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理想
『壹』 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不確定
1、要深刻認識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把握好「中國夢」與個人理想的內在聯系,真正懂得夢想要靠踏實勞動、不懈奮斗去實現,積極踐行總書記對當代青年提出的要求,志存高遠、增長知識、勇於創新、矢志奮斗、錘煉品格。2、實踐中要注意首先做到志向高遠,要敢於放開眼界,不要在意一時的成敗與得失,困難與挫折,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想在事業上取得偉大成就、為全社會和整個國家做出貢獻就需要在青年時期立下鴻鵠之志,並且為這一夢想去不斷努力和拼搏。3、要謹記腳踏實地的去實現自身的夢想,夢想是大學生對未來的追求和嚮往,因此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大學生去實踐並付出努力,崇高的夢想需要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去奮斗拼搏,離開了實踐和拼搏夢想只能是空想,永遠也不可能變為現實。4、要認清夢想的實現是一個長期、艱巨並且曲折的過程,在現實中,要有勇於面對和戰勝困難、曲折和失敗的勇氣和信心,要正確對待夢想實現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充分利用順境由於面對和戰勝逆境,這樣才能最終體會到完成夢想的巨大幸福。5、夢想的實現需要大學生付出艱辛的努力和勇於奮斗的決心,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樹立起為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精神,不斷在實踐中磨練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能夠學有所成,思有所悟,問有所得,行有所獲並且不斷奮進。
『貳』 以 當代大學生的理想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悅,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託。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悅,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託。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在各種誘惑和壓力面前,不改初哀,始終堅定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在日本侵略軍的重重包圍下,頑強奮斗半個多月,斷糧五六天,逝世不投降,直到壯烈犧牲。日本鬼子怎麼也不明白,楊靖宇將軍在長期時間包圍於冰天雪地里,在完全斷糧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頑強地進行戰斗。他們刨開楊靖宇將軍的遺體,看到胃裡一粒糧食也沒有,只要野草、樹皮、棉絮。到底是什麼精神使楊靖宇將軍有了這中堅強的意志,是崇高的理想,是堅持不移理想支撐著他。
常言倒 ,人各有志。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有的同志想在服役期間立功受獎、學技術、考學、轉改士官、參加集訓,有的想退伍下海經商,這些都屬於個人的理想。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輔相成。社會理想規定和制約著個人的理想方向和目標。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志向、抱負,社會理想就會落空,只有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達到理想的岸邊。理想的實現在於奮鬥成就理想不能一步登天、一躍而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同樣,個人理想也只有在實干中才會變為現實。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志一談到實現理想,就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有的今天有個目標,明天就要見效,要不然就打退堂鼓;有的等上天掉餡餅,不然就破罐子破摔。這些都是錯誤的,俗話說「立志者立長志、不立志者長立志」。讓理想崗位上閃光有的同志對未來充滿期望,但卻不知從何做其;有的總想干一番大事業,但卻鄙薄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為自己的崗位太平凡。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成績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兢兢業業做起。不積哇部步,無以成千里;不納小溪,無以成江河。雷峰說:「螺絲釘雖小但大機器少了他就不能工作」。 實現理想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人生磨練的過程,崇高理想實現之時,也就是人生價值體現之際。但是,要順利達到個人人生的彼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俊滿腔熱情不行,關鍵在於勤奮學習、勇於磨練、立足本職、崗位建功。
『叄』 大學生的理想是什麼
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思想,必須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力量。
其次,要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集體利益之間的沖突。我們決不可以見利忘義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置集體利益於不顧。第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過高難以實現,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過低,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理想的確立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在大學階段,「學什麼」、「走什麼路」、「做什麼人」的問題是學習生活中會時時面對的人生課題,只有樹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很好地解答這一重要人生課題。
理想能給大學生一個目標,一個追求時的動力,一個讓動力運行的方向。有了目標,便懂得了如何去追求。不至於迷失自己,更不至於讓自己一直消沉下去。
(3)當代大學生的理想擴展閱讀:
大學時期是理想成熟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時期。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界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屈服於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於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
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那些在事業上取得偉大成就、對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是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鴻鵠之志,並為之堅持不懈、努力奮斗。
大學生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嚮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義的。大學生應該將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幫國家變富強,提高祖國國際地位上來。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拘謹於眼前自己的小家。
『肆』 試述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理想和信念
最實在的就是:愛自己、尊重他人,不放棄自己,不拋棄真正的朋友,能創新,有主見,不違法,不參與違法事件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 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 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 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 。 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 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 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伍』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並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馬克思主義信念的科學性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
2.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
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道: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自私的,有限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永恆地發揮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二、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現為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矛盾。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區別的,各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 ) 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陸』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
大學生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是我黨應重點培養、發展的對象。積極慎重地吸收優秀大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情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上認識做好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是雖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共產黨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黨的傳統工作方式受到沖擊 信息時代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全球交互性。高校在某種意義上是各種信息,包括「中西文化」的交匯中心。這使黨建工作所處的環境更為復雜。過去的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講為主的黨內學習等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滿足黨員的需求。傳統的教育系統和手段面對挑戰。在高校中,部分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對黨內學習教育活動興趣不高,無不與此有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灌輸給學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 (三)高教改革進一步深化,傳統教學組織模式面臨新的挑戰 正在深入的高等教育改革突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1.隨著學分制的逐步推行和後勤社會化,按班級、年級開展活動的傳統組織形式日趨鬆散,導致學生的校園意識、班級概念淡化。學生社團等活動可能成為學生學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場所和方式。 二、目前高校學生黨建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工作狀況與新形勢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認真研究面臨的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載體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黨總支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和班級一條線的工作體系。但現在各種學生社團群體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使得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中思政與黨建之間、學工部和團委(學生會)之間條塊分割的缺陷進一步突出。分管副書記和輔導員忙於日常事務,難以把學生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學生工作部門作有機聯系的思考和安排;基層黨組織對學生黨建缺乏指導和幫助。安排黨員教師擔任的學生入黨聯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三)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 黨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但現在學生黨員的活動與黨外活動脫節,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缺少聯系;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定位於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四)黨員模範作用發揮不夠,整體影響尚不明顯 學生黨員應該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學生黨建在「進口」上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後在群眾和集體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夠;學生黨組織的整體影響也不明顯。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中,學生黨組織的聲音較為低沉,學生黨員在各種學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五)工作方式和觀念陳舊,對培養現代型優秀人才思考不夠 黨組織應該吸引現代型的優秀人才入黨。但部分黨建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對主動適應社會、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抱有成見。他們的「優秀學生」標准仍然是考試成績優秀、聽老師話、朴實穩重等。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許多人不再把入黨、提乾等看作是自身發展的唯一選擇。不少優秀大學生認為,只要勤奮刻苦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仍能有良好的發展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方面,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 (六)考察重點把握不準,發展導向存在偏差,發展數量偏低 在校園生活中,較少有機會考驗發展對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黨性表現。大學生入黨的考察較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公德等方面。但考試成績排名和生活小節上的要求與思想信仰不屬於同一層面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黨員身份對大學生的擇業會有某些影響。
『柒』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理想,並為理想而奮斗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並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三、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現為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矛盾。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區別的,各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只有同這個世界結合起來,我們的理想才能結出果實;脫離這個世界,理想就不結果實。
四、堅持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統一
理想的核心內容是社會理想。我國人民的社會理想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遠大理想。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種共同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一祖國的社會理想內容,又包括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內容,還包括誠實勞動、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內容。
(二)憧憬美好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三)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遠大理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具體表現,
其次,遠大理想決定和制約著共同理想的方向,
第三,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約著遠大理想的實現。
『捌』 當代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理想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hwh147369
大學生應該樹立怎麼樣的理想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拚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我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在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麼樣的理想信念?理想主要可以分為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三個方面。因此,我們樹立的理想信念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考慮。首先,道德是做人的核心。孔子一生的理想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將「修身」作為自己理想信念的首位,可見,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尤為重要。自古以來,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求「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
『玖』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的理想信念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並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三、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現為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矛盾。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區別的,各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相結合
只有同這個世界結合起來,我們的理想才能結出果實;脫離這個世界,理想就不結果實。
四、堅持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統一
理想的核心內容是社會理想。我國人民的社會理想從總體上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遠大理想。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種共同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一祖國的社會理想內容,又包括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內容,還包括誠實勞動、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內容。
(二)憧憬美好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三)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遠大理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具體表現,
其次,遠大理想決定和制約著共同理想的方向,
第三,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約著遠大理想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