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東北大學在職博士後

東北大學在職博士後

發布時間: 2021-02-19 13:16:23

『壹』 東北大學 師資博士後 能留下嗎

博士後可以去東大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也可以考慮留校任教的,具體的你可以申請下,當然還要靠自己努力了

『貳』 東北師范大學 招收 在職博士嗎

招,東北師范大抄學襲擁有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碩士一級學科覆蓋點),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博士一級學科覆蓋點),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985工程教師教育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四、學習方式、修業年限及報考類別

1.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基本修業年限內須全脫產在校學習;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可採取多種方式或靈活安排時間進行非脫產學習。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畢業時,根據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相應的、註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學業水平達到國家及我校規定的學位標准,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

2.修業年限

我校僅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專業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其他專業均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修業年限為3年。


『叄』 東北大學的王牌專業

東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坐落在東北中心城市沈陽。學校佔地總面積2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東北大學始建於1923年4月,學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並實現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重點共建。在9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東北大學始終堅持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強不息、知行合一」校訓精神。

創建時間 學校類型 學科類型 隸屬單位
1923年 公立 理工 教育部
那麼東北大學的優勢專業都有哪些,下面就給出東北大學最好專業排行榜:

1自動化專業

共有947人認為東北大學的自動化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9[滿分5.0]。下面是自動化專業的詳細介紹:

自動化專業

專業類別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工作地點 男女比例
自動化類 ¥7095
薪酬超過65%的專業 北京市
16%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較多
男81%-女19%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要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路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主要包括技術研發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通信系統、鋼鐵企業、工礦企業、鐵道、化工、航空、海關、稅務、工商、外貿、大專院校及政府和科技部門等。隨著自動化產品不斷普及,智能樓宇和智能家居的應用,智能交通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這一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就業前景更為廣闊,選擇方向也會更多。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共有709人認為東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7[滿分5.0]。下面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詳細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專業類別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工作地點 男女比例
計算機類 ¥6839
薪酬超過56%的專業 北京市
20%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較多
男73%-女27%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線基本上有兩條路線:第一類路線,純技術路線。第二類路線,由技術轉型為管理。這種轉型尤為常見於計算機行業,比方說編寫程序,是一項腦力勞動強度非常大的工作。就業要求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大學生應該儲備的知識。

3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共有682人認為東北大學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7[滿分5.0]。下面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詳細介紹: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專業介紹: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是一級學科機械工程專業下的二級學科。此學科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和工業化水平。該專業涉及到機械行業中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諸多的方向,是社會需求很大的一個行業。

就業方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應用CAD及分析軟體從事各種機電產品及機電自動控制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製造,如:進行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智能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試驗與研究工作。

4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共有407人認為東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6[滿分5.0]。下面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類別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工作地點 男女比例
材料類 ¥6875
薪酬超過57%的專業 上海市
16%在上海市工作 男生較多
男74%-女26%
專業介紹:材料科學與工程屬於工學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應用的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就業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多進入各鋼企、製造企業、汽車廠,以及陶瓷、水泥、家電等企業。就業范圍廣泛。一般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金屬方向多進入鋼企和相關研究院,高分子及非金屬方向多進入陶瓷、玻璃、塗料、家電等行業,多屬大型國企、軍工、民企和科研院校。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偏應用的材料加工和其他一些研究方向,相對找工作容易一些。

5通信工程專業

共有385人認為東北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6[滿分5.0]。下面是通信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通信工程專業

專業類別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工作地點 男女比例
電子信息類 ¥7191
薪酬超過68%的專業 北京市
15%在北京市工作 男生較多
男70%-女30%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前幾年通信行業處在春天,研發領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職位,即使是今天,像華為、中興、ut斯達康等知名企業的研發崗位的待遇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但這樣的公司和崗位相對我們每年不斷增加的本專業畢業生來說,太少了。

『肆』 緊急!!!!!!!我想問一下!!東北大學的中荷學院出來後拿的畢業證書上面跟其他學院的都一樣嗎

一、東北大學的中荷學院出來後拿的畢業證書和他學院的都一樣的。

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1、中方: 東北大學。

2、外方: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

三、頒發畢業證書 :

1、中方: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普通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2、外方:

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學士學位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4)東北大學在職博士後擴展閱讀:

學院專業介紹

東北大學的中荷學院涵蓋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和生物醫學信息學、生物醫學電子學、生物醫學影像學、人工智慧臨床醫學等自設二級學科。

開設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兩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008年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設立於1996年,2009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智能醫學工程本科專業設立於2019年,該專業瞄準「健康中國2030」發展戰略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也是第二批獲得教育部批復允許設立該專業的院校之一。

學院擁有一個教育部「醫學成像與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個國家級示範性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一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設有東軟教學實習基地、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海信醫療等多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

『伍』 到日本研究所做博士後有多少日元一個月

東北大學仙台校區有青葉山キャンパス、川內キャンパス、片平キャンパス、星陵キ版ャンパス、雨宮キャンパス五個權校區不知你是那個。 關於東北大學生活方面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可以參考這個學生組合 東北大學生活協同組合 加入會費

『陸』 東北大學到底怎麼樣,好不好,全國什麼檔次

東北大學不錯,整體實力如下:
近日,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隆重推出《2016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咨詢報告》,發布了中國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東北大學有23個本科專業進入前20強(其中有10個專業進入前10強),12個專業類獲得前20強。在工科學科門類的865個高校排名中,東北大學名列第17位。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簡稱東大(NEU),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坐落於東北中心城市沈陽,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由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三方重點共建,先後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為「21世紀學術聯盟」成員高校,是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早設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劃線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務院在1981年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東北大學始建於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任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被迫遷徙北平、開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間,廣大師生積極參加愛國抗日運動,是一二·九運動的先鋒隊和主力軍。1950年8月,沈陽工學院、撫順礦專和鞍山工專合組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8日,復名為東北大學。東大建有中國第一個大學軟體園,第一台模擬電子計算機,第一家上市的校辦企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佔地總面積2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設有66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有177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另設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08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有17個博士後流動站。在校博士研究生3730人,碩士研究生10362人,普通本科生29804人,外國留學生1408人。

『柒』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的組織架構

建議去東北來大學官網自進行查看,學校組織架構官網都會進行公示。

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在承擔研究生培養任務的高等學校中組織實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機構,設置研究生院應當符合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規劃。研究生院需大學畢業及同等學歷才能取得報考或申請入學資格,主要為培養碩士、博士人才及進行基礎研究工作,許多大學教授也會在研究生院開課並領導研究工作。

2011年前,根據《研究生院設置暫行規定》,高校設置研究生院必須經教育部批准,自1977年至2002年的25年間國家先後批准設立了57所研究生院。2011年,我國研究生院設置制度實施大幅改革,由原來的「報批」改為「報備」,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經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國的研究生院迅速超過100所。

研究生院,台灣稱為研究所,港澳稱為研究院,是大學之後的進階教育研究機構,一般設於大學中,以「某大學某研究生院」的形式存在,也有獨立設立者。

有些政府、民間組織及企業機構也會設立名為研究所、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的研究機構(智庫),但只是同名,不具教育性質,也無法取得學歷證明。

『捌』 東北大學在職MBA學費是多少

東北大學在職MBA:

東北大學座落於遼寧省沈陽市科技文化集中的南湖之濱,始建於1927年,創建人張學良先生1993-2001年兼任過東北大學名譽校長。東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國家重點高校之一。目前,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正朝著「多科性、研究性、國際化」的現代一流大學方向邁進。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秉承東北大學的愛國主義傳統和「自強不息、自行合一」的校訓,以創建一流高水平研究型的管理學院為目標,東北大學的商科教育可追溯到1939年6月,在原東北大學法學院的基礎上增設工商管理系,著名學者白世昌、李光忠、趙鴻翥先生擔任系領導和教授。自1994年建院以來,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教育、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尤其是MBA教育、學院文化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MBA項目有全日制MBA(Full-timeMBA)、在職MBA(Part-timeMBA)以及各種學位班(Special-MBAMINI-MBA)。

1、培養目標: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立足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中國經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一流的商界精英和領袖。

2、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學院非常重視MBA教育,成立了以優秀的MBA授課教師為主的指導委員會,全面設計培養計劃,並監督MBA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教學質量。東北大學經過8年的MBA教育,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業務能力很強的教師隊伍,他們當中有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42人,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建院11年來,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科研水平逐年提高。近兩年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4項,省博士啟動基金3項,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1項,省社會科學基金5項,省自然基金1項。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還聘請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和企業界精英作為MBA教學的兼職教師。

3、理論教學和實戰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採取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學者和企業界的精英以及國內的政府官員來東北大學講學,使學員及時掌握前沿信息;積極開展拓展訓練和軍事訓練,加強對MBA學員的團隊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毅力和品質的培養;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在國際知識網上合作開展Managementgame公司經營模擬管理訓練項目,經過6個年頭的試驗,深受MBA學員的歡迎。東北大學的MBA教育從全方位、多角度培養MBA學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社會上贏得一致的好評。

4、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東北大學MBA教育中心利用網路資源和學校內的人才市場以及豐富的校友資源,建立MBA就業指導信息庫,為MBA學員提供就業服務。

5、建立交流溝通的平台:為了給MBA學員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台,學院每年都舉行各種文體活動和大型聯誼晚會以及各種沙龍,使學員與學員之間交流的機會大大增加,加強了團結,增加了凝聚力。

所在地區:遼寧創辦時間:1997院校性質:985211
國際認證:無分數線類別: 自主劃線


『玖』 東北大學有幾位院士

[聞邦椿]

[邱竹賢]

[方肇倫]

[張嗣瀛]

[陸鍾武]

[柴天佑]

[王國棟]

一共7位

聞邦椿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院士

男,漢族,1930年9月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57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機械繫研究生班並留校任教。現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IFToMM(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轉子動力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第六、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兼任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兼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創立了振動學與機器學相結合的新學科"振動利用工程學"。發表專著和合著6部、論文250餘篇,專著《振動機械的理論及應用》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和科研組同志一起研製成功十多種新型振動機械和工程機械,獲國際獎兩項,國家級獎3項,省、部、委級獎10項,為國家創造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指導的和聯合指導的研究生有30名取得了碩士學位,有16名取得了博士學位。組織兩次國際學術會議,並擔任該國際會議的學術委員會主席。曾應邀去日、澳、德等十多個國家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過20餘次學術報告,宣讀論文40餘篇。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1983年被評為沈陽市特等勞動模範。

邱竹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男,1921年5月出生,冶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東北大學教授。他致力於鋁冶金及融鹽電化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融鹽濕潤、融鹽滲透、陽極效應和金屬霧生成等均有新發現,形成了融鹽界面現象及界面反應新學科。總結了節省電能的規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建設和發展我國鋁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40年來,他單獨或合作撰寫輕金屬冶金方面的論文150餘篇,單獨撰寫的專著有《鋁冶金物理化學》和《預焙槽煉鋁》兩本,合作撰寫的有教材《鋁電解》等三本,合作翻譯的有《冶金熱化學》等七本,其中,《鋁冶金物理化學》一書能夠把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和鋁冶金的生產初中聯系此書成為一本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專著。他和他的同事先後於1989年和1990年得到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金屬溶解和電流效率研究)和一等獎(鋁電解中的界面現象和界面反應研究)以及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鋁電解中若干物理化學問題的研究)。邱竹賢參加了大型電解槽的試制工作,經過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鑒定,電流效率達到90%,電耗率降低到13500千瓦/噸鋁,該課題獲有色工業總公司一等獎。此種槽型在扶順鋁廠和包頭鋁廠得到推廣應用。

方肇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分析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1934年8月16日出生於天津市。1957年10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歷任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研、副所長、研究員。現任東北大學理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學會理事,流動注射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分析化學期刊J.Analytical Atomic,Spectrometry, Talanta,Analytica Chemica Acta,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J.Em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和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國內《分析化學》等十餘種期刊編委或顧問編委。
自1977年以來方肇倫教授為流動注射分析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84年以來曾有五個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在理論和實驗技術上取得多項重要成就。他當前的研究領域包括流動分析、原子光譜分析及微晶元上的微流控分析及其聯用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在順序注射—原子吸收及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流動注射毛細管電泳分析,智能化流動光度分析系統,微流控分析晶元及流動分析在生物過程分析中的應用。自1995年以來,以他為首的研究集體在微流控晶元的研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並在該領域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的資助。

張嗣瀛 中國科學院院士

男,漢族,山東省章丘縣人,1925年4月5日生。1948年8月武漢大學畢業,1949年10月到東北大學任教。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進修自動控制理論。1978年晉升為教授。1983年起任博士生導師。
在自動控制理論的穩定性理論、復雜控制系統理論等方面,發表論文200餘篇。專著《微分對策》,主編《現代控制理論》。參加"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研製,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家和冶金部的獎勵。以"微分對策及定性極值原理的研究"等為題的研究成果均獲國家教委的獎勵。
現為博士生講授"微分幾何方法"等兩門課。已培養博士21人,碩士30餘人,博士後2人。1981年以後分別任《控制與決策》等刊物的主編或副主編。1983年任《中國大網路全書〈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卷〉》編委兼控制理論分支主編。1985年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1978年以來,先後被評為部、省、市勞動模範或特等勞動模範,1990年被評為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陸鍾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男,漢族,1929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冶金爐專業研究生班。1982年晉升為教授。1984年至1991年任東北工學院院長。1986年任冶金熱能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領導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冶金爐專業和冶金熱能工程博士點。率先參照勢流理論研究了豎爐氣體力學,用高爐爐身靜壓成功地判斷了爐內的主要變遷。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爐改為內傾式後指標下降的原因,結束了各地的爭論,使各廠明確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爐熱工基本方程式;"壓下爐頭式加熱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提出載能體概念,創立了鋼鐵工業系統節能理論和技術。編寫或參編10多種專著和教材,撰寫了100多篇論文。
任院長期間,貫徹教學、科研"兩個中心"的辦學思想,並獲准試辦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學院2000年的發展綱要,提出辦學"六大要素"的概念。確立既為冶金工業服務,又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方針。積極推進國際學術交流,借鑒國內外院校辦學經驗。提出創辦科技開發區和建設"大學科學園"的建議,被沈陽市政府採納實施。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院士,國際知名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專家,1985年獲工學博士,並留東北大學任教;1988年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86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88年被晉升為教授,1990年為博士生導師。
現為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局成員及IFAC製造與儀表技術協調委員會主席(1996-1999),任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863計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柴天佑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智能解耦控制、自適應控制、過程工業綜合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的研究,先後主持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863高技術計劃、國家攻關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以及企業重大自動化工程等30餘項科研項目,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產生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針對常規解耦控制理論與方法難於對具有不確定性的多變數強耦合的復雜工業過程進行有效控制的難題,他首先在國際上提出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的研究方向,打破傳統解耦控制思想,提出了基於控制器設計與直接對閉環系統解耦相結合的在線解耦控制策略, 系統地提出了20餘種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演算法,建立了演算法的穩定性和收斂性分析,結合電力、冶金等行業的具有多變數強耦合、強非線性、參數時變、生產條件與運行工況變化大、常規控制系統難於投入運行的復雜工業過程開展了應用研究,將所提出的自適應解耦控制方法成功應用於冶金多段加熱爐、余熱鍋爐、合金鋼棒材連軋機立式活套、大型風洞、化工精餾塔等,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該項成果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10篇,被EI收錄37篇,經SCI檢索被引用38次。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在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及應用」專著。該成果獲得2002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他帶領課題組將自適應解耦控制方法與智能控制、計算機集散控制技術相結合,研發了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系統並應用國產2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鋼球磨中儲式制粉系統,進口3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機爐協調等復雜工業過程,解決了由於具有多變數強耦合、強非線性、參數時變、運行工況變化頻繁等綜合復雜特性,使得常規控制系統不能投入自動運行,造成能耗高,污染嚴重這一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多變數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應用」獲得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變數智能解耦控制理論、方法及應用」被評為1999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他提出了建模與控制相集成的以綜合生產指標為目標的復雜工業生產過程優化控制方法。他率領課題組針對我國礦山資源品位低,采、選、冶生產過程復雜,關鍵工藝參數等難於在線連續測量、工況多變、運行環境惡劣、難於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的難題,提出選礦生產過程優化控制技術及企業綜合自動化的全局解決方案,研發了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成功應用於遼寧排山樓金礦,酒鋼集團選礦廠等企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映該項成果的論文應邀兩次在IFAC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金礦選礦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系統」獲1999年國家經貿委黃金科技進步特等獎,「金礦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針對被控對象特性不確定、非最小相位和開環不穩定、具有各種干擾、未建模動態、執行機構出現故障、輸出不可測、大檢測采樣周期與小控制周期不匹配、強非線性等復雜工業過程難於實現自動控制的難題,將模糊控制、神經網路等智能控制與自適應控制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適於復雜工業過程的隨機自適應、前饋自適應、魯棒自適應、容錯自適應、推理自適應、自整定PID、非線性自適應等20餘種控制演算法,建立了演算法的穩定性和收斂性分析。上述成果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甲類)。他領導研究小組結合復雜工業過程開展工業研究,將自適應控制與智能控制想結合,提出了適合復雜工業過程的自適應控制技術,並結合撫鋼的煉鋼—精煉—連鑄—連軋四位一體合金鋼棒材新流程生產線的建設工程,提出了帶有非線性自適應補償的活套解耦控制技術等關鍵自動化技術,保證了我國第一條合金鋼棒材生產線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該成果獲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被SCI檢索收錄38篇,EI檢索收錄170篇,在國際重要會議上發表的論文被ISTP收錄76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8項。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應邀到國外20餘所大學講學,主持國際會議6次。創建了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並使之成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養了一批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其中共有9名博士後出站,40餘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百餘名碩士生獲得碩士學位。培養建設了一支年輕的研究與開發隊伍,有的成為自動化研究中心的學術骨幹,有的成為東大自動化公司的技術骨幹。他領導的東大自動化公司被評為國家863高技術計劃產業化基地,遼寧省十佳校辦企業。
他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為我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的發展和我國工業自動化事業做出突出貢獻。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3年獲遼寧省科技功勛獎,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王國棟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國棟,男,1942年10月生,遼寧大連市人。現任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國棟院士主要從事鋼鐵材料軋制的理論、工藝、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在板形理論和板形控制、熱軋板帶組織和性能的預測與控制、塑性加工理論與有限元方法、軋制過程的人工智慧優化、板帶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創新成果,對軋制理論發展和軋制技術進步產生很大的影響。
承擔國家的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國家高技術項目(863)、國家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所發表的論文被SCI、EI收錄200餘篇次,專著4部,合作完成譯著4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擔任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軋制理論及新技術開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王國棟院士主要學術成就:
在超級鋼的研究中,提出晶粒適度細化、復合強化等學術思想,解決了提高材料抗拉強度、降低屈強比和在現有軋機上生產超級鋼兩個關鍵問題,完成了板材、棒線材生產工藝制定、原型鋼研製、熱軋超級鋼軋制、產品工業應用等系統研究工作。在一批熱軋帶鋼連軋機和棒線材連軋機批量工業生產超級鋼,在汽車和建築等部門推廣使用。相關成果「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超細晶強韌化與控制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集成和開發了大型中厚板軋機控軋控冷、中厚板軋制鋼材組織性能預測與控制、中厚板生產線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中厚板核心軋制技術,闖出了大型中厚板軋機實現國產化的新路,相關成果已經在首鋼、南鋼等中厚板廠的新建和改造中得到應用。相關成果「首鋼3500mm中厚板軋機核心軋制技術和關鍵設備研製」獲冶金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組織性能預測、有限元等方法,建立連軋過程數模開發工具和模型參數調優工具,利用軋制過程得到的海量信息,進行軋制過程優化與數模調優。提出將「變形參數調優」、「組織性能參數調優」和「人工智慧調優」三種方法融為一體進行軋制過程優化的創新思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軋制過程智能優化理論體系和實用方法;將上述理論成果應用於寶鋼、撫鋼、本鋼等企業,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相關成果 「板帶鋼軋制過程的智能優化與數模調優」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國棟院士治學嚴謹,學風正派,勇於開拓,深入實際。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培養博士36人,碩士34人。在1996-2004年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正確把握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加強研究平台建設,帶領實驗室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形成了凝聚團隊、深入現場、躬行實踐、爭創一流的實驗室特色,成為促進我國軋制技術發展和鋼鐵工業進步的有生力量,在我國軋制領域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影響。

『拾』 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有哪些

國家現在研究生學費改革,都是獎學金制了,所以你要花的錢不光看學校要你交多少,還要看你能拿到什麼檔次的獎學金,有的學校獎學金是按照考研成績來,有的是按照研究生第一年成績來,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給你答案。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21)
1.北京大學
2.中國人民大學
3.清華大學
4.北京師范大學
5.中共中央黨校
6.南開大學
7.吉林大學
8.東北師范大學
9.復旦大學
10.華北師范大學
11.南京大學
12.南京師范大學
13.南京政治大學
14.浙江大學
15.山東大學
16.武漢大學
17.華中師范大學
18.中山大學
19.華南師范大學
20.西安交通大學
21.陝西師范大學
博士點
國外馬克思主義博士點(21+1=22)
1.黑龍江大學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博士點(21+3=24)
1.首都師范大學
2.安徽大學
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點(21+23+7=51)
1.內蒙古大學
2.遼寧大學
3.東北大學
4.同濟大學
5.蘇州大學
6.東南大學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8.河海大學
9.安徽師范大學
10.江西師范大學
11.河南大學
12.華中科技大學
13.武漢理工大學
14.湖北大學
15.湖南大學
16.中南大學
17.湖南師范大學
18.廣西師范大學
19.西南大學
20.西南交通大學
21.電子科技大學
22.西北師范大學
23.新疆大學
24.首都師范大學
25.哈爾濱師范大學
26.天津師范大學
27.遼寧師范大學
28.福建師范大學
29.河北師范大學
30.山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1+25=46)
1.中央財經大學
2.中國政法大學
3.中國石油大學
4.天津師范大學
5.河北師范大學
6.山西大學
7.大連海事大學
8.遼寧師范大學
9.哈爾濱師范大學
10.上海交通大學
11.華東理工大學
12.上海師范大學
13.上海財經大學
14.揚州大學
15.福建師范大學
16.山東師范大學
17.曲阜師范大學
18.湘潭大學
19.華南理工大學
20.四川大學
21.西北大學
22.蘭州大學
2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4.上海社會科學院
25.國防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21+37+7=65)
1.北京交通大學
2.北京科技大學
3.河北大學
4.河北師范大學
5.遼寧大學
6.大連理工大學
7.哈爾濱理工大學
8.哈爾濱工程大學
9.東北林業大學
10.同濟大學
11.上海大學
12.蘇州大學
13.東南大學
14.南京理工大學
15.中國礦產大學
16.河海大學
17.西北工業大學
18.安徽師范大學
19.南昌大學
20.江西師范大學
21.鄭州大學
22.中國地質大學
23.武漢理工大學
24.湖北大學
25.湖南大學
26.中南大學
27.湖南師范大學
28.廣西師范大學
29.西南大學
30.西南交通大學
31.電子科技大學
32.西南財經大學
33.雲南大學
34.西安理工大學
35.西安科技大學
36.西北師范大學
37.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38.西安政治學院
39.首都師范大學
40.哈爾濱師范大學
41.遼寧師范大學
42.福建師范大學
43.山東師范大學
44.天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3)
1.北京交通大學
2.首都師范大學
3.中國政法大學
4.中國石油大學
5.天津大學
6.天津師范大學
7.天津商學院
8.河北大學
9.河北師范大學
10.山西大學
11.山西師范大學
12.內蒙古師范大學
13.遼寧大學
14.東北大學
15.大連海事大學
16.遼寧師范大學
17.延邊大學
18.長春理工大學
19.吉林師范大學
20.黑龍江大學
21.哈爾濱工業大學
22.哈爾濱理工大學
23.東北林業大學
24.哈爾濱師范大學
25.齊齊哈爾大學
26.同濟大學
27.上海交通大學
28.華東理工大學
29.上海師范大學
30.上海大學
31.東南大學
32.浙江師范大學
33.安徽師范大學
34.福建師范大學
35.南昌大學
36.江西師范大學
37.江西財經大學
38.山東師范大學
39.曲阜師范大學
40.鄭州大學
41.河南大學
42.華中科技大學
43.中國地質大學
44.武漢理工大學
45.湖北大學
46.湘潭大學
47.中南大學
48.湖南師范大學
49.華南理工大學
50.廣西師范大學
51.內蒙古大學
52.廣西民族大學
53.西南大學
54.重慶師范大學
55.西南政法大學
56.四川大學
57.西南交通大學
58.西華師范大學
59.西南財經大學
60.貴州師范大學
61.雲南大學
62.西北大學
63.西北工業大學
64.西安理工大學
65.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66.西安科技大學
67.延安大學
68.新疆大學
69.新疆師范大學
70.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71.國防大學
72.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73.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熱點內容
大學生的激情 發布:2025-09-12 04:47:33 瀏覽:882
西北大學博士成績查詢 發布:2025-09-12 04:38:13 瀏覽:213
西北大學副教授條件 發布:2025-09-12 04:37:17 瀏覽:75
吉林大學口腔醫院韓成敏教授 發布:2025-09-12 04:27:06 瀏覽:473
大學老師職業生涯訪談報告 發布:2025-09-12 04:10:28 瀏覽:290
清華大學用外語考研 發布:2025-09-12 04:03:30 瀏覽:536
張帆河南大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9-12 04:02:34 瀏覽:695
讀完大學考研究生還有什麼 發布:2025-09-12 04:01:10 瀏覽:689
廈門大學教授陳世雄 發布:2025-09-12 03:59:29 瀏覽:249
如何介紹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9-12 03:52:23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