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⑴ 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對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和迷戀,會在創造活動中獲得精神鼓舞和情感滿足。它是科學家、發明家有所成就的重要心理因素。
⑵ 大學生該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首先,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⑶ 論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每天看4本書`
⑷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給我的印象都是枯燥無味的。但這學期的課以其創新的教學方法讓我明白,哲學也可以「活」起來,能力在於平時的培養和創造。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學生,首先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思維是推動群體行為的一種強大的能動力。而學會如何開放性思維、學會創新,是當代大學生最應學會的的能力。一要不畏常規,敢於超越。創新是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一種敢為人先的膽識。現在的大學生是從應試教育走過來的,在小學、中學接受的大多是老師機械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而是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比如,注意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重視直覺和靈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方式。真正把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好,實質上也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具有了創新性思維,才能獲得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三要多進行思維訓練。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體制制約,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缺乏非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課堂上應適當進行一些非邏輯思維訓練,給學生獨立學習時間,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四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些富有新意的問題提出、分析與解決既是學生的創新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小心求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課堂上,觀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受益良多。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每一部電影中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在這部電影中,蘭徹、蘭俱、法涵三個主人公,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教育,主人公的口頭禪「Aalizzwell」,即「一切皆好」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並不斷告訴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劇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法涵的:「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質,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麼意義?三節課的時間,老師專門用一節課來讓大家發現生活中自己所關心、所獨到的、可能被他人所忽視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做成五分鍾創新活動。在這個時間,我看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學會生活中細節的發現留意,學會去爭取機遇,勇敢地做一些事。而一個人創新性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重視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能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就是作為一個健全健康的人也是有困難的。作為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還要以個性的自由和獨立發展為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重視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視自我個性的培養與完善,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在大學中,是一個培養創新思維的良好的時間。我們不僅要學會創新思維,還更應擁有創新實踐的能力。學習是為了運用,重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大膽對前人理論和經驗做出質疑,提出改進觀點,並實事求是的對新提出的觀點和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實現真正的創新。
⑸ 大學生自己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首先大學生要努力地學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積極的參加有關科技發明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自己的專業,利用創新思維不斷的提高。
⑹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給我的印象都是枯燥無味的。但這學期的課以其創新的教學方法讓我明白,哲學也可以「活」起來,能力在於平時的培養和創造。 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學生,首先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思維是推動群體行為的一種強大的能動力。而學會如何開放性思維、學會創新,是當代大學生最應學會的的能力。一要不畏常規,敢於超越。創新是真正意義上的超越,是一種敢為人先的膽識。現在的大學生是從應試教育走過來的,在小學、中學接受的大多是老師機械的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而是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比如,注意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重視直覺和靈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方式。真正把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好,實質上也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具有了創新性思維,才能獲得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三要多進行思維訓練。受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體制制約,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缺乏非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課堂上應適當進行一些非邏輯思維訓練,給學生更多獨立學習時間,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四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些富有新意的問題提出、分析與解決既是學生的創新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小心求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課堂上,觀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受益良多。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每一部電影中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在這部電影中,蘭徹、蘭俱、法涵三個主人公,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教育,主人公的口頭禪「Aalizzwell」,即「一切皆好」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並不斷告訴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劇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蘭徹的一句話:「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法涵的:「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說出了教育和學習的本質,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麼意義? 三節課的時間,老師專門用一節課來讓大家發現生活中自己所關心、所獨到的、可能被他人所忽視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做成五分鍾創新活動。在這個時間,我看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學會生活中細節的發現留意,學會去爭取機遇,勇敢地做一些事。而一個人創新性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需要重視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能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就是作為一個健全健康的人也是有困難的。作為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還要以個性的自由和獨立發展為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重視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視自我個性的培養與完善,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 在大學中,是一個培養創新思維的良好的時間。我們不僅要學會創新思維,還更應擁有創新實踐的能力。學習是為了運用,重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大膽對前人理論和經驗做出質疑,提出改進觀點,並實事求是的對新提出的觀點和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實現真正的創新。
⑺ 怎麼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思想
物質是意識賴以產生的基礎,而意識則是 人形成思想、觀念並進而升華到精神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意識才可能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因此,培育創新思想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創新思想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和創新精神。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績,但目前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培養要求整齊劃一、單純以學生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問題。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大學生的創新思想,也不符合現代大學精神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加深對培育大學生創新思想重要性的認識,不斷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念、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機制。
1、要通過積極引導,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意識是思想的萌芽狀態和初級階段,而學校又是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場所。因此,通過課堂教學和引導來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國際著名學術團體——羅馬俱樂部在《回答未來的挑戰》中指出,學習總起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維持性學習,它的功能在於獲得已有的知識、經驗,以提高解決當前已經發生問題的能力;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它的功能在於通過學習提高一個人發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以迎接處理好社會日新月異發生的變化。目前,我們有些教師的教案單一、傳授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呆板,十分缺少活力。這一僵化、老套的灌輸式教學,對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很不利的。因此,首先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進或改革,使我們教師的教案豐富多彩、傳授內容新穎先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啟發式教學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2、要通過教育樹立和強化大學生的創新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注重大學生創新觀念的培養與更新。馬克思指出:人的創造性、能動性是自然賦予人的潛能素質,若得到開發,就表現為人類特有的感覺能力、思維能力、意志和體力。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務是毫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能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一目標比其他所有的目標都重要。現代腦科學也證明,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關鍵是是否意識到並有意識地培養的問題,因此應該有意識地在大學生中樹立創造可培養的觀念和積極的創造價值觀,從而使創造力的偉大價值深入每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田。要使大學生們都能認識到,創造是人類文明之源泉、是創新世界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之重要手段、是社會前進之動力、是個人成才之基礎,創造力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要引導大學生樹立信心,自覺將自己的創造潛能與學習及將來的事業結合起來。
3、要通過宣傳來弘揚創新精神。
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在全校范圍大力宣傳和弘揚創新精神、打造聲勢、營造氛圍,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創新能力的正確認識、強化創新意識和觀念、追求創新精神。
⑻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有什麼方法
1.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諸多方面,並且和這些方面相輔相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鞏固和豐富人的綜合素質。
2.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攝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是靠言語所能「傳授」的,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的發揮作用。
3.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學習也正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識的無限膨脹,陳舊周期迅速縮短的情況下,大學生的社會職業將變成更加不穩定。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學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根據所從事的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好地達到完善自我和適應社會的目的,從而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⑼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究竟該怎樣做,才能不斷得到最好的創新呢?建議大家思考和實踐以下五項創新准則:洞悉未來、打破陳規、追求簡約、以人為本和承受風險。
洞悉未來就是要求創新者根據目前市場情況和用戶需求,結合技術發展規律,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和判斷。
創新的最大障礙是無法脫離固有的思維定式或思維框架。
發明汽車時,如果腦子里依然還想用趕馬車的陳規來操作,就可能不是用方向盤,而是用韁繩來調整汽車方向!
追求簡約也是通向創新的必由之路。初做搜索引擎時,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用戶多輸入幾個字,搜索結果就會准確得多。技術人員想到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點子:把搜索框長度增大一倍。
以人為本是企業能否保持持久創新能力的關鍵。在谷歌公司,每位工程師都可以利用工作中20%的時間,做自己最有激情做的事情。
承受風險也是創新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我從事研究工作時,主管曾說,如果每一個項目都成功了,你實際上是失敗的;因為你並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迴避風險,只選擇那些十拿九穩、沒有什麼創新價值的項目。
三、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力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學生學習三角形面積定理時,可能人人都會背誦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聰明學生還會記住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美國3m公司一位研究員想發明粘合力非常強的膠水,但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實驗得到的只是一種粘合力很差的液體。一段時間後,他發現人們有這樣一種需求:把便條或書簽貼到桌上或牆上,可以隨時揭下來—他此前發現的粘合力差的液體不正可以派上用場嗎?就這樣,一種險遭廢棄的技術促成了即時貼的發明。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小時候,父親曾讓我們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6根火柴拼成4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幾何空間知識記憶深刻。
第五個建議是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谷歌,我們寧願讓員工做一個自己有激情的項目,也不願因為項目緊急或重要,強迫他們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
在一種鼓勵探索,支持興趣,重視實踐的教育環境下,創新並不難。
⑽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