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
❶ 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多錢
培養一個大學生,不算國家出的培養費,單就家庭而論,至少也要幾十萬吧。不單單指大學四年,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現在全國家庭平均存款3萬左右,多少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日子始終過得緊巴巴的。
❷ 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多少錢
培養一個大學生,從小學算起,家庭支出約20萬到30萬,社會支出差不多50萬的樣子。
❸ 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
普通人家正常消費的話,1000一個月夠了。1500可以過得很好。談戀愛的話2000+吧。一直覺得家裡有能力供回孩子上答大學的話,就把他當做一個已經進入社會的人對待。大學生活用錢的地方也很多,想要錢花在有用的地方,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用錢觀念才是正道。我讀的是三流三本院校,一年學費要一萬六,同學大部分家庭條件都可以,家裡比我差的生活費都有1000。
❹ 在中國培養一個大學生,大概得要花費多少錢
一、學雜費(25600元)
雜費,僅算額度較大的,零散的費用已經忘了,沒法計算。
(1)大學一年級
培養費4600元
住宿費1200元
書籍資料費500元
被褥等一系列用品:320元
總計:7300元左右。
(2)大二、大三、大四,三年上交數額一樣:
培養費:4600元
住宿費:1200元
書籍費:300元
總計:6100元。
二、生活費(10960元)
(1)本人前三年暑假都沒有回家,除了寒假一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總計:365×4-30×3=1370天。
(2)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早飯2元左右,中飯和晚飯3元左右,一天生活費計8元。
生活費總計:12700×8=10960元。
三、交通費(2190元)
交通費包含兩大部分,一是來回家和上學的路費,二是在學校買自行車和坐公交車的費用。
(1)火車票花費
暑假回家次數:開學1次(單),弟弟考上大學回家1次(來回),畢業回家1次(單),總共4次坐火車。
寒假每年都回家:總共4×2=8次
總計12次坐車
車票價錢:本人湖南人,到蘇州坐硬座慢車,學生票價約80元(四捨五入算整數),坐了一次卧鋪(沒有買到硬座票)250元。
總計:12×80+250=1210元。
(2)公交車花費
坐到家鄉火車站再轉兩次公交車到家,8+4元或者12+5元(春節漲價),以平均15元計算,總計:12×15=180元。
從火車站坐到學校1元錢,略去不計算,整個四年時間在蘇州坐車(四年在蘇州1370天,每兩周出學校一趟計算(事實上做家教時往往每天一次),是一百次,計200元,另特殊情況打的,以及其他情況。)計為300元。
總計:480元。
(3)自行車
蘇州大學四個校區,學校太大,上課沒自行車不方便,四年買了兩次自行車(因為被盜),修理了N次,換了2次輪胎。
一輛自行車180—200元(水貨),以200計算,計400元。
修理一次約1-5元不等,換輪胎一次約20元,以100元計算。
總計:500元。
交通費總計:1210+480+500=2190元。
❺ 農村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多少錢
農村家庭如果想要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話,我想應該肯定在100,000以上,回因為從農村出來的孩子能力答都比較強,而且都肯吃苦耐勞。可是他們在一開始鍛煉自己的時候可能會缺乏很多東西,而家長能夠提供給他們最好的條件,估計也就在這樣的條件之內了。
❻ 中國人每年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
◆2004年,《市場報》曾復報道說制,據權威機構測算,中國每位大學生的教育成本為每年7000—8000元。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曾算過,按照現在的日常運行成本粗略計算,理工科人均培養費一年約1.5萬元,文科每年1.2萬元至1.3萬元。>>>
◆2004年8月31日,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張保慶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培養一個本科生一年至少要4萬到5萬元
❼ 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
一、學雜費(25600元)
雜費,僅算額度較大的,零散的費用已經忘了,沒法計算。
(1)大學一年級
培養費4600元
住宿費1200元
書籍資料費500元
被褥等一系列用品:320元
總計:7300元左右。
(2)大二、大三、大四,三年上交數額一樣:
培養費:4600元
住宿費:1200元
書籍費:300元
總計:6100元。
二、生活費(10960元)
(1)本人前三年暑假都沒有回家,除了寒假一個月,其他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總計:365×4-30×3=1370天。
(2)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早飯2元左右,中飯和晚飯3元左右,一天生活費計8元。
生活費總計:12700×8=10960元。
三、交通費(2190元)
交通費包含兩大部分,一是來回家和上學的路費,二是在學校買自行車和坐公交車的費用。
(1)火車票花費
暑假回家次數:開學1次(單),弟弟考上大學回家1次(來回),畢業回家1次(單),總共4次坐火車。
寒假每年都回家:總共4×2=8次
總計12次坐車
車票價錢:本人湖南人,到蘇州坐硬座慢車,學生票價約80元(四捨五入算整數),坐了一次卧鋪(沒有買到硬座票)250元。
總計:12×80+250=1210元。
(2)公交車花費
坐到家鄉火車站再轉兩次公交車到家,8+4元或者12+5元(春節漲價),以平均15元計算,總計:12×15=180元。
從火車站坐到學校1元錢,略去不計算,整個四年時間在蘇州坐車(四年在蘇州1370天,每兩周出學校一趟計算(事實上做家教時往往每天一次),是一百次,計200元,另特殊情況打的,以及其他情況。)計為300元。
總計:480元。
(3)自行車
蘇州大學四個校區,學校太大,上課沒自行車不方便,四年買了兩次自行車(因為被盜),修理了N次,換了2次輪胎。
一輛自行車180—200元(水貨),以200計算,計400元。
修理一次約1-5元不等,換輪胎一次約20元,以100元計算。
總計:500元。
交通費總計:1210+480+500=2190元。
❽ 培養一個大學生除去自己開銷不算另外國家要投入多少
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出去自己開銷。不是。過年要投入多少錢?我覺得。過年也要。老頭。一個大學生。一得十幾萬吧!
❾ 中國人每年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錢中國
那得看你讀什麼專業啦
學費是多少
就目前中國的學校學費一般平均是一學內年5500,四年就是22000。如果一容學期生活費什麼的算8000
八學期就是64000,這就是86000。再有點其他的
差不多十萬吧!這就是一個平均價,
當然每個家庭條件不同
就不一樣啦!
❿ 培養個大學生(從開始上學到大學畢業)得多少錢
上大學 花費知多少
還有不到半個月,大學新生就要邁向嚮往已久的高校大門。在准備行囊的同時,他們及他們的家長也在估算上大學到底要花多少錢。
隨通知書一同寄來的還有各個高校的收費標准。大學期間的花費主要包括這幾部分:學費、住宿費、教材費、雜費和日常生活消費開支。
學費部分,我省公辦高校的收費標准由省里統一制定,各校都一樣。該標准為(以本科生為例):理工類、體育類專業,每生每年3700元;文科類專業,每生每年3400元;醫學類專業,每生每年4500元;藝術類專業,每生每年5700元。
據悉,和全國其他省市的同類高校相比,這個學費標准即便不是最低的,也是較低的之一。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的高校,學費要高於河南。
學生每年的住宿費依住宿條件不同,從400元到1100元不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自主選擇。我省幾所高校具體標准如下:4人間每年1100元,6人間每年800元,8人間每年400元。其他省市高校的住宿費標准也基本上就是這個水平。
教材費在我省為每人每年預收500元,畢業時結算,多退少補。但據往屆學生介紹,一般情況下書費基本沒有剩餘,即使有,數額也很小。
日常生活開支差別較大,多的每月七八百元,少的只有一二百元。河南財經學院一位男同學說他每月開支在500元左右。在河南農業大學,一位來自某市城郊農村的大三學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他今年上半年的支出記錄,可以看到,一個學期,他的生活消費總額為2197.86元,平均每月400多元(按每學期5個月計),這個數字得到了其同學和鄭大工學院幾位男生的認可。至於吃飯能花多少,農大後勤集團飲食中心提供的消費匯總記錄顯示,生均日消費額為7.3元。如此看來,每生每年平均生活消費應該在4500元左右。這還是鄭州的標准,如果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讀書,花費將更高。
這樣算來,在河南,一個理工類大學生一年總花費將達9000多元,4年大學畢業要花費近4萬元。體育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花費要高於這個數目。經濟發達城市高校的學生也要高於這個數目。
眼下,大學招生已經結束,幸運的考生們正等著錄取通知書,許多家庭的教育開支即將進入又甜蜜又緊張的高峰階段。在公眾看來,培養一個大學生到底得花多少錢?一個普通家庭每年能夠承擔的一個大學生的學費是多少?為此,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從7月27日開始,進行了一項題為「上大學要花多少錢」的網路調查。截至7月30日10時,共有5萬多名網友參與了本次調查。
我們的調查發現,41%的公眾認為每年2000-4000元的學費標準是他們可以接受的,還有30%的人認為4000-6000元也算比較合理。這兩個選項代表了七成公眾的看法。此外,還有19%的人認為合理的學費標准應該是2000元以下,在他們看來,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的學費都太貴了。
一位網友這樣講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一個農村孩子,上學比較早,記得當時報志願時真是數著學費報的,咬著牙上了個學費1000元的學校。每個暑假看著我媽到處籌錢、犯愁的樣子,真後悔沒報師范。不過,現在想想還算幸運,因為再晚上個一兩年,我真的就沒辦法念下去了。
調查顯示,在住宿費方面,分別有26%、30%和25%的公眾認為500元以下、500-700元和700-1000元的住宿標准可以接受。同時,在大多數公眾(78%)看來,每位大學生每個月的基本生活費在200-600元之間比較合適,其中贊同200-400元的有40%,支持400-600元的有38%。
從總體上來計算,28%的公眾認為每年把7000-10000元花費在培養一個大學生身上是可以承受的。還有47%的公眾的承受能力低於這個水平,其中選擇50000-7000元的佔25%,而選擇5000元以下的佔22%。另外,25%的公眾表示,自己在培養大學生方面,每年可以承受的花費高於10000元。其中17%的公眾選擇了10000-15000元,而高於15000元的只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