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健康演講稿
① 大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主題是相約青春
當今的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
重視心理健康、
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
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也是人類自我
完善的客觀需要。
這一點對於建設祖國未來的當今大學生尤為重要。
作為大學生,
大學環境是我們
賴以成長和發展,
並不斷走向社會的重要土壤,
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學環境中
的軟環境,
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影響如空氣般無時不在。
它可能給我們帶來積
極地結果,
也可能給我們帶來消極結果,
若消極的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抑制,
就會
給我們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而這種影響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危害我們大學
生的心理健康。
優良的學風、班風以及寢室的室風是學校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個人認
為鑒於大學生這個獨特的群體,
三者中,
室風尤為關鍵,
因為對於大多數大學生
最密切的交際圈,
交友對象就是室友。
一個不大的空間中一起生活著五六個來自
全國各地,
性格、
生活環境、
家庭背景皆不盡相同的人,
這其中必然會產生一系
列各種各樣的問題,
爭取的處理好這些問題將會極大地促進寢室內部的穩定與和
諧。
但是如果在處理寢室內部問題的時候出現了偏差,
那麼將會造成不利於寢室
內部成員身心健康發展的各種問題。
昔日馬加爵因不堪忍受室友的百般嘲諷與捉
弄,
一怒之下,
殘忍的奪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
是什麼造成了馬加爵扭曲的心理,
正是那日積月累的不和諧寢室內部關系,
不和諧的內部關系導致了馬加爵以及其
室友的心理健康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最後慘案的發生。
我想在座的給位聽完以上例子的時候,
一定仍有一部分對於寢室室風的作用
表示懷疑,
認為寢室的室風對於人的心理健康並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像馬加爵這
樣的例子是非常少數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
事實並非如此,
只因你並未正確理解
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很多種,
我覺得對於大學生來說,
最容易被
忽視的兩點就是人際關系和諧和樂觀、積極、進取的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過以下情況,在夜深人靜,准備休息的時候,
寢室中總有那麼一個人在洗漱,
水聲嘩啦啦的,
搞得本欲入眠的你想睡卻又無法
入睡,
你想和他進行溝通,
告訴他要提早進行睡前准備,可是話到了嘴邊,
卻顧
忌寢室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場面,
怕造成不必要的尷尬,
猶豫許久,
最終憋在心
中,
長此以往,
不僅造成了你的睡眠不足,
更會讓你產生猶豫、
煩悶的不良心態
以及不和諧的寢室內部關系。
那麼你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這樣在你不知不覺中產生
了。
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寢室是我們四年的家,而四
年的室友更是人生路程中不可多得的朋友,
我們可以通過卧談會等形式進行思想
交流,
暢所欲言,
發表各種不同的意見,
勇於提出他人的不足,
這不僅僅是為了
大家的心理健康,
更是為了他人的提高。
每個人都有義務為寢室創造一個積極地
環境。
我們要倡導團結合作互助精神,是緣分讓我們聚在一起,遇到分歧矛盾時,
我們應該多以寬容的心來對待,
將目光放在他人的優點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
特地方,自然就會有值得你去學習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來建設我們的寢室文化,讓它成為我們心理的避風港,寧靜灣。
② 求一篇大學生演講稿,主題:健康 和諧 成長 大概5分鍾
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
老師和父母的心一樣,希望我們健康成長。
花開的日子我們走進大學校園這個快樂的地方,在平安校園愉快歌唱;
花開的日子我們遨遊在大學校園這個知識的海洋,和老師一起編織夢想;
花開的日子我們願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譜寫和諧校園的歡快樂章。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拚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恆。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諧校園的彼岸前行。
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地搖槳,和諧校園的樂章終將奏響。
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
花開的日子,讓我們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健康地成長。
未來不是夢,今天,在我們手中。
③ 求一份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演講稿 4-5分鍾
在陽光下生活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陽光下生活,說起心理健康,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明確,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同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可能有的人會說,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沒病唄。這個回答不能算錯,但也不是很全面,我在這里借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心理健康的定義:所謂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將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心理健康就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的協調,能適應環境。也就是說,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自我調節能力很強。我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女大學生馬上要出國留學,對許多人來講這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可是她呢,隨著出國日期的臨近,出現持續焦慮不安、失眠以及其他一些情緒上的反常,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咨詢師了解,原來是這位女同學害怕到了異國他鄉在陌生的環境中自己無法生存所以導致心理失衡,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這個女生的身體與情緒調解能力的不足。
人的情緒與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相聯系,但人的需要總有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這就要求人們善於排除心理障礙,能夠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要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性格開朗,目光遠大,心境愉快,才能勝不驕,敗不餒。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的人則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情緒起伏波動,喜怒無常。希望同學們能按上述四個標准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自尊自愛,善待自己,誠懇、謙讓,團結互助,面對困難我們要提高忍耐、受挫力,堅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昂揚的鬥志面對生活的挑戰。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轉自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一味的比較最容易動搖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初衷,而比較的結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總之是流於平庸。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自信,就會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欣賞,會積極進取。讓我們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④ 大學生心理健康3分鍾演講稿
在陽光下生活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在陽光下生活,說起心理健康,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明確,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同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可能有的人會說,心理健康就是心理沒病唄。這個回答不能算錯,但也不是很全面,我在這里借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心理健康的定義:所謂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將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心理健康就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的協調,能適應環境。也就是說,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自我調節能力很強。我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女大學生馬上要出國留學,對許多人來講這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可是她呢,隨著出國日期的臨近,出現持續焦慮不安、失眠以及其他一些情緒上的反常,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咨詢師了解,原來是這位女同學害怕到了異國他鄉在陌生的環境中自己無法生存所以導致心理失衡,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這個女生的身體與情緒調解能力的不足。
人的情緒與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相聯系,但人的需要總有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這就要求人們善於排除心理障礙,能夠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要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性格開朗,目光遠大,心境愉快,才能勝不驕,敗不餒。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的人則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情緒起伏波動,喜怒無常。希望同學們能按上述四個標准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自尊自愛,善待自己,誠懇、謙讓,團結互助,面對困難我們要提高忍耐、受挫力,堅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昂揚的鬥志面對生活的挑戰。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轉自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一味的比較最容易動搖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初衷,而比較的結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總之是流於平庸。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自信,就會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欣賞,會積極進取。讓我們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⑤ 求一篇大學生「健康心理,文明行為」的演講稿
讓陽光永駐心間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心理健康無疑是首要的條件。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它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息息相關。健康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它可以增強人的獨立性,為自身取得事業的成功打造堅實的心理基礎,她更是在社會中、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進行心理教育則更加重要。大學生是社會上文化層次水平較高、思維最為活躍、最有朝氣的群體之一。但是,由於社會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使得正處於青春期、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問題多多。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 54.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所以對於學校來說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才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對於學生自己,則更應該加強自我心理調節,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不妨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只有這樣正確的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在搏擊中,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有人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還能使你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冷靜果斷,能過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能在行動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既不盲目行動、頑固執拗、言行沖動,也不優柔寡斷、輕率魯莽、害怕困難、意志薄弱。
常言道「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順境十之一二」,然而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並不是環境而是一個人的心境,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健康的心態。因為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會擁有一切。
⑥ 求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演講稿
學校「軟環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校環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展,並不斷走向社會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學校中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 生實際影響的全部條件。學校環境的構成是極為復雜的,按其控制和作用的特點,本文作者將其劃分為「硬環 境」和「軟環境」兩大類。學校「硬環境」是指學校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有較為明確的要求 和具體評價標準的客觀條件,如學校中的學科設置和教學、學校的常規管理以及教學設備、周邊環境等等。與 「硬環境」相對應的學校「軟環境」是指學校中客觀存在的,主要由教師控制和把握的,經常以潛移默化的方 式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各項條件。如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師的教育方法等等 。如果將學校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那麼學校「硬環境」可以說是這個系統中的硬體,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一 般起積極促進作用,而學校「軟環境」則是這個系統中的軟體,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在 這一環境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其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軟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如果不能得 到有效抑制,就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最直接後果是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導 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障礙。本文試從學校「軟環境」的特點出發,闡述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影響,以引起 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學校「軟環境」建設的更為廣泛的關注和探索。
一、學校「軟環境」的特點
學校「軟環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為深切,學校「軟環境 」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如空氣般無時不在,但實際發生影響的某些要素卻經常在無意識當中被人們所忽視, 教師在學校「軟環境」建設中應該起主導作用。但由於教師本身對「軟環境」中很多要素的理解各有不同,因 此,教師控制下的學校「軟環境」會存在很大差異。上述種種情況的客觀存在都和「軟環境」本身的特點直接 相關。概括地說,學校「軟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軟環境」內涵和標準的模糊性。
學校「軟環境」概括地說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教育方法;教師的人格特點和 心理健康狀況;每個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個要素。從大的原則上來看,這幾大方面的內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 內涵都不難理解和把握,如我們崇尚什麼樣的校風、班風,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優良 的個性品質等等,這些問題在一些相關的教育理論中都有比較明確的闡述,凡是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職業培訓的教師頭腦中並不缺乏這些基本拍詈馱
⑦ 大學生心理健康演講稿怎麼寫
大學生心裡健康教育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第一節、 心理衛生的意義
長期以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一直是「沒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這種「無病即是健康」的傳統觀念一直被許多人所持有。很多大學生對健康的認識也是片面的,自認為沒有什麼心理煩惱、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學不學心理健康知識,重視不重視心理健康與自己無關,自我感覺良好。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學因素一樣,與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它要求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因素及社會適應能力,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的涵義
現代健康的概念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實際上主要指人的健康體魄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兩個方面。
1946年第三界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這次大會具體指明了心理健康的標志:「(1)身體、情緒、智力十分協調;(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可見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以及反映適度、人際關系協調、心理活動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狀態。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我們得知,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等幾個層面的健康,可見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有關學者也提出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新的健康觀:健康應是能對抗緊張,經得住壓抑和挫折,積極安排自己的各種生活及活動,智慧、情感和軀體能融為一體,物質生活和精神生充滿生機,且富有文明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活動研究的復雜性貫穿於包括心理健康標准研究的全過程。人的心理絕非整齊劃一,各人的心理素質各不相同,外部表象也千差萬別,因此健康的標准也難非常精確,心理健康標準的制定都是相對的,往往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文化背景的制約。
關於心理健康的標准,中外學者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見。根據目前大學生應具備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和社會特徵,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有正確的自我意識
個體能比較正確、全面的了解認識自己,能正確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能全面了解、客觀評價自我,有「自知之明」;能悅納自我,自信樂觀,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棄;在自我體驗方面,自尊自愛,自我肯定而不是自我輕賤;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夠自強獨立,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 具有健全的統一人格
健全的統一人格要求個體在正確思想指導下,使認知、情感、意志、行動諸方面統一起來平衡發展。心理健康的學生能保持氣質、性格、能力、信念、理想和人生觀等各方面的平衡發展,所思、所言、所行能協調一致,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又能夠與社會步調合拍,與集體融為一體。
3、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人際關系的好壞反映人們在交往中的心理滿足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能與人平等相處、共享歡樂,善於處理復雜情況,運用健康的幽默法排解各種尷尬局面,少有敵意、猜疑、嫉妒、畏懼的心態;與人交往,多有信任、同情、友善、尊重的心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繫上表現為樂於與人交往,能用真誠、信任、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善於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既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又有知心朋友;能善於化解沖突和矛盾,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保持與他人和集體的協調關系;有幽默的同情心,就是在不愉快的情況下或甚至有潛在的痛苦時,只要沒有受到心理和身體的嚴重傷害,就有欣賞和表達詼諧的能力,這種幽默的精神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4、 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適應是指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順應,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在社會環境改變時,能面對環境做出客觀的評價和認識,能主動調節自我,積極適應環境,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不斷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待和態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標和行為符合新環境的要求。
5、 具有堅強的意志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標選擇手段、支配和調節行動,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心理過程。堅強的個人意志要求個體在行為上具有較高的自覺性、自製力和果斷性、頑強性;善於分析情況,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同時又不固執刻板;能控制一時的感情沖動,約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正當的誘惑,不放縱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難、逆境時,保持百折不撓的毅力,並有必勝的信心。
6、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以較強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待學習;能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善於學習,樂於實踐,反復磨練,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和快樂感。
7、具有積極穩定的情緒
情緒是指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暫時性的劇烈情感。如憤怒、恐懼、喜歡、悲傷等。情緒積極穩定主要表現為情緒積極而不消沉,情緒反映靈敏而適度,感情真摯而穩定;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境,對生活、事業和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具有調控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環境變化相平衡的能力。
以上幾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同時,不同的年齡,不同環境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是不同的。因此,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確立心理健康標准時,應從實際出發,從個體出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做到客觀、全面、准確。
上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只是一種相對的衡量尺度,它只是反映了大學生在適應社會生活方面應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三、心理健康對人生的意義
1、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於統一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是人們進行工作、學習、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協調一致,和諧發展;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確認識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積極主動適應環境;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有積極的人生體驗。
2、保持心理健康有利於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從某種角度講,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對人的身體危害更大。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對人生有更重要的意義。所以,應學習和掌握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注重心理健康,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學會做心理保健,常做心理「美容」,經常清除心靈上的「垃圾」,以矯正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3、保持心理健康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間互相依賴、互相聯系,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對生理健康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焦慮、恐懼、憤怒等消極情緒長期籠罩著一個人的心靈,就會使大腦皮層的機能降低,而較低的神經中樞機能卻亢進,從而導致疾病的產生。在我國的傳統醫學和養生思想中,古人早就提出了消極情緒可以致病的經驗概括。其中特別強調七情失調會引起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等生理疾病。所謂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因素,古人認為七情太過,而生百病,他們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驚傷膽、憂傷肺。因此,強調情緒穩定和精神愉快,防止過度的情緒變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的變化會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異常和不適,持久的情緒壓抑或消沉則會導致生理器官的功能失調或病變。特別是各種嚴重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潰瘍病、皮膚過敏等,都和情緒以及心理有一定的聯系。這說明心理健康狀況對生理健康起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病可以說是「病由心生」。
事實表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用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愉快的生活,而且能夠幫助人們在挫折和逆境中處之泰然,在社會變革和生活災難面前知道變通,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
第二節 加強心理鍛煉,學會心理調適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因為心理健康問題所涉及的要素有很多方面,其內在結構也非常復雜,下面僅從學生人生態度的確立、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自我心理調適等幾個方面,提出如何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
滿意的感受、愉快的心情,主要來自較好的精神修養。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是對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是善於控制和調整自己。例如。有的人感到煩躁時,會選擇柔和的音樂聽,以使自己的心情寧靜;有的人感到憂郁時,去聽一些雄壯或激昂的樂曲上,以使自己興奮起來。通常所用的自我調式的方法有:
1、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一個人精神活動的動力源泉之一。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樣的事跡或明智的思想觀念來激勵自己,鼓勵自己,安慰自己,調整不良的心理。調適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學會從零開始,心向未來;在學業上要追求無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樂,要學會知足。
2、情境遷移
遇到苦悶或憤怒的情境時,可以把注意力從消極的方面轉移到積極方面去,盡量避免或減輕精神創傷,使自己的情緒恢復到穩定。比如,可以聽音樂,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園等。這對消除煩惱,緩解緊張的情緒大有益處。
3、情緒宣洩
心理學家認為,宣洩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是個體在產生痛苦時、悲傷憂郁時,通過適當的方法、渠道進行發泄,達到減輕痛苦的目的。如向師長親友、同學朋友傾訴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煩惱、痛苦訴說出來;或大哭一場;或乾脆通過體力勞動、唱歌、運動等形式發泄一下,來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或在空曠的田野上大聲喊叫,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宣洩積郁。
4、必要的咨詢
當遇到困惑和挫折時,可以咨詢父母、老師、同學、朋友,也可以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去咨詢,向他們訴說內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礙,以求的他們的幫助和開導。
5、講究處事技巧
當與別人發生沖突時,不妨暫時避開對方一段時間,或找親朋好友傾訴一番,這么做並不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或因某種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緒時,最好把這件事盡快忘掉,不要去想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最好配合轉移思維,就是設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方面去,這種重新投入到新的一件更高尚的、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以沖淡感情上的不愉快或痛苦的現象,稱之為「升華」。
6、學會自我放鬆
這種方法是要學會四肢放鬆,並獲得安靜,能有意識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緊、輕重、冷暖的程度,從而取得放鬆的效果。自我訓練法能改善生理功能、交感神經活動降低,心率、呼吸頻率減慢等,可達到排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目的。
7、常做「心理美容」
每個人都有心理缺陷,這就好比人的身體相貌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樣,並非是什麼疾病。經常進行「自醒」,反觀內照,如果能夠及時調整就是給自己的心理做了美容,對心理健康大有益處。
8.發展多種興趣
比如書法繪畫、唱歌跳舞、體育運動等。特別是體育運動,除了可以宣洩情緒外,還能培養互相合作、敢於對抗、勇於向上的品質,從而通過鍛煉體能達到帶動「心能」的目的。
你應該滿意吧!希望能給你幫助。
⑧ 青春講衛生,健康築未來演講稿1000字大學生
演講首先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抓住聽眾所想要聽的.以幽默的語言引出版.能夠一下讓別人願意並且權渴望去關注.中間穿插著把你的觀點慢慢的順著聽眾的思路引下去.使自己的觀點讓人能夠明白.讓人知道你的立場.5分鍾演講要麼以幽默吸引人要麼以深情來感動人.一個意味深長的開頭.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是你演講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