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本科生租房補貼申請
⑴ 應屆畢業生每年都可申請住房補貼嗎
大學生連續領取租房補貼期限暫定為2年,就是從大學生與所在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以後,並且在外租房當月開始計算,連續領取租房補貼的期限暫定為2年時間。
⑵ 合肥新落戶人才可享租房補貼申請程序怎麼樣
合肥市人社局網站8月16日發布《合肥市新落戶人才租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為吸引和鼓勵更多青年人才來肥創新創業,加大青年人才安居保障力度,規范人才租房補貼發放程序,根據合肥市《關於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合辦〔2018〕18號)精神,制訂本細則。
2.補貼條件
申請租房補貼者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申請人為2018年1月1日以後落戶我市,本市戶籍未遷出的畢業生視同新落戶人員;
(2)全日制本科(含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及技師學院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畢業生)應為2015年1月1日以後畢業;
(3)按規定在我市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4)申請人家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無自有住房。
二、申請程序
1.租房補貼申請實行網上申報。申請人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合肥專廳或手機APP完成租房補貼申請。
2.申請人應如實填報個人資料:
(1)申請人身份證、戶口簿或常住人口登記表、社保卡和繳納社保證明;已婚的需提供結婚證和家庭成員身份證號碼。
(2)本人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國(境)外高校畢業生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留學認證。
3.租房補貼申請審核通過的,續發期間無需再申請,符合補貼條件即按月發放。
4.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須重新提出補貼申請:
(1)申請人變更在肥就業單位的;
(2)申請人創業實體依法破產、注銷後,重新創業或在本市其他單位就業的;
(3)申請人租房補貼申請審核不通過,或在續發期間不符合補貼條件停發的。
三、 受理與審核
1.人才租房補貼全程實行網上自助辦理,安徽政務服務網實現數據在線實時比對。申請人網上申請,信息填寫保存後,在提交申請時,戶籍、學歷、婚姻狀況、住房、社保、納稅等申請信息能夠自動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進行數據比對驗證,驗證符合條件的予以審核通過,驗證不通過的信息自動反饋顯示到申請提交界面,供申請人核實和補充。如申請人發現系統反饋信息有誤,可向相關信息驗證部門提出修改申請,相關部門在接到申請5個工作日內完成信息修正等工作。
2.每月下旬,各縣(市)區、開發區住房保障部門對上月新申請補貼和擬續發補貼的相關情況進行審核,審核結果在申報平台上發布。申請人對於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申請人工復核。需修改原審核結果的,相關部門或縣(市)區、開發區應書面向市住房保障部門提出並說明原因;需補發或追回租房補貼的,由發放地住房保障部門書面向市住房保障部門提出並提交相關材料,經市住房保障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確認,由相關縣(市)區、開發區住房保障部門予以補發或追回,並在補貼管理系統中記錄。
3.市住房保障部門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匯總各縣(市)區、開發區審核結果,於每月初及時將上月通過審核擬補貼的人員名單及補貼金額在合肥市房產局和合肥市人社局網站上公示5天,公示無異議的反饋至申請人單位所在縣(市)區、開發區;公示有異議的反饋至相關部門進行重新審核。
市住房保障部門應及時將公示結果與需發補貼金額反饋市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
四、補貼標准與發放
1.租房補貼的標准為:博士每人每年2萬元,碩士每人每年1.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每年1萬元,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每人每年0.6萬元。
2.租房補貼自審核通過申請的當月計發、按月發放。個人租房補貼發放累計不超過36個月。
3.租房補貼經審核公示後,由各縣(市)區、開發區住房保障部門於每月月底前將符合條件人員上月的補貼發放至申請人社會保障卡的金融賬戶。
4.因申請人社保卡遺失、信息不準確、金融賬戶未激活等原因,導致補貼發放不成功的,發放地住房保障部門應及時通知申請人完成補卡、修正信息、激活金融賬戶等事項,並納入下月一並發放;因申請人個人原因造成租房補貼無法發放的,不再予以補發;因申請人個人工作、住房等發生變化,無法滿足租房補貼發放條件時,自當月起予以停發補貼,符合發放條件後,重新提出補貼申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予以發放補貼。
5.市與縣(市)區、開發區財政部門按照1:1比例及時安排補貼資金,並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安排。
五、其他要求
1.各地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相互支持配合,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市裡每半年對租房補貼發放情況進行抽查。
3. 對在申報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取消申報資格,依法追繳補助資金,並納入誠信黑名單;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本細則由市房產局會同有關部門解釋,並負責組織實施。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本文來源: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
⑶ 現在本科畢業生是不是有租房補貼
主要看用人單位
⑷ 合肥市人才租房補貼為什麼經開區辦理不了
因為一個地區辦理一個地方的,所以說辦不了。
⑸ 合肥今年出的大學生租房補貼政策必須要落戶才行嗎
對的,這個其實就是一個人才引進政策,為的就是把高學歷人才留住,需要把戶口遷過來才能享受 望採納
⑹ 租房補貼申請條件手續
一、申請租房補貼必須具備的條件:
1、具有市縣非農業常住戶口;
2、享受城鎮最低生活內保障待遇的家庭或享受民容政部門定期撫恤或定期定量補助的社會優撫對象;
3、家庭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在7.5(含)平方米以下;
4、家庭未承租廉租房、經濟租賃房(含享受經濟租賃房招租補貼),且未購買定向銷售經濟適用房、拆遷定向安置用房。
二、申請租房補貼的步驟:
第一步,到戶籍所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提出申請;
第二步,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領取區(縣)房委辦開具的《市縣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房補貼資格證明》;
第三步,自行到住房租賃市場租房,簽訂租賃合同後到房屋所在區(縣)房管局辦理房屋租賃登記備案;
第四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申領租房補貼;
第五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領取市住保辦為申請人開立的銀行儲蓄存摺。
⑺ 安徽2018畢業生如何申領1000元補貼
申領發放程序:
(一)網上自願申請。符合補貼條件的畢業生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以上渠道統稱為「信息系統」),按照信息系統提示要求完整、准確填寫申請信息。
(二)信息系統校驗。為減少畢業生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六部門將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利用信息系統審核校驗畢業生提交的申請信息,及時提示畢業生審核結果。逾期提交申請信息,系統不再審核校驗。
(三)人工審核校驗。人工審核校驗前需進行信息系統校系統自動審核校驗不通過的,而畢業生認為自己符合申請條件,可在信息系統下載相關申請表格,填寫紙質申請表,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主要是家庭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關證明材料、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家庭《扶貧手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材料、畢業生本人或其父母殘疾證以及特困高校畢業生等相關證明材料)。
根據六安市人社局安排,學校進行二次審核,審核後對符合補貼條件的人員,學校將學生申請和相關證明材料送六安市人社局進行審核確定。
(四)多渠道公示。對通過信息系統校驗、人工審核校驗通過的信息,當地人社部門通過安徽省陽光就業網上服務大廳進行網上公示,學校門戶網站同步公示,並根據個人信息保護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范公開內容。公示時間不少於5日。
(五)及時撥付資金。各地人社、財政部門在確保資金安全情況下,採取資金直補到人,通過銀行代發方式,於2018年3月底前將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提供的銀行卡或社保卡中。
擴展資料:
補貼對象、補貼標准及發放原則:
(一)補貼對象。2018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殘疾的高校畢業生以及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
(二)補貼標准。按1000元/人的標准一次性發放,主要用於補助畢業生求職創業過程中的相關費用,緩解畢業生求職創業費用壓力。
(三)發放原則。堅持部門協同、誠實守信、屬地管理、高效便捷的原則。
⑻ 辦理租房補貼需要哪些手續
一、申請租房補貼必須具備的條件:
1、具有市縣非農業常住戶口;
2、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或享受民政部門定期撫恤或定期定量補助的社會優撫對象;
3、家庭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在7.5(含)平方米以下;
4、家庭未承租廉租房、經濟租賃房(含享受經濟租賃房招租補貼),且未購買定向銷售 經濟適用房、拆遷定向安置用房。
二、申請租房補貼的步驟:
第一步,到戶籍所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提出申請;
第二步,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領取區(縣)房委辦開具的《市縣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房補貼資格證明》;
第三步,自行到住房租賃市場租房,簽訂租賃合同後到房屋所在區(縣)房管局辦理房屋租賃登記備案;
第四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申領租房補貼;
第五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領取市住保辦為申請人開立的銀行儲蓄存摺。
(8)合肥本科生租房補貼申請擴展閱讀:
廉租住房租房補貼人均住房保障面積標准,由使用面積10平方米調整為使用面積12平方米(相當於建築面積15平方米)。
領取方式
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實行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相結合,主要通過實行租賃住房補貼,增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承租住房的能力,也就是向符合條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按照廉租住房保障的補貼標准發放補貼款,由其自行到房屋租賃市場租賃住房。
以往 市都採取按年度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款的方式,由符合條件的家庭到指定部門領取。 市相關部門借鑒外地成功經驗,並結合 市的實際,從今年下半年起,將採取為廉租戶開設銀行存摺,按季度向符合條件的廉租戶家庭劃撥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款的方式。
廉租住房租房補貼申請須同時具備四條件
(一)具有本市非農業常住戶口;
(二)上年人均月收入低於800元(含);
(三)家庭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在9平方米(含)以下;
(四)未享受廉租住房、經濟租賃房(含實物配租和租房補貼)、經濟適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