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疫情在家感想

大學生疫情在家感想

發布時間: 2021-02-16 16:09:00

1.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面對疫情

當代大學生,面對疫情,首先要嚴於律己,服從教育局的相關規定,鍛煉。強身健體。

2. 受疫情影響線上教學,在家學習的你感受如何

線上教學相當的負責,而且也嚴重擾亂生活,最關鍵的是,學習效率其實並不是很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都是無法在家安心的上網課的,而且網課學習也相當的麻煩,最重要的事,大多數時候,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這個時候,線上教學的學習質量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

3,在家學習感受到奔潰。

可能你也經歷過一大早就被父母吵醒,老師在群裡面一個個發通知,打卡簽到一大度,又是發截圖又是要寫題的,會讓大家身心俱疲,而且最關鍵的是,直播的時候,還必須的跟老師們互動,一大早就經歷這么多煩心的事,更是讓人奔潰。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線上教學,在家學習勢必要經歷一個崩潰的一天,而且最終要的是,在學習氛圍不佳的狀態下,想學習好也是很難的,而且在家上課也非常的費心,因此在家學習無疑讓自己感受到絕望和崩潰。

3. 疫情原因在家中與父母長輩相處的心得體會

疫情期間在家與長輩相處應該是個很好溝通的機會。你只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與他們相處一定會處的好,你要把所有的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因為畢竟長輩都是希望晚輩好,決不會來害晚輩。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的跟長輩相處。

4. 大學生如何看待疫情

面對疫情,大學生應該怎樣做?
瘟疫,當重視不當怖懼;青年,當熱血亦當理性。
瘟疫在帶來災禍和騷亂的同時,激起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的力量。疫情當頭,無數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紛紛站出,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心抗疫。
少年強,則國強。中華兒女志在奮筆疾書,報效祖國。但當疫情來臨,不應坐以待之,更不可坐而不視。疫情之下,危難之間與任何人都脫不了干係。
「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點忙都幫不上……」面對疫情,不少大學生會發出這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這並沒有錯,作為一個學生,一個沒有收入和足夠能力獨當一面的人,本職工作始終是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但是,抵抗疫情,大學生也有屬於自己的利器。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
大學生能力不足不代表不作為,他們仍有自己的方式表達關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的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謠言在網上肆意傳播擴散,引發了社會恐慌情緒,更嚴重影響網路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干擾。大學生應做到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明辨並抵制疫情謠言,不在網路上發布不實虛假疫情信息。關注疫情動態,用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疫情與輿論,不掀起輿論浪潮,剋制過激言論,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解除恐懼與焦慮,用希望的眼光看待疫情發展。
做好自身防護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減少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不要接觸、購買和使用野生動物。做到勤洗手,隨時保持手部衛生。外出佩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准備常用物資,主動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

參與線上或線下應急志願服務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疫情期間,大學生可加入網路線上或當地線下志願者服務團隊,負擔起時代責任,為打贏疫情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同時注意自我保護,在身體狀況健康的前提下參與志願服務。
合理安排疫情假期時間
疫情期間減少外出,制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表。增加閱讀、學習時間,開闊視野。在學習自己專業課程的同時擴展閱讀范圍,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
1、個人防護很重要。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都沒有優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做好個人防護,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2、增強鍛煉有必要。
在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杜絕新冠肺炎的侵襲,除了做好個人防護外,還應增強體育鍛煉,令自己的身體免疫力有所提高。
3、要做好心理輔導。
在面對疫情時,每個人的心理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此時如若心理調節不到位的話,恐怕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故而需要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做個勇擔當、善作為的人。
、辦法總比困難多。
4.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我們不應膽怯,出現問題的時候,而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要做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的前輩,尤其是各個醫務工作者,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5、要做到勤學奮進。
在困難面前,並非單單有勇氣就能解決問題,還要有一定的知識和環境,才能助力我們更好地戰勝困難。所以我們當前,應該勤學奮進,讓自己擁有睿智的頭腦,掌握更多的技術或知識,以便在未來戰勝不可知的苦難。
6、要做到愛國奉獻。
一場疫情,讓我們的愛國情懷空前高漲,恰是有了泱泱大國,有了國家的擔當,才有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應努力做個愛國奉獻的踐行者,與時代共進大學生如何看待疫情

5. 由於病情的影響,做為大學生你的你有什麼感想和想法

作為大學生,首先是感謝,感謝那些為抗疫情默默付出的人們,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繼續好好學習,傳播正能量等!

6.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

在提倡「足不出戶是大愛,萬眾努力斷魔根」的要求下,許多人不可避免的產生擔憂、害怕、焦慮、恐慌等應激反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突發疫情下我們的反應?如何調整心態理性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沖擊呢?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下,自從疫情爆發以後,你的變化有哪些?你的想法、感受、身體經歷了些什麼?也許你所經歷的這些也是許多人正在經歷的,那麼現在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1、身體不適

在疫情下,我們會對自己的生理變化十分敏感,時常會懷疑自己身體的某種不適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有些人會反復測量體溫,對號入座,懷疑自己生病等,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心慌、腸胃功能紊亂、失眠,食慾差,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多汗,發冷,肌肉緊張及發抖,頭痛,胸痛,胸悶,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等。

2、負性情緒

因為疾病傳播源的隱蔽性,面對病毒感染的不確定性,當人們不知如何有效防範的時候,就會感到緊張、擔心、不知所措。大部分人是在此次疫情下產生了恐慌心理。因為我們恐慌的對象是看不見、摸不著,不容易防範的,這就給人們帶來了不安、不確定的心理反應,所以,人們在害怕的基礎上增加了焦慮和不知所措。

大家不敢出門,也不敢與他人接觸,擔心各種未知感染。同時開學的不確定,也讓大家心忐忑不安,對於學業的安排,對於實習以及假期兼職等各方面的問題都紛紛涌現。

甚至,當被認為是疑似感染者或者被確診為感染者後,會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脅而感到害怕、孤獨、無助。

3、睡眠障礙

睡眠方面的問題通過會表現晚上失眠,在床上輾轉反側,怎麼都睡不著;或者日月明晚上睡得很晚,可是早晨會很早就醒過來;或者睡眠質量不好,睡夢中經常驚醒,醒來以後又需要幾十分鍾才能再次入睡。

4、人際交往沖突

疫情期間,大家都紛紛響應號召,都呆在家裡哪也不去,與人之間的交往明顯減少,互相不能見面,絕大部分只能通過網路進行。而在家裡,有限的空間里,一家人天天呆在一起,時間長了,相看兩生厭,更加容易爆發沖突。而有了沖突後,想要自己的空間,想要與朋友傾訴 ,或是以前能夠外出去吃一頓,玩一下,運動一下,各種調節手段都使不上來了。這更加增加了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5、認知功能下降

大家此時更易關注負面信息,誇大嚴重後果和低估自己應對能力的傾向,感覺記憶力下降、腦子不好使、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注意力渙散,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對身體狀況過度敏感,容易將身體的不舒服和「疫情」聯系起來,出現疑病症狀。

6、行為問題

人們可能會出現退縮、逃避、強迫、盲目從眾等行為。比如有個同學,害怕被感染,在家裡每天都要反復洗手,用消毒水反復清潔自己的房子,不管怎麼干凈總覺得不行。要是出門了的話這樣的行為更加,反復消毒外出的物品。

7. 疫情原因在家中與父母長輩相處的心得體會300字

疫情原因在家中與父母長輩兒相處,心得體會300字,那我覺得由於時間關系我專沒法幫你寫,在家肯屬定是心情不是那麼舒暢吧,憋在家裡也不能出門,但也沒有辦法,疫情時期都是這樣,和父母在一起也是有樂趣的,也是很開心的。

8.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疫情期間我們應該如何築夢追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

大學生要把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化成自己奮斗的具體目標,然後在大學期間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成為將來對社會上有用的人

9. 疫情期間在家上課的感受有哪些

1、做好學習的儀式感。

2、收住心,提高課堂效率。

3、自主時間,給自己回設立小目標答,獎懲分明。

4、多做有氧運動,鍛煉好身體。

5、修身養性,多看多想多做。

6、培養誠信的品格。

網課是能用電子設備通過互聯網學習知識、技能的線上課程,有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全球蔓延,為有效控制疫情,不耽誤各地學校教學進程,國家教育部開啟停學不停課的方式,網上授課。

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暴發,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疫情嚴重牽動人心。面對全球嚴峻的疫情和網路上繁雜的病毒信息,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教育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各培訓機構也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

1、學習者可以通過在家上網學習,只要有網的地方,即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

2、視頻、圖片和資料可在電子產品上反復觀看,學習者可針對自己學習弱項強化訓練;

3、網上通過課程學習,對學習者而言,價格相對友好。

10.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的兩千字論文

1、

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改善人的氣血循環,而焦慮緊張、恐懼、擔憂會讓我們機體局部氣血不暢,反而會使得疾病加重。無論得病與否,保持良好的心態都極其重要。我們既需要重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性,在行為上嚴肅對待,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要主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為自己保駕護航。

答惑解惑: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試?

認知: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對生命、對社會感到不公;對自我工作無價值感。

情緒:面對大量病患出現的緊張、焦慮;大量付出後因為疫情並未理想地控制而導致情緒壓抑和耗竭,面對民眾批評時的絕望孤獨,壓抑和悲憤;擔心自己、家人患病;對家人的愧疚;無助、悲傷。

行為:容易激動,飲食過度或食慾不振,沖動行為等。

軀體:長期緊張下出現肌肉緊張,坐立不安,睡眠差,血壓、體溫升高等;長期過勞導致的身心疲憊。

出現這些問題其實都很正常,醫務工作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本身職業所帶來的身份。希望我們的醫務人員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正確的進行自我調節,及時向他人反饋,一定的情緒抒發與宣洩更利於心理健康。

熱點內容
博士期間換導師可以嗎 發布:2025-09-07 11:57:44 瀏覽:513
大學生微黨課 發布:2025-09-07 11:56:07 瀏覽:526
雲南財經大學最帥老師 發布:2025-09-07 11:56:07 瀏覽:813
2019年南京各大學暑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9-07 11:52:26 瀏覽:6
大學生信息員 發布:2025-09-07 11:51:44 瀏覽:968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9-07 11:50:10 瀏覽:443
大學寒假放假時間2017 發布:2025-09-07 11:21:51 瀏覽:946
石倚潔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07 11:17:04 瀏覽:727
對大學生網貸的建議 發布:2025-09-07 11:17:03 瀏覽:793
美國大學撤銷offer 發布:2025-09-07 11:17:03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