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勵志
A. 大學生如何立志創新
大學生要想立志創新的話,你首先得有一個思路,如果你沒有思路的話,是沒有辦法創新的,你首先先要明確,你要在什麼類型上進行創新?
B. 大學生如何勵志前行
大學生要謙虛,努力,才能勵志前行。
C. 大學生創業的勵志案例有哪些
邱有林畢業於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環系,畢業後,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開地起了自己的鍋盔攤。剛開始,很多人向他投來異樣的目光:一個大學生出去賣鍋盔,大學豈不是白讀了?邱有林並沒有在乎這些,而是靠雙手和汗水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如今,他平均每天能賣出200個左右鍋盔,日利潤最高時可達800元。
大學生畢業後做什麼?多數人都會想到學以致用,找一份相對穩定且體面的工作。但是,畢業於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環系的邱有林卻有些「不務正業」,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人們異樣的眼光,毅然干起了賣鍋盔這一不起眼的營生。現在,邱有林平均每天能夠賣出鍋盔200個左右,月收入近萬元,讓周圍的人刮目相看。
大學生賣鍋盔 月收入近萬元
「賣鍋盔啊,嘗一下,豬肉的3塊5,牛肉的4塊5……」1月22日,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附近,一位小伙站在寫有「軍屯鍋盔」的小車前,一邊認真地做著鍋盔,一邊努力叫賣。五六個學生正圍在小車旁等著正在烤的鍋盔,看起來生意甚是火爆。
這位做鍋盔的小夥子就是邱有林,他身穿一件黑白格子外套,外面圍著一件紫色圍裙,上面沾了些許麵灰。這位看似平常的鍋盔小商販,誰能想到,他是一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環系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兩個月後,邱有林放棄去公司應聘工作的機會。於2014年9月,開始做起了鍋盔生意。
「剛開始做其實挺困難的,一天只能賣十多塊錢,連本錢都不夠。慢慢的有所好轉,賣了半個月之後,就差不多有兩百多了。」邱有林講道,做鍋盔生意也不是那麼容易,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得相當緊湊。每天早上6點起床發面、調料;7點半出攤,一直做餅,差不多凌晨才能睡覺。
邱有林介紹,鍋盔生意越來越好,剛開始每天只掙幾十元,半年後,每天平均能賣200個左右的鍋盔,日利潤最高時可達800元。
曾一度飽受質疑 他卻沒覺丟人
按常理,大學生畢業後該是去一家公司面試上班,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邱有林來自農村,家人供他讀書也十分不易,更是希望他畢業後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當邱有林將賣鍋盔的想法告訴父親時,父親堅決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一個大學生出去賣鍋盔,大學豈不是白讀了?
邱有林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他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開起了自己的鍋盔攤。剛畢業不久,學校里仍有不少熟悉的老師和同學,每每碰見時,他們或是投來異樣的目光,或是質疑他為何不去找一份踏踏實實的工作。遇到這樣的情況,邱有林不但沒有逃避、辯解,而是主動上前打招呼,主動介紹自己鍋盔的特色以招攬生意。「賣鍋盔是靠自己的雙手與汗水,從中得到收獲,這哪是件丟人的事兒?」邱有林常常這樣鼓勵自己。
慢慢地,邱有林的堅持逐漸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最先支持他的是他的父親,「家庭給不了他太多,他知道自己奮斗,我們理當支持。」邱有林的父親說,也正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他比同齡人多了份吃苦耐勞、踏實肯乾的沖勁。後來,隨著生意一步一步的好轉,周圍人也開始理解他:「行行出狀元,不管做什麼,能做好就行。」
接下來,邱有林打算去成都拜師,提升自己做鍋盔的技術,然後注冊商標開分店。「今後會是什麼樣子,誰知道呢?」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看得出,邱有林信心十足。
D. 激勵大學生創業的排比句
請勇敢創業。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大敢嘗試,怎知成功或失敗?
請勇敢創業。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沒有人可以坐享其成;
請勇敢創業。為了未知的明天,為了不確定的未來。
E. 大學生勵志/創業/演講稿。五篇 最好不要抄襲
建議你去復一個網制站看,裡面有很多勵指文章 www.7722.org
F. 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有哪些
正在當前社會形勢下,革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已成為高校必須重視的關鍵問題回。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系答統化的規章制度,調動被激勵者的積極性。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主要目的在於發揮大學生的創業潛力,激勵其創業積極性。完善的激勵機制可以促進大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並發揮自己的創業潛能,進而解決就業問題。同時,有效的激勵機制還能夠為大學生提供獎勵和幫助,為大學生分擔創業風險,增強大學生的創業信心。
G. 大學生勵志創業帶領村民致富演講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學幾年得到的不僅是一張文憑,更多的是應該是知識和能力的增長。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畢業也不僅僅是一條"謀職"路可走,同時還有考研、留學、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勵志創業呢?
面對這個問題不少人首先就想的是我適合勵志創業嗎,我立志創業的途徑和方式是什麼。
在我看來如果你一個性格開朗、做事果斷、行為迅速、思維敏捷的人,同時也要有很好的交往能力和領導能力那麼你就適合勵志創業。資金缺乏缺乏,對企業的管理經驗的不足才是我們所面對的最大難題。然而知識卻能彌補我們這些不足之處。知識是成才的基礎,能力是成才的關鍵。有人讀書不少,卻寫不出文章,講不出道理,於是人們稱這種人為「兩腳書櫥」。一個善於思維的頭腦比僅僅塞滿知識的頭腦要好得多,大學幾年的學習是短暫的,能夠接納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來源廣,知識更新快,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更應該注重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把大學學習的有限時間延伸為無限。
在斷牆上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斷牆上一隻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滾落下來,這已是第八次失敗記錄。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開始從牆根往上爬。」看到這,你會怎麼想?由於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人會毫不憂郁的說「鍥而不舍」、「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說:「放棄」,或者「換個角度在試試」。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求同思維,使人類的許多創造力在搖籃中窒息。
「人生逆境七八九,順境不過一二三。」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問題、工作問題、健康問題等錯綜復雜,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難也隨之而來。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大學生勵志創業的有利條件是:
1、政策支持,學校鼓勵。近幾年,國家實行了創新工程,進行了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教育部門出台了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勵在校大學生休學勵志創業,歡迎出國留學生回國勵志創業。從去年起,高考也放寬了入學年齡和婚否的限制,許多大學也陸續實行了學分制,一些高校相繼開展大學生勵志創業活動,具備勵志創業計劃大賽,這些舉措都為大學生投身勵志創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2、思想解放,敢為人先。在中國加WTO,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大學生的勵志創業熱情十分高漲,敢想敢幹,敢為人先,大膽創新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尤其值的一提的是,與前兩年「轟轟烈烈」的勵志創業潮相比,目前的大學生勵志創業更加理智,更加務實、勵志創業的途徑更加多種多樣。
3、知識密集,技術先進。大學生群體勵志創業者文化程度高,所學專業技術與勵志創業緊密結合,能夠學以致用,在技術創新上獨樹一幟。被媒體稱為「中國勵志創業第一人」的楊錦方是第一個將勵志創業計劃大賽引入清華圓、引入中國的人,他注冊和創辦了「視美樂」公司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為公司發展做出了貢獻。
4、社會實踐、奠定基礎。很多大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到高新技術企業實習或打工活動,在實踐中積累了初步經驗,為大學生勵志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各高校經常舉辦的勵志創業計劃大賽、課外科技發明大賽等為大學生勵志創業活動的開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謝謝大家!
H. 大學勵志故事
「我們不是老闆,我們是創業者。」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大學生創業者,這句話看似矛盾卻又內涵深刻。他們勵志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講述自己的故事。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創業是大學生突出重圍的一條新路。我們呼喚象牙塔內的創業鬥士。由此,我們看到了孫洪濤、鄭昌陸、吳俊……
一個大學生創業群體正應聲向我們走來。但創業畢竟不是「過家家」。資金來源、市場開拓、團隊磨合、危機應對、環境支持,一路走來,艱辛不言而喻。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一、廣州新速度教育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汝山:貸款上大學,畢業賺四十萬。他說,只有勤奮,才能收獲。
「創業甜酸苦辣都要嘗,但只要你能把握機遇,努力爭取,一定能成功。」廣州新速度教育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汝山說。
「我一跨進大學門檻,就開始了兼職生涯。」2004年畢業於中大管理學專業的謝汝山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靠貸款上了大學,還做了很多兼職,例如賣報、家教、派單等。這些工作讓他交了很多朋友,有做銷售、保險和做生意的,也有當公務員的。
一次,謝汝山在家教中心派宣傳單,介紹一位女生去家教公司報名,老闆給了他80元。他非常意外:平時一天派宣傳單不到20元,做家教才15-20元,帶一個學生就有80元提成……於是他決定專攻推銷教育產品。
他去了10家教育機構應聘推廣員。無論日曬雨淋、刮風下雨,照樣堅持,有時候擺攤還被城管趕。夥伴們堅持不下去了,最後剩下他一人。
半個月後的一次推廣產生了效果,很多學員跑過來報名。很快,謝汝山在各高校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並將方法告訴他們。通過共同的努力,業績不斷上漲。年收入已經有10萬元,大家都解決了學費問題。不過賺到10萬元的代價是---謝汝山瘦了10斤。
「李嘉誠說,事業成功雖然有運氣在其中,主要還是靠勤勞,勤勞苦幹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有很多機會降臨在你面前。」
謝汝山大四畢業的時候,已經積累了三四十萬元。之後一年創下了一百萬元的積累,現在公司服務網點遍布廣東省各地,業務還做到了香港。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二、昆明市銘創世紀科技有限公司24歲的執行董事解銳這樣形容自己團隊的第一次創業經歷:「我們的第一次創業是在大一的時候。當時是為了幫助貧困同學,給他們創造一個打工的機會,我們三人開辦了一個茶室。茶室開辦以後,經營狀況一直很好,經常客滿,後來因為遭遇非典,茶室才不得不關閉了。」
這是一個三人創業團隊,他們畢業於同一所學校,學的同一個專業,解銳和菊曉飛今年24歲,趙輝只有23歲。如今,三個人成立的昆明市銘創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功拿到了用友移動商街的雲南總代理,開始在移動商務領域的創業。
無線點菜系統是公司代理的第一個產品,但是由於他們沒有考慮市場的接受度,沒有考慮到雲南酒店服務員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實際,使得這個無線點菜系統在推廣了一段時間以後仍然打不開市場,他們最後只得放棄了。「可以說這是一個失敗的代理,我們從中也吸取了教訓,那就是做事業不能太急功近利。」解銳說。
就在三個年輕的創業者事業陷入低迷的時候,今年3月,用友移動商務科技有限公司給他們發來了邀請,邀請他們參加在昆明舉行的一個有關3G產品的招募會。「從收到用友邀請函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分析市場行情與用友公司的實力。中國的民族品牌、軟體行業的龍頭老大、亞洲第一的管理軟體廠商,搜集來的這些資料讓我們非常興奮,我們當即就決定一定要拿下用友移動商街的總代理。」
隨著移動商務的推廣,三人創業的小公司也不斷發展壯大,「現在公司的發展正在逐漸走上正軌,我們都不是學管理的,在公司的運作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在和用友公司合作後,我們也學到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准備今後把自己公司的業務也放到移動商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