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關於大學生消費的問題

關於大學生消費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18 08:08:40

大學生消費問題

中國大學生消費面面觀:「象牙塔」里的高消費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一些旅行社組織的「情侶游」旅行團里,活躍著不少大學生的身影。國內大學生的消費絕大多數是由家長來負擔的。大學生高消費,自己怎麼想,家長怎麼看,如何分析這種社會現象?

「家裡供我們完成學業不僅包括學習,更包括生活,沒有優質的生活怎麼會有好的學習質量。」一位國慶期間花費家裡數千元和男友瀟灑出遊的女生回答記者的提問時,振振有詞。如此定位自己和家裡的經濟關系,這樣的觀點顯然不能僅僅用「新穎」二字來形容。

新銳的「理論」指導張揚的消費

「吃了3個月的麥當勞,一想到麥當勞就想吐。」這句話是記者在高校雲集的北京海淀區成府路附近一家麥當勞快餐店旁邊聽到的,那位穿著還帶著些鄉土氣息的女生用很高分貝的聲音發出的這一感慨,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過近期的集中采訪發現,大學生的高消費現象在大學里雖還沒有「蔚然成風」,但也說得上是司空見慣。

到過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學城里的人,都會驚嘆其中第三產業的繁華:

在長沙,湖南師大和湖南大學之間一條長約一公里的小街,密布著上百家大大小小經營餐飲、娛樂的店鋪,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人聲鼎沸,生意興隆。

南寧市幾所高校附近的火炬路,接二連三的網吧也有數十家之多,一些能容納上百人、設施齊全、價格高昂的網吧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大學生排隊等著預訂通宵的座位。

北京市海淀區里的不少洋餐館,尤其是麥當勞和肯德基,常常是賓客如雲高朋滿座,主角也往往是下了課的大學生。

在首先判斷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並沒有十分明顯的高消費的前提下,我們不能不說現在的高校里的確存在一些「貴族化」的傾向。住的不是學校的宿舍,而是自己租來的套間;胸前掛個手機,腰裡別個隨身聽,手裡還提個筆記本電腦;腳踏「花花公子」,身穿「華倫天奴」,這樣的「公子」也已不再是「鳳毛麟角」。

令人吃驚的是,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有自己的「理論」來解釋自己的張揚:

「我認為只要我所花的錢是合法的,我就有選擇消費的自由。」

「時代已經不同了,不能用老眼光來看新事物,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生活給人們以刺激,社會怎麼會有前進的動力,我認為一定的高消費是必不可少的。」

「我對我現在花費的是父母的錢這一點並不看重,我覺得只要我今後有能力回報我的父母就可以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

10月12日下午,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門口,一位剛從高級經理班教室里出來的高科技企業的總裁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說:「我們要辯證地看這一問題,如果有條件,可以適當地高消費,要不然社會經濟怎麼發展呢,當然如果沒有條件的話,就不應該高消費了。」最後,他又補充了一句,「不過學習期間還是要以學習為重。」

像他這樣有條件的家庭畢竟不多。那些家長又是怎樣看待孩子的高消費呢?

李女士和愛人都是公務員,曾是上山下鄉的知青,自稱嘗盡了窮滋味。她堅決反對大學生高消費。她認為,現在不少大學生花錢多,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艱辛。她說,這么多年來,根據她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的觀察,發現一方面高消費、一方面又品學兼優的孩子不多。我們以前是得到的愛太少,懂得什麼是愛,現在的孩子是得到的愛太多,可那是溺愛,他們反而不知道什麼是愛。當年她總是不給自己的孩子太多的錢,並不是摳門,而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別人面前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傷害那些家境並不富有的同學,同時也培養他自立精神。說到她已經畢業的孩子的現狀,她非常欣慰,說自己以前所做的是正確的,現在孩子工作也幹得不錯,對父母很體貼。

「再窮不能窮孩子。」在北京西客站,記者采訪了來京出差順帶看望上大學的兒子的張先生,他是一個性子直爽的東北漢子,和妻子都是公司的普通員工。「雖然我們家裡的收入也不多,但我們知道現在讀大學的家裡都捨得花錢,所以我們盡可能地給孩子多一些錢,希望他不要因為錢的原因而產生自卑感。咱們有句土話,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在大學里過得心情舒暢,不影響學習。我想,中國大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是我這種心理。」

不要攀比合理消費

社會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胡守鈞認為,學生的高消費有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的原因,社會上消費分高中低的等級,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但應該將重點放在中低檔。高消費畢竟是少數,遺憾的是我們恰恰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上的錯誤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院研究院劉惠林的觀點可謂一針見血,他認為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費上比別人差,怕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實際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消費經濟學者、上海同濟大學田暉老師認為,以前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著重視儲蓄積累,忽視即期消費;重視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重視經久耐用,忽視追求時尚;重視維持性消費,忽視消費更新;重視子女消費,忽視成人消費;重視大路貨消費,忽視品牌消費等落後的消費觀念。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形成即期消費、精神消費、品牌消費等消費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不少大學生高消費的現象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因素。西方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逐步提高消費方式的文明程度。同時,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加強道德建設,提倡、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濟困助危、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克勤克儉等優良傳統。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②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訪談

大學生消費報告

在當前物價攀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大學生消費問題無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引領消費時尚、改善消費構成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記者走訪了幾所高校進行了調查。

(記者)問:每月你們消費支出最多的是在哪一方面?
(c班)答:花的最多的還是在吃飯上,再就是穿衣服了。比如我(班長:小王),每個月有600塊錢,一般花在吃上,其餘的買買衣服、鞋,還有書也買買,一個星期要一本。
問:你們一個月有多少可支出費用?錢都是誰給的?
答:問卷統計,、消費呈現多層次化。對於我們每個月所能得到的總生活費,40.0%的學生集中在450—600之間,600—750元之間的約為21.3%,高消費群體(900元以上)為10.2 %。大多數人的錢都是家長寄的(大約70%),也有課外辦公,勤工儉學自己賺的。
問:你們對待愛情與友情所帶來的消費是什麼態度?
答:有男女朋友的同學毫無疑問開銷就大得多,消費不夠理性。而友情消費也一樣拉人大腿,常常會因為學校的一些活動而被迫取消自己的「節儉月計劃」,導致物質與精神消費水平一直停滯不前。
問:目前同學們的消費心理是什麼樣的?理性?跟風?追求個性?攀比?
答:有八成的同學見到別人有時尚的電子產品會羨慕,會產生購買慾望,有三成會在考慮長遠規劃後選擇購買與否,有兩成甚至會選擇購買價位更高的同類產品。

針對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費、攀比消費、趕潮消費、 「面子」消費等高消費甚至浪費的不良現象,記者提出幾點建議:
1我們應加強合理儲蓄觀念。
2對於大學生,我們要樹立自己的合理消費觀念。
3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地消費;強調節約、勤勞儉朴等節儉消費觀 。
4強調理性消費、理性行為,反對非理性的盲目消費,包括盲目攀比、盲目從眾的病態消費等浪費現象。
5充分利用校內大眾傳媒,引導高校消費輿論,培養合情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和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的合理、適度消費,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
6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把大學生消費行為引向正確的方向.

③ 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消費差距較大,出現兩極分化。大學校園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父母收入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家庭困難的學生與條件優裕的學生消費差距逐漸拉大,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有些學生僅可以解決溫飽,而有些同學是頓頓大魚大肉,鋪張浪費。
二是大學生之間容易出現󰀂攀比現象 。大學生中的攀比是一種很不好的風氣,他們不再是中學時的比勤奮、比學習成績、比文化素質,而變成了比吃、穿、用、打扮。大學生與中學生相比有了更多的錢供自己支配,但是大學生的自製力還很欠缺,自己對錢的控制力很薄弱,因而造成了大學生盲目地亂花錢:今天你買了一件名牌衣服,明天我就買一套;你買一個時尚的手機,我會買一個更新款的;你買個MP4,我就會買個MP5;你做了個直板離子燙,我會做個大卷;更有甚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將父母好不容易湊足用來交學費的錢挪作他用,買手機、買電腦;還有的同學將助學金、獎學金用於穿著打扮買奢侈品上。真是󰀂一群沒有經濟能力的人,養活了一大群商家。
三是理財觀念與理財能力缺乏。大部分大學生首次擁有支配各種費用的權力,往往表現為不會理財。󰀂∀花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是當今有職業、有穩定經濟來源人群的流行活法。貸款買房、買車將現代人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大學生也潮流般地加入到了∀負翁#一族。 [3]他們花起錢來如流水,無限度、無計劃,有時一個月就會花掉一學期的生活費,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費用。到學期結束時,大部分同學都是消費嚴重超額,但錢都用到哪裡去了,連自己也不清楚;略有節余的同學也力爭在回家時將錢花完,缺乏儲蓄意識。

④ 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消費存在很多問題,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盲目消費,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要減少這種開支。

⑤ 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樓主是不是想寫論文哦。

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14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島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准。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⑥ 關於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與解析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調查論文摘要: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觀念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新時期對大學生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序言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現狀,引導大學生消費文化的健康發展,本人於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學生消費文化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可喜亦可憂。如何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熱點和新問題。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進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並且伴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跨國公司的登陸和國外媒體(如電影、電視)的進人,西方的實用主義觀念和享樂主義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產生了或大或小的沖擊和影響,處於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生活也發生了急劇變化與轉型。 大學這幾年,大學生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眾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在調查中,有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願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於理財的赤字消費,靠借貸維持而不計償還能力的超前消費,高於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 因此,對大學生的消費文化需求,既要適當滿足,又要積極引導。不滿足大學生的消費文化需求,可能會使市場經濟由於少了這支旺盛的消費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健康。而不作引導,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學生滑入消費誤區,同樣影響他們學習和健康成長,影響他們科學、文明的社會主義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會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人格發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要做好大學生的消費文化引導工作。
一.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數據調查目的:通過分析大學生消費結構,對商家的細分市場定位提供參考 調查采樣地點: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周邊地區調查時間: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調查問卷:共發問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達86.4% 根據調查結果,生成以下報告:
下面是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一些詳細數據。
1.家庭平均月收入。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佔18%,1000元~5000元佔66%,5000元~10000元佔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佔2%,來自農村的佔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學生來自城市的佔96%來自農村的佔4%。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於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城市。該數據與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絕大部分中國人家庭夫婦月收入為2千元~5千元,貧困家庭與特別富裕家庭都是少數。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
2.月平均消費金額。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佔8.5%,500元~1000元佔73.5%,1000元~2000元佔13%,2000元以上佔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的只佔5%,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大學生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於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餘的學生佔6%,感覺剛好夠花的佔51.5%,感覺不夠花的佔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感覺月月有餘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69%,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剛進校門時消費項目較少。而感覺錢不夠花的學生中,大一至大四學生分別佔16%,6%,44%,34%,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消費項目逐漸增多,大三時戀愛的學生多,感覺錢不夠用的學生比例最高。
4.消費方式。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佔11.5%,有計劃消費的佔6.5%,想花就花的佔36%,選擇其他的佔46%。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的學生佔8%,200元~400元佔37.5%,400元~600元佔41.5%,600元以上佔13%。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著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佔12%,50元~100元佔4.5%,100元~200元佔15.5%,200元以上佔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學生佔1%,30元~50元佔7.5%,50元~80元佔43.5%,80元~100元佔32%,100元~150元佔10%,150元以上佔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程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轉貼於9.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大學生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佔38%,10元~30元的佔21.5%,30元~50元的佔29%,50元以上的佔11.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適當的上網,沉迷於網路游戲的學生並不多。
10.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遊,17.5%選擇穿著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外出觀光旅行,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大學生中才開始流行,但發展的勢頭強勁,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遊者中的主體。迪廳,KTV等新興的娛樂方式也正日漸受到大學生們的寵愛。
11.想買東西錢不夠時怎麼辦。40.5%的大學生選擇先向別人借了再說,38.5%選擇向父母要錢,13%選擇用自己平時存的錢,8%選擇其他(放棄購買等)。可見大學生平時存錢的較少,花錢時向父母要,向同學借的較多。

熱點內容
電視劇講大學生的 發布:2025-09-10 22:28:07 瀏覽:775
青海大學教授蒙古族 發布:2025-09-10 22:28:06 瀏覽:218
西南大學學科語文考研 發布:2025-09-10 22:15:04 瀏覽:99
華北電力大學能動學院教授 發布:2025-09-10 22:09:42 瀏覽:154
清華大學錢教授環保 發布:2025-09-10 21:33:58 瀏覽:480
大學作弊老師說放我一馬 發布:2025-09-10 21:15:02 瀏覽:536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總結 發布:2025-09-10 21:04:40 瀏覽:315
大學生穿越古代電影 發布:2025-09-10 20:49:52 瀏覽:258
大學生貧困申請書800字 發布:2025-09-10 20:44:37 瀏覽:867
南京大學李明輝老師怎麼樣 發布:2025-09-10 20:39:47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