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國防
㈠ 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主要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主要意義:
1、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多層次多樣式國防教育活動,是按照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
2、大學生軍事課開設將在全體公民中形成越來越大的覆蓋面,作為後備兵員的儲備,對改善現代軍隊兵員文化、科學技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僅僅靠軍隊院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地方院校來培養。青年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國防觀念的強弱,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
3、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通過學校國防教育所積淀形成的道德行為、意志品德,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成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是一件利國利民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
目的:
1、提高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
目前相當一些民眾的國防觀念相當淡薄,多年來的和平環境,使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和平時期地久天長,戰爭只會發生在遠離國土的地方。
其實,這些認識是極為幼稚的。盡管我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爭取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全力發展國家經濟,但是,國際環境能否長期保持在和平的狀態,取決於多種國際因素,並不完全由我們的主觀意願所決定。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確地認識目前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正確地認識和平與戰爭的關系,正確地認識一個公民所應具有的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正是國防教育題中應有之意。
2、培養國防後備人才。
目前大學國防教育的現實狀況與這一要求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未來國防建設需要什麼樣的後備人才,這類後備人才需要具備什麼素質?這與未來戰爭的形態,與我國對未來國防建設的戰略布局和戰略設計息息相關。
據了解,未來戰爭形態是以信息化戰爭為代表的基本戰爭形態,其特徵是以信息化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戰爭工具的新型戰爭。信息化水平正在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因此,這就要求我國未來的國防後備軍應當是具有掌握大量高科技、信息化知識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為此,目前大學生國防教育迫切需要在國防教育理念上進行更新和提升,在課程設制上需要進行重構,在師資力量和管理體制上也需要作出相應的充實和調整。
㈡ 大學生如何為國防建設做貢獻
1、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當代大學生首先必須認真學習和掌握好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念,懂得我們國防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習《國防教育》能加強我們的修養,陶冶我們的情操,開闊我們的胸懷。縱觀歷史風雲,那些著名的軍事謀略及戰略,都能成為現代國防建設中的法寶。
2、關心國家大事和國際形勢,關注我國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只有時時關注國家與國際大事,關注我國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軍事敏銳性,才能識得大局,顧得大體,從中發現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更有質量地為我國國防建設添磚加瓦。
3、現代戰爭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戰爭,牢記我國防使命發憤苦讀,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本專業中的人才,並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信息為基礎的高科技戰爭成為未來戰役的主要形式,我們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學歷,學為軍用,提升我國軍隊整體素質與戰鬥力,增強我國國防實力。
4、響應徵兵號召,應征報名參軍入伍,獻身於國家國防建設事業。兵役義務是公民的重要國防義務,大學生作為走在時代最前沿、掌握著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擁有較高素質的優秀群體,有足夠的熱情與能力響應徵兵號召,參軍入伍,獻身於國家國防建設事業。
㈢ 大學生怎麼參與國防建設
大學生如何為國防建設做貢獻
「兵可以千日不用,國不可一日不防」,國防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安全保障,
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與榮辱興衰。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
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需之舉。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和歷史的
責任。關注國防,了解國防,為國防建設做貢獻,是我們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正身處象牙塔中,整日與書本打交道,平淡單純的我們也可以用一顆激情澎湃的愛國心,用力所能及的行動為我國國防建設的宏偉大業盡責獻力,添磚加瓦。我認為我們應努力做好
以下幾點:
一.認真學習軍事理論,增強國防觀念:
學習是大學生的本份,高度重視並認真對待學校開設的軍事理論課程是我們貢獻國防建
設的最基礎行動。開學初我們經歷了14天軍事訓練的磨礪,深深感受到了當代軍人「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頑強風采,軍訓磨掉了我們長期養成的嬌驕之氣,使我們的耐受力與服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這學期開了軍事理論課後,我才發現軍事理論是軍事訓練的精神提煉與升華,從一節節精彩紛呈、激情澎湃的課堂上,我們開始逐漸樹立國防觀念,意識到國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回過頭來重新認識軍訓,我們知道了那不僅僅是一項體力與毅力的鍛煉,更是大學生服兵役的一項國防義務,責任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軍理課上,我們還學到了許多軍事科技知識,掌握了基本的軍事理論,認識了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以及面臨的國防任務。這既是對國防與軍事的理性認識,也是一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論教育。在國防建設事業中,當代大學生任重而道遠,這更需要我們通過軍理課的學習,用豐富的國防知識武裝自己,增強國防觀念。
二.關心國家與國際大事,關注國防建設事業發展:
國防建設是一個緊跟時代腳步,頗具現實意義的大工程,與當代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發
展密切相關。當前美蘇爭霸的冷戰局面已結束,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我國台灣問題尚未解決,南海爭端愈演愈烈,這些事件都對我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當代大學生只有時時關注國家與國際大事,關注我國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軍事敏銳性,才能識得大局,顧得大體,從中發現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更有質量的為我國國防建設添磚加瓦。
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投身國防建設實踐:
現代國防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強大的國防實力需要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外交、自然等綜合力量來支持,國防建設也更加突出復合力量建設。這正好為我們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投身國防建設的絕好機會。大學生只有將國防使命牢記於心,發憤苦讀,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本專業中的人才,並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將書本知識應用於提高國家防衛能力的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不負國家的培養,才能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響應徵兵號召,積極參軍入伍:
兵役義務是公民的重要國防義務,大學生作為走在時代最前沿,掌握著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擁有較高素質的優秀群體,有足夠的熱情與能力響應徵兵號召,參軍入伍,獻身於國家國防建設事業。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信息為基礎的高科技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形式,我們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學歷,學為軍用,提升我國軍隊整體素質與戰鬥力,增強我國國防實力
㈣ 大學生對國防的認識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強。國防教育讓我們年輕一代將厚重的中華歷史刻在記憶最深處,讓我們把所有安享的歲月靜好化作前行的動力,也告訴了我們需要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擔,不斷砥礪前行。
在軍訓期間,學校組織大家觀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優良的人民軍隊,每一幀畫面都令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我感受道理我們國家在不斷的走向富強,同時也讓我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這次的國防教育讓我們受益匪淺,同時也懂得了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
國防教育是一項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入侵顛覆和威脅,全面傳授和國防有關思想、知識、技能的社會活動。國防教育不僅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精神,還可以培養全民愛國心,發展全民的德育和體育。
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意義
國防教育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國防教育對於振民風壯國魂激發人們的責任感、使命感激勵人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同時也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作用。讓我們回顧那三人一支步槍的時代,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再看看國防力量完備的現在,這是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近代屢屢遭受侵略的悲劇,讓中國人學到了一個道理,和平不是靠乞求得來的,而是靠國家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得來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只有民族凝聚力強大,方可抵禦外敵。所以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是必要的。
㈤ 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關注國防
國防是國家的防務,國防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國無防不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學生要自覺接受國防教育,認真參加軍訓,履行兵役義務,樹立愛國主義信念,培養革命英雄主義和奉獻精神。認真學習現代科技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強身健體,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貢獻力量。作普及全民國防教育的模範。
普通高校的軍事課,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進行大學生軍事訓練試點以來,不少高校將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統稱軍事課)相結合的國防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國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20年來,各高校軍事課的開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經走上了法制化軌道。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防建設培養高質量預備役技術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開展軍事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根據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通知要求,軍事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軍事理論教學時數為36學時,軍事技能訓練為2-3周,學生成績記入學生檔案。軍事課在普通高校雖然屬於基本素質教育的范疇,但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它不僅具有「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功能,而且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趨於成熟的關鍵引導,特別是在強手如林的未來世界激烈競爭中,他們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強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於不敗之地。所以,軍事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學校領導及教師的認同感
多年來實踐證明,開展大學生軍事課,對大學生進行軍事教育不僅使學生學到了一定的軍事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各高校把軍事課看成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上好這一課將給大學生在校4-5年的學習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被各高校領導及教師們認同。由於各所高校領導的重視,各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給予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所以軍事課在普通高校中充分體現出了它的育人地位和效果。
2、學生的認同感
軍訓期間學生們能自願接受緊張而艱苦的軍事訓練,親身體驗軍營生活接受軍事鍛煉,部隊派出的優秀教官進校軍訓,在完成承訓任務的同時,把人民軍隊的好思想、好作風帶進了校園,使同學們有了面對面向解放軍學習的機會。解放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優良作風對同學們產生了直接影響,解放軍的良好素質和軍人魅力給他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並建立了深厚友誼。雖然是十幾天的軍訓生活,卻能使他們終身難忘,軍訓後仍然留戀那十幾天的軍營生活,有人說,「軍人的素質是一種永恆」,這足以證明軍事課在當代大學生心靈深處的地位和影響。目前社會上一些企事業單位招聘高校學生,把學生是否經過軍事教育作為一個優先選擇的條件,學生本身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軍事教育過程中積極主動接受軍事訓練,認真學習軍事理論基礎知識爭取好的成績。
3、家長及社會的認同感
家長及社會對高校的學生軍事教育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認同。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軍事訓練改變日常生活中懶散懈怠作風,鍛煉他們的意志品德,平衡他們的心態。認為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有堅強的意志,聰明是一種財富,意志則是更大的財富。聰明人辦小事,堅強者才能辦大事的道理。社會上一些企事業單位招聘高校學生也把學生是否經過軍事教育作為一個條件來優先選擇,普通高校的軍事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支持與鼓勵,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說:「中國政府多年來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提高國防觀念。國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視、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有它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是不可多得的實施人才興國戰略、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二、普通高校開展軍事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軍事課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國防教育與科學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學校的國防教育是通過集中軍事訓練,上軍事理論課和分層次的多種形式國防教育,以及課程之外的國防知識演講、競賽、軍事夏令營等軍體活動來體現的,無論在德育,還是在智育、體育等方面,都為大學生成才提供了一個新的載體。它不僅有助於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體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校的國防教育內容是按照《通知》要求進行教學的,從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手段及方法上看,國防教育為高校教育注入了活力,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接受能力快,特別是剛邁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他們充滿對大學的好奇和渴望,大學時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造和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的國防教育有著廣闊的空間,使學生在軍事課程之內接受系統國防教育,充分發揮著國防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通過基本軍事技能訓練能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並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使他們長期處於腦力勞動狀態,再加上各種主客觀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脆弱,視力下降,身體素質差等問題。而高校的軍事訓練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集中訓練的特點是,嚴格、緊張、統一、有序。這對於剛剛走出家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軍事訓練很好的培養了他們頑強拼搏和集體主義協作的精神,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榮譽感,為他們的大學生活乃至將來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
3、普通高校的軍事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靈活。目前,高校國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內容及要求製作教學課件,形象生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供最新最快最先進信息,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課外國防教育活動靈活多樣,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保證國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穩定和長效功能。
三、普通高校開展軍事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具有的深遠意義
《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多層次多樣式國防教育活動,是按照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搞好高校國防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學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力量,隨著軍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戰爭是技術的抗衡,是人才的較量。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僅僅靠軍隊院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依靠地方院校來培養。青年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生動最具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素質高低,國防觀念的強弱,將對社會起到巨大的「輻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公民絕大多數受過大、中學校教育,據2003年統計表明,全國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級中學按照要求開展了學生軍訓,800多萬學生接受軍事訓練及軍事理論基礎教育。因此學生軍事課開設將在全體公民中形成越來越大的覆蓋面,作為後備兵員的儲備,對改善現代軍隊兵員文化、科學技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通過學校國防教育所積淀形成的道德行為、意志品德,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成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新人,是一件利國利民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所以,軍事課在普通院校開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㈥ 當代大學生在國防建設中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責任:認真學習國防教育,了解簡單的軍事知識,關心國家軍事發展,關注國際政治,積極參加軍事訓練,踴躍參軍,積極投身軍隊建設。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認清當今世界的國際形勢,全面認真了解國防的知識,加深對國防意義的理解,加強國防意識。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的責任,同時也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要求,能夠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為了保衛祖國的和平,積極投身於國防事業中去。
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是學習、掌握知識和將來接替國家重任的接班人,更要明確國防建設的重要性。世界的形勢非常復雜,只要有霸權主義和軍備競賽存在,國防建設的重任我們決不能放棄。回首過去,我們取得累累碩果,展望未來我們深感肩負重任。
我們將在國防建設中,繼承和發揚部隊的光榮傳統,自強不息,認真履行好學生軍事訓練的義務,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國防知識,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國防義務。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應該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讓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國情、受鍛煉、增閱歷、長才幹,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是具有時代特點的舉措。
以志願者服務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國情、磨練意志、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質,既為祖國建設做出了貢獻,也是一種十分需要的鍛煉,為我們的成長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義務:接受國防教育、服兵役,參加軍事訓練,參軍,監督軍隊建設。
我們是祖國國防建設的後備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縱觀國際形勢,我們需要培養一種世界的眼光,軍事理論課就是培養我們基本的國防知識和積極投身國防建設和為國效力的精神。
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曾記得一位教官說過:「你們是具有高素質的一代,如果我們的軍隊就是你們,那麼這支軍隊此是一個所向披,不可戰勝的軍人。」
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系於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愛國主義是指在知祖國、愛祖國的基礎上,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才、踐報國之行。其有機統一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因此我們大學生應該知國、愛國、報國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國、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有關理論為基礎,以激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為重點。
拓展資料:
國防是整個國家的國防,是全體人民的國防,決不僅僅是軍隊和武裝部門的事。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全體公民的神聖職責。全體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信仰、受教育程度,都具有義不容辭的國防義務。公民在履行國防義務的同時,也享有相應的權利。
國防權利與義務是辯證統一的
國防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在國防活動中對國家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它要求一切負有國防義務的公民依照法律規定,平等地承擔國防義務,對法定的各項國防義務,每個公民都必須自覺履行,絕不允許應當履行而拒不履行國防義務的現象存在。對拒不履行國防義務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所謂國防權利,是指由國家憲法、法律賦予公民在國防活動中所享受的權益。
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任何人都不會只盡義務不享有權利,也不能只享有權利而不盡義務。公民只有認真履行法定的國防義務,才能享有相應的國防權利;不履行國防義務的公民,就沒有資格享有相應的國防權利。國防義務與權利的一致性,體現了國家與公民之間一種平等的法律關系。一方面,國家賦予公民各項國防權利,並保證其權利的行使;另一方面,公民應當自覺維護國家的安全與利益,嚴格履行各種國防義務。
公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越高,能力越強,越有利於國防建設事業的發展,也就越有利於公民享有國防權利;而公民真正享有了相應的國防權利,就能激發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提高其履行國防義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很多情況下,權利和義務融為一體。例如,接受國防教育、服兵役等,這些既是公民的國防權利,又是公民的國防義務。
參考資料:網路-國防義務及權利
㈦ 大學生與國家國防的關系
培養抄大學生良好的軍政素質、頑襲強的戰斗作風,關繫到國家的而發展和民族的振興,關繫到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這就要求廣大學生在認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與軍事訓練,掌握一定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為打贏信息化戰爭打牢基礎需要,是軍隊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當代青年的神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