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學生
㈠ 到印度留學要幾年
尼大老生的話:
大家好,我是就讀於印度國立中央大學---尼赫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近兩年來,隨著中印兩國關系的改善,印度優質的高等教育、低廉學費和生活費、良好的留學背景、逐漸上升的國際影響力和學歷升值的潛力等,逐漸被中國學生認識到。但是,由於政治原因,兩國人民直接溝通的渠道還不是很多,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於是,國內某些黑留學中介利用這一點,大肆欺騙中國學生。截止2007年7月,已經有不少中國學生被騙到印度南部一些2,3流大學,學生生活苦不堪言。中國教育部,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已經密切關注此事,提醒大家一定要慎重選擇印度高校學習,一定要去中國外交部和中國大使館推薦的那些印度國立中央大學。
國內黑中介公司之所以辦理不了印度頂級大學的原因是:印度頂級國立大學不願意和黑中介合作,因此黑中介不能從學生學費、生活費中提成。於是黑中介公司與一些印度南部教學質量差的地方性、民辦私立大學合作,在國內大肆誇大學校教學水平,已經有不少不知情的中國學生上當。
近年來,尤其是2007年,一些了解印度留學真實情況的國立大學公派、自費留學生也看到了國內印度留學市場的紊亂。於是,部分國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就站出來揭發國內黑中介的騙人伎倆,已經有不少被黑中介騙去民辦大學的學生在老生以及中國駐印某政府部門的幫助下轉入了印度正規大學學習。國立大學的這些中國留學生和中國駐印度某政府部門的這一舉動給國內黑中介的經濟利益帶來了極大威脅。於是,黑中介們更加加大了對與他們合作的印度2,3流院校的虛假宣傳,並且詆毀印度國立大學的名譽。目前印度教育部門已經密切關注中國黑中介公司這種非法的 競爭行為,並且近期將與中國駐印度某部門聯手徹底查辦此事,解救被欺騙的中國學生。
我在這邊幫助過幾位被黑中介欺騙過來的中國留學生轉學,其中有位李同學被黑中介欺騙到班加羅爾大學某非正規分院。李同學告訴我,國內黑中介是給學生辦理的旅遊簽證來印度學習的,黑中介威逼利誘他們每年交納高達5000美金/的學費和2000美金/年的住房費用(比班加羅爾大學實際收費高的多),在班加羅爾大學隨便找了個印度大學生在出租房內給中國學生上語言預科,黑中介還美其名曰「小班教學」。國內黑中介公司為了避免學生逐漸認識到真實的印度留學情況,威脅到他們的經濟利益,他們在當地僱傭印度社會閑散人員「管理」中國學生。李同學現在已經進入中國政府推薦的某所印度國立中央大學學習,每當回憶起那段黑暗往事仍然心有餘悸。
就讀與韋羅爾科技大學(VIT,印度民辦大學,2005年由職業技術學院升為大學)的某同學曾今和我在網上私下表達過轉學慾望,但是後來迫與國內黑中介的淫威不得不打消了念頭。該同學說,剛來VIT的時候發現VIT並不象國內黑中介宣傳的有那麼高的教學質量和良好的教學環境,年齡稍大的學生也發現了黑中介的一些宰人伎倆,他們每年都會被黑中介暗地裡額外收取高額費用。但是,該同學初到印度,語言尚且不能隨意交流,迫於國內黑中介的淫威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向VIT中國同學表達轉學之意,因為部分VIT學生出與經濟誘惑,甘願充當黑中介的「拖」,幫助黑中介欺騙還在國內的不知情學生。該同學還說,今年有大批中國學生已經被黑中介欺騙並且簽定協議,包括有些所謂的合作辦學的中國大學學生,該同學還說其實這些即將來VIT的中國學生大多數是高考落榜生和國內成人教育、網路教育學歷的中國學生。
還有就讀與某地方大學的王同學說,他們學校也是掛在印度某知名大學的名下,學校連印度學生總共才不到1000學生,教師也是非正規教師,上課只會讀PPT。
中印兩國本來就沒有簽定完整的學歷互認協議,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中國政府推薦的那些印度大學,這些大學目前都有中國政府的公派、自費留學生,學歷互認只是個時間問題。國內黑中介公司的這種非法競爭手段正在擾亂中印兩國正常的文化交流秩序,大家切不可相信國內中介公司的片面之詞,一定要時刻關注政府部門的信息。
被騙學生可以向中國駐印大使館求助,24小時電話0091-11-26112345。
㈡ 印度哪些大學收留學生
我們一定要消滅印度!
印度人口在未來的數十年會超越我國,
我國會變成世界上人內口第二大國,
說明在容不遠的未來印度的經濟也會超越我國,
印度成為經濟第一大國,
軍事也會成為第一大國,
印度一直想通過人口統治世界,
我們一定要阻止它!
到那時,美國和鬼子都不是對手了.
毛澤東說的對,人多力量大!
大家一定要加強生產(兒女),
我們不能讓印度統治世界!
印度一旦強大,會侵略我國,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准備!
㈢ 印度在校大學生真的有3500萬嗎
富二代就有,
㈣ 教育部不承認印度高校學歷,為什麼每年有中國學生到
看來是真的想要出國。。
在我們看來 留學是有錢人只要花點錢就能去的,但其實也是需要考語言的。
也許印度有他們想要學習的文化只是吧
㈤ 中國學生的生活與印度學生的生活的不同與比較
主動性和動手能力有很大的差異!
下面是例子:
在京舉行的以「科學、青年、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青年科學節上,有1200多名境內外代表參加,成員以14~18周歲的青少年學生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中外學生在細節上的碰撞,卻從開幕式就看出來了。
這些細節上的差異,其實正是中國教育與外國教育本身的差異所在。中國代表團選拔的學生代表,自然都是品學兼優生。但這些孩子正缺乏來自紐西蘭的少年史蒂文那樣的儉朴意識、環保理念以及愛父母的習慣。史蒂文的手機是白屏、相機也是十幾年前的老款,鞋墊開裂了,背的書包用了好幾年,參賽作品是用廢品製造出來的,吃剩下的東西,也都放在書包里下次再吃。閑逛時,看見外面有垃圾,都撿起放在書包里,拿到宿舍才扔進分類垃圾箱里。 到燕莎商城買東西時,史蒂文只給父母買了禮物。中國的孩子當然用的是彩屏手機,穿著打扮肯定很酷很光鮮。因為他們與國外小朋友在一起,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即使家境不好的,家長也一準省吃儉用給孩子置辦一套好行頭。在我們的理念里,穿著裡面有政治。中國少年環保意識的匱乏亦非一日之寒,改變平日隨手丟垃圾的習慣似乎成了老大難。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的國度,如今,也到了需要重新學教的階段。
其實,即使在學風等方面中外少年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青年節學生論壇開始前一段時間,大部分中國學生到了教室,就趴在桌子上打瞌睡;而史蒂文似乎對教室充滿了好奇,到處張望,尤其對課桌上的插座產生了興趣,研究了半天。討論會上,中國學生一般都是拿著稿子從頭念到尾,有的甚至還准備了中英文雙份的材料,而很多外國學生連一張稿子都沒有準備,他們說,稿子都在腦子里。別人作報告時,外國學生都會盯著講演者,聽得很認真,時不時地點頭或提問,與講演者形成很好的互動。可中國學生都在做自己演講前最後的沖刺。這種自顧自的交流心態,不僅表現了中國學子對於他人缺乏應有的尊重,缺乏溝通的慾望,同時也缺乏溝通的技術技巧。
而中外學生在科研上的差距,或許更是值得省察的核心。美國學生的科技創意,往往建立在實際生活中,他們的創意隨著時代變化,比如在營養學話題上,有的美國學生已經探究到了微觀營養方面,在考慮食物廢棄後的分解問題。中國學生的創新,與幾十年前沒有太大變化,仍舊建立在科幻小說上,比如在月球上建房子等等,都是老調重彈,沒有任何新意。中國孩子理論知識豐富,外國孩子則更注重發明創造的實用性,動手能力強。
當然,不能全怪孩子們。因為在中國,科技教育只是一味地強調科學知識的灌輸,而沒有太多的實踐機會,「因為考試中不包括動手能力的測試」。同時,科技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也很有限,多是現學現教,而國外具有完整的科技教育體系,且更注重於人的能力的培養。
中外教育的細節差異體現的是教育目標、宗旨、理念等重大課題的差距,因此實在不能小瞧了。
㈥ 深度:印度大學生為什麼遠勝中國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沒有任何數據能證明一大怒大學生比中國強,何況這種數據沒法比較。
起碼就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上來講,中國是印度很多倍。好吧,印度70%的文盲率的基礎上,其實人家印度還是做得不錯的。
㈦ 印度大學生為什麼性保守
相對於中國大學生性觀念的日益開放,印度大學生則十分保守,這也令不少中國民眾十分羨慕。其實,印度大學生保守的性觀念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禁止中學階段開展性教育。 在印度,如果青年男女在公共場所熱情擁吻,則可能面臨被拘捕的風險。從總體上來看,印度仍是一個比較保守的社會。 風化警察這個名詞也許是印度特有的,即警察有權力監督人們在公共場所,包括大學校園里的行為是否有傷風化。在新德里的公園里,經常有警察四處巡視,主要是盯著那些躲在樹蔭下、角落裡的情侶。兩年前,有兩名西方婦女在新德里的馬路上行走,穿著露出肩膀和膝蓋的高檔時裝套裙,結果被指責為行為不雅,照片還刊登在報紙頭版的顯要位置。印度政府還曾下令將時裝頻道停播兩個星期,原因是該電視台播出了一場暴露比較多的內衣時裝表演,而這些內容被認為是不適合大眾觀看的內容。 印度社會的保守風氣使任何關於性的公開話題都成為禁忌,不光普通市民不討論性,大學生也很少討論性,更別說大學生情侶了。 在中國,藝術學生的開放是出了名的,可印度卻又不一樣,在印度,學藝術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專利,大多數藝術生都成績優異,並且思想保守,就連他們的藝術作品也很少見裸露的。在我國的大學生,特別是90後正大踏步邁向性開放的時候,印度的大學生卻保守得可憐,這尤其值得回味。
㈧ 有一部講印度大學生的電影
你說來絕對是《三傻大自鬧寶萊塢》很好看,還有一部也是那個主角主演的電影,評分也是十分高的,<地球上的星星>,但我還沒來得及看,不過應該是也好的,這兩部電影評分都很高。這電影拍的,能和美國的高分大片拼一下了。唉,中國拍的電影都是些什麼啊!
㈨ 女同事找了個來中國學醫的印度大學生做男友,他將來會有留在中國工作的可能嗎
我在美國學習生活很多年,認識的印度人不少。讀書時有印度來的同學,工作中也接觸過印度回裔學生的父母。大答多數我認識的印度人是在美國行醫的,或做工程電腦的,也有成功的CEO。印度人的層次等級比中國厲害。上層的印度人修養很不錯的。印度裔在美國混得比其他亞裔包括華裔要好不少。
在美國進醫學院很難,但在中國讀了醫學博士後,來美國補修幾本課,並通過考核,就可以行醫了。這種「曲線學醫「的道理,在美國的亞裔,印裔人心目中是很流行。不知道這位印度學生是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來中國的。
不知你的朋友對印度的了解有多深?印度是多種族的國家。經濟上最為成功的一族叫JAINS。該族有點象美國的猶太裔,注重讀書和修養。一般印度人性格比較溫和,這和他們的信仰有關。
順便說一句,印度人的五官很端正的。生的混血兒應該很漂亮。哈!
美國高中數學物理教師
㈩ 印度有多少所大學
多少大學不太知道,但能給你列出幾個印度著名的高校,請看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6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1963年,根據國家技術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重點院校,並賦予獨立的學術政策、獨立的招生及學位授予權。印度理工學院在全國的7所院校均為政府大學,在教學和經濟管理上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委員會管轄。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每個分院各設董事會負責全權管理。董事會負責各院校的學術政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審核及成績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是全國7所理工學院的中心院校,位於德里南部城區,與尼赫魯大學和國家教育研究培訓學院比鄰。目前德里理工學院有約6000名學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學院有13個院系,9個研究中心,2個多功能中心。現有教師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講師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學科領域有應用工程、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土木工程、化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研究、機械工程、物理、紡織技術等。
坎普爾理工學院有九個個工程院系,並設有物理、化學、數學和人類學等基礎學科系。主要的教學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工業與管理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以及機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爾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地球科學、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工業設計中心、冶金與材料工程和物理學。
馬德拉斯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應用數學、生物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冶金與材料工程、海洋工程和物理學。
孟買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化學、計算科學與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機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生物技術、化學、土木、化工、計算機與工程、設計、電子與通訊、數學、機械工程、物理。
盧克里理工學院的基礎學科領域有:化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物理和數學;工程學科領域有:建築、生物、化工、土木、地震、電力、電子與計算機、機械與工業、冶金以及造紙;應用研究領域有水文地理學、管理和水資源。
印度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理學院是印度著名的研究和教育機構。學院成立於1909年,最初由印度著名企業集團—塔塔集團公司的創始人J.N.塔塔先生創辦。1911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1956年,印度教育部大學撥款委員會(UGC)成立後,由UGC管理。多年來,印度科學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為印度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學院現有40多個院系,涉及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和電子信息等領域,教學和研究人員325名,學生2000多名。印度科學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航天、通訊、電子、電力、冶金和化工、自動控制、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固態和結構化學等。
該院現任院長梅塔(G.Mehta)教授,是有機化學家,研究領域涉及分子設計和天然產物的合成等,是印度國家科學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學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建於1922年,是印度當時唯一一所提供教學和住宿的寄宿大學。根據中央立法議會的法案,當時在德里的聖.史蒂芬學院、印度教學院和拉姆賈斯學院隸屬德里大學,總計在校學生約750名學生。
學校一直將建立著名學院作為首要發展目標,在全國尋求有識之士,並將許多傑出人物引入德里大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德里大學已經發展為印度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目前,德里大學有14個學部,86個系,79個學院,分布在整個德里市,在校學生大約22萬。主要學科領域有理學、藝術、社會科學、法學、音樂與美術、工學、商業與金融、管理學、醫學、教育學等。
二十世紀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開始在印度全國建立高級研究中心。在批準的18個類似的中心中,德里大學佔有6個中心。這六個中心是: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經濟學和社會學。
1973年,德里大學在德里南部建立了南校區,該校區以藝術和社會科學著稱。1983年,學校在德里又建了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以醫學科學專業著稱,西校園以工程技術專業著稱。
德里大學建有完善的圖書館系統,為師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檢索途徑。全校有各類圖書館30多個,其中,中央科學圖書館建築面積22595平方英尺,藏書18萬冊。
尼赫魯大學(Jawaha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魯大學是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以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命名。該校建於1969年,校園佔地1000英畝,是文理綜合性大學。該校以培養研究生和進行科學研究為主,在校生3500多人,外國留學生佔10%,來自28個國家。教師學生比為1:10。經費概算:4.935億盧比。
尼赫魯大學現有7個學院,分別是:計算機和系統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下設美國西歐研究中心、東亞研究中心、國際政治、組織和裁軍研究中心等七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院下設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歷史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等九個研究中心;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設有阿拉伯語和非洲語研究中心、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波斯語和中亞研究中心等十一個研究中心。該大學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簡稱中文系),有6名漢語教師,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共計85名,其漢語教學水平在印度最高。
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環境科學是該校優勢學科。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歷史研究中心、社會體制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地區發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被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UGC)命名為「優秀中心」。最近,尼赫魯大學被UGC授予「優秀大學」稱號。
該大學圖書館藏書500,000冊,930種雜志,每年購進書10000冊。該大學出版4種學術刊物:《歷史研究》、《國際研究》、《語言學院院刊》、《拉丁美洲展望》。
馬得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
馬得拉斯大學是印度精英學府之一,也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對印度南部的大學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目前印度南部較早建立的大學,一般都是從該校分離出去的。學校成立於1857年,有四大校區,共18個文理學院,68個系,是綜合性聯合大學。學校設有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財務與會計、管理、傳播與通訊、哲學、各國文學與語言、信息科學、數學、統計與應用、地理、化學、電子科學、生物技術學、環境科學、教育學、國防學、公共事務、南亞與東南亞研究、國際關系、物理學、植物學、宗教學等豐富的課程內容。學校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也設有相關研究機構,是一所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綜合性公立大學。
印度國家評估與遴選委員會(NAAC)對印度各大學通過在課程設置、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學設施與教學資源、學校管理水平等指標的綜合評比後,馬得拉斯大學名列前茅。
馬得拉斯大學在印度泰米爾那杜邦的高等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除了在校學生外,該校通過附屬學校與研究機構以及函授學校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學生得到該校的教育。
泰米爾那杜邦的首席部長兼任馬得拉斯大學的校長。
孟買大學(University of Mum)
孟買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研究生,設有36個系,2個研究生培訓中心和354個附屬學院,在校學生8萬。主要的課程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藝術、商業、法律、醫學、教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管理、統計學等領域。學校分為兩個主校區,分別佔地230英畝和13英畝,另有附屬學校和研究機構分布在孟買市內。
孟買大學圖書館藏書100多萬冊,分別分布在幾個圖書館中。其中尼赫魯圖書館藏書規模最大,藏書85萬冊,期刊3萬種,縮微版1200冊。
孟買大學曾經培養了印度各界著名人士。聖雄甘地、印度人民黨現人領導人阿德瓦尼、印度憲法作者阿邁拜德卡、印度前總理拉奧、印度著名女電影明星阿什瓦瑞以及印度的眾多作家、詩人、學者、企業精英包括許多海外印度人中的精英都畢業於該校學。
柯棣華大夫也畢業該校。
加爾各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
加爾各答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加爾各答大學的管轄范圍包括印度整個北部地區,截止80年代末,該校共有16個學院(67個系)、5個大學學院和211個附屬學院,注冊學生達15萬人。
16個學院是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家政學院、圖書館學院、工程學院、技術學院、美術與音樂學院、社會福利與商業管理學院、醫學院、牙科學院、順勢療法與外科學院、印度草葯與外科學院。
在大學文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大學醫學院、大學商學院和大學法學院中,前3個學院的規模最大。大學文學院共開設20個專業,外語類專業有英語和法語;語言類專業是比較語言學、孟加拉語、阿拉伯語與波斯語、印地語、梵語、巴利語(古印度語言之一,現為佛教之宗教語言)、烏爾都語(通用於巴基斯坦和印度)、泰米爾語(南亞地區用語);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有歷史、古印度史與文化、考古學、哲學、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圖書館學、新聞學、政治學。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開設的21個專業是農學、人類學、生物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純化學、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純數學、應用物理、純物理、生理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塑料與橡膠工藝學、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統計學。大學醫學院共開設24個專業,它們是:眼科學、矯形學、麻醉學、葯物學、生理學、生理醫學、放射診斷學、放射療法、解剖學、胸外科、兒童健康、醫學、普外科、實驗外科、生物化學、癌症研究、神經病學、婦產科等、心病學、醫學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皮膚病學與性病學、胸腔疾病、病理學等。
加爾各答大學的其他重要學術機構是:3個系級博物館(分屬於人類學系、商業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兩個高級研究中心(分設在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以及阿蘇托什藝術博物館。後者建於1937年,是印度的第一個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內藏有8000件珍品,猶如民間藝術畫廊,如雕塑、繪畫、織品、陶器、金屬製品、象牙製品等,反映了公元前兩世紀到近代各時期東印度和孟拉加國的藝術傳統。
加爾各答大學是印度重要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它吸引了一批著名教授和學者到此任教,同時又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1930年,因發現分子輻射的新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印度物理學家C·拉曼教授曾在加爾各答大學任教,積極推動大學開展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