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中南大學2011博士生桂衛華

中南大學2011博士生桂衛華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59:48

⑴ 桂衛華的人物成就

為了解決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生產能耗高、資源消耗大和環境污染嚴重等瓶頸問題,桂衛華和其團隊研發了系列化的智能優化控制系統,成功應用於銅、鋁、鉛、鋅等主要有色金屬生產過程。
桂衛華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過程優化控制的關鍵技術,為解決復雜有色冶金過程的建模與優化難題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術,應用於大型鋅冶煉電解過程的優化控制,降低噸鋅電耗5%。提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高強度鋁合金構件制備重大裝備智能控制技術,並成功應用於亞洲最大的萬噸多向模鍛水壓機等,降低電耗8.3%,提高成品率6%,確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構件制備精度。
桂衛華同時研發了銅冶煉全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使中國銅冶煉的技術水平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桂衛華團隊結合國家節能降耗減排的重大需求,與企業深入交流合作,了解生產一線需求,並從實際生產過程中捕捉並提煉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學問題進行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3項。 桂衛華共出版著作12部,發表學術論文768篇,其中SCI收錄211篇,EI收錄676篇 。代表性論著:
1. 工業大系統控制,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
2. 有色金屬進展第十卷: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3. Multi-step optimal control of complex process: a genetic programming strategy and its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4
4.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of matte grade in copper flash smelting proces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7
5.復雜有色冶金生產過程建模優化控制,科學出版社,2010 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與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以及廠校合作科研項目30多項,包括: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節能降耗的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若干理論與方法研究
2.國家863計劃項目,鉛鋅冶煉過程的智能化建模技術與應用研究
3.國家973計劃項目,復雜生產製造過程實時、智能控制與優化理論和方法研究
4.國家發改委重點技術開發專項,300kA級鋁電解槽生產綜合節能技術開發 在研項目10項,包括: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3年度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復雜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理論、技術及應用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節能降耗的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若干理論與方法研究
3.國家863計劃:重金屬冶煉過程多組分在線分析與檢測技術
4.中鋁集團合作研發:礦物浮選泡沫圖像分析系統
5.株冶集團合作研發:鋅濕法冶煉浸出、凈化和電解過程優化控制系統
6.國家863計劃:面向海量生產數據的有色熔煉過程操作模式智能發現技術與應用
7.橫向合作項目(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氧化鋁蒸發工序優化控制技術及應用

⑵ 求2011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雙控專業的導師信息,我的總分350左右,不知道找哪個老師比較合適

控制的博導比較多哦,個人認為找博導比較好,下面是全部博導:
桂衛華(前任內院長),吳容敏(現任院長),樊曉平,蔣新華,瞿志華,陽春華,年曉紅,夏利民,何勇,劉國平,胡豁生,羅三定,賀建軍,黃志武,謝永芳。
你這個分的話得早點聯系他們,看他們會不會收你,因為每個導師只有三個考研學生名額,加油哦,祝你成功。

⑶ 中南大學自動化導師信息

你好,我也打算考中南大學的信息工程院的研究生,留下你的郵箱,有空我們多交流啊,以下是我以前搜集的一些導師資料,自動化專業是做實際應用的,我想學通信,是做理論研究的

教授:控制工程系:
桂衛華教授
吳敏教授
陽春華教授
瞿志華教授
羅大庸教授
喻壽益教授
凌玉華教授
魯五一教授
羅三定教授
年曉紅教授
夏利民教授
王隨平研究員 自動化系:
蔡自興教授
彭輝教授
梁昔明教授
陳特放教授
申群泰教授
譚冠政教授
危韌勇教授
廖力清教授
粟梅教授
黃摯雄教授
黃運生教授
唐琎教授
文敦偉教授
周國榮研究員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陳明義教授
羅桂娥教授
賴旭芝教授
李力爭教授
計算機應用系:
陳松喬教授
鄒北驥教授
胡志剛教授
趙躍龍教授
王加陽教授
黃東軍教授
金甌教授
劉連浩教授
歐陽松教授
譚漢松教授 王國軍教授 計算機軟體系:
陳建二教授
王建新教授
楊路明教授
徐德智教授信息與通信系:
陳志剛教授
施榮華教授
彭軍教授計算中心:
楊長興教授
劉衛國教授
蔣外文教授
王小玲教授黨政綜合辦公室:
王一軍研究員副教授:控制工程系:
曹衛華副教授
成新明副教授
賀建軍副教授
黃志武副教授
劉少強副教授
唐朝暉副教授
王莉副教授
王雅琳副教授
謝永芳副教授
熊桂林副教授
熊紅雲副教授
楊勝躍副教授
葉華文副教授
張航副教授
張濤高級工程師
吳同茂高級實驗師自動化系:
桂武鳴副教授
李志勇副教授
劉建成副教授
歐陽波副教授
王擊副教授
肖曉明副教授
餘明揚副教授
袁艷副教授
張桂新副教授
鄒潤民副教授
廖國華高級工程師
歐陽昌華高級工程師
陳學高級實驗師
李志民高級實驗師
劉建良高級實驗師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宋學瑞副教授
張亞鳴副教授
陳寧副教授
陳革輝副教授
胡燕瑜副教授
李中華副教授
劉曼玲副教授
覃愛娜副教授
謝憲繼副教授
張靜秋副教授
計算機應用系:
費洪曉副教授
賀建飈副教授
黃芳副教授
黃漢永副教授
雷向東副教授
廖志芳副教授
沙莎副教授
王斌副教授
余臘生副教授
鄭瑾副教授
季桂樹高級工程師計算機軟體系:
張修如副教授
王偉平副教授
陳學工副教授
胡小龍副教授
劉高嵩副教授
唐少先副教授信息與通信系:
李宏副教授
王果平副教授
張祖平副教授
任勝兵副教授
譚長庚副教授
王國才副教授
肖大光副教授
曾志文副教授
梁建武高級工程師計算中心:
曹岳輝副教授
劉雄鷹副教授
田琪副教授
嚴暉副教授
周春艷副教授
周肆清副教授
朱從旭副教授
楊邦榮高級實驗師
陳語林高級工程師
劉愛心高級工程師
全自生高級工程師
鄧明生高級工程師
江林高級實驗師
舒衛真高級實驗師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
余笛高級工程師
朱利香高級工程師
呂向陽高級實驗師
王力為高級實驗師計算機與通信實驗中心:華曉麗高級工程師
張學麗高級工程師

⑷ 桂衛華的人物評價

他的「絕活」讓航空航天構件「毫發不差「(湖南日報)
他是有色冶金自動回化領域的王者之答師。(中南大學校報記者唐靜、任匆)
作為院長,他是特別忙的,但是當我們有問題去請教他的時候,他總是放下手頭的事給我耐心的解答。而且每一次跟他交流,我都會受到很大的啟迪,很佩服他廣博的知識面和對學術問題的敏銳感,我們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困惑,經他一點撥,我就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他淵博的學識、扎實的理論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獨樹一幟的研究風格都使我受益匪淺。我感到有這么的導師,特知足,特幸福。(中南大學碩士生張琨)
桂老師治學嚴謹,待人卻不失溫和,他平易近人,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雖然他從沒過多要求我們什麼。但是,於不覺中,他就能讓我們同學之間形成一種難能可貴的團隊精神。能成為他的學生,我們覺得特別幸福。跟桂老師在一起,學做人遠遠比學知識更為刻骨銘心。(中南大學博士生李勇剛)

⑸ 陳翰馥的成就

陳翰馥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在埃及Alexandria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16屆全體會議上,我院陳翰馥研究員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該院以此榮譽充分認可陳翰馥研究員對科學事業以及推動科學在第三世界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陳翰馥研究員1961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他發表期刊論文160餘篇,專著7本,其中3本在國外出版。1999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87年及1997年兩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他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執委(2002-2005)、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1993-2002)、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1993-1999)。IFAC技術局成員(1993-2002)及系統與信號協調委員會主席(1993-1999),第十四屆IFAC世界大會(1999,北京)的國際程序委員會(IPC)主席。他先後到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荷蘭、奧地利、香港等地做合作研究。他任《系統科學與數學》及《控制理論與應用》兩刊物主編,五種國際刊物的編委及顧問,《中國科學》等數種國內刊物的編委。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IEEEFellow(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學會會士)。
中科院院士陳翰馥因其在隨機系統的辨識和自適應控制、隨機逼近及其在系統、控制及信號處理中的應用方面的貢獻,於2006年5月31日當選為IFACFellow。
IFACFellow是由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有關選舉委員會根據相關標准嚴格評選出來的,主要授予在自動控制及相關領域中,以及在促進IFAC在某些領域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陳翰馥於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IEEEFellow,200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執委會委員(CouncilMember,2002-2005)、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1993-2002)等職,現任多種國內外學術刊物的主編、編委等。 2009年10月22日下午,學校在民主樓會議室舉行聘任儀式,特聘中科院院士陳翰馥教授為中南大學名譽教授。信息學院領導王一軍、桂衛華、段澤球、吳敏和國家級教學名師蔡自興教授出席受聘儀式,控制工程系年曉紅教授及學院部分教師代表參加了儀式。儀式由人事處唐忠陽副處長主持。
信息學院副院長吳敏詳細介紹了陳翰馥院士。他說,陳翰馥院士作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隨機系統的辨識、適應控制、參數及狀態估計、隨機逼近和優化及其對系統控制、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等。陳翰馥院士致力科研工作,潛心研究,出版多部學術專著,在其研究的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信息學院院長桂衛華致辭,祝賀陳翰馥院士加入中南大學大家庭。陳翰馥院士表示,中南大學科研力量雄厚,信息學院在相關科研領域內也頗有建樹,非常榮幸能成為中南大學的一份子。他表示,以後將努力為中南大學、信息學院的發展做出貢獻。
隨後,學校向陳翰馥院士頒發榮譽教授證書,並佩戴中南大學校徽。受聘儀式結束後,陳翰馥院士在新前101報告廳作了題為《用函數求根法解系統控制問題》 的報告,報告深入淺出,將復雜的科學問題簡單呈現, 讓現場師生受益匪淺。

⑹ 中南大學的歷史沿革

1、學校前身

中南大學於2000年4月29日,在國家高等學校重新布局結構調整中由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與長沙鐵道學院三校合並組建而成。

其最早溯源至分別於1903年和1914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和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工業大學前身為中南礦冶學院(1952年),礦科享譽中外有中國「礦冶黃埔」之稱。

長沙鐵道學院前身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53年),享有中國土木工程「三駕馬車」之美譽;湖南醫科大學前身為湘雅醫學專門學校(1914年),為我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

2、發展歷程

中南大學秉承百年辦學積淀,順應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大勢,弘揚以「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為核心的大學精神,力行「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風,堅持自身辦學特色,服務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團結奮進,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1960年10月,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建設行列,系當時湖南省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

1996年9月,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成為首批27所「211大學」之一。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0年6月,中南大學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試辦,2004年5月獲批正式建立。

2001年2月,進入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行列。

2003年12月,成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級大學。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中南大學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3、學術派系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學校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備的有色冶金學科體系鏈;擁有享譽全球的湘雅醫學醫療群;擁有中國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運輸的研學基地。

學校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中南大學在金屬材料、礦物加工、概率論、醫學領域均擁有世界級的學派。



(6)中南大學2011博士生桂衛華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學設有研究生院、湘雅醫學院和31個二級學院,107個本科專業;擁有享有「南湘雅」美譽的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口腔醫院、湘雅五醫院5所直屬附屬醫院。

以及湖南省腫瘤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株洲市中心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建有24個臨床教學基地。

截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學擁有4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3個(含一級學科覆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

截至2019年1月,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葯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免疫學。

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等16個學科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學排名居全球前1‰,中南大學ESI排名並列「雙一流」建設高校第10位。

網路-中南大學

⑺ 桂衛華的人物經歷

1950年8月,出生於湖北省一個鐵路工人家庭。
1968年,上山下鄉到湖北谷城縣插隊落戶,兩年後被招工到湖北丹江鋁廠。
1972年,被推薦進入中南礦冶學院自動化系工業企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學習。
1975年,於中南礦冶學院自動化系工業企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回到丹江鋁廠當技術員。
1978年,成立自動化科研室,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已發展成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23人、中級職稱7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9人的科研梯隊。
1981年,考入中南礦冶學院自動化系攻讀碩士學位。學習期間,桂衛華刻苦勤奮,三年後他又以全校研究生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留校任教。
1986年,被公派前往德國杜伊斯堡大學進修深造,從事動態大系統解耦和調節的遞階結構以及機器人控制的研究。在德國的幾年裡,桂衛華特別勤奮,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專業理論,閱讀了大量的外文文獻資料,這對他科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1988年,桂衛華從德國進修期滿後回到學校,主要從事計算機過程式控制制、大系統控制理論與應用等研究工作。
1986年至1988年,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杜伊斯堡大學(Duisburg University)從事合作研究。
1988年,晉升副教授,1990年,晉升教授。
2002年,中南大學進行學科調整,組織決定桂衛華出任由原來分屬三個校區的四個單位組成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面對一個更加龐大、復雜和艱巨的工作局面,桂衛華幾乎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到學院的發展大局上來,為了學院的發展,桂衛華不管是在教學、科研還是在管理工作上總是身先士卒,帶頭示範。
2003年,國家啟動第九次學位點申報工作,桂衛華教授親自帶領學院申報材料寫作組的同志連續幾個通宵組織和論證上報材料,終於使得申報的「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在已完成的專家通信評審中獲得百分之百的全票通過的好成績。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實力和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短短幾年間,學院的碩士點從2個增加到14個,博士點從零到8個,在校學生人數從500人左右增加到7000多人,年進校科研經費從不到100萬元到2000萬元,獲得了40多項省部級以上教學、科技成果獎勵,3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9年7月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選.;2011年5月再次進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選。
2013年9月,以桂衛華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復雜有色冶金過程式控制制理論、技術及應用」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3年度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這是中國自動化學科迄今為止獲得的第八個高校創新研究群體,中國唯一的有色冶金自動化領域研究群體。
2013年12月19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⑻ 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怎麼樣

還可以!其實學校不重要,學習靠自己努力 !

⑼ 中南大學雙控專業怎麼樣

中南雙控是國家重點學科,還可以。不過這得看你和什麼學校比,如果是中南這一檔次版的學校,當然是比較好權的。比起華科,浙大這些學校肯定是有差距的。雙控裡面還有一些有的導師,比如吳敏粟梅這些新生代的老師,還是很有前途的。老一輩的像桂衛華雖然現在還在評院士,不過已經不怎麼管事了。當然大學專業實力是一方面,很大一部分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⑽ 中南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我該選哪個(雙控)

喜歡武器專業去南京理工,學別的專業去中南大學吧。

熱點內容
南京大學教授徐鶴林 發布:2025-09-13 08:14:37 瀏覽:811
沈陽師范大學考研科目 發布:2025-09-13 08:10:26 瀏覽:176
南京中醫葯大學汪受傳教授 發布:2025-09-13 08:01:40 瀏覽:733
天津大學王建山老師 發布:2025-09-13 07:29:27 瀏覽:244
電子科技大學楊波教授 發布:2025-09-13 07:24:00 瀏覽:633
李勝利農業大學教授 發布:2025-09-13 07:18:09 瀏覽:860
中南大學王敏教授 發布:2025-09-13 07:11:34 瀏覽:765
大學生活相聲劇本 發布:2025-09-13 07:05:26 瀏覽:238
四川大學在職博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9-13 06:52:11 瀏覽:991
准大學生兵 發布:2025-09-13 06:50:41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