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文明論文

大學生文明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22 02:51:38

① 《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1000字的論文

文明與我同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在改革開放的號角下,中國正歷經著20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花園式標准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一條條柏油馬路寬廣平整,充滿著勃勃生機;不久前這還是荒蕪貧瘠的土地,如今一座座風景秀麗的公園已崛地而起。清晨,鳥語花香,到處是晨練的人群;傍晚,萬家燈火美不勝收,一派祥和安寧!可是,在座的朋友們,當我們盡情享受城市帶給我們方便和繁榮的時候,您可曾想過,我們也在承受著城市的污染和喧囂,可曾看到過,也有不和諧的音符飄盪在城市的上空。時尚的霓虹燈下,還有隨處可見的陋習。總有一天,當您穿著錚黑明亮的皮鞋,走在遍地果皮紙屑的街道上時,您將會不再瀟灑?當您穿著漂亮得體的時裝,穿過遍地塑料袋和亂貼亂畫的廣場和公園時,您還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浪漫和愜意嗎?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和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大學生文明修身文章

以大學生「文明修身」為主題的活動從去年就開始在我國各大高校風風火火的開展,其目的很明顯是在於——提高當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國家未來的建設棟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同時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先學會做人而後指引做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實施文明修身的背景:國家公民道德建設,高校以德治教,擴招後大學生品德素質普遍下滑。國家公民道德建設核心和原則是為人民服務與集體主義——這就要求我們真正的把專業知識用來服務於社會,這是一種奉獻、團結精神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著力於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挽回品德下滑的局面。

下面側重於兩個大的方面談一下文明修身的意義:

立國。當今社會,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前進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素質是其先決條件。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人才已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等日益趨於多樣化的同時,現實生活中滋長的一些不良現象與風氣、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等對大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都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有:強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但過於注重個人利益、社會責任感不強;思想敏銳、情感豐富,但性格弱化、原則性不強很容易被腐敗等同化;競爭意識較強,但集體主義精神不夠;崇尚文明生活,但缺乏文明修養等等。總之,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素質要求存在一定距離,輕則阻礙社會發展,重則致使社會落後,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立人。先學會做人後做事,這也是文明修身的重中之重。

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有——「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孔子的儒家仁愛之道,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了優良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多年歷史,中華民族創造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煌煌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孕育出豐富的人文資源,對世界文明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承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是當今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從近代的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通過不斷地磨練,又形成了英勇無畏,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努力拚搏的民族精神,顯示了強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前不久,病毒肆虐,與「非典」病魔抗戰的時期,多少醫務人員為科學為國家為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不怕犧牲,勇於探索的精神,再一次鼓舞著人民與病魔進行了堅決、頑強的斗爭,最終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作為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繼承文化傳統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

文明修身以史為鑒,以正自身。大學生正處於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探索、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的所作所為,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我的心理素質發展。如果不在此時此刻抓好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那縱然擁有了學富五車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何用之有?因此,先成人,後成才,不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專業技能的「機器」,真正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掃除不良行為習慣的關鍵在於自身思想意識上的提高與重視。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就可以攻克所有的難關;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掃除「醜陋」,完善自我。踏踏實實做事,正正穩穩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弘揚大學校園文化新風,提高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

然而,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僅僅因為事情困難就不去嘗試、不去堅持、不去完成。大學生是家之學子,國之棟梁,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斷提高文明素質,樹立良好精神面貌,是每一位同學都應該且必須做到的。大學生是完成十六大任務的繼承者,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肩負著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復興的重任。文明是素質的前沿,沒有了文明,就如齒唇之寒,素質也就不能保證,更無法勝任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任。因此,先從自身做起,發揚優點、正視缺點、改正缺點,講文明、講正氣,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可見,文明修身於國於人都是必需的。

鑒於以上論述,下面列舉幾點建議以做同學們參考:

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把握基本的大原則、大方向,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身,提升人生境界。

行動落實。強化「修身意識」,達到知行一致。

拓寬視野。開闊眼界,跳出局限,擴大胸襟,理論實踐結合,反省,調整。

最後要說明的是文明修身不僅僅是大學階段瞬間的火花,它貫穿於我們的一生,應該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思想狀況,能夠從進行人生設計高度去思考實踐,最終達到文明修身立國、立人的目標。

③ 「校園不文明行為」論文(800-1000字)

目前,國家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把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做為國家大事來抓,現在學校進行綜合治理,杜絕校園不文明行為,凈化和美化校園環境,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不光有利於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師長時的問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樓道走廊上的大喊大叫,亂跑亂跳;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
網路的不良誘惑就如同一個美麗的陷阱,使許多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曠課、逃學,丟魂失魄、喪失意志、無心學習、不能自拔,導致學業廢棄,心理受損,身體遭到摧殘,以及由此產生了種種不安全事故。
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路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作為承擔著祖國騰飛大業的中學生,更應該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自主成人、成才,以此來回報祖國及父母的養育之情。
讓我們彼此提醒,不斷提高對網吧的認識,不沉迷網上聊天、交友,自覺遠離網吧中的游戲、色情、恐怖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
讓我們彼此監督,自覺抵制網上腐蝕思想、消磨意志的內容。早睡早起、上課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作風。還自己一個健康美麗的人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年輕一代。
老師們,同學們,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良好的社會公德和文明習慣是保證我們有效學習的前提,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更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告別不文明行為不是一句空口號,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我們是學校的主人,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告別不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陳毅中學的文明形象,讓我們的成長與文明同行!

④ 怎樣培養一個文明大學生論文參考文獻

一、 禮儀的含義和和重要性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和儀式的統稱。
1、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
2、 禮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擁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屬於禮節。不同民族、國家有不同禮節,禮節也隨時代發展面發展。
3、 儀式是一種正式的禮節形式,是指為表示禮貌和尊重在一定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程序、規范化的活動。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在現代社會,雖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國力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在評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時,通常是從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人們的言行舉止、文明習慣所體現的公民素質與精神面貌入手的。因為,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講,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從個體的角度說,禮儀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和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通過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禮儀運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養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準。可見,禮儀學習對形成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大學生禮儀失范的原因
近年來, 大學生禮儀失范的現象日益突出,認真剖析其產生的根源,我們以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當代大學生其父輩母輩, 不少人都有過一段蹉跎歲月,由此他們把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確的導向, 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 百般呵護, 使孩子逐漸養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 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於律己是格格不入, 從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 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 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當孩子被當作「小皇帝」供養的時候, 上述狀況更為嚴重。在教育內容上, 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與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長們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進重點小學、升重點中學、考入重點大學, 放鬆乃至放棄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禮儀這個重要內容。
2. 學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尚未得到徹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學領導與教師們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不斷提高升學率。由於學生課余時間基本都用在學習書本知識上, 與他人、社會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與接觸, 所以禮儀修養的不足難以暴露於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當他們步入開放的大學生活階段, 其缺乏禮儀教養而留下的隱患, 在某些不良社會風氣的誘導下, 就可能轉化成為現實的失禮行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會的負面影響
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戰,倫理、道德領域出現了某些紊亂, 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禮儀的現象無不對正處於各種觀念初步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大學生們對傳統的社會倫理價值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 表現出反社會規范行為, 如違紀行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屢見不鮮, 對順手牽羊的偷盜行為不以為然, 等等, 傳統的道德思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交叉並存, 使大學生群體感到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還缺乏對新舊觀念整合的能力和經驗, 不能有效地運用自我防衛機制, 這樣必然會導致他們道德困惑、認
知失調和心態失衡。同時, 也存在著大學生的一些禮儀行為在一些缺乏禮儀規范的社交中暫時吃虧, 或被認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學生抱怨在公車上主動讓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讓座, 也要看人, 要麼就不讓。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影響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積極性。
4. 自身修養的不足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重視形象的時代, 當代大學生對自身形象非常關注, 他們強化各種能力的培養, 追求時髦得體的著裝, 但卻沒有認識到用符合禮儀要求的方式表達自己更為重要, 因而放鬆了對禮儀的修養。有的大學生雖然認識到了禮儀的重要性或對禮儀知識有一定的甚至較高的認識, 但缺乏在實踐中的規范訓練和持之以恆的培養,使之成為個人的禮儀習慣, 因此也時常出現失禮的言行。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 以為身著奇裝異服就是追求「酷」, 平時故意講臟話, 覺得才夠「爽」, 把講文明禮貌看成是「小兒科行為」, 為朋友兩肋插刀才是「大俠」風范等等。這也是大學生禮儀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⑤ 論文關於做文明大學生,創文明衛生校園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人的因素,人是萬物之靈長,是世界的主導。和諧的人文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與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都屬於人文的范疇,是和諧校園的靈魂所在,因為一定程度上精神財富遠比物質財富來的重要。

首先探討人文環境,教師們博古通今、旁徵博引、儒雅的氣質和風度時刻吸引我們以其為榜樣,提高自己的修養與內涵。人文環境是集體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校園里充盈著優雅和諧的氛圍,徜徉其間,熏陶漸染,人的心靈也會美化,潛意識里的自尊自愛被喚醒,達到和諧,豈不易哉?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體現校園的和諧。大學里學生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用心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會使校園融洽起來。在溫暖的關懷與真切的感動里生活,心靈與心靈之間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難道不是很美的事嗎?

最後,一個和諧的校園,還應有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像春天的枝葉一樣無拘無束的伸展,濃厚的學習氛圍,讓我們如魚得水,暢游知識的海洋,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讓我們學會辦事學會做人。如果沒有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無疑是一片荒漠,而和諧校園文化是一種巨大無聲力量,是最優秀的隱性課程。它是難得的甘露,從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進入靈魂深處,滋潤乾涸的心靈。

和諧是一幅精美的畫卷,令人驚艷,令人回味,和諧是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飄逸於浮雲之上。它會給空虛的心靈帶來希望,給懵懂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靈魂帶來自信。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心情的音符去譜寫和諧校園的歡快樂章!

⑥ 大學校園文明作文800字

說起文明,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禮貌的風尚源遠流長,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開始,我們的祖先就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文明是什麼?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是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和睦,是見到師長是的一聲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的主動制止……
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今天的我們要做優秀文明的傳承人,讓文明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也讓文明伴隨著我們的進步。
近期,同學們是否注意到,我們的學校到處可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天早晨我們都能看到我們的同學穿戴整潔,精神飽滿的背著書包,陸續走進學校,同學們的一句「爸爸媽媽再見!」「老師,早上好!」讓老師、父母臉上綻開了笑容的花朵。每天中午、放學,我們的同學自覺的做著值日工作,把我們的校園打掃的乾乾凈凈,使我們的同學能有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從教室里傳出,花壇中玩耍的同學少了,出操的腳步更有力了,「對不起,沒關系」的禮貌用語多了。同學之間多了一份謙讓,還有……這些文明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延續下去嗎?
但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你會感覺我們離文明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上,在一些同學的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忘穿校服、忘戴胸卡……在我們的校園里、教室內、樓梯上,那些與我們的校園格格不入的紙屑是不是你扔的?預備鈴早已響過,你是不是還在左顧右盼,忙著說話……
同學們,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今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布滿整個新風校園。

⑦ 校園文明禮儀論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可以明天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只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是主要施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是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很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我不想舉一些偉人的例子證明文明的重要,認為文明禮儀只有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是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榮譽。清朝時候的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笑、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他說,「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等等……」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魯迅先生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我國歷來是「 禮儀之邦」, 禮儀 不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 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 禮 儀不僅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 折射出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整個 社會的道德風尚。隨著人與人之間、 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以及東 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使得世界各 地的禮儀習俗不斷地融合與發展。大 學應當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納入培 養過程。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⑧ 如何提高大學生文明禮儀800字論文

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1]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論文提綱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寫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信息或詞彙,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⑨ 談談大學生文明言行的感受,論文一千字左右,拜託


如果我們的服務令你滿意,請幫助多推廣一下。謝謝……

熱點內容
本科生階段報告審核 發布:2025-09-14 06:33:55 瀏覽:966
大學生畢業老師鑒定 發布:2025-09-14 06:29:10 瀏覽:536
青島理工大學在職博士 發布:2025-09-14 06:16:49 瀏覽:455
中山大學教授手 發布:2025-09-14 06:00:53 瀏覽:764
大學語文老師戴 發布:2025-09-14 06:00:20 瀏覽:996
密歇根大學體育博士 發布:2025-09-14 05:50:21 瀏覽:910
大學教授授課考核 發布:2025-09-14 05:35:18 瀏覽:738
台灣世新大學游梓翔教授 發布:2025-09-14 05:33:53 瀏覽:391
人民大學於澤教授 發布:2025-09-14 05:29:40 瀏覽:862
天津大學教授論文造假下載 發布:2025-09-14 05:28:38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