課程的教學工作。1997年隨著該校與廣東公安專科學校合並,繼續留在廣東公安專科學校(即現在的廣東警官學院)法律系法理教研室任講師,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並取得了刑法學碩士學位。

⑹ 吳曉的專著、論文

·專著
1、吳曉等.我國大城市流動人口居住空間解析——面向農民工的實證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32.9萬字).
2、吳曉,魏羽力編.城市規劃社會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萬字,「城市規劃原理叢書」出版規劃教材).
3、[英]維基·理查森.新鄉土建築[M].吳曉,於雷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萬字).
4、[英]彼得·紹拉帕耶.現代建築與數字化設計[M].吳曉,虞剛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萬字).
5、張彤,吳曉,陳宇等.綠色北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築(中英雙語)[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62.6萬字,「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教材).
6、吳明偉,吳曉等.我國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動人口聚居形態研究——以江蘇省為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萬字).
7、[英]彼德·布倫德爾·瓊斯.現代建築設計案例[M].魏羽力,吳曉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萬字).
8、陽建強,吳曉,孔令龍等編.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優秀作業選(2002-2007)[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ISBN978-5641-1003-1,58萬字).
9、王建國,劉博敏,陽建強,吳曉等編.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萬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內第一本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設計課程教學要求而編寫的重要教材).
·論文和書中章節
1、吳曉.城市公園系統小議[J].新建築,1999(6),P.73.
2、吳曉.規劃開發中的「守法」和「執法」問題[J].城市規劃, 2000(3).
3、吳曉,吳明偉.小商品市場的規劃建設初探[J].新建築,2000(4).
4、吳曉,馬紅傑.「邊緣城市」的形成和形態初探[J].華中建築,2000(4).
5、吳曉.城市中的「農村社區」——流動人口聚居區的現狀與整合研究[J].城市規劃,2001(12).
6、吳曉,張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異透視[J].城市規劃,2002(3).
7、吳曉,吳明偉.物質性手段:作為我國流動人口聚居區一種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規劃匯刊, 2002(2).
8、吳曉.當前我國有形市場的發展方向淺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9、吳曉.「邊緣社區」探察——我國流動人口聚居區的現狀特徵透析[J].城市規劃,2003(7).
10、吳曉.再審新鄉土建築——讀維基·理查森的《新鄉土建築》有感[J].新建築,2003(6).
11、吳曉,吳明偉.國內外流動人口聚居區之比較[J].規劃師,2003(12).
12、吳明偉,吳曉,劉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囂中的「後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J]. 城市規劃,2004(1).
13、吳曉.「城中村」現狀調查與整合[J].規劃師,2004(5).
14、吳曉,王承慧.本科轉型教學中的住區規劃課程[J].規劃師,2005(3).
15、王承慧,吳曉,權亞玲,巢耀明.東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三年級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規劃師,2005(4).
16、吳曉.南京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現狀調查[J].建築學報,2005(4).
17、吳曉譯.一件未問世的作品:漢斯·夏隆的曼海姆國家劇院方案[J].建築師,2005(5).
18、吳曉,吳明偉,徐偉. 基於車行體驗的公路沿線景觀建構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陽連接段的景觀控制性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05(11).
19、吳曉,魏羽力譯.北歐建築師希古德·萊維倫茨述評——以聖彼得教堂設計為例[J].新建築, 2006(6).
20、吳曉譯.歷史視野中的鄉土建築——一種充滿質疑的建築[J].建築師,2006(6).
21、吳曉,吳明偉,徐偉.基於旅遊功能策劃的景區規劃——以射陽島區的總體規劃為例.城市規劃,2007(10).
22、吳曉,虞剛.關於數字技術在當代建築設計中應用的再思考——讀《現代建築與數字化設計》一書有感[J].建築學報,2007(5).
23、吳曉,魏羽力.關於城市設計與現有規劃體系銜接的思考[J].規劃師,2007(6).
24、吳曉,顧震弘編譯.Bo01歐洲住宅展覽會,馬爾默,瑞典[J].世界建築,2007(7).
25、吳曉,顧震弘編譯.維基實驗新區,赫爾辛基,芬蘭.世界建築,2007(7).
26、吳曉,顧震弘編譯.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爾摩,瑞典.世界建築,2007(7).
27、吳曉,施梁.斯德哥爾摩的「地下藝術長廊」淺析——以地鐵站點的藝術陳設設計為例[J].華中建築,2007(7).
28、高源,杜嶸,吳曉.東南大學-代爾夫特大學建築聯合教學成果介紹評析[J].華中建築,2007(9).
29、吳曉,陽建強.瑞典高校建築學科的教學體系探察——以皇家工學院(KTH)的建築與環境學院為例[J].華中建築,2007(12).
30、吳曉,謝泉.瑞典皇家工學院的校園演化與空間環境探析——以KTH的歷史性主校區(Valhallavägen)為例[J].新建築,2007(6).
31、施梁,吳曉.作為公共藝術形態的城市雕塑[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
32、吳曉,吳明偉.美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貧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規劃,2008(2).
33、吳曉.立足於求租群體的住房租賃市場探察——以南京為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34、吳曉,孫靜.歐洲「移動谷」的演化與建設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園區考察[J].新建築,2008(3).
35、孫靜,謝泉,吳曉.基於文化環境建構的校園雕塑建設研究——以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老校區為例[J].規劃師,2008(6).
36、吳曉,陽建強.住區規劃中的城市設計應用初探[J].城市規劃,2008(7).
37、高源,吳曉,杜嶸.中荷聯合教學的回顧與評述——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與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建築學院[J].新建築,2008(5).
38、王承慧,吳曉,巢耀明.適應時代需求的住區規劃「轉型教學」模式研究[J].城市·環境·設計,2008(11).
39、吳曉,吳珏,王慧等.現代化浪潮中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變遷實考[J].規劃師,2008(9).
40、吳曉.斯德哥爾摩戰後新城的規劃建設及其啟示.華中建築,2008(9).
41、吳曉.北歐科學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研究——以瑞典和芬蘭的高科技園區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 2008(10).
42、吳曉,汪曉茜.芬蘭生態型居住區探察——以赫爾辛基的Viikki實驗新區為例[J].建築學報,2008(11).
43、吳曉,吳明偉.小商品市場的形成、發展與建設[J].城市規劃,2009(2).
44、吳曉.北歐生態型城鎮的規劃建設及思考[J].城市規劃,2009(7).
45、吳曉,王湘君,高軍軍.生態導向下環境評估方法在北歐城鎮建設中的應用初探[J].建築學報(學術論文專刊),2009(2).
46、吳曉,高軍軍,孫世界.基於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規劃與引導初探[J].規劃師,2009(7).
47、魏羽力,吳曉.從伽考農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機建築觀[J].新建築,2009(2).
48、高軍軍,吳曉.大城市中心區樓宇經濟的實證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9(9).
49、徐卞融,吳曉.城市廣場與城市交通的關聯研究[J].華中建築,2009(2).
50、陳薇,王承慧,吳曉.道路遺產與歷史城市保護——以南京為例[J].建築與文化,2009(5).
51、吳曉,王承慧,王艷紅.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市一級)的總體思路探析[J].城市規劃,2010(9).
52、徐卞融,吳曉.基於「居住-就業」視角的南京市流動人口職住空間分離量化[J].城市規劃學刊,2010(5).
53、徐卞融,吳曉.基於「居住-就業」視角的南京市流動人口空間分異研究[J].規劃師,2010(7).
54、魏羽力,吳曉.斯普利特:從宮殿到城市[J].建築師,2010(2).
55、吳曉.我國進城農民居住空間的微觀探析及其對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來工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0(6).
56、吳曉,王承慧.公共住宅——作為我國進城農民一種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築,2010(3).
57、徐華林,吳曉.大城市商業中心空間形態演變的實證解析[J].新建築,2010(2).
58、吳曉,王松傑,方宇.基於GIS數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間密度導控[J].建築與文化,2010(10).
59、吳曉,徐卞融,孫世界.城市景觀視野下雕塑建設的系統性導控初探[J].建築與文化,2010(2).
60、王松傑,吳曉.城市中的雕塑[J].建築與文化,2010(7).
61、方宇,吳曉.南京歷史性校園空間格局的演變——以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老校區為例[J].建築與文化,2011(11).
62、吳曉.我的城市居所在哪裡?——農民工居住空間的供給芻議[J].城市規劃,2011(1).

⑺ 吳曉的背景

·學歷:1995年獲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1998年和2002年先後專獲東南大屬學建築系城市規劃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年起任教於建築學院。
·職業經歷:先後主持和承擔大運河遺產(常州段)保護規劃、杭州市濱江新城概念性規劃、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焦化廠工業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無錫市總體城市設計等重大項目,並多次主持和參與國際投標或競賽獲第一名,如淮安市淮安新城概念性規劃設計、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地區城市設計、上虞市曹娥老區改造及曹娥景區規劃、富陽市原320國道北渠至迎賓北路城標段概念規劃等。

⑻ 江南大學教師吳曉玲筒介

沒有江南大學~只有南昌大學

⑼ 《霹靂彩虹》的演員表!羅曼真名叫什麼

這些九個女兵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她們不是新兵,是各部隊軍事訓練中的尖子,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著較高的生活理想,同時也承擔了比過去更多的精神和物質上的負荷,如林亞男對愛情的理解,劉月的自尊心與林亞男的沖突,耿歌在結婚還是參賽上痛苦的抉擇,羅曼因「戀愛」遭到處分後的認識……都深刻、細致地塑造了她們鮮明的性格。

劉月:全軍女子軍事比武冠軍。來自於普通家庭,低微的起點使她有著極其爭強好勝的性格,自尊心強,沖動直率,但內心非常脆弱。以自身的努力贏得戰友的尊敬和友好,她本人也有領導欲。與哥哥劉星兄妹情深,非常維護哥哥。她的心底暗藏著對任遠的情愫。

林亞男:軍校畢業生。父親是將軍,自我設計明確,並不是那種一眼就看出來的「驕傲公主」,恰恰是她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她和戰友的交往始終隔著一層什麼,她竭力想打破,卻難得有真正的朋友。由於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過早去世,她和父親的感情很深厚。

羅曼:以極高的書面考試成績入選,悟性好,進步快。感情究竟是什麼是她的迷惑,也是她的夢想。她愛畫漫畫,最常畫女兵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綽號「羅曼司」。她和陪練的男兵發生感情,雖然在荒島戰斗中立下功勞,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根據部隊紀律必須離開特種兵訓練基地,她無怨無悔。

楊五彩: 「女張飛」式的人物,來自農村,朴實勤懇得有些盲目,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缺乏主見。人長的粗粗壯壯,心直口快,軍事技術過硬。

耿歌:因有射擊特長而入選特種兵訓練。她的新婚丈夫曾參加「愛爾納—突擊」的培訓,最後關口被淘汰,她深知訓練的艱苦。她的年齡和閱歷使她在隊中像個「大姐」,大家都喜歡找她談心事。

張清一:出身於武術世家,有幾分道家氣質。與世無爭獨善其身,極為敏銳,冷幽默。才女風范,不漂亮但有魅力。

田可耘:時尚、清高,自我欣賞,喜愛音樂,性格內向。軍事技術優。

袁媛:機靈、活潑、天真純潔,喜歡吃零食。軍事技術優。

余冰:愛美,認為女人最大的魅力是在眉毛上,即使在戰斗中也不忘修飾自己的眉毛。

王飛:特種兵大隊分隊長。高大威猛,沉穩內斂,他是男人中的男人。熱愛軍旅生涯,熱愛軍裝和軍營,參加「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賽的失利是他心中永遠的傷痛。作為軍人,王飛無可挑剔,技術一流經驗豐富,但作為丈夫和父親,王飛都不夠格,「感情」是他的盲區。隨著劇情發展,他將逐漸修正自己在情感生活中的缺失。

任遠:軍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英俊內秀,是王飛的副手。他剛走出軍校的大門,面對一群年齡和他差不多的女兵,有時會流露出羞澀。他有軍人的特質,但更具備當代年輕人的特點,看重自我價值和生活質量,為人坦率。

慕容:王飛訓練的助手,有較高的戰術訓練經驗和技術指導水平,為人忠厚、沉穩。

林副:林亞男之父。熱愛軍隊,鑽研軍事,視野宏大,戰略思想具參謀長 有前瞻性,是一位與時俱進的軍隊領導。在下屬面前,他講原則不講情面;在女兒面前,講情面不講「原則」,偏偏女兒非常自覺,有時他覺得愧對了女兒。妻子的早逝使他內心有些落寞。

吳曉玲:部隊文工團轉業軍人,王飛的妻子。一個對人生、對情感、對自我都有要求的女性。從部隊轉業後到電台工作,由助理編輯逐漸成為深受聽眾喜愛的主持人。她帶著四歲的兒子離開王飛,沒有抱怨,只是為了選擇她想要的生活。

多多:王飛和吳曉玲的兒子。調皮而不失乖巧,但不是那種「小人精」。

駱米:崇尚時尚,追求另類,全套的美式軍裝和大大小小的挎包是他的驕傲,希望自己的裝束和電影里的湯姆·克魯斯一樣。熱情善良,天真是他的可愛之處,也險些鑄成大錯。劇中,他想盡一切方法追求劉月。

駱伯父:海外商人,駱米的伯父。成功的商人,愛國的老人,儒雅的長者。

劉星:藝術院校的大學生。表面好強,內心自卑,性格怯懦,怨天尤人,一切行為都是從自我出發,心胸狹隘。

陸虎:特種兵大隊分隊長。曾和王飛一起參賽,獲得個人第一。武夫的形象,也是武夫的性格,常年的部隊生活使他的思想極為單純,對家庭和孩子也很冷淡。常嘲笑王飛和王飛帶的女兵。

⑽ 吳曉桓將軍

吳曉復恆(1932-)第一軍醫大學原副校長,制1932年出生於湖北紅安。1950年入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畢業於哈爾濱軍醫科大學,分配到齊齊哈爾軍醫學校任助教、軍醫.1970年,隨學校遷到廣州南方醫院。

1976年參加青藏高原醫療隊。

1983年任廣州第一軍醫大學副校長,負責全校醫療工作,協助校長主持了第一座面向海外華僑的醫院「惠僑樓」的醫療、後勤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1984年,南方醫院在全軍醫院大檢查中獲得了好評。「惠僑樓」連續兩年被廣州市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被總後樹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標兵並榮立二等功。

1985年底,他受命分管全校科研工作。所撰寫的《正確運用運用技術是生產力的理論,促進院校發展》等10餘篇探討和反映科技興校的重要文章,先後在《中國高等教育》等雜志發表.

1990年,學校獲全軍科技成果一等獎兩項,實現了零的突破;獲二等獎的數目是他上任時的三倍多。

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

熱點內容
美國私立大學學費低的大學 發布:2025-08-30 21:54:22 瀏覽:951
2018大學招老師 發布:2025-08-30 21:52:56 瀏覽:966
男大學生一日攝入能量 發布:2025-08-30 21:52:16 瀏覽:477
天津醫科大學巴一教授 發布:2025-08-30 21:44:57 瀏覽:987
大學生發文 發布:2025-08-30 21:39:20 瀏覽:323
河南理工大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30 21:38:25 瀏覽:477
美國喬治亞州的大學 發布:2025-08-30 21:36:56 瀏覽:657
賣酒大學生 發布:2025-08-30 21:35:57 瀏覽:670
大學生坐位體前屈標准 發布:2025-08-30 21:25:23 瀏覽:925
北京大學教授多少種外國語 發布:2025-08-30 21:04:26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