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就業前准備

大學生就業前准備

發布時間: 2021-02-19 16:40:39

A. 大學生就業前應做好哪些准備

大學生求職前應做的准備:
一、要系統地梳理所學知識
求職前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很有必要。一門課程大都可以分為三塊:理論知識部分、技能技巧部分和學科前沿部分。求職前對每門課程構架要瞭然於胸,對專業主幹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更是得如數家珍。這樣,當考官問及你專業知識的時候,非但不會對你造成任何壓力,反而為你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絕好機會。
二、要完成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接下來要分析就業形勢,找准你職業目標的切入點,即在哪座城市哪個行業哪類職位中你最有可能找到適合你的工作。一般而言,從深圳、寧波等人才需求量大的城市和從武漢、西安等高校密集、人才供給旺盛的城市都能很好地找到突破口。行業的選擇,應結合所學專業來考慮,以選擇本專業為宜,若在專業以外還有其他突出專長的,也可以跨專業選擇,但跨度不宜太大。職位的選擇方面,不妨以低姿態進入工作中,高標准、高起點和高姿態在畢業生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環境中很難實現。
三、個人資料的准備
個人資料主要包括個人簡歷、求職信和相關證明材料。 簡歷重「簡」,有條理地說清楚在校期間學了些什麼、參加了哪些活動和具備哪些能力這三個方面就足矣,沒有必要長篇累牘。同時,簡歷的寫作要講究真實性和針對性。真實包括兩個方面的真實:一方面,談自己的優勢時,不得摻假、造假,用謊言來美化自己;另一方面,提及自己的不足之處是應坦誠,真誠往往更能打動人,文過飾非只會讓人產生不信任感。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最好一個職位一份簡歷,為用人單位量身定做,針對性強成功率自然更高。
求職信在寫作上要把握兩點:第一,你要說明你具備用人單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第二,你應說出你有為用人單位服務的熱忱。針對不同的單位不同職位,求職信的內容要有所變化,側重點要有所不同。比方說,國企、事業機關重視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表現,如果你要應聘這樣的單位,你的求職信上就應突出你的學習成績和在校期間的獲獎情況。而外企、民企重視個人能力和外語水平,相應地你的求職信上就應著重你外語水平和個人的實踐能力了。使對方覺得你的經歷和素質與所聘職位要求一致,你就更易脫穎而出了。
相關證明材料也應提前准備,以免需要出示時又要急匆匆去收集耽誤時間。證明材料包括:身份證明——身份證、學生證、就業推薦表等;學歷證明材料——在校期間的成績單和專門出具的證明等;證件原件——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獲獎證書等;作品原件等。
四、信息的收集
招聘信息可以從學校畢業生辦公室、各地為畢業生安排的專場供需見面會、知名企業的校園招聘會、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簡訊以及親朋好友處獲得,其中,來自學校畢業生辦公室的信息可信度最高。獲得招聘信息後還應注意信息的甄別,要確認招聘單位是否存在、有沒有安排此次招聘活動、是否由你所見到的這些人負責招聘、工作崗位、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以及待遇水平是否和招聘信息一致。社會上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學生急於就業的心理欺騙學生的事件不少,這些事例一定要讓我們警醒!確認信息後,還應關注其時效性,過期的招聘信息可不必理會。
五、心理准備
求職路並不是一條坦途,途中的磕碰在所難免。但是請記住,生命中所有的困難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擊敗你而是為了鍛煉你、提高你,抓住機會錘煉自己,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B. 大學生就業前准備

我不去評價你的個人理想和抱負是否符合實際,因為正如那句廣告內詞「一切皆有可能」,職場人容辦事會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你現在就把你現在的狀況羅列出來,比如找工作、當明星、賺錢、養媽媽等等,那麼這么多事情你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哪一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又緊急的呢?然後你就著手去做這件事。

對於自己的人生,你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在未來5年之內,你要做什麼,達到怎樣的成就;然後的5年,又是怎樣......當然這些都是你自己為自己規劃的,3年5年都比較靈活,關鍵是能讓你明白自己的目標。

C. 大學生如何做好就業前的准備工作

1、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和則業標准所謂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是指選擇的職業即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合理的匹配,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多為社會作貢獻的就業目標。今天大學生合理的就業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就業的主要目標。對於一個特定專業的大學生,在目前的就業形式下,最大的可能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因此大學生應把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職業作為自己就業的主要目標,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專業特長。二是就業的次要目標。這是由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相應地對人才的需求隨之變化所決定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學等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培養能力,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要確定合理就業目標,就要求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優化自己就業的心理坐標。 2、身體素質准備無論哪一種職業,對從事者的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少職業對從業者身體素質的要求還比較高。所以,大學生應該始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自覺遵守作息時間,形成學習和生活的規律,作好身體素質的准備,以迎接社會對自己的選擇與職業的挑戰。 3、知識、能力和技能准備一切職業都要求從業者具有相應的知識、能力和技能。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培養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礎。知識可分為專業知識和一般常識。前者指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或進行的某種特殊活動所必備的知識,後者指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或一般活動所需要的普通常識。知識是大學生就業的基礎條件。能力則屬於個性心理特徵的范疇。能力可分為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般能力指:(1)自學能力,如閱讀、使用工具書、利用文獻信息資料、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2)表達能力,主要有口頭的書面的、圖表和數字的表達能力;(3)環境適應能力,如獨立生活、人際交往、應付挫折、獨立工作等能力;(4)創造能力,如從事科研活動、提出新見解、新發明等;(5)自我教育能力,如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等(6)管理能力,即人的管理和技術的管理等;(7)動手能力,如具體的操作能力。專業能力因專業的不同,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但無論是什麼專業的大學生,都要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在就業准備期 應該做到:學好專業知識;參加有關的科技活動和科研活動;結合專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真進行專業實習;認真做好畢業設計和論文等。能力准備是大學生就業的關鍵。技能屬於人的行為范疇,是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動的行為方式,常體現為實際操作技術和技巧,它是豐富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重要能力基礎,它能不斷促進人的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大學生除了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外,還要多參加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和技能,為就業准備奠定堅實的基礎。 4、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人們進行就業准備是為了能夠從事某種職業,承擔起某種職務。在就業准備的過程中,准備者不僅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積極技能,進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備,還應了解社會中職業的性質和價值,掌握一定的職業的知識、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處於就業准備期的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是就業准備的重要內容,它將對其則業和就業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那麼,當今大學生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就業意識呢?大學生應該樹立按專業就業的意識;大對口就業的意識;到艱苦行業、邊遠地區就業的意識;先就業後調整的就業意識等。 5、進入人才市場,參加「雙向選則」的准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場所是人才市場,在人才市場進行「雙向選則」這就要求大學生作好進入人才市場的准備工作,掌握好在市場競爭中求職則業的技能和技巧,作好進入人才市場,參加「雙向選則」的准備。需要大學生首先寫好求職信和自薦書。要求事實求是,簡明扼要地寫清楚求職的動機和願望,所學專業,自己的興趣、特長、被錄用後的打算,以及自己的思想狀況、學習成績、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切忌只寫優點,不寫缺點。其次掌握「雙向選則」洽談的技能與技巧。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正確運用眼、口、手、的配合,舉止大方自然,穿著與自身相符合,沉著和冷靜地回答對方提問,千萬不要牽強附合,不懂裝懂,但也不必過謙,而應充滿自信,展示青年大學生應有的風度和品格。 6、心理准備,特別是挫折心理准備當前,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某些不健康心理,特別是當就業的現實與理想存在一定距離時產生自卑或恐懼,產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一是自負心理。這是大學生的一種優勢心理。二是迷惘心理。當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不盡吻合時感到無所適從。三是逃避心理。在「雙向選則」時,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於是追悔、逃避、對就業失去了信心和勇氣。四是消極心理,不能正確認識和分析就業中的不合理現象,而感到失望。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准備的過程中,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理障礙,保持健康的心理。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呢?首先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前景,減輕心理負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其次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備。樹立正確的則業觀;看問題不要極端化;處理好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的關系。

D. 大學生應如何做就業准備

大學生在作業就業准備之前。一定要選擇好自己的就業方向也就是說自己喜歡哪方面的?不要盲目的去隨便找一個工作。因為時間是寶貴的。只能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才會得心應手。

E. 大學生就業前的准備

如果說找工作是一場戰役,需要畢業生付出相當大的心血和代價,那麼對於出身寒微的大專生們來說則無異於一場殘酷的近身肉搏戰。

我查閱了一些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數據,根據個人的經驗,認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數據比較接近真實(許多部門的統計數據經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該數據顯示:2001年有50%的專科生沒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的專科生未就業的共有34.8萬人,2003年,全國高校的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跌破最低點,僅有30%暫時成功就業。

可見,在如此慘烈的戰役中,能僥倖存活的大專生還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兩年後還沒就業。遠的不說,以我所畢業的那個專科班為例,三十多個專科生,他(她)們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到現在只有三四個人的就業情況比較好,其他人多半暫時就業且不斷地換工作,生活也基本都處於糊口階段,掙的錢只夠自己日常開銷和租房費用,存的錢只夠再找份工作。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專科生畢業找工作的起點已經是相當的低,個人將來的發展自然很成問題。

我對大學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動機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對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懷疑。本科注重的應該是培養理論型研究人才,而專科注重培養應用型的技術人才,這是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從人才的類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於塔尖,然後是專科生,高職生,中專生等則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數應該越少,社會普遍需要的是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才都來搞研究。從我國大專生招生人數與本科生招生人數所成比例來看,本科生和大專生比例嚴重失調,本科生和專科生的人數幾乎對等,而在其他很多國家,專科生的比例遠大於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國大專生的就業形勢怎麼樣呢?一個又一個例子說明,專科生就業率不僅不能與本科生相提並論,相反畢業就失業的大專生隨處可見。另外的一個既成事實是很多追求高學歷的人不是用來搞研究,而僅僅是為了增加找工作時的籌碼,這對國家的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還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在我國大學畢業生當中,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區別?專家解釋大專生就業難的慣常說法就是,專科畢業生既缺乏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又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我不否認,但這只是現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問的是,什麼造成了專科生缺乏知識的深度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呢?

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不少大學都在不斷地擴招,卻並沒有認真考慮專科和本科的根本區別所在,在培養模式上專科往往只是本科專業在內容和學時上的簡單壓縮。很多大學里同專業專科生和本科生前兩年半開設的課程和教材完全一樣,平時也都是在一起上專業課和公共課,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畢業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門課程,時間上比專科生多學五個月。所謂的知識廣度就在這里吧,但知識深度值得懷疑,稍有學習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個月學三四門課程並不是件容易事。 ..

在大學呆過的人也都知道,大學老師講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講,而串講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將課程中的重點(也是考試重點)挑出來講講,然後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時參加考試就行。可見,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實並不大,但就是這短短的五個月,造成了本科生和專科生在找工作時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別!

F. 大學生就業之前該從哪些方面做准備

第一是思想准備。
思想上的准備是不自覺的行為,當你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說正在為找工做而發愁的時候,都會激發你在思想上做准備。思想上的准備除了做好就業和失業的准備以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職業人的「職業道德」。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行業的人們在其特定的工作或者勞動中的行為規范總和。各行各業根據自己的特點,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一些公認的衡量職業活動好壞的標准。比如,如果你將成為一名記者,那麼你的新聞稿的社會效應,影響力度將是考核你的重要標准。於是你就要為了這個考核目標而及時的調整自己的工作安排。這就有可能你也要在半夜的時候整理你一天的采訪心得;凌晨的時候被叫醒去一個新聞現場;硬著頭皮去采訪一個你很厭惡的名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讀者投訴……這就是記者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你,而是所有要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要面對的。
於是,你首先應該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是否能夠適應這個行業的「職業道德」。如果你從心裡認定其很符合自己的特長和性格,那麼就需要你干一行愛一行,熱愛自己的職業。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不斷的進步,從而取得屬於自己的行業競爭力。隨著你的行業競爭力的提高,你的薪水、發展前景等重大問題也會一一變的簡單起來。
第二是知識上的准備。
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用人單位考核你的重要標准。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你的學歷的高低,學校的好壞直接或間接的預示著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用人單位還是注重學歷的,在專科和本科之間,本科還是佔有明顯的優勢的,而研究生和本科之間,研究生又顯得成功性更大一點。這點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大部分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學校的好壞是用人單位很關注的焦點之一。也因為此,才會有很多非名校的學生藉助考研的機會來改變自己的學校身份,這也或許是考研大軍如此巨大的一個原因之一吧!
我國高等學校里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往往是寶塔型的。小學6年、中學6年、大學4年,知識體系也是生存、基礎、提升。雖然學業有專攻,但是在現在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更喜歡的是擁有廣博知識的大學生。很多的工作確實需要你有扎實的知識底蘊,但是創新能力成為現在企業考核員工的要點之一。所以,自己的創新能力也是你所有掌握知識在某時出現靈感火花的集合。出現火花的頻率越高,越說明你有創新能力。
其實,你可以不用所有的知識都准確無誤的掌握,但是學習的方法你確要嚴格的保證其正確性。這點其實很好理解,沒有人能夠把所學專業的所有知識都牢牢的掌握,並且在這樣一個信息的時代,藉助計算機就可以輕易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麼掌握這種查詢的方法就遠比你掌握知識要重要的多。不要小看查詢,這倒是一門學問,就比如現在讓我用化工行業的查詢軟體去查某些東西,我就會兩眼一摸黑,即使給了查詢工具也不會用。
第三是能力上的准備。
很多名師都叮囑大家,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培養好自己的能力,能力是多麼多麼的重要。這是當然。專家所說的能力,其實指的是記憶、觀察、思維、想像、創新、社交、組織和審美八方面的內容。只有能力高了,你才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平台,也只有能力高了,你才能夠更好的抓住機遇。大學生至少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
1、查閱情報和資料的能力。在這樣一個信息的社會里,信息比任何時候都顯的重要的多,只有及時的掌握信息,才能夠在人才競爭中取得制高點。曾經有同學問過一個問題:面對如此多的信息,究竟該怎樣去做呢?老師的回答我覺得很好:第一是抓住信息的主幹,第二是更多的關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信息,第三是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第四是善於積累資料。這樣的話,你就能夠及時梳理自己的「信息庫」,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調出自己所需資料。
2、創新能力。跟尋前人的足跡只能保證自己少走彎路,但卻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於是,只有你憑自己的真本事做出一點前人沒有做的事情,才能夠顯示出你的社會價值,才能夠說明你的非同尋常。廣博的知識是你創新的前提,了解儀器設備是你創新的保障,熟悉發布流程是你創新的途徑,擁有廣泛的人脈是你創新的捷徑。
3、執行能力。縱然你有新奇的想法,你有廣泛的人脈,但是如果你無法將你的想法變為現實這也將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把自己的思維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這需要你克服很多的東西,考慮到或簡單或復雜的因素。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那麼多有思想有創意的人,但是最終卻沒有取得成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卓越的執行力。
4、團隊能力。團隊能力更多體現在交流表達能力上。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如果你不能把你的想法或者說你項目的優勢告訴別人,使得別人也認為你的項目很有前途,那麼你將沒有辦法順利的實現自己的理想。人是群居動物,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是這樣的。於是有很多的事情絕對不是你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就好象很多人羨慕電影導演,但是再優秀的電影導演也絕對不可能既當導演又當劇務又當演員又當攝像又當化裝……所以在團隊的項目上你就需要找到與你有同樣理想的人一起去創造輝煌。
5、影響力。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否認影響力的作用。只要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影響力,一些事情對於你來說就會相對的簡單許多。這就好象你的銀行卡信用額度一樣,你就有了影響力,別人就不怕與你合作吃虧,所以你就能夠團結更多的人與你一起前進。取得影響力絕對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就好象我經常和朋友說的,如果你從大一的時候就認真准備一篇小說,等到你大四的時候這篇小說就相當於你醞釀了四年,創作了四年,修改了四年。

G. 請問大學生應該怎樣為就業做准備

1、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和則業標准
所謂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是指選擇的職業即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合理的匹配,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多為社會作貢獻的就業目標。今天大學生合理的就業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就業的主要目標。對於一個特定專業的大學生,在目前的就業形式下,最大的可能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因此大學生應把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職業作為自己就業的主要目標,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專業特長。二是就業的次要目標。這是由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相應地對人才的需求隨之變化所決定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學等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培養能力,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要確定合理就業目標,就要求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優化自己就業的心理坐標。
2、身體素質准備
無論哪一種職業,對從事者的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少職業對從業者身體素質的要求還比較高。所以,大學生應該始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自覺遵守作息時間,形成學習和生活的規律,作好身體素質的准備,以迎接社會對自己的選擇與職業的挑戰。
3、知識、能力和技能准備
一切職業都要求從業者具有相應的知識、能力和技能。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培養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基礎。知識可分為專業知識和一般常識。前者指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或進行的某種特殊活動所必備的知識,後者指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或一般活動所需要的普通常識。知識是大學生就業的基礎條件。
能力則屬於個性心理特徵的范疇。能力可分為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般能力指:(1)自學能力,如閱讀、使用工具書、利用文獻信息資料、獨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2)表達能力,主要有口頭的書面的、圖表和數字的表達能力;(3)環境適應能力,如獨立生活、人際交往、應付挫折、獨立工作等能力;(4)創造能力,如從事科研活動、提出新見解、新發明等;(5)自我教育能力,如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等(6)管理能力,即人的管理和技術的管理等;(7)動手能力,如具體的操作能力。專業能力因專業的不同,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但無論是什麼專業的大學生,都要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在就業准備期 應該做到:學好專業知識;參加有關的科技活動和科研活動;結合專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真進行專業實習;認真做好畢業設計和論文等。能力准備是大學生就業的關鍵。
技能屬於人的行為范疇,是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完成某一活動的行為方式,常體現為實際操作技術和技巧,它是豐富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重要能力基礎,它能不斷促進人的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大學生除了學好專業基礎知識外,還要多參加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和技能,為就業准備奠定堅實的基礎。
4、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
人們進行就業准備是為了能夠從事某種職業,承擔起某種職務。在就業准備的過程中,准備者不僅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積極技能,進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備,還應了解社會中職業的性質和價值,掌握一定的職業的知識、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處於就業准備期的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是就業准備的重要內容,它將對其則業和就業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那麼,當今大學生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就業意識呢?大學生應該樹立按專業就業的意識;大對口就業的意識;到艱苦行業、邊遠地區就業的意識;先就業後調整的就業意識等。
5、進入人才市場,參加「雙向選則」的准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場所是人才市場,在人才市場進行「雙向選則」這就要求大學生作好進入人才市場的准備工作,掌握好在市場競爭中求職則業的技能和技巧,作好進入人才市場,參加「雙向選則」的准備。需要大學生首先寫好求職信和自薦書。要求事實求是,簡明扼要地寫清楚求職的動機和願望,所學專業,自己的興趣、特長、被錄用後的打算,以及自己的思想狀況、學習成績、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切忌只寫優點,不寫缺點。其次掌握「雙向選則」洽談的技能與技巧。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正確運用眼、口、手、的配合,舉止大方自然,穿著與自身相符合,沉著和冷靜地回答對方提問,千萬不要牽強附合,不懂裝懂,但也不必過謙,而應充滿自信,展示青年大學生應有的風度和品格。
6、心理准備,特別是挫折心理准備
當前,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某些不健康心理,特別是當就業的現實與理想存在一定距離時產生自卑或恐懼,產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一是自負心理。這是大學生的一種優勢心理。二是迷惘心理。當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不盡吻合時感到無所適從。三是逃避心理。在「雙向選則」時,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於是追悔、逃避、對就業失去了信心和勇氣。四是消極心理,不能正確認識和分析就業中的不合理現象,而感到失望。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准備的過程中,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理障礙,保持健康的心理。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呢?首先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前景,減輕心理負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其次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備。樹立正確的則業觀;看問題不要極端化;處理好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的關系。

H. 大學生求職擇業前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

一是在思想上做准備。心中要有個規劃,大學畢業後去干什麼,也許這個規劃是膚淺的,但是它是個方向,要經過不斷地修正,努力去實現。要做好面對困難的心理准備,在擇業的路上,充滿荊棘和坎坷,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當然,還要在思想上准備好應對未來工作中的各種情況,在學校里,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幫助,100分的知識學會六成也能及格過關;而在社會上,一項工作交給你獨立完成,沒有及格與不及格的標准,只能拚命干好。
二是在知識上做准備。大學學業,一刻也不可放鬆。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學校學的知識過時了,工作用不上,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工作後邊干邊學就行。這種思想害人不淺,沒有知識的沉積,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自學習慣,就算在工作中邊干邊學,也是在修築空中樓閣。多少次在招聘會上,看見那些苛刻的人事主管們,把求職者詞藻華麗的自薦信擱置一邊,直奔主題尋找英語等級證書、獎學金證明,你再抱怨用人單位過於看重分數又有何意義?知識儲備還要抓緊時間。
三是在能力上做准備。能力是逐漸培養出來的,上大學這幾年,抓緊時間學知識之外,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培養鍛煉自己與人溝通、待人接物、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早適應未來的工作。大學生活,轉瞬即逝。擇業路上,愚者等待施捨,智者則提早准備。就業形勢嚴峻,我們無法逃避,只能主動出擊。

I. 作為大學生在求職前應該做好哪些准備

求職是培養能力的過程,要不間斷的學習積累


求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offer不代表求職結束,而是職業生涯的開始。

一個年輕人完成從「學生」到「初級職場人」的轉變應當把求職流程分為五大階段:求職學習期、求職預備期、求職沖刺期、求職分水嶺、職場過渡期.(如圖)

Ace愛思益研究院研究成果:CEDT職場啟蒙及發展模型


愛思益基於用戶求職流程和重課程服務總結出來一套發展模型:Career Enlightenment & Development Track(CEDT)

  • 求職是培養能力的過程,要不間斷的學習積累

A.愛思益提倡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長期的准備和學習,積累足夠多的工作必備技能以及項目、實習經歷,並讓其擁有較好的項目實習經驗,可在應聘時向面試官展示呈現,有真正的能力提升,憑實力去拿到更好的求職結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個人能力的提升才是一切的基礎

B.求職技巧:面試實戰模擬,吃透筆試面試每一個環節的考察點,大大提升筆面試通過率。求職技巧是可以在短期內快速提升.比如大家都知道快消面試中經典題型"寶潔"八大問以及咨詢的case面都是有技巧可循,好的技巧可以讓你迅速抓住題眼,在復雜的面試環境下高效解決問題,而這也不斷地鍛煉思維能力,技巧在反復地練習中逐漸消化,成為能力。一旦學會,能力就會觸類旁通的運用在其他領域.

求職技巧目的不是讓你變成面試筆試機器而存在,而是讓你在樣板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思維模型,擁有獨立、自主的思維。

J. 大學生就業前要做的准備工作有哪些

身體:公司沒要求穿正裝的,西服的,就不要刻意去穿這些衣服,平時穿什麼衣服就還穿什麼樣的。但要干凈整潔,不要給人邋遢的感覺。
精神:要有信心,剛畢業的學生,專業肯定不如有經驗的,要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是啥都不會,我也要干好,你們工作一年的專業水平,我半年就能超你們。
思想:上班是人生的重要必經階段,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到工作自己是否願意去乾的問題。有什麼好擔心的,很多身殘志不殘的人都能有一份事業,我這好手好腳的還能不如他們?
工作:虛心學習,但別任人欺負,有很多人就是這樣賤,專門欺負新手。我是過來打工的,給老闆和公司賺錢的,不是給你當奴才的,可以成為好朋友。

回答完畢,加分!

熱點內容
大學生應該具有的品質 發布:2025-09-12 06:50:43 瀏覽:158
上海東華大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9-12 06:45:49 瀏覽:184
大學生幽默演講稿 發布:2025-09-12 06:44:34 瀏覽:671
大學生養蜘蛛 發布:2025-09-12 06:36:01 瀏覽:39
大學生學生會工作設想 發布:2025-09-12 06:30:17 瀏覽:147
河北大學李亞男教授怎麼樣 發布:2025-09-12 06:28:14 瀏覽:309
辟謠大學生 發布:2025-09-12 06:12:41 瀏覽:981
西華大學體育老師 發布:2025-09-12 06:07:59 瀏覽:141
疏教授澳大利亞大學 發布:2025-09-12 05:16:32 瀏覽:504
河南中醫葯大學呂教授 發布:2025-09-12 05:09:43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