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團日誌
❶ 大學生團員日記應該怎麼寫
上了大學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大學的生活我感覺跟內平常的日子是一容樣的,學習和做事是沒有人去逼你,沒有老師、沒有父母去監督你了,這一切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自覺性。要是不自覺自己是沒有辦法去成長的!
上了大學自己更加的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再被迫去承擔而是主動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做錯了事不再是逃避而是主動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冷靜的分析問題,盡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其實學到更多的是怎麼與身邊的同學、朋友相處。怎麼可以使我們的友誼更加的堅固。面對與別人之間的矛盾更多的是冷靜而不是以前的那種沖動!可以更好的處理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成長!
大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台,所以我覺得大學生的我們不應該再渾渾噩噩的混下去了,我們要擔起我們應該肩負的責任,關心我們的國家,積極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去,努力為人民服務,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❷ 求一篇大學團員日記
一覺醒來,望著窗外嫩綠的葉子,忽然覺得,軍訓,就如夢一樣,匆匆地來,又在我沒有細細品味那份感覺的時候又悄然而逝,二十一天的疲勞在肩頭隱隱告訴我,已經結束了。有點痛,酸酸的感覺。教官走了,沒有眼淚,也沒有分別,那麼匆匆。陽光照進來,落在堆在角落的軍裝上,軍訓的記憶一股腦全翻了出來,我在獃獃地想著,想著和教官唯一的依次邂逅的美麗,想著那整齊或凌亂的踏步聲,以及同學們的竊笑聲。軍訓究竟帶給了我什麼,有嗎?唉,軍訓,真像一場夢啊!記憶已經在疲勞的壓迫下變得愈發模糊,對於軍訓,我能說什麼,是從崇高的為保衛祖國而刻苦訓練來說,還是充斥在這期間的鐵骨柔情。當然,這都都是必要回憶和懷念的,但是否還有更重要的。
做為一個比較懶的人,軍訓中我吃了不少苦,有個人單獨「表演」不太標準的俯卧撐的,也有與大家一起的,但周華健那種《一起吃苦的幸福》卻不怎麼體會的到,盡管我為了尋找回憶在那裡滿臉笑容汗流浹背地受罰,但烈日烤焦了我所有關於這個記憶的儲存,而反復記起的是咬緊牙關想著的一句話:「好累啊,一定要撐下去!」也許許多年後我還能體味離家軍訓時那份不自在、那份累,以及汗流滿面而不能擦的那種無法形容的難以忍受的感覺。有人說這是非人的日子,是人生最黑暗的日子。我想如果是這樣就應高呼萬歲了,因為我們都熬過來了。
有位哲人說過:無法回味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對於軍訓,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傳,只能在淙淙的意會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濃郁的茶,只有嘗過的人才知曉其中的蘊味,然後才能和有同樣經歷的人相對一笑,讓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間傳遞。就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軍訓,對於每個人,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對於我,軍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單純上的意義,它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難得的一種經歷,寫進我的記憶中,而成為不可抹殺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在困難時給我的動力,一種生命的支持力,支撐著人生旅途的各種風雨中動搖的心靈。而軍訓給我最美好的記憶,是同學們和教官之間純潔淳樸充滿人情味的關系。這些年,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很少見,很令人懷念和留戀,嚮往啊!
軍訓,就讓它成為人生的一段豐滿的記憶,在歲月中醞釀,然後在幾個親友聚雜一起的時候再把珍藏著的那些溫馨的片段捧出來,沉醉其中,享受感動吧!
❸ 求一篇大學生團員日記,五六百字左右,謝謝。
上了大學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大學的生活我感覺專跟平常的日子是一樣的,屬學習和做事是沒有人去逼你,沒有老師、沒有父母去監督你了,這一切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自覺性。要是不自覺自己是沒有辦法去成長的!
上了大學自己更加的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再被迫去承擔而是主動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做錯了事不再是逃避而是主動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冷靜的分析問題,盡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其實學到更多的是怎麼與身邊的同學、朋友相處。怎麼可以使我們的友誼更加的堅固。面對與別人之間的矛盾更多的是冷靜而不是以前的那種沖動!可以更好的處理自己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成長!
大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台,所以我覺得大學生的我們不應該再渾渾噩噩的混下去了,我們要擔起我們應該肩負的責任,關心我們的國家,積極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去,努力為人民服務,發揮自己的作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❹ 求三篇團員日記
2008年11月10日
我只想在痛惜之餘,說出幾點希望
首先當然是希望大家(不限於知識分子,而是一切黨員、團員,一切覺悟的青年和覺悟的勞動者)都應該向他們學習,特別是那些至今對知識分子還有某種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們,以及那些一味爭名奪利,甚至對****祖國至今還三心二意,羨慕資本主義「天堂」的人們,多讀讀他們的事跡。……
其次,我想說,希望一切先進分子所在機構中的黨組織、每個黨員以至每個正直的公民能夠更多地更好地關心這些先進的人們。……
第三,我也想對活著的蔣築英、羅健夫等同志說幾句話。共產黨員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是隨時隨地准備著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的利益,為了****祖國的利益,為了十億人民的利益而犧牲一切。我們不是那種認為一個大學生「不值得」為一個農民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人,那樣的人,如果在別的崗位上,當然也不會冒死去搶救一個小學生,或者同一個甚至幾個拿著凶器圖謀犯罪的歹徒格鬥。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但是事情還有另外一方面。我想,蔣築英和羅健夫都並不是必然要死(我不懂醫,不知道羅健夫同志所患的「低分化惡性淋巴瘤」和蔣築英同志所患的多種凶險疾病能不能在早期治癒,這里是假定能夠)。如果他們還健康地活著,盡管報紙上不會這樣大量地表揚他們,但是他們卻能為祖國和人民作出更多更重大的貢獻,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經常提倡自我犧牲,但是我們不是說一個共產黨員或先進分子的生命和健康就不重要。生命和健康,這是我們戰勝一切敵人而建設偉大的****祖國的資本,它們不是屬於我們個人而是屬於祖國和人民的,對於黨員,就是屬於黨。我們反對借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損公利私,而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別是有了嚴重的病,還是要治,並且要治好。
2008年11月21日
讀《命運》有感
前陣子在書城買了本書,叫《滴水藏海》,里邊有300個經典的哲理故事。現在我來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運》。
《命運》講的是連個孩子的命運,一個被高僧占卜為「狀元」,另一個為「乞丐」。二十年後,當初的「狀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卻成了「狀元」。
上帝說:「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之占他命運的三分之一,其餘的在於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這段話,我很受觸動。把握,把握命運,多簡單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只要你願意。
2008年11月28日
讀《評說玫瑰》有感
這篇文章很早前我已在《故事會》上讀過,當時我就很喜歡它,現在又反復讀了幾遍,印象更深了。它的名字叫《評說玫瑰》。
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深深的哲理。兩句話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
玫瑰園里,有一對雙胞胎和她們的母親。雙胞胎對玫瑰園的看法是這樣的:「這是個壞地方!因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這是個好地方!因為每叢刺上都有花。」
道理很明了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都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個法則可以用到任何方面,只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的話,會有最好的結尾!不信,試試看吧。
2008年12月2日
「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不會發生。」這句話你相信嗎?我猶猶豫豫的,半信半疑。
又一起的《讀者》里,就有一篇這樣的文章,題目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不會發生》,它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好神奇耶!
神奇歸神奇,我還是認為這是一句安慰人的話,因為這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如果煩惱都不會發生,那還煩惱什麼?如果真的是對的,那……不是太偉大了?
我做了一個實驗,寫下了3個煩惱,果然,一個也沒發生,實在太令我吃驚了。你一定不信,我看你可以試試。(那個煩惱一定要現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