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的內涵

大學生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1-02-19 18:37:53

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內涵有哪些

人文素養的內涵應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三個方面。

人文素養具體表內現為人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容、心理素質、人生態度、道德修養等豐富的精神世界。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

有著豐厚的人文素養的人,興趣廣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感情豐富、豁達自信,談吐文明,追求較高的生活和工作品位,有著十分豐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們始終以自己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充滿著工作的熱情,洋溢著生命的激情,閃耀著人性的魅力。

(1)大學生的內涵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應然之徑

1、認識自我。

作為受教育者,只有客觀地認識自我,准確地定位自我,深刻地把握自我,才能正確地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處理好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的關系,處理好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落的關系。

2、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就是要把「真理」和「科學」浸潤在社會的至善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浸潤在教育主體和客體實然的人文素養之中,使真理之光綻放出人文的情懷,為人類創造福祉。

② 大學生自我認知的內涵從哪幾個方面寫

大學生自我認識主要包含四個維度的內容:價值觀、興趣、能力和人格特質。
自回我答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它又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觀察的基礎上對自身狀況的反思。自我評價是對自己能力、品德、行為等方面的評估,它最能代表一個人自我認識的水平。

③ 大學教學的基本內涵

1、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大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政治態度、法紀素養等符合時代特徵的基本品質,是大學生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

在大學生的多元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靈魂,居於各種素質之首,它對造就21世紀高素質人才起著引導和保證作用。

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政治觀點、思想觀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基本品質總稱,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兩個方面,思想素質是思想認識、思想情感與思想方法三因素組成,而政治素質則由政治信念、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等要素組成。

當今大學生正處於世紀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雖然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可塑性比較強。

因此,要求大學生不斷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培養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質確保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確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

2、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素質(指大學生對教學計劃內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文化藝術素質(指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文化底蘊、藝術修養、 審美情趣以及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態度和精神)、身心素質(指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訓練和達標情況,社會適應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個人言行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修養)。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存於主體的精神品格。

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在宏觀方面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有骨氣)。

從狹義來說指人文(即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問題。

人文素質是關於「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於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

追求人的美化,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

良好的人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優秀道德情操,嚮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3、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包括獨到見解、獨特方法),完成實踐環節、學習任務,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

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

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

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在4年中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4、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由大學生的法紀知識內化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邊界的心理品質,它通過內心結合和習慣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調控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學校及社會之間的關系。

大學生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做人與成人實踐中內化成的行為規范的心理品質,包括大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若干關於善與惡、公正與偏私、廉政與腐敗、誠實與虛偽、創新與陳舊、積極向上與不思進取,增進自身全面素質發展與個人發展為中心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對應的心理素質

④ 談談你對大學和大學生內涵理解

大學是用來揮霍青春,和學習知識的,不能被金錢填滿

⑤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如何提高綜合素質

大學生的素質的提高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質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更需要一大批的高級知識分子來建設國家。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使得大學生能夠做到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只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追求知識的單一性或專一性,認為只要有門兒特長,就可以走遍天下。比如,有的重業務,輕政治;有的重科技,輕人文;有的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造成自身素質的畸形發展狀態。殊不知,這種畸形發展狀態是違背事物的整體性原則的,也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的。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教育,培養出大量的具有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大學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使大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們學會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並具備在新環境中不斷學習、創新、自我發展的能力。這就需要現在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道德文化素質、較強的專業素質、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
大學生的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文化素質。主要指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道德品質,包括真誠、勤奮、有責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識,包括歷史知識、社會知識、文學底蘊、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2、專業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的本學科、本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
3、心理素質。主要指大學生應有的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積極樂觀的態度,健全的人格等等。
4、身體素質。主要指大學生應該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主要問題

要想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就必須要先看到部分大學生在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素質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部分大學生對國家現行政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畢業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准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一日三變。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眾。大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雙向選擇的人才就業市場,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還要有一段較長的適應期。

2.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 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心理健康或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佔30%。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

3.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問題。 在市場經濟崇尚個性發展大潮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與以前所倡導的已大有不同。比如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矛盾」時,一部分大學生認為應當是「以集體利益為主,兼顧個人利益」,而不應該是「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在對待「奉獻與索取」這一關系的問題上,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觀念已與時代不符,應根據實際情況「多奉獻多索取,少奉獻少索取,不奉獻不索取」。這些現象表明,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已相當鮮明,與過去那種千篇一律的思維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創新意識;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生中「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也有所抬頭,對事業獻身精神和對集體奉獻精神有所減弱。

4、大學生的生活價值觀念問題。多數大學生認為應持「工作為主,兼顧生活享受」的態度,少數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享樂」;對一些專業性很強的文化藝術,比如話劇、歌劇等並不欣賞,認為很不現實;八、九十年代的偶像崇拜熱潮已逐漸降溫,個性化意識逐漸增強;受社會上所謂「實惠」觀念和「個人功利」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尺度漸漸向「功利化」偏移。

5、大學生人生觀問題。部分大學生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其中包括西方的政治觀點、人生哲學和腐朽生活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滲透進來,對現代大學生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有的大學生,不分青紅皂白地崇洋媚外,有的甚至喪失人格、國格。

6、大學生文化素質問題。據媒體反映,現在不少大學生外語好,數理化好,經濟頭腦好,但不了解長城、黃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學》、《中庸》、《論語》等等。對祖國的地理、歷史、文化無知的人,怎可能有感情、有責任地為祖國服務和獻身呢?

三、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措施
首先,大學生應當樹立均衡發展的觀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目前真正做到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並不是很多,好多大學生在某一方面比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對落後。特別是一些理工院校,同學們的學術研究氛圍比較濃厚,但是同學們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卻並不豐富,所以給人的感覺理工科院校的學生不活潑,缺乏青春的朝氣。而文科院校的學生雖然知識面比較的寬廣,可是他們相對缺乏科研的鑽研精神。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兩方面是必須兼顧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注重文理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傳授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歷史感,它不僅有助於在專業領域內更有創造力,還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善於深思熟慮,成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而在注重人文素質培養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自然科學的學習,做到文理平衡,相得益彰。在道德品質素質方面,大學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從整體上來講他們的道德品質素質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近些年來西方的消極思想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盛行。這導致了有些大學生在這股思想的沖擊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墮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幫助他們分清崇高與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進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心理素質方面,我們所做的工作還很不足,我們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面對挫折失敗的打擊,具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事情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能夠不斷的發現自己心理上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因為在這個方面自我這個主體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另外,學校應當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大學生素質提高。

⑥ 「大學生」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1、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養
2、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
3、要有強健的體魄,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⑦ 大學生畢業旅行的內涵是什麼

想像一下:看著周邊的朋友談論化妝品、美食、小資文藝格調。有點厭煩,保持精緻優雅的妝容,節食減肥,然後呢?

旅行,到了一個地方,才發現世界原本就是千奇百怪的,各種人生都有,每種價值觀念都是合理即存在。
你發現,即使在高原不塗防曬霜,也挺好的。邋裡邋遢也有人愛,做面膜也是真的為了享受,而不是去小心翼翼的維持一種平衡。
就好像,原本乏味平凡的生活看似簡單,卻需要很好的平衡力去維持,而看過世界以後,總有一種「沒什麼大不了,開心就好」。 不會和人去比較,不會質疑自己,不會被大眾牽著走,因為你知道,這世界上,總有人和你一樣對某種裝逼不屑,對現實無所謂。
大學生旅行,就是在時間最充裕、面容最美好、朋友最真摯、心情最年輕的人生階段里,如同給海綿補給水分一樣,快速的充盈人生吧。
是快速、而且是儲存在海綿里。我們之前的大學畢業游,是在大眼睛旅行裡面報的一個去日本看雙樹冰的團,我們是南方的孩紙,基本沒見過雪,去日本還能看稀奇的樹冰,真是終身難忘的經歷。很感謝當初的決定。
大學,就是讀書和看世界吧,書中、現實中去體驗每一種不同的生活。兼職、間隔年等等形式,其實旅行是比較省時間比較直接酣暢淋漓的方式。
大學旅行中,你所經歷的,都將雙倍溫暖你以後的人生。

⑧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大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政治態度、法紀素養等符合時代特徵的基本品質,是大學生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 在大學生的多元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靈魂,居於各種素質之首,它對造就21世紀高素質人才起著引導和保證作用。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政治觀點、思想觀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基本品質總稱,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兩個方面,思想素質是思想認識、思想情感與思想方法三因素組成,而政治素質則由政治信念、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等要素組成。 當今大學生正處於世紀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雖然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可塑性比較強。因此,要求大學生不斷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培養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質確保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確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
2、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素質(指大學生對教學計劃內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文化藝術素質(指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文化底蘊、藝術修養、 審美情趣以及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態度和精神)、身心素質(指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訓練和達標情況,社會適應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個人言行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修養)。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存於主體的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在宏觀方面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有骨氣)。從狹義來說指人文(即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問題。
人文素質是關於「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於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優秀道德情操,嚮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3、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包括獨到見解、獨特方法),完成實踐環節、學習任務,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在4年中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4、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由大學生的法紀知識內化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邊界的心理品質,它通過內心結合和習慣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調控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學校及社會之間的關系。大學生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做人與成人實踐中內化成的行為規范的心理品質,包括大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若干關於善與惡、公正與偏私、廉政與腐敗、誠實與虛偽、創新與陳舊、積極向上與不思進取,增進自身全面素質發展與個人發展為中心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對應的心理素質

熱點內容
大學生可以幹嘛 發布:2025-09-12 08:45:56 瀏覽:589
中南民族大學鋼琴老師 發布:2025-09-12 08:39:27 瀏覽:485
大學生政治關注 發布:2025-09-12 08:31:54 瀏覽:703
舒慧的大學生活三 發布:2025-09-12 08:28:06 瀏覽:658
博士考前聯系導師嗎 發布:2025-09-12 08:10:59 瀏覽:727
研究生導師無指導 發布:2025-09-12 07:37:03 瀏覽:150
在職研究生申請基金導師同意 發布:2025-09-12 07:37:01 瀏覽:10
首經貿研究生導師聯系方式 發布:2025-09-12 07:26:08 瀏覽:866
華南理工大學考研吧 發布:2025-09-12 07:22:39 瀏覽:195
關於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發布:2025-09-12 07:15:26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