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與世界觀

大學生與世界觀

發布時間: 2021-02-22 02:41:07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回法,具有決定性答作用。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表現是為誰服務」。人生觀、價值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與價值觀緊緊相連,人生觀決定價值取向,價值觀引導人生走向,人生觀和價值觀又豐富著世界觀。價值觀是由世界觀和人生觀決定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㈡ 目前大學生存在那些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推薦參考大安法師相關講述!
大學四年是人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找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佛經有個盲龜值木的比喻來說明人身難得。浩瀚的大海上,漂著一塊木板,這個木板中間有一個圓孔。海底有一隻盲龜,一百年伸出頭,到海面一次。盲龜的頭正好伸到這個木板的圓孔里,這個概率極小了。但是得到人身的概率比這還低。所以,在無量劫的六道輪回中,我們絕大多數得到的是三惡道里的身體,要得高貴的人身是非常非常難的。如果不好好利用這一期得之不易的生命來修習佛法,今後又將無盡地輪回。多思維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輪迴路險、地獄劇苦,你還有時間頹廢嗎?再思維極樂世界依正庄嚴,五濁惡世唯依念佛法門得以度脫,你就會了解生命的意義了。所以我們要以深信願執持名號,求生凈土,同時好好學習,利益眾生以報佛恩。一旦建立了這種崇高的人生目標,便具有一種生命的動力,專心致志學好知識技能,隨分隨力修善積德、誦經念佛。生命就會充實而有意義,就能遠離頹廢的生活。
當我們人生遇到種種選擇的三岔路口的時候,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不要自己胡思亂想,一定要向聖人討教,向善知識討教。《涅槃經》里也說:「願作心師,不師於心」。意思是,不要把這個感覺系統的心作為自己的老師,而一定要控制住它,要作心師。因為凡夫難以憑借自己心意識的思維推理,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定要學習經典。就好像我們寫書法,你不可能拿起筆就寫自己的東西,如果這樣,十有八九是會失敗的。首先要臨摹。臨摹就是把自己腦海當中的字形、筆畫全都放棄,字帖怎麼寫,就循規蹈矩地去模仿。臨摹得越像,就越有進步。在這過程中,對字的感覺以及審美價值觀就建立起來了。我們做人也是要通過學習聖人的經典,建立一套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謂的正知正見。不要自己瞎琢磨,走到一半,不行又回頭。

現在社會上都在追求財富、權力,以此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知道這些東西,是你的福報。命中有,自然會有,命中沒有,你打破頭也沒有,這是因果的法則。通過學習佛法,你就可以了解因果輪回,了解生命的本質和萬物運行的規律,了解諸法的空性;就能找尋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能開拓一種無我的胸懷,情商也會提高。做人做事就不只考慮自己,也會考慮周邊的人。孝養父母,幫助同學,努力學習,盡到自己相應的社會責任。以平常心做事,萬事隨緣,活在當下。

㈢ 00後大學生與90後、80後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等方面有哪些

偏愛彰顯個性。盡管個性十足,但「00後」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未偏離。專

足夠獨立。相較於「80後」屬「90後」大學生,「00後」大學生的獨立性更強。

追求務實。立足於自我所處的現實社會,積極關注當下而形成的相對理性的價值觀念。

㈣ 你認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世界觀為什麼 跪求解。。。。。

第一,要認真學習。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還要學習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主要靠自學,當然,必要的灌輸也是不可少的。以前學校開設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理論課程。那麼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可以利用圖書館等資源,自己學習,要求思想上的進步。
第二,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而這個改造最主要的在「內因」。要想認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標准,不斷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任性和偏私。還要敢於向一切錯誤的思想觀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戰,要勇於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來同志那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每天在經過一天的學習和
繁忙之後,都要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錯誤。一日三省吾身。
第三,要善於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樂主義,這種人生觀認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貪圖安逸,追求吃喝玩樂。對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區分,對錯誤的東西必須要堅決抵制,否則,你原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慢慢會被這些所謂的「新觀念」所替代。自己要堅持樸素勤儉、不要好逸惡勞,在學校班級活動中,努力學習,認真服務同學,身體力行的在實踐中、平時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當代大學生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犧牲一些個人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象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㈤ 大學生的世界觀

一、大學生傾向於選擇接受同他們的興趣、信念、價值觀相一致的三觀信息。
人們對同樣信息的反映和接受是不同的,受傳者特別傾向於選擇那些同他們的興趣、信念、價值觀相一致的信息。它的啟示是:第一,要改變把大學生當作被動的施教對象,忽視他們的接受性、選擇性,從而單純從理想化的主觀意願出發來設定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的做法。第二,要注重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認知特殊性的研究,從而增強三觀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第三,要以時代變化為基礎,增強三觀內容的創新性,賦予三觀內容以時代性和說服力。
二、大學生從現實的生存狀態和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的體驗較之於以符號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信息強烈的多。
接受環境「是一個近似於社會場的概念。」社會場可以依它與接受者密切程度的不同而分為三個層次:外層為接受者通過各種傳媒了解到的社會環境;中間層為接受者通過人際交流或偶然機遇所「看到、聽到」的接受環境;內層為接受者親歷的,與接受者有著直接、穩定的現實聯系與作用的環境。這三個層次類似一個同心圓,其對接受者的影響和作用由內向外而層層遞減。正是由於各個接受個體生活親歷不同,圓心位置不同,從而使處在同樣的接受大環境下的學生個體之間產生很大的差異。大學生通過親歷最內層接受環境而產生的感性經驗,對他們的三觀信念的形成與發展的作用最大,對其三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接受環境具有驗證、鞏固與改變原有的三觀觀念的作用。大學生的接受環境,尤其是最內層的接受環境是他們每個人最切近的生存環境,這種環境決定著他們的生存狀態,也決定著他們看待世界、社會、人生意義的不同視界,這對他們三觀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人們從現實的生存狀態和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的體驗是一種最深切的感性體驗,較之於以符號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信息對人的刺激要強烈得多,對人的影響作用也就更大。當這種體驗與原有的三觀相一致時,原有的三觀就會得到鞏固,而當二者不一致時,原有的三觀就會被懷疑甚至被否定。而這種改變的性向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則取決於接受者在接受環境中所體驗到的現實取向。接受環境中存在的現實取向決定著接受者對外部三觀信息的判別、過濾、擇取。
大學生接受三觀信息時並不只看其內在的思想性、價值性、高尚性,還要看其在踐行中對自己具有的各種實際效用。如果大學生在現實環境中得到的與主導性三觀信息相近的體驗,如社會公正、政治廉明、高尚之風盛行等,那麼,主導性三觀就會在他們心中得到肯定性評價,會逐漸內化為他們內在的信念。反之,主導性的三觀信念就會受到懷疑和否定,而消極的、灰色的、低俗的三觀就容易產生影響。

㈥ 說明大學生為什麼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

世界觀通常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即對自然界、社會和人的思維)的根本看法.世界觀不同,表現為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時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與物質、思維與存在、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我們黨把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的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是科學、正確的世界觀最具體、最生動、最集中的表現.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人們在人生實踐和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的.由於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境遇、文化素養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觀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人生業績,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高尚的人.錯誤的人生觀將導致人背離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為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罪人.
價值觀,是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是在各自的價值觀的引導下,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追求著各自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價值的內涵非常豐富,一般可以分為物質性和精神性的價值,還有綜合性、復雜的價值,如人的價值(或稱人生價值);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世界觀,是唯一正確的世界觀,也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是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是以實踐范疇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是唯一正確的人生觀,「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人生觀的精闢概括,也是它的核心、靈魂和基本特徵.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是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第一,要認真學習.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還要學習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主要靠自學,當然,必要的灌輸也是不可少的.
第二,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而這個改造最主要的在「內因」.要想認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標准,不斷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任性和偏私.還要敢於向一切錯誤的思想觀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戰,要勇於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來同志那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第三,要善於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樂主義,這種人生觀認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貪圖安逸,追求吃喝玩樂.在它的影響下,一些人講「不要活得太累」,「過把癮就死」等.面對燈紅酒綠的美食城、歌舞廳、夜總會,有的領導幹部經常泡在裡面,還美其名曰「工作應酬」.對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區分,對錯誤的東西必須要堅決抵制,否則,你原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慢慢會被這些所謂的「新觀念」所替代
第四,領導幹部要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樹立「三觀」的過程中,作為領導幹部,要經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權力是誰給的」、「如何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造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每個黨員都應該履行的,但作為領導幹部責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顯,工作有失誤,可危害一片.因此,作為領導幹部,應該十分珍惜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力,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真正實踐「三個代表」.

㈦ 當代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推薦參考大安法師講述:當我們人生遇到種種選擇的三岔路口的時候,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不要自己胡思亂想,一定要向聖人討教,向善知識討教。《涅槃經》里也說:「願作心師,不師於心」。意思是,不要把這個感覺系統的心作為自己的老師,而一定要控制住它,要作心師。因為凡夫難以憑借自己心意識的思維推理,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定要學習經典。就好像我們寫書法,你不可能拿起筆就寫自己的東西,如果這樣,十有八九是會失敗的。首先要臨摹。臨摹就是把自己腦海當中的字形、筆畫全都放棄,字帖怎麼寫,就循規蹈矩地去模仿。臨摹得越像,就越有進步。在這過程中,對字的感覺以及審美價值觀就建立起來了。我們做人也是要通過學習聖人的經典,建立一套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謂的正知正見。不要自己瞎琢磨,走到一半,不行又回頭。現在社會上都在追求財富、權力,以此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知道這些東西,是你的福報。命中有,自然會有,命中沒有,你打破頭也沒有,這是因果的法則。通過學習佛法,你就可以了解因果輪回,了解生命的本質和萬物運行的規律,了解諸法的空性;就能找尋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能開拓一種無我的胸懷,情商也會提高。做人做事就不只考慮自己,也會考慮周邊的人。孝養父母,幫助同學,努力學習,盡到自己相應的社會責任。以平常心做事,萬事隨緣,活在當下。同時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事業,鍥而不舍地努力,再注意福德智慧的修習,就能萬事順緣,吉祥如意。當代大學生出生、成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具有濃郁的現代意識,思想活躍敏銳,求知慾強,刻苦耐勞,有許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長在這個市場與科技為主幹的現代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內心的焦慮、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嚴重存在。大學生心理障礙乃至自殺事件,呈上升趨勢。所以,當代大學生以佛法來調適心理,健全人格,甚為必需。茲略述四點,聊備當代大學生參考: 1、相信因果報應。一個人命運的窮通貴賤,不是偶然的,中間貫穿著善惡對應回報的因果鏈。布施得財富報,放生得健康長壽報,嗔恚得相貌醜陋報等,所以對自己的命運要有正確的觀念。命中沒有福祿,費盡心機也得不到,命中有的好處,你不想要也不行,這叫「求之不可得,卻之不可免」。這樣,人生觀便會達觀,逆來順受即是知天,進德修業始名立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命運便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2、對世間現象要有空慧的正見。了知世間一切都是緣生法,並無實體,緣聚則有,緣散即空,如夢如幻。由業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惱。如是吾人處世,隨緣任運,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無適無莫,則無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積極的人生態度,完善自己,服務社會。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與智慧素質,以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作為自己做人的准則,力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
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獨行的精神,對物慾、私慾要理性化,不可膨脹。淡然處之,心平氣和,反而能獲得應得的需求。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們何不做一個君子呢?樂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夠面對社會積極進取,使自己成為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

㈧ 主義,談談當代大學生應有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

當代大學生應句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正確的世界觀
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地反映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世界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觀的定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世界觀。
其他哲學體系,包括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也蘊涵著一些正確世界觀的具體觀點。
3、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學好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1、人生觀的定義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
2、人生觀的要素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學和人生觀的關系
人生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人生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4、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①關於人生目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②關於人生態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③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三、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科學地反映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的價值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恰當地進行價值評價、合理地作出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問題的根本觀念和具體觀點組成的思想體系。
2、價值哲學和價值觀的關系
價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價值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①關於價值定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是客體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②關於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持「兩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③關於價值評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有些價值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人不必干涉;很多價值觀點具有正誤之別,「人參、罌粟,必有一害」,理應明辨是非。

㈨ 怎麼樣確立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對世界總體的看法,包括對自身在世界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稱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和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要利用先前遺留下來的現成的思想材料,這樣,新世界觀和舊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的繼承關系。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態度和採用的方法最終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的實踐活動帶來方法上的失誤。

人生觀
人生觀是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價值觀
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准則。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包括人的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處於相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人,會產生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念,每一社會都有一些共同認可的普遍的價值標准,從而發現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為定勢,或曰社會行為模式。
價值觀念是後天形成的,是通過社會化培養起來的。家庭、學校等群體對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其他社會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個人價值觀有一個形成過程 ,是隨著知識的增長和生活經驗的積累而逐步確立起來的。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定勢,是不易改變的。但就社會和群體而言 ,由於人員的更替和環境的變化,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又是不斷變化著的。傳統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這種價值沖突的結果,總的趨勢是前者逐步讓位於後者。價值觀念的變化是社會改革的前提,又是社會改革的必然結果。

熱點內容
本科生階段報告審核 發布:2025-09-14 06:33:55 瀏覽:966
大學生畢業老師鑒定 發布:2025-09-14 06:29:10 瀏覽:536
青島理工大學在職博士 發布:2025-09-14 06:16:49 瀏覽:455
中山大學教授手 發布:2025-09-14 06:00:53 瀏覽:764
大學語文老師戴 發布:2025-09-14 06:00:20 瀏覽:996
密歇根大學體育博士 發布:2025-09-14 05:50:21 瀏覽:910
大學教授授課考核 發布:2025-09-14 05:35:18 瀏覽:738
台灣世新大學游梓翔教授 發布:2025-09-14 05:33:53 瀏覽:391
人民大學於澤教授 發布:2025-09-14 05:29:40 瀏覽:862
天津大學教授論文造假下載 發布:2025-09-14 05:28:38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