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文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

文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2-21 21:10:04

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是指大學生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政治態度、法紀素養等符合時代特徵的基本品質,是大學生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 在大學生的多元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靈魂,居於各種素質之首,它對造就21世紀高素質人才起著引導和保證作用。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政治觀點、思想觀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基本品質總稱,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兩個方面,思想素質是思想認識、思想情感與思想方法三因素組成,而政治素質則由政治信念、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等要素組成。 當今大學生正處於世紀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雖然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可塑性比較強。因此,要求大學生不斷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身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培養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質確保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確立,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
2、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理論素質(指大學生對教學計劃內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程度)、文化藝術素質(指大學生應具備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文化底蘊、藝術修養、 審美情趣以及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態度和精神)、身心素質(指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體育運動技能,體育訓練和達標情況,社會適應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個人言行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修養)。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存於主體的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於作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在宏觀方面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有骨氣)。從狹義來說指人文(即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問題。
人文素質是關於「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做人的根本在於品質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優秀道德情操,嚮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3、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的創造發明素養(包括獨到見解、獨特方法),完成實踐環節、學習任務,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生產、技術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在4年中能經過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4、法律素質及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由大學生的法紀知識內化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行為,邊界的心理品質,它通過內心結合和習慣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調控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學校及社會之間的關系。大學生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做人與成人實踐中內化成的行為規范的心理品質,包括大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若干關於善與惡、公正與偏私、廉政與腐敗、誠實與虛偽、創新與陳舊、積極向上與不思進取,增進自身全面素質發展與個人發展為中心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對應的心理素質

②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簡介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主要內容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回,在高等教育中,由於答大學生文化素質是大學生素質提升的重要基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就成為高校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錢學森先生在淡到文化素質教育時也曾說:培養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對取得科學成果很重要,它開拓科學創新的思維。由此可見,培養創新型人才,文化素質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實踐證明,文化素質對於人的全面發展,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對於理想信念的養成,都起著深層次的基礎性作用。因此,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既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

③ 大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

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書生氣,准備轉型做社會人。在社會上生存,很多原來學校的東西都要內拋棄,所謂的容職業素養,其實有一部分就是為人做事的技巧。職業素養的高低,其實是一門社會藝術,當你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自然能理會它其中的奧妙。現在能做的就是要放低姿態,不要以我是大學生自居,因為你畢了業,就開始上了一所新的學校——社會大學,這才是你的最終學府。對待同事要友善謙虛,對待工作要潑辣敢幹!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道路上面繼續學習,祝你早日成功!
樓主加油.

④ 大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

全面發展復合型人才,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具備全面素質及創新能力,適應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權。因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使之成為新一代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節約型社會對人才培養因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使之成為新一代高級專門人才,以適應節約型社會對人才培養。因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使成為新一代高級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⑤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都有哪些

你是說馬克思主義,毛概,近代史,思想政治?

⑥ 結合自身談談加強文化素質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其一,要主動選修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目前,許多高校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課改革與建設的同時,因校制宜,逐步建立並開始實施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有計劃地開設了一批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選修課,有的高校還開始實行人文學科修專業制與雙學位制。

這些,為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修養與專業學習的關系,在認真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的同時,主動選修一些人文科學方面的課程,有條件的還可以參加人文學科輔修專業或雙學位的學習,調整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自己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其二,要努力掌握一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別是文學、歷史和哲學方面的知識。中國的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有許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之作。大學生應當高讀點中國古典名著,對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等也應有所了解。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

大學生應當了解中國歷史,不僅了解近代史,還要了解古代史。讀史明哲,知史愛國。古人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理論思維,尤其是哲學修養,是文化素質修養的制高點。

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應當了解中國哲學史,對中國傳統哲學的一些最主要的經典著作應當有所了解,以便把握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當然,對於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大學生也應當有所了解。

其三,要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包括各種講座、各種社團活動、各類科技節與文化節,也包括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建設,等等。

大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還可以培養自己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情趣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等。

優美、文明的育人環境對大學生心靈的陶冶、精神的激勵、素質的提高是任何顯性課程都無法替代的。

(6)文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擴展閱讀:

文化素質是一種基礎的素質,它對於其它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很強的滲透力。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很難想像一個人會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也很難想像一個人的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會得到充分發揮和更大的提高。

文化素質對於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作用不可低估,對於大學生心理和身體素質的改善影響很大。

所以,在注重大學生素質教育時,要突出文化素質教育;在倡導大學生進行自我修養時,要強調文化素質修養。這不僅對理工類大學生是適用的,對文史類大學生也同樣適用。

⑦ 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的融合么

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隨著就業壓力的加大,許多高校片面追求高就業率;大學生。「我們所說的人文素質是指由知識、寬口徑。1
21世紀以來摘 要】高校是培養高級人才的搖籃,重視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拜金主義等觀念的影響。為此,隨著經濟全球化,如何在大學階段根據「厚基礎、人格、修養等,這個過程就是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明確人生的價值,而且也離不開人文素質的提高,但許多學校只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培養目標,通過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和意義進行分析,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高素質,實用為主」的教育理念,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尤為突出,教育部在1998年頒發的《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加之自身實踐的作用把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成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包括氣質、能力、情感,就如何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提出幾點思考,這些文化紛繁復雜,學術價值上又能見度低,世界觀。具體體現為從藝術、文學、自然科學等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促進大學生在審美情趣,轉化為一個人的人格、人文社會、哲學。不少高校特別急功近利,片面突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及理性等問題、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通過人文素質教育使人能夠對人生進行思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重視人的素質以及情感的全面發展,各地高校如雨後春筍、氣質、修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利用環境的熏陶、創新型」的指導思想培養綜合素質強的人才,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足。大部分高校是單一的「專業加基礎」課程格局,人文素質課程不超過總課時的10%。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離不開科學進步。對學生怎樣做人做好引導是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怎樣處理人和人。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灌輸「技術至上,重視實用專業的設置,容易受到自由主義、享樂主義;高校
教育是關於發展人的生命,從本質而言,人文科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一般不具有經濟和技術效益、文化品味方面不斷實現提高」、科學素質、人文修養、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社會活動過程。基於此,它是人類實踐能力、方式及成果的總稱。對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加強,其中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人類創造的文化,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對人性進行全面培養的一種教育」、知識的傳授。另外,人文知識源遠流長,單單我國的文化傳統就分為四種: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國古典文化大統,注重自然科學教育,注重技術的培養和訓練、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怎樣處理人自身意志、情感,如何進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質,自然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題。
一、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背景
所謂的「人文」一詞,最早出現於中國古籍《易經》,其中說到「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的品質,為時代培養優秀的新人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聖使命。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和重要意義
(一)現階段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
當今的高校教育中,由於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許多高校教學和科研都是圍繞專業來設置課程、意義、目的等問題,促進人能夠不斷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五四」新文化傳統,甚至可以說是「務虛不務實」的學科,這在價值取向上就決定了人文教育生源數量和質量受到影響,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我們的大學生又處在青春期,部分大學生思想不成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人生觀和價值觀又處在逐步樹立的階段;延安傳統;「文化大革命」傳統,這是海外學者劃分的。而我們所說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學習我們自己的,再加上西方國家的人文知識

⑧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屬於校園文化建設嗎為什麼

個人之見,可以。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素質決定著他們在校園里的種種作為回,並從這種答種作為中反映出他們的水平。文化無所謂有無,僅能以高低來評價,低素質大學生反映出的文化當然是那種低迷紛亂的校園氣質,作為校園文化主體,這樣的精神氛圍完全是低劣的。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也有特殊情況,就是遇到那些酒囊飯袋般的學校管理人員,有時候,加強他們的文化素質教育更加重要。比如我們合師中文系:首腦們學期結束時肯定激動得不行了,因為本學期碩果累累,他們曾多次狠抓寢室衛生和安全工作,並以放棄開展學術活動為代價,將其一以貫之到底,我們做學生的甚為感佩

⑨ 大學生文化修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個人道德修養---
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跟素質教育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熱點內容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級別 發布:2025-09-14 03:21:24 瀏覽:277
大學生送什麼禮物 發布:2025-09-14 03:20:34 瀏覽:960
大學生學習理念 發布:2025-09-14 03:19:49 瀏覽:112
森源電氣本科生待遇 發布:2025-09-14 03:14:22 瀏覽:45
本科生找工作是不是一定要對專業 發布:2025-09-14 03:06:36 瀏覽:535
武漢大學考研群 發布:2025-09-14 03:05:05 瀏覽:705
大學生救命 發布:2025-09-14 03:03:35 瀏覽:872
東北大學佟國峰老師 發布:2025-09-14 03:02:02 瀏覽:285
江南大學醫學院老師寄語 發布:2025-09-14 02:57:11 瀏覽:476
香港大學金融系主任湯教授 發布:2025-09-14 02:48:00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