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2-21 08:17:25

㈠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

一、弘揚核心價值,創新育人文化
1.認知核心價值,把握抽象與具體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分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礎。馬克思關於思維的邏輯運動存在兩條相反的道路,第一條是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第二條是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這兩條道路首尾相接,否定之否定,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完整認知過程。在高校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利用新媒體手段,用事例詮釋核心價值,讓抽象規定還原為感性具體的認知。運用研究式教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所以然」,將感性具體上升到抽象規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四個方面融為一個有機整體。
2.認同核心價值,把握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首先,教師要尊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到包容多樣。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價值觀念多樣性、差異性、選擇性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先進性、統一性。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要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首創、保障權益、成果共享、幫助貧困和解決就業。第三,價值形成的基礎源於主體需要,不從大學生需求入手進行價值觀說教必然是空中樓閣。教師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意識,做到價值自覺,在學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3.踐行核心價值,把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於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實踐,指導並服務於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在推進的建設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彰顯出植根實踐、指導實踐、發展於實踐的特質,呈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典型命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知行合一」,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的內在要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的歷史性與理論的超越性的辯證統一。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類實踐過程中世界被對象化了,成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統一。
二、利用網路平台,引導主流文化
社會性網路媒體的成熟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傳播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輿論生態格局也因此發生根本性改變。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在現代條件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後的第四大媒體。當前文化傳播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路成為各種社會輿論生成的最重要載體,甚至影響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展和走向。互聯網應用水平穩步上升,參與性更強。信息網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角落,其影響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是令人驚嘆的。「帶著體溫的媒體」(手機媒體)、「自媒體」(微博等)和傳統媒體等一起成為輿論生成的力量。網路傳播快捷,方式多樣分散,覆蓋地域廣,且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特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導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文化的難度。當下的互聯網世界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社會輿論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全媒體傳播下的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和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就成為學校引導主流文化的重要內容。

㈡ 新形勢下大學生怎樣鞏固意識形態主陣地

要大力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本質上是社回會主義價值答體系與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斗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表現,也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任務。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主要方面的建設。

多聽知識分子的意見,特別是有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意見,加強思想引導,主動提供服務。即使對那些有不同意見甚至發表過錯誤觀點的知識分子,也要多做教育引導工作。

(2)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除了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社會建設、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以外,還必須注意思想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善於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引領人、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調動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工作熱情。

意識形態工作是動員和調動群眾的重要武器,在新形勢下應當堅持好、運用好,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在動員調動群眾中的重要價值。

㈢ 什麼是意識形態在網路環境下如何開展對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

1、意識形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觀),存在於共識與一些哲學趨勢中,或者是指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這是馬克思主義定義下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按其階級內容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經濟形態即生產關系可分為:奴隸主意識形態、封建主意識形態、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

每個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都是占社會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它集中反映該社會的經濟基礎,表現出該社會的思想特徵。每個社會的意識形態都是復雜的,往往存在3種不同的體系:

①反映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為其服務的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②反映已被消滅的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殘余。

③反映現存社會里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並為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的新的意識形態。

2、意識形態的教育:

①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

②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③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

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3)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擴展閱讀

意識形態的特徵:

1、現實性: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並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

2、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3、階級性: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4、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它是相對獨立的。

5、依賴性: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意識形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育

㈣ 為什麼青年大學生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群體

青年大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知識和事物,掌握了大量的文化與科學知識,他們是祖國回未來的答接班人,但個體自製力弱,價值導向不明確,易受蠱惑,意識可塑性高,接受能力強等..........簡單說呢,青年大學生一直未踏入社會,生活在大學的白色象牙塔里,對很多事不太理解,容易被騙,不理解意識形態教育深刻內涵,現在的大學生在慢慢的學習和成長,所以應該教給他們正確的意識形態教育,以後可以成為遵紀守法的優秀青年,所以應該在他們的青年時代就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意識形態。

㈤ 什麼是意識形態教育

一、何謂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
意識形態的內容,是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和人與人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的反映。意識形態的各種形式,起源於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各以特殊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

二、意識形態的特徵

1、現實性
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並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無論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還是居非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要麼是為了維護現存的政治制度,要麼是為了批判現存的政治制度。

2、總體性
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3、階級性
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4、相對獨立性
意識形態雖然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是相對獨立的。

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存在。

㈥ 大學生如何加強自己的意識形態教育

1、大學生要拓寬自己的活動范圍,例如積極投身到學校與社會聯合開展的專下農村、下車間、下社區的活屬動中去,嘗試各種角色和身份的鍛煉,讓學校大學生真正了解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的生產生活,在學校學生和工人、農民、公務員、企業家、政治家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2、要鍛煉自己形成堅強的意志,例如加強軍事訓練,意志力和紀律性是軍人隊伍的一大特點,這也正是學校學生應該學習和效仿的地方,此外還要加強國防建設觀念;
3、樹立良好的研究習慣,研究型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從實踐中找真知,在調查研究中求真諦。大學生必須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用現代的調查研究方法去驗證真理,並踐行真理,同時更深層次地了解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增強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㈦ 如何努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工作

應該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請你參考:
首先,主動加強網路陣地建設,提高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一方面,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網路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借力新媒體新平台,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路社區;另一方面,必須建設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網路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蘊上下功夫,為高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與領導權奠定基礎。要主動走到意識形態工作前沿,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路平台,建好網路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
其次,加強網路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面對不良信息時的「免疫力」。北京大學通過整合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資源,規劃建設全校性的「網路教研室」,著力推動網路素養教育進入課堂教學,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統講授」,通過課堂教學的傳統形式,全面、系統、深入地解讀網路社會的各種新現象、新問題和新規律;另一方面「深度啟發」,通過課堂互動、案例討論、小組報告、課外實踐等多種途徑,使學生深刻理解課堂講授要點,以加快養成網路社會中健康發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質。
第三,進一步健全輿情綜合防控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包括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輿情搜集機制、分析研判機制、應急預警機制、應對處置機制和總結評估機制等,切實提高對網路輿情的引導應對能力,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控能力。近年來,北京大學建立了24小時輿情報送值班制度,設立專門隊伍,使學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第一時間研究對策,第一時間開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動權,力爭先行一步,盡早採取措施,確保有效控制和減少負面言論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
第四,正確區分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政治問題與具體利益訴求問題,採取不同的應對思路和策略。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路上推波助瀾,把學術問題和群眾的個別利益問題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聯系,最終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對網路輿論和社會思想共識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此,要沉著冷靜應對,引導廣大師生增強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對學術問題,要實事求是,加強引導,注意處理好學術與政治、淡化與泛化、堵與疏的關系。對社會問題,要客觀全面,具體分析,不能把由個別利益訴求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一概說成是敵對勢力的煽動和破壞。對政治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觸及黨和國家的原則、底線的言行,要及時、有效、堅決地進行斗爭。

㈧ 新時期如何開展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問題

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正確與否便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從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的現狀問題、培養途徑和在培養模式中應注意的原則這幾方面來論述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培養。

㈨ 如何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

(一)以多元整合的態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我國當代的主流意識形態,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我國社會精神文化的導向與靈魂。同時,當今中國文化漸趨多元,就會有多種其他意識形態成分的存在。雖然有些敵對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造成了挑戰,但同時一些非主流的意識形態的存在也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有益補充。因此,要維護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一方面必須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保證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把握大學生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另一方面應該採取兼容並蓄、多元整合的文化態度對其他意識形態進行整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大放異彩。在多元文化社會里,對待非主流意識形態我們需要具有寬容和對話的精神,以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主要採取理論灌輸、政治宣傳、組織談話、領導談心等方式,注重形式,未能很好聯系高校師生的現實生活,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高校師生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出現價值取向的迷茫和對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危機。因此,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以人為本改進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提高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具體而言,在教育內容上應做到信仰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社會發展需求與人的發展要求相結合;在教育溝通上,不迴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發展中的問題,採用正面教育與反面例證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與學生的平等對話機制。這樣,大學生在對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存在差異的意識形態進行比較、分析與鑒別的基礎上,能夠自主選擇個人所應確立的正確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就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本文來自於《黑河學刊》雜志。《黑河學刊》雜志簡介詳見.)
(二)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高校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傳播,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的宣傳和講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時還是大學生「四觀」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講解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課程。當前,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專職隊伍是一項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要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治信仰,具有扎實的政治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其次具備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關注社會實踐,關心學生、認識社會,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放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深厚的史學功底和敏銳的現實洞察力,從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實際出發,把理論成果的精髓和實質傳達到每一個理論關注者的眼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聘用要嚴格把素質和質量關、考核貫穿於上崗前和上崗後的每一個重要時期,並定期進行培訓和再教育,使其思想和業務知識跟得上時代脈搏。在現今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重要轉型時期,要在政治理論和意識形態領域把握主旋律唱響主旋律,理論戰線上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是精兵、是能手。
(三)強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堅定意識形態認同感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主流意識形態的確立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它的內容和形式將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中應該更加註重內容和活動設計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兼收並蓄、取長補短,讓大學生用廣闊的視角和理性的態度來分析社會現象、理清思路、剔除其中的一些混淆因素,確立正確的社會認識和社會判斷。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內容的全面化和系統性。首先大學生要拓寬自己的活動范圍,例如積極投身到學校與社會聯合開展的下農村、下車間、下社區的活動中去,嘗試各種角色和身份的鍛煉,讓學校大學生真正了解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的生產生活,在學校學生和工人、農民、公務員、企業家、政治家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其次要鍛煉自己形成堅強的意志,例如加強軍事訓練,意志力和紀律性是軍人隊伍的一大特點,這也正是學校學生應該學習和效仿的地方,此外還要加強國防建設觀念;第三,樹立良好的研究習慣,研究型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從實踐中找真知,在調查研究中求真諦。大學生必須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用現代的調查研究方法去驗證真理,並踐行真理,同時更深層次地了解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增強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具體來說,首先在高校的學生社會實踐中應堅持連續性和階段性實踐的統一,實踐指導教師要堅持全過程參與,同時要對階段性成果做一總結,查漏補缺;其次要建立激勵機制,讓學生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價值理論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奉獻精神是不矛盾的;再次在實踐活動的覆蓋度上要使得社會實踐體現普遍性和獨特性相結合,讓學生在不同地域、不同領域參與的社會實踐體驗和感受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性。最後在實踐推動上使社會實踐的指導和支持具有社會性和合作性。最終目標是使社會實踐成為大學生覺悟提升、素質拓展的主要載體,成為學校與社會合作育人的重要平台。

熱點內容
山東中醫葯大學劉桂榮教授 發布:2025-09-13 16:35:34 瀏覽:198
瑞典大學教授每月工資 發布:2025-09-13 16:22:19 瀏覽:330
大學編制考研 發布:2025-09-13 16:15:54 瀏覽:151
福州大學考研吧 發布:2025-09-13 16:10:01 瀏覽:48
黑車強奸女大學生 發布:2025-09-13 16:08:55 瀏覽:833
本科生盜竊 發布:2025-09-13 15:54:36 瀏覽:856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李振華教授 發布:2025-09-13 15:30:50 瀏覽:122
江西大學生村官公告 發布:2025-09-13 15:05:02 瀏覽:568
本科生答辯申請報告 發布:2025-09-13 14:58:40 瀏覽:648
安徽大學招聘老師公示 發布:2025-09-13 14:46:01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