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東南開大學博士
Ⅰ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名師風采
朱耀庭教授
朱耀庭,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任。1970年8月南開大學數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職南開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系,天津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教委財務司計算機顧問,天津市政府采購中心顧問。
劉慶余教授
劉慶余,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曾任南開大學環境科學系副主任、天津市生態學會理事、天津市環境水利研究會委員、天津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環境衛生工程》雜志顧問、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生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等。
王騷教授
王騷,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法政學系系主任。
楊燦英教授
楊燦英,男,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任。先後在經濟學系、國際經濟系、國際經濟貿易系從事教學工作。歷任世界經濟專業學術秘書、教研室主任兼黨支部書記、系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主講課程有:涉外企業管理、涉外經濟法、開放經濟研究、美國經濟、政治經濟學等。
郭振武教授
郭振武,中共黨員,南開大學博士後。
現任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物聯網技術方向)專業主任。天津市通信學會會員,國家職業技能簽定考評員。多年來一直從事電信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講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測量技術、資訊理論與編碼等課程,參與編寫出版著作十餘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20餘篇,曾主持、參與完成多項科研項目,申請並授權專利4項。
王學教授
王學,男,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藝術系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主任。長期致力於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參與完成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公開出版發表學術論文、著作和美術作品上百篇(部、幅)。
陳典發教授
陳典發,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金融工程專業主任,博士生導師。
1977年四川大學數學系學士學位,1982年在南開大學數學系數學專業隋機過程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任教於南開大學數學學院金融信息技術系。
塗俊教授
塗俊,女,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專業,
1997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法蘭克林學院建築制圖專業(證書結業)。
1997-2001年在美國波士頓HKT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任設計員。
現為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藝術系環境設計專業主任,南開大學文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2010年度天津市勞動模範,所負責的南開大學文學實驗教學中心於2012年通過教育部「十二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評估。
杜森教授
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博士、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主任。
南開大學色彩與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視覺傳達設計部主任。 史廣順教授
史廣順,南開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
1994年進入南開大學計算機系就讀,1998年獲學士學位並進入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機器智能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2003年留校任教,2005年晉升副教授並擔任碩士生導師至今。2007年受聘於濱海學院計算機系擔任特聘教師,籌備數字模擬與游戲設計專業的建設工作,2010年擔任數字模擬與游戲設計專業主任(特聘)至今。
張洪定教授
張洪定,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南開大學教授。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影視動畫專業主任、天津市多媒體教育技術研究會會長、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舉辦的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評委。
曾經從事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應用開發、資料庫應用開發,發表過論文20多篇,獲得過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著作有:《虛擬現實編程語言VRML》、《基於Expression Blend 4中文版項目設計基礎》、《WPF和Silverlight項目設計實例》、《WPF和Silverlight教程》等。
蔣華上教授
蔣華上,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於南開大學外語學院,兼任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外語系主任。
沈保鎖教授
沈保鎖,中共黨員,天津大學教授,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
天津大學電信學院教授,現擔任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主任,天津市通信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天津市通信學會高等教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出版著作有:
《現代通信原理》、《現代通信原理及應用》等,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文章30餘篇。曾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和市級科研項目,最具代表性的教學科研成果:用於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的研究、基於最佳小波包基的多載波調制解調及其實現等。
張偉偉教授
張偉偉,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碩士生導師。
從事英國史和全球史教學與研究。「世界全球史學會(AAWH)」和「亞洲全球史學會(NOGUISTO)」創建人之一和常務理事(2008--),從事「全球史」和「專業英語」研究與教學,多次訪學英、美、德、荷、日、韓等國。
曾多次獲南開大學優秀教師稱號並於1996年獲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學楷模」稱號。出版中文和英文合作著作和譯著多部論文多篇。
樂國安教授
樂國安,1946年10月生人,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專業理學碩士。
1990-1991年以富布萊特訪問學者身份、2001年以公派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從事心理學研究。曾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系系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美國心理學會外籍會員,《心理學報》、《心理學探新》、《應用心理學》、《心理研究》編委、《心理與行為研究》副主編。
侯鈞生教授
侯鈞生,1944 年 6 月 21 日出生,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8 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外文系, 1982 年畢業遼寧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0 年畢業於(前)蘇聯烏克蘭國立基輔大學社會學系,獲社會學博士學位。
曾任南開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社會學理論教研室主任、廣告學教研室主任。
同時還擔任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社會學會副會長。 作為高級訪問學者,曾訪問香港中文大學、英國桑德蘭大學、美國杜克大學、美國紐約洲立大學。
王健宜教授
王健宜,1957 年 3 月出生,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
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日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商務日語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日語系系主任。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會理事;
研究方向 :日本語言文化學,中日語言文化比較。
郗慶華教授
郗慶華,1966 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南開大學教授,曾任南開大學翻譯中心主任。
劉玉照教授
劉玉照,男,漢族,中共黨員,1945 年 7 月19日出生,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現代信息技術、信息系統與競爭情報等教學與科研工作。 主要講授:《現代信息技術》、《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資料庫原理》、《多媒體信息系統》等課程。曾主持多項研究課題,代表著作有《現代信息管理技術》。
王昭鳳教授
王昭鳳,女,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南開大學教授。並兼任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理事、全國東歐中亞經濟研究會 理事。
主講課程 :「企業理論」、「公司財務管理」、「貨幣銀行學」和「現代物流管理」。
研究方向 :企業理論、銀企關系制度,公司財務與企業融資等 。
李維祥教授
李維祥,中共黨員,南開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電子科學系主任。
曾擔任南開大學電子系電信專業主任、電子系總支書記、電子系系主任、信息技術科學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主任。
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全國微機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微波毫米波專業測試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商會物聯網技術產品應用專業委員會顧問委員。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 、天津市、南開大學的獎勵和表彰。
崔彤教授
崔彤,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南開大學教授。
先後在中國礦業大學和南開大學會計系任教,曾任南開大學會計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現擔任天津市審計學會副秘書長,天津市審計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任教 40 余年,曾講授過《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 、《經濟效益審計》等 10 余門課程。
程開源教授
程開源,1943 年 7 月出生,漢族, 1964 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現為南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民商法和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南開大學法學系主任。
現還擔任中國法學會民法研究會理事、中國版權協會理事、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顧問、天津市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法律顧問、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天津市仲裁委員會委員。
曹傑教授
曹傑,男, 漢族,1945年7月生人,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碩士生導師。曾任南開大學校團委副書記,南開大學德育教學部主任。現為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天津市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濱海學院創新教育與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兼)。長期從事組織管理、社會心理學和創新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周建教授
周建,管理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南開大學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主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費歇爾商學院富布萊特學者(USA Fulbright Program Scholar);第二屆(2011年)和第五屆(2014年)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獲得者。天津市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委員,民建南開大學主委。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協會(IACMR)會員;中國管理學會會員;天津管理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同行通訊評議專家。全國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和EMBA課程教授。
張仁江副教授
南開大學雙博士(理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大學MBA中心課程教授。
曾在可口可樂公司任供應鏈總監、生產技術總監、廠長等高層管理職位,10多年可口可樂裝瓶廠運作經驗,是可口可樂系統內資深的工廠管理者、生產製造專家以及人性化管理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具有豐富的大型跨國公司高層管理經驗,熟知企業的內部運營之道及資本運作,課程內容善於結合其多年的經驗與案例。
研究方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融資,企業可持續成長理論及戰略、中小企業創建及成長理論、企業文化等。
Ⅱ 在南開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作為一個在殘酷的研究生考試中倖存下來的一個學生,我十分榮幸可以在我夢寐以求的南開大學進一步深造學習。下面我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可能不是很恰當,希望大家理解。
Ⅲ 周衛東的介紹
周衛東出生於1966年8月,男,哈爾濱工程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博士生導師
Ⅳ 普通高校博士生補助漲不漲呀部屬高校鐵定漲了,沒人管我們嗎
這件事情,一直讓人抄挺難過,部署高校的博士難道真的有多高的水平嗎,有的博士1年都見不到導師的一面,一個導師帶10幾個博士,對於部署高校的博士水平也是略知一二的,當然不排除有很多優秀的博士,但是國家這個規定,的確挺傷省屬高校博士的心,既然這樣,省屬高校就不要招收博士了,還設博士點何用,說什麼教育平等,投入的差距就很大,這只能惡性循環下去,普通的高校都不要辦了最好!!!說心裡話,我老闆給的錢不少,遠大於國家給的這個數目,不是真的差這幾個錢,但就是因為這件事有種二等公民的感覺,各位省屬高校的博士們,都站出來說句話吧,讓國家還我們一個公道!!!
Ⅳ 南開大學 研究生宿舍問題,請各位賜教
南開大學研究生宿舍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
1,儒西公寓,這個在校外,騎車十來分鍾,四幢樓,有四人間和六人間兩種,公寓式管理,環境還算不錯,就是在校外,來回有點遠,並且那兒的阿姨和保安都是公寓那邊的人,有時候相處起來不很融洽,不過大多數時間還是不錯的。
被安排在儒西的基本是研一新生,只住一年,之後就會搬回校內住在西區或者21宿。
2,西區公寓,是研究生最集中的地方,不過也有本科生在住就是了。北邊是1-8號樓,8號是博士樓,1-7基本一樣,單元式結構,每單元每層兩個廳,一個廳四個寢室一個水房一個公共衛生間,公共區域有保潔阿姨每天打掃,寢室四人間,都是下邊是桌子櫃子上邊是床的那種,東西不多的話地方還是很寬敞的。南面院子里是9號樓,和8號樓一樣是博士樓,不過也會有一些碩士住,房間較小的兩人間,其餘和1-7差不多,都是單元式的。
3,21宿,如果研一被分到這兒了,就不用搬家了,可以一住三年。也是單元式四人間,大致和西區一樣,就是這幢樓有10個單元,是個C形的樓……不過不用擔心被擋光就是了,中間的空地也不小。
洗澡問題基本都是去浴園,走路五分鍾左右(儒西的話就在公寓院子里),刷卡計時收費,宿舍衛生間不提供熱水,自備暖瓶打開水,每個院子里都有開水房。
吃飯去食堂或者西南村——那個剛修好沒多久的市場(我畢業那年給拆了重修的),想跑步啊打球啊只要在學校里走走就知道哪兒可以了,運動的人還是很多的。
Ⅵ 南開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出生於1983年的80後張一鳴,可以說是南開大學目前在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傑出的校友。
關於大學選擇了南開,張一鳴自己如是說:「高三報志願,給自己定了4個標准: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不要像中科大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供求關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難度太大;其次,必須要靠海,是因為我喜歡吃海鮮;第三,不能離家近,免得父母總找到宿舍樓下來;第四,冬天要會下雪,我是福建人,確實沒見過雪,真的很想玩。」哈哈。
他裝過幾十台電腦,而且大部分是幫女同學裝,不但幫忙裝電腦還經常保修。最終,修電腦為他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獲——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配圖為張一鳴上榜美國《時代》雜志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之後,至今已先後參與創辦酷訊,飯否、99房,其中最成功的當屬2012年創辦的位元組跳動。2013年,他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2019年3月,張一鳴以162億美元的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70位。
Ⅶ 南開大學研究生宿舍條件怎麼樣
公寓式管理,環境還算不錯。
Ⅷ 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的獲獎名單
學校名稱一級學科名稱博士生姓名北京大學數學賈晨北京大學數學代立雲北京大學數學王少峰北京大學物理學劉永椿北京大學物理學孫兆茹北京大學物理學張甲舉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王冊明北京大學化學楊麥雲北京大學化學侯紹聰北京大學化學謝然北京大學化學肖先金北京大學生物學紀玉鍶北京大學生物學王剛北京大學生物學施慧北京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梁存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鄧凱北京大學心理學張喜淋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叢治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張文北京大學歷史學陳曉偉北京大學歷史學張德明北京大學哲學楊洪源北京大學哲學李延軍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謝娟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李燦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黃芊芊北京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張榮慶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楊雷靜北京大學力學周健北京大學地理學王戎北京大學地理學王旭輝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黃昕北京大學生物學王維斌北京大學生物學周靜怡北京大學生物學杭棟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韓啟飛北京大學臨床醫學王麗北京大學臨床醫學謝涵北京大學葯學羅宜孝北京大學葯學王淵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張乾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魏義方中國人民大學哲學李劍鋒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宋魏巍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詹新宇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李黎力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姚東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艾翔中國人民大學農林經濟管理何安華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楊付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陳雷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毛暢果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曾毅中國人民大學數學馬龍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寧靜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趙然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李輝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陳福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張文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陳欣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路向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杜磊中國人民大學理論經濟學盛亦男中國人民大學數學李肖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韓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袁煥鑫清華大學水利工程馬宏博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余智勇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范麗麗清華大學光學工程曾召利清華大學機械工程李津津清華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孫欣堯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劉東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馮旭寧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周天睿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曉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張嬌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沈瑋清華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代季峰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鄧濤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鞠生宏清華大學力學馬寅佶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張如范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申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王文坦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永傑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戴升清華大學數學蔡鋼清華大學物理學張金松清華大學物理學劉軍偉清華大學物理學陳鵬程清華大學化學劉凱清華大學化學吳宇恩清華大學化學龍勇清華大學生物學馬丹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羅杭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馬特清華大學社會學喻豐清華大學法學蔣鈴清華大學設計學劉派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達清華大學生物學潘孝敬清華大學政治學楊原清華大學法學李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增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費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金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費成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孟雪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趙小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蘭明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許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石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黃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宗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殷建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李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林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王建鋒北京理工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李克勇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王聰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賈甲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牟進超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武玉偉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冰昆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秋漢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孫言北京理工大學化學程虎虎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張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牛艷玲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趙藝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廖人寬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付宗強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趙東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張清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王振忠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張娜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資源利用趙勐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何順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劉磊中國農業大學畜牧學林剛中國農業大學獸醫學蔣文曉中國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戴家武中國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起曉星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張永芝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經濟學陳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李西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何倩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衛薇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夏明睿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林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劉全志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陳安民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張文濤北京師范大學數學楊四輩北京師范大學數學錢超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何敬北京師范大學天文學曹碩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任華忠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王成芳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夏燦瑋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孫棟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代雲容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發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孟慶輝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朱國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趙旭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王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歐陽常青南開大學化學徐彬南開大學化學唐青南開大學化學張志君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維尊南開大學理論經濟學毛其淋南開大學應用經濟學劉斌南開大學歷史學楊豪南開大學政治學張翔南開大學生物學王懷民南開大學生物學邊鑫南開大學工商管理譚有超南開大學數學王興春南開大學統計學馮龍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李貞玉南開大學物理學婁凱南開大學物理學王槿南開大學光學工程范飛南開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孫寧南開大學哲學劉晉禕南開大學臨床醫學蘇龍翔天津大學化學竺傳樂天津大學化學許友天津大學力學楊紹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田文傑天津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高慧敏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羅文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康艷茹天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童來會天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於敦吉天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朱雷天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劉勇天津大學土木工程秦穎天津大學水利工程王高輝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李詩純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李奕帆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馬倩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林道舒天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易茜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武曉莉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馮琳大連理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趙清春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宋金龍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劉立釗大連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周豪大連理工大學哲學張衛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任健康大連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徐琴琴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白芳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張勝大連理工大學力學樊俊鈴東北大學化學陳帥東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寧兆龍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慧敏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胡軍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蔡志輝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曹宇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劉中秋東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坤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宋克臣東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李偉偉吉林大學哲學陳飛吉林大學法學張超漢吉林大學工商管理單標安吉林大學應用經濟學趙宣凱吉林大學數學趙曉朋吉林大學物理學姜立偉吉林大學化學王傳洗吉林大學化學劉軼吉林大學化學朱守俊吉林大學物理學李守瑞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魏成國吉林大學臨床醫學苗曉吉林大學獸醫學顧敬敏吉林大學機械工程黃虎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鄭佳紅吉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秀剛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徐彬彬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袁巍吉林大學地質學王楓吉林大學地球物理學馬國慶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學田彥婷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學徐偉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國峰楠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孫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耿雪松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楊振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呂雲卓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海燕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彭慶宇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張魯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苑振宇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蘇曉傑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孫鑫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朱旗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白久林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劉傑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張慧超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於耀光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祝青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陳碩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張磊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趙磊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梁斌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張偉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倪春軍復旦大學歷史學陳瑋復旦大學哲學李主斌復旦大學政治學強舸復旦大學公共管理賀小林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高琳復旦大學數學郭垚復旦大學物理學郭聰復旦大學化學孔彪復旦大學化學張卡卡復旦大學化學仰志斌復旦大學生物學王傳超復旦大學生物學楊輝復旦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唐長兵復旦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魯海生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琪復旦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岩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陸曉慧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杜昕復旦大學臨床醫學劉衛仁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戚鵬復旦大學葯學李劍峰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李俊復旦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吳琳琳復旦大學臨床醫學李美燕同濟大學化學王歡文同濟大學數學陳浩同濟大學物理學劉文興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李響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慧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陳海兵同濟大學建築學周伊利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彭登峰同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王志鵬同濟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金雁敏同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房玉江同濟大學臨床醫學李海玲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李貴萍同濟大學法學趙歆同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王婷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趙文華上海交通大學力學李寅峰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何鳳蘭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瞿葉高上海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楊曉光上海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陳曉鋼上海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王睿上海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傅洛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竇曉秋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郭興梅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周雪皎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王美曉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任懷瑾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黃俊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董瑞蛟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王玉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楊志軍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谷麟上海交通大學葯學王汝冰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楊顯濱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黃志敏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林錦驃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李勉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王吉林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張增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汪明帥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陳思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詹藝華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馬德浩華東師范大學物理學劉心娟華東師范大學物理學李昊華東師范大學化學劉運林華東師范大學生態學沈斌華東師范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張金中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戴建兵南京大學哲學代建鵬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王國俊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李偉軍南京大學法學雷俊生南京大學政治學倪春納南京大學社會學吳新慧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王學軍南京大學歷史學魏曉鍇南京大學教育學錢小龍南京大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宗乾進南京大學數學王林南京大學物理學陳偉南京大學物理學李林南京大學物理學顧銘強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薛俊俊南京大學物理學孫宏祥南京大學化學陳小雨南京大學化學謝勁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蘇冠勇南京大學天文學柳若愚南京大學大氣科學諸葛小勇南京大學地質學楊水源南京大學生物學黃振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楊怡玲南京大學臨床醫學戚榮豐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學史北祥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曉佳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喆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宋良龍東南大學物理學馬亮東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朱斌東南大學電氣工程臧海祥東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趙金寶東南大學生物學胡雯東南大學臨床醫學彭新桂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王榮斌浙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吳志岩浙江大學公共管理段忠賢浙江大學數學胡思煌浙江大學物理學孫雲蕾浙江大學化學許林茹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白小龍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王林濤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文偉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金台浙江大學電氣工程翁華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徐海亮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吳晶軍浙江大學力學李倩倩浙江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胡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池清華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章逸豐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樹森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徐斌浙江大學生物學朱律韻浙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陳再明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劉賀浙江大學基礎醫學張薇浙江大學臨床醫學傅鷹浙江大學葯學陶蓉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蔡宏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周宗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芮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賀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徐來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陳潔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陳武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閆溢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衛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陳登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廖國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陶永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高新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冼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朱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學夏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學李亞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祝恆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孫加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曹雄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張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技術汪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黃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劉愉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范傳剛廈門大學化學曹爍暉廈門大學化學徐桂良廈門大學化學吳選俊廈門大學化學郭文熹廈門大學化學彭軍波廈門大學生物學陳艷廈門大學生物學李漢傑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杜川軍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梁彥韜廈門大學數學吳國春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蘇佳廈門大學理論經濟學付才輝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蔡昌達廈門大學應用經濟學張文城廈門大學中國史劉婷玉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王營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崔春山東大學歷史學劉濤山東大學數學宗高峰山東大學物理學馬衍東山東大學化學代鵬程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許醒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徐菲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俊傑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史志成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崔曉斌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李海濤山東大學基礎醫學張猛山東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周雲平山東大學葯學劉春喜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馮超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母偉傑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王濤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張偉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張曉娜武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何超武漢大學應用經濟學祁毓武漢大學法學袁康武漢大學法學郭少青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徐旭武漢大學公共管理殷寶明武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豫鵬武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龍浩武漢大學化學張翠玲武漢大學化學武文博武漢大學化學秦四勇武漢大學生物學陳浩武漢大學口腔醫學撒悅武漢大學水利工程蔣水華武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念武漢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黃志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聶勇偉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熊小東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黃旭武漢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張雲菲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張恆山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陳鋒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汪艷霞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靳小翠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劉海華中科技大學數學王金霞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段東聖華中科技大學光學工程雷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布寧斌華中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劉歡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伽龍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羅亞莉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馮曉楠華中科技大學力學劉大彪華中科技大學中西醫結合趙寅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鄒麗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向小曦華中科技大學葯學程彪華中科技大學生物學王程華中科技大學臨床醫學劉磊湖南大學應用經濟學鄧玉萍湖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李雄湖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王綱金湖南大學力學馮慧湖南大學機械工程付建勤湖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康旭東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陳安偉湖南大學物理學許金友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瞿佰華湖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陳月皎中南大學物理學易早中南大學冶金工程陽海棠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孫翱魁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梁霄鵬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張理源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吳飛翔中南大學機械工程蔣日鵬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王中鋼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鄧江明中南大學力學武井祥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鄧東平中南大學礦業工程周健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張科中南大學礦業工程彭康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張毅中南大學生物學許曉娟中南大學基礎醫學趙璐晴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陳攀中南大學護理學葉曼中南大學臨床醫學廖潔月中山大學公共管理溫明月中山大學中國史辜夢子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張倩中山大學應用經濟學陳中飛中山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周少銳中山大學生物學劉徐兵中山大學物理學胡偉中山大學光學工程辛洪寶中山大學化學暴欣中山大學化學劉亦武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孔令軍中山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郭東生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蘇卓中山大學生物學趙強中山大學葯學吳思涵中山大學口腔醫學吳桐中山大學口腔醫學劉中華中山大學臨床醫學郭小燕中山大學臨床醫學楊雪嬌中山大學臨床醫學王德深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關偉盛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唐征海華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賴志燚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林峰華南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余天佑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宇暉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魏嫣瑩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姬小趁華南理工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劉華敏華南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劉勇軍四川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曾自強四川大學哲學楊子路四川大學歷史學馬英傑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晏青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高憲春四川大學物理學陳軍全四川大學數學盧明四川大學生物學陶向四川大學物理學郭靜華四川大學化學蔡雲飛四川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曾維才四川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劉壯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施奇武四川大學光學工程杜永兆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馬猛四川大學口腔醫學伍穎穎四川大學生物學袁克非四川大學葯學楊洋四川大學基礎醫學張奎四川大學臨床醫學劉非重慶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李華青重慶大學土木工程黃磊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何輝超重慶大學物理學張虎林重慶大學數學周壽明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李林昊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柴林江重慶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張磊重慶大學應用經濟學陶勇重慶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秦華鋒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黃勇軍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朱全江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唐海龍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吉彥達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劉風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盛俊傑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李祥明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趙梓源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宋渤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王長安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楊愛軍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尹行天西安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沈超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騫雅楠西安交通大學力學龍建民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楊濤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韋玉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王治國西安交通大學工商管理黃緣緣西安交通大學哲學唐學亮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王永香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學羅成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學楊文婷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朱茜茜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韓亮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曲凱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董艷迎西安交通大學數學林紹波西安交通大學數學郗平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賈紀騰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魏鵬飛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李璐禕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褚衍輝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馬雄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張海超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梁韻基西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周珍西北工業大學數學李斌龍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吳宏景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陳瑞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孫加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鄧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學徐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工程操信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王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王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孟江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成玉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學吳勇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林經濟管理王昕蘭州大學地質學曹泊蘭州大學中國史叢振蘭州大學物理學劉作業蘭州大學生物學孫旺盛蘭州大學生物學王媛蘭州大學公共管理王學軍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吳巍煒蘭州大學應用經濟學咸春林蘭州大學物理學楊科蘭州大學物理學張俊麗中共中央黨校哲學唐忠寶中共中央黨校政治學胡榮榮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賀方彬中共中央黨校政治學王雪竹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楊發庭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劉宇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武慶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劉灰禮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王旭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學胡浩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學王松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張柳燕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高安然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孫征宇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張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朱繼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語言文學李小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應用經濟學張占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劉昌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楊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陸萬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語言文學惠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理論經濟學劉宏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肖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應用經濟學宋瑞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劉西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隊指揮學饒德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陳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隊指揮學於祥森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包學兵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張進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孫良奎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楊躍能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曾令李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楊俊剛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馬勝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秦軍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陳偉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程國新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江天
Ⅸ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與中科院哪個好
他們為什麼嚮往中科院研究生院
科學殿堂培養創新生力軍
2010-09-15
本報記者 雷宇 實習生 劉貞 通訊員 賈寶余
夏日的清晨,華中科技大學南12樓。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全國招生咨詢會在此舉行。
一大早,七八個學生直奔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展台,一下把研究生部主任賈艷團團圍住,「我們下定決心要考你們所,因為我們的老師就是你們那裡畢業的。」年輕的面龐上,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這幾個學生的老師朱錦濤,2005年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畢業後出國深造,培養單位是長春應用化學所,四年後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正教授,並評上了博士生導師,時年31歲,這在當下的高校實屬罕見。而「鍛造」他的母校自然也讓他的學生們無比神往。
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一度的招生咨詢會上屢見不鮮,曾經的畢業生往往就是當下報考的活廣告。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科院堅持「科研與教育並舉、出成果與出人才並重」的方針,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完善了與高水平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形成了以研究生院為主體和形象、以培養單位(中科院各研究所)為基礎和延伸、以各專業學院(系)為樞紐和平台的網路式教育體系,取得了顯著成績,創造了我國研究生教育史上的多個「第一」。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曾經推出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顯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總得分和3個一級指標在全國研究生院中都排名第一。此前,南方一家教育評估機構對全國研究生院進行評估,連續三年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評為理科第一、工科第二,綜合第一。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何在?連日來,中國青年報記者追蹤中科院幾代研究生,試圖從他們的考研故事和記憶里,探尋中科院研究生院獨特的「魅力」。
每天都能面對面聆聽大師的指導「這里的大牛太多了」
陳旭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09級研究生,培養單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華中地區某高校上本科時,學校里也有一位院士;但大學四年,只有畢業典禮上終於見到一次真容,耳提面命的機會只是一種奢談。
在中科院讀研不到一年,陳旭感慨在這里見到的「大牛」真多,「只要是上課時間,走進研究生院教學大樓,要是尋不到幾位院士正在講課,那才是意外。在任何一間教室,都有可能看到在講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或者某個領域的知名科學家。」
中科院研究生院早年的畢業生,也有類似的感受。
「最難忘在研究生院有幸聆聽了多位大師的課程,受益匪淺。研究生院不僅聚集了各研究所的科學大師來任教,而且也匯集了中科院之外的名師來講學。像北京大學王憲君的數理邏輯、北京師范大學劉遼的廣義相對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梁存秀的德國古典哲學等。」清華大學教授劉兵,20世紀80年代就讀於中科院研究生院,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年那些名家所開的課程。
在中科院工作的300餘名兩院院士直接參與研究生指導工作。大師授課、院士授課已成為中科院研究生教學中的常態,僅2009年度共五周時間的夏季小學期,就有78名來自中科院各培養單位和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授課,其中包括51名兩院院士。統計顯示,直接走上研究生院講台為研究生講授基礎課或專業課的兩院院士,平均每年就有140餘位。
面對面聆聽大師的指導和教誨,對從全國各地高校走進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學子們來說,是經常的事情。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使中科院的研究生們倍感驕傲、自豪和「幸運」,也最令其他院校研究生感到「眼紅」和羨慕。
不僅僅是授課的師資,還有朝夕相處的導師。
中科院研究生院有著獨特的培養模式——「兩段式培養」,第一階段集中在研究生院北京集中教學園區進行一年的基礎課程和學位課程學習;第二階段在研究所跟隨導師進行論文研究和科研實踐。
中科院岩土力學所在讀博士紀文棟聽本科的室友講過一個故事。這位同學在一所重點高校讀研,到畢業聚會時,導師竟然叫不全前來道別的研究生姓名,因為這個長期東奔西走的「老闆」門下的研究生足足可以開一個中學的實驗班,「當時場面太尷尬了!」
這樣的場景讓紀文棟感覺很難想像。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在中科院讀研三年,幾乎天天都能在實驗室里看到導師的身影。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也是國內甚至亞洲規模最大的研究生培養機構,在校生規模超過3.6萬人,在外界看來這一數字無疑十分龐大。
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則算過一筆賬:這里的導師超過8000名,加上相當一部分碩士生在三年級就轉為博士生,其實一名導師每年平均只招收一個研究生。
即便是某些熱門學科專業的個別院士、「百人計劃學者」等骨幹導師,也最多隻可增加1至2個指標;中科院還規定,不管哪個學科、不論導師什麼資歷,在五年內培養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總數不超過9名。
「就導師而言,我們研究生院始終考慮到每位導師都必須有足夠的精力、時間、研究項目,要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負責。」白春禮院士說。
在參與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實踐中,找到人生方向
新世紀之初,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京宣布,由該所研製的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款通用CPU「龍芯一號」投產成功,這表明我國已初步掌握了當代通用CPU的關鍵設計技術,結束了我國信息產業「無芯」的歷史。
鮮為人知的是,在「龍芯一號」年輕的研發隊伍中,中科院在讀研究生佔了一半以上。
蔡嵩松15歲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從一位大學同學的哥哥那裡得知「龍芯」團隊,奔著「龍芯」這個耀眼的名詞而來。而今他已在該研究領域小有名氣,而他在這里的一大批同學,早已成為跨國公司的青年才俊。
事實上,不僅僅是「龍芯」的研製,神舟飛船的發射、繞月探測工程、大型電子對撞機、上海光源等重大科學項目和工程中,都閃現著中科院研究生的身影。他們的身份雖然是學生,但已經活躍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
沒有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很難培養出高層次的創新型科技人才。中國科學院擁有國家多項大科學工程設施,而這些大科學工程也由此成為研究生們成長的「沃土」。
此外,遍布各研究所的近60個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70餘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0餘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眾多的重要科技項目也為學生的科研訓練提供了無限機會。
即使一些偏遠地區的研究所,同樣擁有魅力無窮的科研項目。
1995年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李慶軍,如今已是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副園長。2001年3月,在他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就在世界上首次系統研究和命名了一種新的植物遠交機制——捲曲花柱性(Flexisty鄄ly),成果發表在了《自然》雜志上,其博士學位論文《山姜屬植物花柱捲曲性異交機制的研究》獲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他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他的這些工作都是在西雙版納植物園的土地上做的。
李慶軍說,這一切都得益於第一線的觀察研究,「植物也好,動物也好,它原來在哪個地方生長,它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在那個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不然的話研究的結果可能就不那麼准確了,這些就不是在北京、上海的空調房裡能夠發現的。」
在中科院,像西雙版納植物園這樣,據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研究所還有很多,比如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乾旱區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綠洲系統演化與綠洲生態農業等等,在這些地方實地研究得出的數據、結論無疑會更精準。
研究生的培養,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給研究生提供充足而且高水平的科研項目。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高隨祥教授看來,研究生有別於大學生,不應再滿足於單純地被「教」,僅僅被灌輸一大堆知識,而更應看重被「帶」,受到真正的科研訓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不僅精於「教」、同時也長於「帶」。
高隨祥介紹,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導師都是在學科前沿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不少人是各自學科領域內的學術領銜人物。他們緊跟學科發展步伐,最了解學科發展動態,最掌握學科發展方向,知道在自己的學科領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活動,由導師言傳身教,帶著你一步步地進入科研前沿,自然更易開竅。
「我想中科院培養研究生與高校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學生可以直接參與許多國家重大科研課題。這對於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中科院81屆研究生、中科院院士李國傑如是總結中科院研究生培養特色。
「這里的氛圍,就是要你全力以赴」
中科院研究生院沒有自己的本科生,這里聽不到照顧「本校生」的任何傳言,五湖四海學生融匯一爐,構成了一種中科院特有的文化氛圍。
在這里上學,還不用為生計發愁。提起選擇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初衷,中科院水生物所一位女同學說:「中科院的待遇不錯,在這里,我不必面對學費和助學貸款的壓力,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曾讓這位女生感到擔憂的是,讀了研究生,每個月的補貼根本不夠生活,但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願意給家裡添負擔,讀書期間在外面打工兼職,會浪費大好時光。
當她真正走進中科院,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這里不僅待遇好,而且有嚴謹的學風、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更加吸引她,「因為這些真正有助於我們的成長。」
目前,雖然因所屬院所、專業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即將啟動的新的獎助體系,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級碩士生每年最低的獎助金接近1萬元,高年級碩士生每年約1.8萬元,而二年級以上博士生的獎助金平均每年達到3萬余元。
讓中科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一學生蔡毅感覺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實驗室擁有價值昂貴的掃描電鏡,而且還有一台上千萬元的核磁共振儀器,有這樣配置的高校在全國來說都屈指可數。今年有10多家高校前來申請實驗時間,外校的學生要花時間精力奔波還要等空餘時段。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2級研究生趙環昱說,中科院有很好的科研硬體設施,尤其對於需要做很多實驗的工程類專業學生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優勢。在一般的高校,學生可能有想法,但是硬體設施不到位,也沒法去做。在中科院,有硬體設施做支撐,又有導師的悉心指導,只要自己有想法,就可以更加順利地開展研究甚至獨立申請課題。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趙環昱總共發表了8篇論文,5篇SCI,1篇EI,1篇ISTP,1篇核心期刊。她還被國外的一個SCI期刊邀請評審論文,畢業時,她順利留在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這里正在培育一種國際化視野和境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自2000年9月開始,「越洋」請來25位全球知名專家執掌教鞭,其中15人來自斯坦福、密歇根、德州大學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機構。如此強大的師資力量,令英國《自然》雜志感慨:「上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紀文棟在所里兩年多時間,僅國際岩土力學學會主席、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漢斯教授就來過三四次,不僅宣傳國際前沿發展方向,而且講授「如何做科研、如何尋找突破路徑」,「同樣的話從大師嘴裡說出來感覺都不一樣。」
導師們由於工作需要,和國外交流很多,有很多的出國機會,因此,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學期間出國參加學術會議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讀博士王志立說,自己所在的課題組,博士生五年當中至少有兩次出去的機會,有的人甚至機會更多,「參加幾次國際會議以後,眼界一下子寬了,思路也開闊了。」
當然,在中科院攻讀研究生,也需要超常規的付出。「想輕松就別來中科院」。蔡毅以前上本科時也經常幫本校讀研的師兄幹活,實驗室到晚上人就很少。現在在中科院,甚至周末的晚上,基本都是人丁滿堂,「一方面是科研項目太多;再就是牛人太多了,都想做出好一點的科研成果。」
令這個讀研不到一年的小年輕感到自豪的是,一個師姐博士馬上畢業,前不久在美國召開的國際核磁共振會議上,做了15分鍾報告,這讓他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解除後顧之憂,提供最佳平台,營造公平氛圍,多樣化的國際化學習機會……一切努力的背後都是為了打造一種環境,「到這里來就是要讓你全力以赴去做科學家」。
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是中科院研究生院78級的學生。他說,自己當科學家的夢想是到了中科院之後產生的,以前對科學只是一種興趣,目標也是模糊的。讀研究生之後,「進中科院就是當科學家」的思想一下子進入大腦,而且這個目標一下子變得很近。
一組數據為中科院精心營造的環境提供了最好的注腳:
僅僅在改革開放後的30年間,中國科學院所培養的研究生中,就出現了40多位兩院院士。作為衡量博士生培養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1999年到2009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結果統計,中科院研究生院以不足10%的在讀博士生比例數,達到了平均16%以上的獲獎比例。
Ⅹ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博士生活條件如何
住西區抄公寓8號樓、9號樓。兩人間,洗澡都得去浴園。
碩士公寓一般是四人住一個小宿舍,上面床下面桌子,四個小宿舍一個大宿舍,一個大宿舍有一個盥洗室、一個衛生間(三坑位),夏天倒是可以在宿舍洗冷水澡。
南開大學創建於1919年,創辦人是近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抗日戰爭時期,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組成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 南開大學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培養了以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才,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南開大學協議,南開大學躋身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