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大學生
⑴ 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被100多年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特別是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真理,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的事業需要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回答為什麼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實際上,古今中外任何國家和社會,不管社會形態多麼不同,不管社會思想多麼復雜,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或者說指導思想都是一元的。在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各種思想主張五花八門,甚至允許批評資本主義乃至宣傳馬克思主義,但任何主張改變私有制、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思想,都會受到攻擊和限制,更不允許其佔主導地位,不可能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在任何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導作用的經濟基礎決定的。馬克思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指導思想一元化,正是這一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反映。同時,指導思想作為上層建築的核心和靈魂部分,它既是上層建築的重要內容,又對維護上層建築起著關鍵作用。社會制度的鞏固和完善,需要指導思想或者主導意識形態提供理論指導、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撐,它必然要集中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思想。
⑵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當代大學生有何影響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進化》指出: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技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並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後又常常促進科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源泉。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此基礎指導下,人們有了重大的科學發展:把三角形與圓聯系起來,創立了三角理論;把粒子性(非連續性)和波動性(連續性)結合起來,確立了量子理論;把生物體同環境聯系起來,就建立起了生態學。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尋找不同學科之間的相關處,從而建立新學科,從事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探索。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指出,事物之間存在著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這一點對於科學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以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吸納物質與能量,是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霍金卻不以為然,認為黑洞必存在對立矛盾的一面,它在吸納物質與能量的同時,也必向外輻射一些粒子、能量。另外,貝塔朗菲運用辯證法的普遍聯系和矛盾觀,用定量化的數學模型抽象描述出現代系統論。不同事物的對立處存在大學問,有待人們去研究。 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視實踐,強調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實事求是。這對我們從事科研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自然科學是實踐的科學,沒有實踐就不能有所發展,不實事求是就無法了解自然規律的廬山真面目。從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說到現代原子物理的誇克理論;從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到現代宇宙天體論;從19世紀的熱質說到現代熱學的三大定律,科學家們正孜孜不倦地通過實踐來揭開自然的神秘面紗,認識並改造世界;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批判地看待問題,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它原理對於指導科學的發展同樣功不可沒,限於篇幅,不再贅述。 由上可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青年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文化素質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教育我們正確處理好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樹立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維體系;「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還教會我們做人的意義、目的和價值;此外,它還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及時更新價值觀念,使之與社會發展的進步方向一致。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強大「軟體」支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可偏廢。西方學者很早就認識到哲學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維水平的作用無可替代。馬克思在青年時曾經說過,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現在,我們要說:「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就不能創新和提高!」
⑶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啟示呢
其一,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我們要把追求個人理想與追求社會理想結合起來,把追求共同理想與追求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⑷ 當代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意義
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以批判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二、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馬克思主義
1、當代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想與信仰,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理想信念包含著大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追求,對大學生基本價值觀的形成十分重要;而信仰是精神世界的動力源泉,是在迷茫無措時的那一束光亮,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由於當今時代生活條件的提高,許多大學生都是一路從父母的庇佑中成長過來,享受著優越的物質生活,這使得部分大學生形成了許多錯誤的思想觀念,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等。
2、自我意識強烈,重個人利益,輕社會利益
由於大部分當代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的原因,父母長輩從小的寵愛使他們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自信的性格。父母也竭盡全力地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優越的生活,這使得許多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淡薄,只想著別人為自己做什麼,而不考慮自己應當為他人以及社會付出。如許多大學生寢室關系不和、矛盾突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不願意為了對方退讓一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樣發展下去,會導致社會被分裂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缺乏凝聚力和情感紐帶,而這樣的個體毫無疑問也是不堪一擊的。
3、追求個性的發展方式,價值觀多元化
我們不能否認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道德滑坡的事件,如大家熟知的老人倒地不敢扶、面對歹徒無人見義勇為等等,這些事件同樣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但另一方面,我們更不能無視社會上的溫暖,天災時期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為受難者祈禱幫助。同時,對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身上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如「薩德」事件,大家共同抵制韓貨,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群就是大學生。
所以當傳統與現代的人生價值觀發生撞擊時,當代大學生一方面感到興奮,有的會積極地展現自我,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真正涉足社會,經驗尚不豐富,面對一些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時,會產生矛盾的心理變化,很難產生正確的認知,從而會造成一些思想與行動上的偏頗,在價值觀的形成與選擇上體現出了復雜性與多元性。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
1、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基礎的也是必要的。我們生活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我們享受著美好幸福的生活,同時我們肩負著國家與黨的殷切期望,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國家是何種社會形態,處於何種發展階段,從而增強政治覺悟,豐富政治思想,領悟政治精神,從而堅定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信仰。
2、針對上面我們所說的當代大學生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習馬克思主義能幫助當代大學生解決精神領域問題。比如馬克思主義是始終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那麼當代大學生就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學習到為他人付出、為社會付出的美好品質,從而改變以自我為中心、輕他人利益的性格。同時,學習馬克思主義能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⑸ 馬克思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恩格斯、馬克思適應時代發展和實踐的要求,在批判地繼承和改造以往哲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其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奠定了整個馬克思主義的大廈,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精神的升華。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學生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第一,就從個人方面來講。大學是我們一直以來學習的目的所在,從我們學習的第一天起,就期待著步入理想的大學,實現人生的目標,因此,大學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但是在這里,我們可能會不斷的遭遇失敗,孤獨,會失望或者會偏激,不再如高中般那麼自律和上進,這是很多大學生開始大學生活之後的通病。這時候,正確的價值觀的作用就得到了體現,它會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引導大學生知榮辱,辨是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時代發展下的馬克思主義的凝練,對於大學校園的我們,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是大學生各項行動的指南。尤其是大學生還尚未真正步入社會,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經濟上全靠家庭的支持,馬克思主義提倡的艱苦樸素,非常的適用於在校大學生。只有堅持艱苦樸素,抵制奢侈浪費,對於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而馬克思主義強調的量變引起質變,也都是一個道理,在校大學生只有長期堅持艱苦樸素,才能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減輕家庭生活的負擔的同時,有利於今後正確消費和理財的觀念,對於其長期生活具有積極而重要的影響。並且,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樣要求大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發展和對於個人的要求,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以其能夠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就學校角度而言,大學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的,除了寒暑假以外,基本都在校內生活學習,因此,學校的管理機制、師資力量、人文底蘊都對學生產生間接或直接的影響。在學校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教導和管理,因此,老師、學生、學校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網。馬克思主義指出:所謂矛盾,就是兩個事物的關系的一種對立的體現,這種對立的關系,是一種相互斗爭,同時又相互依存的一種狀態。他們處於一個統一的整體當中。並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大學校園這個由學校,學生,老師形成的矛盾網中,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學生和學校之間的矛盾,因此,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主要矛盾,因此,學校必須要有重點的去改變大學生在校園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教師能夠更好的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這樣才能做到良好的發展。
⑹ 馬克思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意義有哪些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進化》指出: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技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並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後又常常促進科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路。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源泉。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此基礎指導下,人們有了重大的科學發展:把三角形與圓聯系起來,創立了三角理論;把粒子性(非連續性)和波動性(連續性)結合起來,確立了量子理論;把生物體同環境聯系起來,就建立起了生態學。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尋找不同學科之間的相關處,從而建立新學科,從事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探索。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指出,事物之間存在著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這一點對於科學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以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吸納物質與能量,是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霍金卻不以為然,認為黑洞必存在對立矛盾的一面,它在吸納物質與能量的同時,也必向外輻射一些粒子、能量。另外,貝塔朗菲運用辯證法的普遍聯系和矛盾觀,用定量化的數學模型抽象描述出現代系統論。不同事物的對立處存在大學問,有待人們去研究。
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視實踐,強調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實事求是。這對我們從事科研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自然科學是實踐的科學,沒有實踐就不能有所發展,不實事求是就無法了解自然規律的廬山真面目。從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說到現代原子物理的誇克理論;從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到現代宇宙天體論;從19世紀的熱質說到現代熱學的三大定律,科學家們正孜孜不倦地通過實踐來揭開自然的神秘面紗,認識並改造世界;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批判地看待問題,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它原理對於指導科學的發展同樣功不可沒,限於篇幅,不再贅述。
由上可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青年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文化素質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教育我們正確處理好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樹立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維體系;「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還教會我們做人的意義、目的和價值;此外,它還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及時更新價值觀念,使之與社會發展的進步方向一致。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強大「軟體」支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可偏廢。西方學者很早就認識到哲學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維水平的作用無可替代。馬克思在青年時曾經說過,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現在,我們要說:「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就不能創新和提高!」
⑺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信仰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流是積極的
多數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較為堅定。例如,有788%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有說服力,沒有過時」;在談到對於「當代西方學說和理論能否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指導性思想」的看法時,有762%的學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842%的學生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
多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感興趣。例如,有574%的學生認為通過近年來的政治理論學習,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重大問題越來越明白了;認為理論學習有一定效果的達到了32%。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認識上,有783%的學生贊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說法。
多數學生積極向上,擁護黨在現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例如,在社會多樣化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社會條件下,有784%的學生認為應該繼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943%的學生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是要「讓國有企業增強實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617%的學生認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多數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例如,有802%的學生反對「真正『西化』了對我們有好處」的說法;有897%的學生認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是所謂的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大向前推進了,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存在問題的原因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大學生中存在著共產主義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傾向。例如,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上,有些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沒有說服力,完全過時了」,還有的學生感到「說不清楚」。在談到對於「當代西方學說和理論能否取代馬克思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指導性思想」的看法時,有個別學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些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再如,存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及基本內容認識不清的傾向。有的學生甚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的前途持懷疑態度。根據一些教師反映,有相當一些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大是大非問題,認識模糊。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性質的認識上,有的學生弄不清中國特色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還有的被訪學生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是處於新民主主義階段。一些學生還提出,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主要以經濟杠桿為手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利益關系、金錢關系。那麼,我們現在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尤其是在全球化思潮的沖擊下,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否趨同這一突出問題,就有個別學生認為趨同論正確,也有的學生認為說不清楚。這說明,在一些學生中關於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認識還是較為模糊的,甚至可以說是混亂的。
調查中還發現少數學生中存在著政治意識淡漠的傾向。在西方多黨制、多元化等資產階級思潮的沖擊和影響下,一些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意識不堅定、不明確。例如,對於在社會多樣化發展的條件下,是否還應繼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問題,就有少數學生認為「說不清楚」;而對於「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分子、管理階層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工人階級不再是先進的、不再是國家的主人了」的觀點,有些學生表示贊同或感到說不清楚。
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存在一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方面看,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學習抓得較緊,而不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理論的學習,以至於在實際生活中喪失了辨別和抵禦錯誤思想的能力。如調研中發現,現在許多學生把就業和考研作為自己學習的主要動力,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對自己的幫助不大,沒有什麼用處。諸如此類的認識,極大阻礙了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提高和理論思維的培養。從客觀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對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的負面影響。如發展市場經濟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社會貧富差距問題、腐敗現象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等,使一些青年學生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念發生動搖,信仰迷失。
(2)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宣傳中,還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影響了青年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認同感。一些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宣傳的形式、方式和方法過於僵化、呆板,落後於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對教學、宣傳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學和宣傳中「大」和「空」的現象,一味地戴理論高帽。空話、套話多,其結果往往使青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風不夠端正,形式主義比較嚴重。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
(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隊伍不適應。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隊伍師資力量和理論水平與形勢和任務的發展不適應;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隊伍相對來說受到的重視不夠。民間輿論往往把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看作「萬金油」,甚至認為是專業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給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工作者在評職稱、晉級晉職、對外交流等方面,客觀上存在著受「歧視」的現象,機會往往不如其他專業課教師。
(4)相關的教育管理機制不到位。多年來,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各大專院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學、學習都作了明確規定,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除了明確規定的課程考試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論學習往往得不到落實。相關的教學和學習工作計劃雖有提及,但是具體任務、工作目標、考核標准等都相對模糊。
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幾點建議
真正解決好各級領導重視的問題。高校應把定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開展調查研究,客觀評價工作狀況,及時發現突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制定有效改進措施,主動支持「兩課」教學。學校的上級領導機關也應進一步加強對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的檢查指導,應制定更加科學、客觀和可測量的評價標准。
認真抓好基礎理論教材建設工作。現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材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其一,一些教材過於重視自身內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難免導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義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們黨據以制定的種種現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內容安排上,政策內容講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論內容本身和編寫者對理論內容的理解、闡釋的區別不明顯。
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改善「兩課」教師的學習和工作條件,幫助教師樹立職業自豪感和工作責任心;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優化「兩課」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是要嚴把「入口」關,不能讓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不合格的人登上「兩課」講台;二是要從多方面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育、培養和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有教學能力,同時,又有社會實踐經驗或專業特長的優秀人才,充實「兩課」教師隊伍;四是要從校內外聘請一些優秀的專家學者、黨政幹部,組成兼職教師隊伍,參與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中去。
⑻ 以」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為題的演講稿
關於加強大學生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的幾點思考
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教育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現就做好這一工作的幾點思考略陳如下。
一
在這里,首先闡明何謂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也許是十分必要的。
所謂馬克思主義觀,一般地說,就是人們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或看法,具體地說,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兩方面內容。一是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看法。這里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的發生、發展、本質、特點、結構、體系、形態、功能和命運等等一系列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發生觀、發展觀、本質觀、特點觀、結構觀、體系觀、形態觀、功能觀和命運觀等等。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是什麼」、「不是什麼」問題的回答,也可以說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說明。這是馬克思主義觀的首要內容。
再是關於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看法,這里涉及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學習、教育、宣傳、解釋、研究、運用、捍衛、堅持和發展等等一系列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學習觀、教育觀、宣傳觀、解釋觀、研究觀、運用觀、捍衛觀、堅持觀和發展觀等等。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應「怎樣做」、「不怎樣做」問題的回答,也可以說,是關於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說明。這是馬克思主義觀的重要內容。
以上兩方面內容的區別是明顯的,但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前一方面,即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問題的看法,是後一方面即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的看法的前提和基礎,後一方面,則是前一方面在主體方面、實踐方面的體現,前一方面歸根結底要落實在後一方面上。兩方面的有機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觀的整體框架。
馬克思主義觀的問題很多,也很復雜,但基本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樣兩個問題。馬克思主義觀的其他許多問題,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基本問題而展開的,而且,其解決也都與對這兩個基本問題的解決有直接的聯系。
在現實生活中,馬克思主義觀是多種多樣的。從性質上看,馬克思主義觀有正確的與錯誤的、科學的與非科學的兩類。正確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指的是那些能夠正確反映馬克思主義本來面目(包括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方面面的正確觀點和看法)和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包括對待馬克思主義方方面面的正確觀點或看法,其中,最重要的標志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與此相反的,則是錯誤的,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般地說,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馬克思主義觀都是正確的,也不總是正確的,實踐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或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同樣地,在我國高校,每個大學生也都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但是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都是科學的。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大學生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二
對當代中國大學生加強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是由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的。我國未來社會主義事業能否順利健康地發展,與當代中國大學生能否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有直接的聯系。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目前,我國在校大學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有2300多萬人。他們作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對他們來說,完成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條件。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因為,眾所周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能否正確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與能否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直接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完成「歷史使命」的情況,決定於他們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程度和水平。要真正幫助大學生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就不能不加強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
其次,這是由目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及其教育的狀況決定的。長期以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在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從總體上說是科學的。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問題也是存在的,而且在有些人身上,在有些方面,有的時候,還很嚴重、很突出。其主要表現在於:一是在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對馬克主義的內涵缺乏准確和深刻的理解;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尤其對於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對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結構和科學體系缺乏整體性的認識和把握;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理論形態及其相互聯系認識不夠;對於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發展規律了解不多;對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和功能存在著片面性的看法,如此等等。二是在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缺乏科學性的認識,科學信仰與宗教信仰的區別不完全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對學習馬克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方法上存在簡單化、庸俗化的傾向和做法,尤其在文本的學習、研究上思想不夠重視,行動不夠自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特別是必要的「灌輸」,存在嚴重的逆反心理;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強調堅持時,忽略發展,有教條主義傾向,並把必要的發展視為「自由化」,在強調發展時,忽略堅持,有「自由化」傾向,並把正常的堅持視為思想僵化,如此等等。總之,無論在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在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都存在許多模糊的、錯誤的認識。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並沒有確立起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當前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存在的不足有直接的關系。一是在認識上對加強大學生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教育沒有完全到位,對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行動上缺乏自覺性,沒有明確地將其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內容加以強調。二是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只注意了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沒有注意到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尤其缺乏關於馬克思主義觀的系統和集中的闡述;即使有些闡述,在對馬克思主義觀的理解上也還存在一些不完全科學的地方。三是不少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觀也不是完全科學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某些模糊的甚至錯誤的認識。另有許多教師沒有把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作為自覺的行為。這些不足,必須克服。
三
加強大學生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從多方面作出努力。總結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著重指出以下幾點,恐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引導學生向「老祖宗」請教。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們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創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除了對馬克思主義原理、觀點增添了新內容外,還留給我們一筆具有特殊意義的精神財富,這就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比如,馬克思關於否認他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關於反對對自己的學說採取「奴隸式的盲目崇拜」和「簡單模仿」的思想、關於「正確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的思想等等;恩格斯關於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科學方法和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等等思想,都是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內容。又如,列寧寫下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中的幾個特點》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歷史命運》等著作,直接論述的就是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問題,是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代表作。他關於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等論述,都是對馬克思主義觀的創造性貢獻。再如,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鄧小平關於馬克思主義觀的一系列論述,都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增添了重要內容。以上這些以及其他關於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重要思想,作為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研究,以往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是不夠的,現在是到了彌補這一缺陷的時候了。
第二,用發展著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學生。在鄧小平之後,我們黨在進行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創新,提出了許多關於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新思想、新觀點。比如: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實踐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一個中心、三個著眼於」;「兩個毫不含糊」、「三個思想解放」等等。這些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觀的重要思想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必要條件,對於加強大學生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幫助他們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有直接而又特殊的現實意義。
第三,指導學生向實踐學習。從特定的意義上說,我們的一切實踐,歸根到底都是堅持、運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實踐的成功,我們創造了確立並堅持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寶貴經驗;伴隨著實踐中的某些失誤,我們又獲得了不能很好堅持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深刻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是十分有益的;吸取失誤的教訓,也是特別重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恩格斯曾經說過, 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比什麼來得都快。這是至理名言。不斷總結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並注意用這些經驗教訓教育學生,就會使學生更好地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第四、充分利用反面教員的作用,注意在破中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不是自發的、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與各種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對立、斗爭中發展。毛澤東曾經指出,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觀的發展規律。列寧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是在同各種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斗爭中確立並發展起來的,毛澤東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是在同以主觀主義為特徵的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斗爭中確立並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是在同「兩個凡是」等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斗爭中確立並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幫助大學生確立並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必須注意教育他們學會同一切非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作斗爭,在批判中建設、在破中立,充分發揮反面教員的作用,使他們在各種馬克主義觀的比較中獲得正確的認識。
第五,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要充分利用新一輪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調整和教材建設的契機,在教材編寫中,把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作為重要內容予以特別的闡述,並放在首要地位。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編寫中,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編寫中,也要結合其特點,加以適當的說明。
第六,做好教師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和培訓工作。大學生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工作能否做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水平和科學性程度。因此,要採取必要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形式,幫助高校教師進一步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特別要使他們深刻認識和更好地掌握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澄清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引導他們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第七,深入進行學理上的探討。以往大學生科學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存在的不足,與馬克思主義觀的科學研究滯後分不開。吸取這一教訓,現在,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觀的科學研究,以便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在這里,我想提出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學的建議。所謂馬克思主義學,簡單地說,就是以馬克主義本身為研究對象、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問。馬克思主義學的研究內容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觀,特別是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等問題的研究和科學說明。過去,我們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內容的研究,而且側重分門別類地研究,但忽略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綜合性研究,而馬克思主義學的研究尤其薄弱,這恐怕是人們在確立並堅持科學馬克思主義觀上發生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說,在確立並堅持科學馬克思主義觀實踐中的某些失誤,與對馬克思主義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觀的理論准備不足有一定的聯系。彌補這一缺陷,是我們理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當在這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現在,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設為我們開展並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特別是馬克主義觀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把馬克思主義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觀的研究真正開展起來,力求早出多出精品或力作,為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教育提供學理上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