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心理美文

大學生心理美文

發布時間: 2021-02-18 23:51:51

1.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心態的文章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使得不少大學生必須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更新,「人類情緒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因此加劇了大學生的內心沖突,使他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以致出現心理疾病。
高三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新的生活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盡快適應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那要如何去做啦?
1.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為達到這一目標,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
2.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3.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人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考試失利、戀愛受挫、人際沖突等均會引發焦慮、憤怒、憂郁等不良情緒,這時他們必須及時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疏導的方法有合理宣洩、注意轉移、目標升華等。
4.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機會。大學生可通過參加各種業余活動,來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和業余愛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緩解緊張情緒,維護身心健康。另外,通過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大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養成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
5.加大心理咨詢的力度
心理咨詢是指來心理咨詢的人與心理咨詢師之間,就針對咨詢的人提出的心理問題,進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討論,找出問題的所在,經過心理咨詢師的啟發和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緒障礙,恢復對社會環境的協調適應能力,維護其身心健康。從心理咨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屬於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咨詢者針對求詢者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幫助求詢者找出正確認識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方法,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面對現實,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同時,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使他們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
這些並不能完全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是大學生自己應該注重自己的心理。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大學是美好的,在大學校園里應該是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熱情,他們樂觀,他們努力,他們在為他們的夢想奮斗著,為他們的未來努力著。

2. 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一千字左右。有關心理健康就行。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

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600~800字,不要網上一搜就搜到的。感謝~

女大學生心理探秘
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在成才與發展的道路上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障礙,女大學生要成就事業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努力。這不僅是因為在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傳統和以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社會里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壓力,也不僅是因為現代社會要求知識女性挑起事業與家庭兩副重擔,還因為女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克服自身的障礙與弱點。這即是影響女大學生發展的主觀心理因素。

首先,表現為女大學生的成就意識偏弱。據筆者對89名在校以及102名在職男女大學生的性別評價對比調查:在校與在職女大學生中,分別有64%和53%肯定並悅納自己的女性性別;另外36%和47%的女大學生寧願選擇男性性別。在職女大學生對自我性別的否定比在校女大學生高出11個百分點。在校與在職的男大學生中,分別有86%和98%肯定並悅納自己的男性性別;另外14%和2%的男大學生寧願選擇女性性別。對自我性別持肯定態度中的83%的女大學生認為:女性的壓力比男性小,事業有成更好,一事無成也不會有多大的壓力,進退自如。情感上也不必如男性那樣控制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有17%的女大學生充分肯定了女性的特質,並以此為驕傲。
女大學生成就意識偏弱,表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女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存在著目標失落和目標模糊的問題。她們把上大學作為人生奮斗的頂峰,覺得能夠讀大學已經很不錯了,缺乏幹事業的雄心壯志。由於在個人發展上缺乏目標,學習失去了動力,一些女大學生變得胸無大志、懶懶散散,進取意識日趨淡薄。她們在考慮未來時,很少想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只想將來能有一位令人羨慕的丈夫。
目前,在女大學生中有「幹得好」不如「嫁得好」之說,它極大地影響了女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她們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識之中。據調查,有63%的女大學生「因為自己是女性而在有些事上約束自己」,34.8%的女大學生「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議論,特別是來自男大學生的評價。
另據調查,現代男大學生雖然比較欣賞有現代意識、灑脫、精幹、有事業心、有一定競爭力的女性,但當他們把女性放在未來配偶位置上的時候,卻更喜歡以家庭為重、以賢妻良母為榮的女性。他們之中,約有64%的人不希望配偶在事業上超過自己,62%的人要求女人「無論事業上多成功,都應當努力去做一個賢妻良母」,71%的人把女性因工作而冷落丈夫或孩子看作是一件會帶來罪惡感的事,61%的男生認為「工作是重要的,但大多數婦女需要的是一個家庭和兒女」。一些女大學生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影響,把女性化與事業成就對立起來,把諸如主動性、獨立性、競爭意識、事業心等看成是男性化的品質,不僅使自己的成就動機和抱負水平大大降低,同時也形成了個性上的依附性和缺乏創造力。這也是形成女性社會成就不如男性的主觀因素之一。
其次,心理素質欠佳是影響女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調查表明,女大學生在智力上並不弱於男大學生,但在心理素質上的某些不足卻直接影響了女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在這方面突出的表現,是她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弱以及抗干擾能力差。女大學生在中學時一般學習成績比較優異,備受老師、家長的寵愛與呵護。一帆風順的經歷、相對優越的地位和要強好勝的心理,使她們很難面對失敗的陰影,不良心境持續的時間比男大學生要長。她們常常被莫名的恐懼和焦慮所困擾,害怕再失敗、再次受挫,從而畏縮不前。女大學生在成才過程中比男大學生更易受到各種干擾,而女大學生自身的弱點又使她們抗干擾能力比較差。她們在意外界的議論與評價,較易被他人意見所左右(或改變初衷、或束縛自己、或動搖決心),其情緒容易波動,常受一點小事的影響。調查發現,有55.4%的女大學生認為自己情緒「不夠穩定」,10.9%的女大學生認為自己情緒「變化很大」;而在情緒基調上,34.8%的女大學生情緒「時好時壞」,15.2%的女大學生「經常為一點小事煩惱」。這必然造成女大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某些不足(如支持性、果斷性、自製力較弱),也使得女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容易發生動搖,在事業追求上缺乏堅定的信念與執著精神。
女學生的成才與發展,不僅關繫到女大學生能否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且直接關繫到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與婦女的解放。高校女生工作的重點,應放在調動女大學生成才的積極性、幫助女大學生克服來自社會及自身的障礙,從而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去勇敢地面對自我,面對世界。

4. 急求心理美文

上網路去查

5. 大學生心理健康稿件怎麼寫不是演講稿!!就是普通的文章,擁抱生活為主題的。

拜託~大哥啊~我才上初一誒~你一個大學生物~?求助於我一個剛升初一的小女孩?!

6. 求一篇關於心理的文章

心理平衡的方法
[日期:-11-08] 來源:不詳 作者:夢思軒 [字體:大 中 小]

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曾在一項新生心理測試中發現,存在心境苦悶、失望、悲觀甚至有自殺傾向的學生達4.82%,在所有測試項目中排列第三位。與此同時,因不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以及理想與現實強烈心理落差等因素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

隨著9月份的到來,新一批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大學生抑鬱心理普遍甚至出現自殺傾向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地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為此,記者日前通過在江西最大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南昌大學采訪調查,管窺大學生的心理現狀。
人際關系處理不善困擾大學生心理

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2002年接待學生812人次,其中因人際關系緊張前來咨詢的佔20.1%,排在第一位;在2003年接待的836人次學生中,人際關系不適的達28.9%,其比例仍高居第一。此外,對2003級5232名新生進行的一項心理測試顯示,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卑,對他人求全責備等人際關系明顯感到不適的同學達到5.1%。

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與大學生自我意識不完善,以自我為中心傾向嚴重有直接關系。他們遇事多從自己的角度考慮,總是希望別人和周圍環境順著自己,往往因不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系而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當他人的看法、想法、生活習慣等與自己不一致,或自認為他人有對自己的不尊重時,他們甚至採取「以牙還牙」、自我封閉等不處理方式。這部分學生雖然表面上似乎很要強,其實內心非常孤獨,希望他人接納自己,自己卻不善於接納他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而又缺少尊重他人的意願。

與此同時,較嚴重的自卑心理也阻礙著一些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和貧困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或因學習較差、長相和身高等原因,在與人交往中過於計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與他人交往。一些城裡來的家庭經濟條件好或各方面相對較強的學生沒想到或不願與這些學生主動溝通,甚至有意無意地對他們進行傷害,加劇了他們的人際關系不適應感,嚴重的可能引發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惡性事件。

據調查,南昌大學家境富裕的學生一年開銷在3萬至5萬元,而家庭貧困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無法保障,貧富差距對貧困生心理造成強烈沖擊,是導致他們產生自卑等不平衡的心理重要原因。
心理落差引發一系列心理暗疾
前不久,
一名因擔心身邊有馬家爵式的學生而夜不能眠的大學生走進了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作為江西省第一所成立心理咨詢機構的高校,南昌大學1997年以來接待學生個體咨詢已近4000人次,共為3萬多名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調查發現,近年來,南昌大學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學生因存在自殺傾向被心理咨詢中心建議或直接送往醫院心理衛生科進行治療。

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南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陳建華教授分析認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由此帶來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受社會、家庭的影響,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當他們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或沒有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時,就容易產生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疾病。

由於大學生對人生的預期值比較高,認為自己寒窗十餘年,且花了那麼多的學費,社會理所應當給自己回報。一方面,他們「畢業=一份好工作的期望值比較高」,希望早日走上社會;另一方面,社會的「大學畢業生難找工作,畢業=失業」的強大輿論又讓他們感到心情壓抑,讓他們害怕畢業,對走向社會找工作有一種恐懼感。

2002年、2003年前往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接待的學生咨詢中與學習有關問題的分別佔19.2%和16.1%,均排在第二位。這部分學生非常在意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一旦沒有保住自己在中學時班上的名次就耿耿於懷,或由於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很不滿意,又無法改變學習效率低的現狀,以致出現心情焦慮等心理問題。

成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後遺症」。不少學生雖然認為高考很辛苦,是「黑色的七月(六月)」,但又普遍懷念高考的那種充實感,懷念那種通過頻繁考試,自己的名次不斷變動,排名往前靠的成就感,懷念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考大學的那種追求感。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下滑後,因在學業中很難找到成就感,便沉湎網路、游戲尋找寄託。
大學生心理危機亟待科學「干預」
針對不少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突出的現狀,陳建華教授認為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積極採取措施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和引導。
一、對新生開展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預約,建立積極的心理問題預防機制,及時化解大學生心理危機。

南昌大學從1997年開始就在每年新生入學後用SCL——90心理健康狀況自評量表為新生做心理測試和建立心理檔案,對總分超過200分和單項因子分超過3分的學生發出約談函。每年約談的比例約為新生人數的4%-6%,至今主動約談了1000多名學生,為近4萬名學生建立了心理檔案。
通過測試、發現和主動約談,學生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及時化解。1997年以來,南昌大學沒有發生一起學生自殺與傷害他人生命的事件。
二、設置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努力提高個體心理咨詢、網上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南昌大學心理咨詢的方式有:每周9次共21個小時的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網上信箱式的心理咨詢、網上直接對話。

由於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應該要有專職教師擔任,專兼職結合。應該根據學生人數設立必要的專職教師,並加強教師培訓工作。目前,為了提高心理咨詢效果,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6位專兼職教師均經過系統、專門的培訓,其中4位是碩士,並制定了嚴格的職業道德要求和規范的咨詢記錄。
三、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很多的心理問題是在中小學階段產生的,目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薄弱,在大部分學校還是空白點。2000年,教育部曾下發過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但很多中小學並沒有真正落實。因此,應把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口」前移,充分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

7.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當今大學生,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不是學習和就業,而是人際交往。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因為一些客觀的因素以及主觀認知、情緒、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誤區,以至出現像自卑、孤獨、嫉妒、報復和異性交往等交際障礙,怎麼樣才能消除這方面的障礙而成為使你成為一個社交高手呢?筆者願在此略述幾點以供參詳!

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際交往的大敵。自卑的人悲觀、憂郁、孤僻、不敢與人交往,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性格內向,總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這類人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過多的自我否定、消極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響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學生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出身低微、學習差等等。這種同學在學校中為數不少,這就加大了學生管理的難度和學校教育的管理力度。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改正這種心理呢?首先,要教育學生採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讓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來源於社交中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其次,要引導學生採用「阿Q」精神勝利法,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會積極與人交往,增強自信,任何一個交際高手都不是天生的。

孤獨心理 孤獨是一種感到與世隔絕、無人與之進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孤獨者往往表現出萎靡不振,並產生不合群的悲哀,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交際和生活。這類學生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性格、過於自負和自尊、挫折。有句話說的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自尊、自負、自傲都會引起孤獨的產生;還有一種人比較容易孤獨,那就是「喜歡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矮子的人!」 怎麼樣才能夠改變這種心理呢?首先要把自己融與集體中,馬克思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一個拒絕把自己融入集體的人,孤獨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負、自尊和自傲的心態,積極參加交往。當一個人真正的感到與他人心理相融、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時,就容易擺脫這種孤獨誤區了!

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因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學習、名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產生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行為。特點是: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抱以嫉妒;看到別人冒尖、出頭不甘心,總希望別人落後於自己,嫉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競爭的勇氣,往往採取挖苦、譏諷、打擊甚至採取不合法的行動給他人造成危害。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際能力,給大學生成人和成才帶來了莫大的困難,因為嫉妒會吞噬人的理智和靈魂,影響正常思維,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應多從提高自身修養方面上下工夫,多轉移注意力,積極升華自己的劣勢為優勢,採取正當、合法和理智的手段來消除這一心理。

報復心理 所謂報復,是在人際交往中,以攻擊方法發泄那些曾給自己帶來挫折的人的一種不滿的、怨恨的方式。它極富有攻擊性和情緒性。報復心理和報復行為常發生在心胸狹窄、個性品質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時候。據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報復心理的產生不僅同個性特點有關,而且與挫折的歸因和環境有關,報復常常以隱蔽的形式進行。因為報復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現,他們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開的反擊能力,所以只有採取隱蔽的方式來進行報復!這種心理給報復者的人際交往帶來了莫大的阻力和壓力。想改變這種心理,需要提高報復者自身的自製力,要反思報復結果的危害性,學會寬容。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嘛!

異性交往困惑 異性交往本來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動。 同時也是一個一直令大學生棘手的社交障礙。有一些學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與異性交往時總感到要比與同性交往困難的多,以至於不敢、不願、甚至不能和異性交往。這些大學生主要因為不能正確區別和處理友誼與愛情的關系,部分大學生劃不清友情與愛情的界限,從而把友情幻成愛情。大學生的年齡本來就是一個情愫迸發的年齡,對異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於一些大學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特別是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文化傳統,認為男女之間除了愛情就沒有其它什麼了,使得他們還沒有樹立起正確「異性朋友觀」。這必然會對大學生異性間交往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再一個是輿論的影響,有的學校、老師、家長對男女同學之間交往橫加干涉,這勢必加重了異性之間交往的困難。要擺脫異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因為集體活動有利於男女同學建立自然、和諧和純真的人際關系,其次要講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還有社交恐懼、猜忌等方面。在此只淺談以上五個方面。

8. 求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文章,1000字左右

網路搜卡耐基!!!!!!!!

9. 跪求一篇《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800字左右!謝謝啦!我急需。。

你是雲大旅院的學生吧?老師不會看你寫了什麼,只要字數夠就可以了...= =

熱點內容
吉林大學已故哲學教授高 發布:2025-09-11 19:40:37 瀏覽:813
哈佛大學教授的頂級演講 發布:2025-09-11 19:40:34 瀏覽:209
安徽工業大學教授華中勝 發布:2025-09-11 19:17:24 瀏覽:696
大學生入三會 發布:2025-09-11 19:09:08 瀏覽:941
大學生活中對老師的印象 發布:2025-09-11 19:05:22 瀏覽:635
大學生成才論文 發布:2025-09-11 19:04:00 瀏覽:781
復發大學女教授 發布:2025-09-11 18:56:45 瀏覽:687
大學院長可以隨意聽老師課嗎 發布:2025-09-11 18:54:16 瀏覽:317
描寫幫忙太行山農村脫貧的大學教授 發布:2025-09-11 18:53:31 瀏覽:940
大學教授心臟病 發布:2025-09-11 18:52:38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