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就業的結果

大學生就業的結果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38:35

❶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1.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形勢嚴峻

自從2000年以來,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畢業生的人數是2001年的5倍多。據教育部統計,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73%;2005年畢業338萬大學生,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6%;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全國大學生就業率為76.69%。

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平均就業率達到70%;2008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為559萬,大學生就業率為70%;2009年高校畢業生611萬,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4%;2010年的大學生畢業生630萬,截至7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201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60萬,在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劉延東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7.8%,連續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700多萬名中專、職高、技校等也將集中進入就業市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將會集中顯現。

2.存在結構性「供過於求」的現象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目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仍然是供不應求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結構、職場、經驗准入要求等市場需求因素發生的變化與大學生適應這一變化所需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職場經驗,就業觀念、信息佔有、高校分布和專業人數分布不匹配,引發了職位空缺和失業並存現象。

❷ 關於最新的大學生就業的數據

大學生就業情況相當的不好,只要有機會,有公司缺人,你一定要去試試,如果不去,很有可能會失去很大的機會!我就有親身的體驗!

❸ 大學生就業現狀

經濟危機復甦後,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式比前幾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於基數很專大,但情況不是很理想,據屬有關部門統計結果看來,今年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大約680萬左右,而加上去年沒有就業的學生看,加在一起應該有1000萬以上。
所以形式很艱巨,但是重點高校的學生就業形式一片大好,很多專業的學生在年前已經找到了工作並進入實習階段,還有一些手中握了很多企業的OFFER正在選擇。現在很盲目。
而更多的學生在學校等待今年的就業機會。

❹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會經驗、七成期望值過高 >> (轉載《科技日報》)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近日,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該報告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作了詳實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次問卷調查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人員共向全國近百所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4000份,回收率為86.88%%。該調查對44位服務於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以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所進行的訪談結果,與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而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高達65.9%%,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56.8%%),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用人單位表示,大學生與其他的就業群體相比,缺乏工作經驗是其明顯的劣勢。

此外在接受訪談的單位中,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於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且也有27.3%%用人單位也表示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有72.7%%的單位認為在招聘時沒有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到工作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除性別因素外,地區差異是影響就業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薪酬要求日趨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而這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6成以上(66.1%%)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於1000—2000元之間。在大學生對收入要求日趨合理的同時,有1.58%%的大學生提出了「零工資」,這折射出大學生對個人發展機會的極度渴望、對自己能力和職業前景的復雜心態以及面對就業窘境的無奈。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路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對於此次調查,出席報告會的有關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認為,該調查報告系統、深入、詳實、可信,是他近幾年看到的較好的一篇研究報告。

同時,他就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調控體系。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就業信息網路和檢測、預警系 統,制定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第二,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第三,要面向市場,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門要加大和促進高校的教育改革,進行高校學科建設及專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轉變辦學理念的長期工作,樹立新的質量觀,以市 場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不斷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❺ 女大學生就業調查結果如何

又到一年大學生求職季,麥可思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聚焦了中國女大學生的就業狀況。調查顯示,會計是中國女大學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職業,此外,女大學生從事電商等行業收入「錢景」較好,從事教師等行業幸福感較高。

女大學生從事什麼職業幸福感高?

——教師、銀行業、護士

就業滿意度可謂是工作幸福感的標尺,女大學生從事哪些職業幸福感最高?

這份報告稱,2015屆畢業生數據顯示,在本科女畢業生就業的十大職業中,滿意度最高的是銀行櫃員、護士和高中教師(75%)。

在高職高專女畢業生就業的十大職業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70%)。

報告稱,就業滿意度與多種因素相關,月收入、工作強度、工作壓力等都可能對就業滿意度產生影響。教師類職業工作較為穩定、有較長的寒暑假、較受尊重,或許是滿意度較高的原因。

❻ 分析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

找工作真難!哪個行業的畢業生扎堆?2019年860萬人何去何從?又是一年畢業季!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已經高達860萬人!難道,我們只能感嘆:找工作真難!?絕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做好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就業行業分析


上表(數據來源:智聯招聘)所反應的數據是2017屆畢業生和2018屆畢業生在不同行業的景氣度情況分析。我們應該著重關注的是數值上的變化和已經形成的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高的,在下一年往往變化不大,因為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所以,在關注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外,行業是否趨於飽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議:第一次工作,選擇行業需要慎重!因為很可能以後都跳不出這個行業了,如果這個行業前景不好,那就業者日後想再提高就會非常困難,甚至會面臨轉行的危機!而對於想轉行的人來說,年紀越大越困難。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競爭市場分析

從上表(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員整理)可以看出: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正在逐年增加。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競爭自然就會加大。因為除了本科大學應屆畢業生,還會有很多中專/高職應屆畢業生,甚至是社會人士跳槽的競爭。這大概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學、選擇考研的重要原因。

建議:就業競爭市場壓力增大,選擇繼續深造是另外一條出路,選擇自主創業也是另外一條出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創業如何呢?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供求關系分析

上文中,我們分析了競爭的嚴峻形勢。那麼,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公司足夠多就好!可惜的是,就業的公司似乎也不夠。就上表中的數據顯示(數據來源:智聯招聘)在2018年的秋季有31.9人競爭一個職位。這個數據,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一個非常不樂觀的結果,也是就業者非常不願意承認的事實:這個工作你不幹,有的是人能幹。

建議:放平心態,就業是雙方選擇的結果。如果不想自己創業,就先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再好好參加面試!如果不是生活所逼,家庭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找到符合自己規劃的公司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就業,註定不會長久。

2019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就業薪資分析

相對於某些營銷號描述的應屆畢業生在面試時候對高薪資的要求,小編更相信智聯招聘所提供的《應屆生期望月薪分布范圍》。從數據中可以看出:2001-4000這一區間還是佔了大多數。

建議: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薪資不能相比;不同行業,同一崗位也不能相互比較;同一崗位,不同公司的薪資相比同樣不合適。所以,只要自己覺得可以,就什麼都好!

❼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抄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❽ 大學生就業調查數據

如果說找工作是一場戰役,需要畢業生付出相當大的心血和代價,那麼對於出身寒微的大專生們來說則無異於一場殘酷的近身肉搏戰。 我查閱了一些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數據,根據個人的經驗,認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數據比較接近真實(許多部門的統計數據經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該數據顯示:2001年有50%的專科生沒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的專科生未就業的共有34.8萬人,2003年,全國高校的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跌破最低點,僅有30%暫時成功就業。 可見,在如此慘烈的戰役中,能僥倖存活的大專生還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兩年後還沒就業。遠的不說,以我所畢業的那個專科班為例,三十多個專科生,他(她)們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到現在只有三四個人的就業情況比較好,其他人多半暫時就業且不斷地換工作,生活也基本都處於糊口階段,掙的錢只夠自己日常開銷和租房費用,存的錢只夠再找份工作。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專科生畢業找工作的起點已經是相當的低,個人將來的發展自然很成問題。 我對大學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動機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對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懷疑。本科注重的應該是培養理論型研究人才,而專科注重培養應用型的技術人才,這是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從人才的類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於塔尖,然後是專科生,高職生,中專生等則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數應該越少,社會普遍需要的是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才都來搞研究。從我國大專生招生人數與本科生招生人數所成比例來看,本科生和大專生比例嚴重失調,本科生和專科生的人數幾乎對等,而在其他很多國家,專科生的比例遠大於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國大專生的就業形勢怎麼樣呢?一個又一個例子說明,專科生就業率不僅不能與本科生相提並論,相反畢業就失業的大專生隨處可見。另外的一個既成事實是很多追求高學歷的人不是用來搞研究,而僅僅是為了增加找工作時的籌碼,這對國家的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還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在我國大學畢業生當中,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區別?專家解釋大專生就業難的慣常說法就是,專科畢業生既缺乏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又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我不否認,但這只是現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問的是,什麼造成了專科生缺乏知識的深度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呢? 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不少大學都在不斷地擴招,卻並沒有認真考慮專科和本科的根本區別所在,在培養模式上專科往往只是本科專業在內容和學時上的簡單壓縮。很多大學里同專業專科生和本科生前兩年半開設的課程和教材完全一樣,平時也都是在一起上專業課和公共課,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畢業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門課程,時間上比專科生多學五個月。所謂的知識廣度就在這里吧,但知識深度值得懷疑,稍有學習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個月學三四門課程並不是件容易事。 在大學呆過的人也都知道,大學老師講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講,而串講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將課程中的重點(也是考試重點)挑出來講講,然後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時參加考試就行。可見,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實並不大,但就是這短短的五個月,造成了本科生和專科生在找工作時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別!

❾ 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統計數據

由於每年公務員由各省市獨立招考,相關數據作為自己市的內部資料,並不向中央上報,因此,國家統計機關和民間統計機構均無法做出統計。國企更是連相關省市都無法做出統計,更不要說全國了,不好意思,愛莫能助。

❿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

有數據顯示,近6成畢業生深感就業壓力,有76%畢業生通過綜合型招聘網站求版職,視頻面試普及權率近半,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機械工程專業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

熱點內容
上海大學自強教授 發布:2025-09-12 01:26:11 瀏覽:572
大學生新穎活動 發布:2025-09-12 01:24:45 瀏覽:144
黑龍江省中醫葯大學車離教授 發布:2025-09-12 01:24:35 瀏覽:418
中山大學最牛的金融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12 01:23:14 瀏覽:788
復旦大學副教授名單簡歷 發布:2025-09-12 01:08:23 瀏覽:13
大學生求職圖片 發布:2025-09-12 00:46:33 瀏覽:321
東京大學鈴木教授 發布:2025-09-12 00:27:15 瀏覽:652
大學教授給高三女兒的一封信 發布:2025-09-12 00:07:25 瀏覽:595
大學生殺死 發布:2025-09-11 23:40:55 瀏覽:415
展現大學生風采 發布:2025-09-11 23:40:01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