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洪濤
⑴ 洪濤的個人簡歷
1947年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肄業
1955年 山東醫學院醫學本科畢業
1955-1960年 羅馬尼亞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1979年7一10月 美國耶魯大學臨床病毒診斷培訓班畢業
1947年5月一1949年9月 華東白求恩醫學院生理解剖實驗室技術員、助教
1960年7月一1969年11月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助教、病理形態室負責人
1969年11月一1971年1月 青海省格爾木縣醫院醫生、院革委會副主任
1971年9月一1983年3月 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微生物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醫科院電鏡室主任
1981年11月一1982年10月 美國賓州大學微生物系、芝加哥大學微生物系客座教授
1983年3月至今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病毒形態室主任
⑵ 請問洪濤醫師
你所描述的症狀是呼吸困難,應該進行一下有關心肺方面的檢查,明確診斷後再行治療可以事半功倍。
⑶ 江西醫學院的辦學成果
1984年9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醫學院的醫學專業被確定為省屬高校重點專業。1989年3月,經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學院有5項教學成果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蔣琳的「《基礎化學》的教學及其教研室建設」,程本芳、迮明廉、余啟勝的「普通高等醫學教育多科系同非同步教學計劃的整體優化和調控」,鄒志森的「培養實習醫師的有效措施——『四項任務』和『七項制度』」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0年,學院有3項教學成果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法和教材的改革」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3年,學校有2項教學成果獲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
1998年,徐斯凡主持的「功能實驗教學改革及微機化」項目獲得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年,盧忠萍等的「『五段式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戴閩等的「外科學總論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劉志剛等的「地方醫學院校研究室建設與探索」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另外學院還獲得省高校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2003年,周憲民等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電子教材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段菊如主持的「《斷層解剖學》課程建設探索」和歐陽群玲等的「醫學網路教學的研究與應用」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肖新蘭等的「CT、MRI多媒體教學軟體」、蘇海等的「『實踐培能』心電圖教學新模式」、龔洪翰等的「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模式改革」和孔江聯等的「構建江西成人高等醫學教育新模式」獲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歐陽群玲等的「醫學網路教學研究與應用」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是江西醫學院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 恢復本科辦學之初,學校僅設醫學專業。為改變醫學本科教育專業單一的狀況,在恢復本科辦學的同時,學院便開始著手進行專業調整工作。針對江西省口腔醫學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學院加快了口腔醫學系的籌建步伐。1979年9月,學院恢復研究生招生工作。1997年10月18日,學院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申報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11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江西省學位委員會,批准江西醫學院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
丁健: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新葯篩選中心主任、新葯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組長 。(2014年)
趙白鴿:曾任國家人口和計生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國家人口計生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兼任國務院婦兒工委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外交學會常務理事 。(2014年)
管軼: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是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國際權威之一 。(2010年)
饒毅: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 1952年學校改院後,科研工作主要圍繞地方病、流行病、工礦衛生和中醫中葯科學研究工作展開,特別是把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血吸蟲病作為科研的重點。1954年,經衛生部批準的「釘螺殺滅法的實驗」和「血吸蟲病治療之改進」等11個研究課題都與流行病有關,1956年,114位教師提出了大小90個研究題目,副教授以上的教學人員有81%參加了研究工作,同時在學生中成立了20個科研小組,在教研組領導下進行科研工作。2篇論文分別發表於《中華醫學雜志》及其外文版。1957年,各教研組提出了當年科研課題86個,其中與血吸蟲病的防治有關者13個,與「除四害」有關者(蚊子方面)2個,與中醫中葯有關者28個,86個題目中經中央衛生部批准列入國家計劃的有7個。1958年,列入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醫葯組編制的科研計劃研究題共15個,列入「血研」計劃的15個,列入江西省計劃的有24個,其餘為院題(包括各教學醫院)85個,共計139個 。
合並前的1958年初制訂的全院科研計劃中,國家題有15題(國家題全省共18個),經江西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審定的15題,經江西省醫學科學研究委員會批准列入江西省計劃的有24題,其餘一般題(院題)87個,總計141個。1958年全院共完成了學術論文142篇,其中公開發表了50篇,完成了各類技術革新19500餘項。同年,二附院張以延與龔勝連合作研製的「心房顫動除顫器」獲衛生部金質獎,開創了本院教師獲部級科技獎的先河。1959年,成立科學研究委員會,科研經費27080元。全年共完成學術論文477篇,舉行學術活動360次。1960年,蔡錫麟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62年12月,學院黨委根據教育部《關於為老教師配備科學助手的意見》精神,決定為二級教授孟憲藎(外科)、程崇圮(內科)、孫明(婦產科),三級教授劉懋淳(皮膚科)配備科學助手。
1964年,科研計劃共列題98個,其中國家題13項(計30題),省題35個,院題33個,絕大多數國家題都得到落實。全年共完成論文和小結共343篇。當年,江西省湖口縣突發「湖口病」,全年發病1026例,病死94例;1965年又發生96例,復發165例,病死4例。在省衛生廳領導下,學院派出十餘位老師參加了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並獲衛生部嘉獎。
1965年,列科研題61項,其中國家題24項,省題22項,院題15項。由於政治運動的頻繁進行,不少課題沒有完成。完成的課題中有水平較高的項目,如生化教研組彭偉堂「關於鳥氨酸氨基移換酶活力的測定方法」,是當時國際上的一種最快速的簡便方法,易於推廣和下農村。二附院張以延研製的「心室纖維性顫動消除器」,對於拯救手術中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的病人免於死亡具有重要價值,該產品榮獲首屆全國無線電工程製作二等獎。學院生物化學專業作為全省唯一的碩士學位授予點開始招生,導師為趙天睿。1966年,科研計劃共列題13項,其中國家題1項,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題1項,省衛生廳題5項,院題6項,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多數科研項目被迫中止 。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全省科學大會相繼召開,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合作完成的「爭光黴素」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江西醫學院符式珪等人專著《女性尿瘺的手術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獲得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另外,江西醫學院還獲得全國醫葯衛生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2項,全省科學大會科學技術獎13項 。
20世紀80年代中,學院獲得一大批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曹勇等的「高頻噴射呼吸機」於1984年獲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985年又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這是學院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國家三等獎。王尚福等的「微晶陶瓷人工關節生物材料的研究及臨床應用」於1987年同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戴育成等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淋巴細胞集落的形成」於1985年獲得了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1988年,又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司魯等的「國人腦血管的系列研究」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戴育成等的「人類B淋巴祖細胞(BL—CFG)體外無血清半固體培養的研究」於1990年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俞俊甫等的「恆壓式導納圖儀研製及其應用」於1984年獲省優秀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
1993年到1997年,共獲准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32項,總經費640.59萬元,其中國家基金課題28項。秦達意的「油膜隔離法化學箝技術與分子依從性離子性通道的研究」於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填補了江西省在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方面的空白。1995年,黃紹烈等的「運用中醫中指中節同身寸確定食道心房調搏導管深度的最佳位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李國輝等的「輻照氟銀豬皮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獲得了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陳薔娟等的「新型可轉動義眼座連體的研製與臨床應用」、劉志剛等人的「蟬抗原誘導的宿主—寄生蟲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和蘭緒達等的「人工晶體狀眼內植入的臨床研究」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郭光華等的「高頻噴射通氣和機理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郭光華等人的「高頻噴射通氣過程形成渦流與CO2排除的關系」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1998至2005年,學院共獲准省級及以上科研課題1341項,科研經費總計2565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3項,「863」合作項目2項,「973」合作項目2項。
1998年,丁文龍主持的「異種神經移植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實驗研究」和彭軾平等的「絲蟲性乳糜尿臨床及發病機理研究」均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0年,吳開雲等的「下丘腦弓狀核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影響及調控研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劉志剛主持的「中華硬蜱抗原誘導宿主抗蜱免疫作用機理的研究」獲得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李國輝主持的「吸入性損傷的研究」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關晏星主持的「泌乳素受體與乳腺癌預後關系的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王崇文主持的「清熱消炎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成果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彭衛東主持的「中國大陸蛔蟲同域種群分子遺傳學研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高國蘭主持的「閉孔動脈跨區供血的長型股薄肌肌皮瓣在切除外陰、陰道癌組織缺損後一期重建」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4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二附院的留美學者洪葵發現世界首例引起心臟猝死新基因。2005年,洪濤主持的「縫隙連接參與腦血管痙攣的機理研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程曉曙主持的「一個細胞因子誘導的心功能不全新模型及其機制」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程曉曙主持的「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龔洪翰主持的「CT增強延時掃描在泌尿系病變的應用研究」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3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⑷ CCTV-4中華醫葯主持人洪濤的年齡多大了
洪濤簡歷
洪濤——主持欄目:<<中華醫葯>>、<<走遍中國>>。
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
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習,畢業後到清華大學工作,曾榮獲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1994年調入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曾擔任<<希望之旅>>、<<今日影視>>等欄目主持人。
1998年參與創辦<<中華醫葯>>欄目,現任<<中華醫葯>>製片人、主持人,多次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彩虹獎」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藝術駿馬獎」評委會特別獎,連續三年榮獲中央電視台優秀欄目稱號。
曾榮獲中央電視台先進個人、中央電視台「十優」青年提名等稱號,所著論文<<服務類專題節目呼喚專家型主持人>>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播音與主持論文二等獎。
小檔案
姓 名:洪濤
生 日:3月1日
出生地:新疆
身 高:167cm
星 座:雙魚
血型:B
畢業學校:北京廣播學院
業余愛好:品茗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藍色
最喜歡的水果:蘋果
最喜歡的食品:麻辣火鍋
最喜歡的服飾:運動休閑服
最欣賞的人:正直、自然、有個性的人
最難忘的事:大學畢業分配
CCTV4《中華醫葯》主持人洪濤的照片美之魅,源自一縷葯香——洪濤印象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對待事情,她總保持著一種由衷的平和、自然心態。有時候覺得洪濤真的很像一塊玉,溫潤、干凈,時間越久越能覺出她的清澈與脫俗。
⑸ 洪濤的個人簡介
1975年上山下鄉,1978年回城在湖北天門市糧食局工作,1986年開始研究糧食經濟,第一篇糧食經濟論文入選全國中青年流通經濟理論討論會,1993年4月20日,被評為高級經濟師,1993-1996年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讀經濟博士學位,主攻方向:市場理論,博士論文《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的市場聯動效應理論》。1996年至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自1986年以來,先後在《財貿經濟》、《中國農村經濟》、《中國糧食經濟》、《中國食物與營養》、《企業管理》、《商業經濟與管理》、《商業經濟研究(現〈商業時代〉)》、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報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37篇,有25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轉載。自1990年以來出版專著6部出版,合著20多部,先後主持國家級課題15個,有21篇(部)獲獎。
先後兼任:商務部市場調控專家、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專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糧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流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市場學會常務理事、流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校貿易經濟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林牧漁業學會漁業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全國肉牛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全國畜牧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市場指導委員會副會長、全國城市農貿中心(批發市場)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農業政策性金融專業委員會理事。
⑹ 中國醫師獎獲獎名單
名單如下:
1、於凱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馬啟敏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
3、王永傑
吉林省人民醫院
4、王麗華
武警西藏總隊林芝支隊後勤保障大隊衛生隊
5、王學浩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6、王烈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
7、王雪梅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8、王維林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9、亓慶良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中心衛生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
10、方力爭
醫院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
11、史晨輝
12、白飛虎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13、馮華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4、成勇
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心衛生院
15、曲彥
青島市市立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
16、任建安
普通外科研究所
17、劉進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18、劉宏斌
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總醫院
19、劉青光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0、劉曉林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21、江學慶
武漢市中心醫院
22、許兆軍
寧波市第二醫院
23、孫玉萍
濟南市中心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
24、孫正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
25、孫穎浩
26、紀妹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7、嚴律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8、李勇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29、李維洲
甘肅省永靖縣李維洲診所
30、楊鶴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
31、連建奇
學第二附屬醫院
32、肖宗位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33、吳世政
青海省人民醫院北京市豐台區方庄社區衛生
34、吳浩
服務中心
35、吳瑞芳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中心
36、何裕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37、沈醒杭
杭州市中醫院
38、宋鑫
雲南省腫瘤醫院
39、張義
長春市傳染病醫院
40、張子其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41、張建寧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42、張振建
隨州市中心醫院
43、張健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44、張塹
西安市紅會醫院
45、張穎冬
南京市第一醫院
46、張澍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47、陸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48、陳彤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49、陳榮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50、陳晨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51、陳敏
北京醫院
52、周利群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53、周道斌
北京協和醫院
54、鄭曉群
大連市中心醫院
55、荊志成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56、鍾晶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衛生室
57、姜玉新
北京協和醫院
58、洪濤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59、賀星龍
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衛生所
60、袁和學
沈陽市肛腸醫院
61、索郎卓瑪
西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
62、賈立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63、夏鷹
海口市人民醫院
64、徐康忠
四川省阿壩縣藏醫院
65、徐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66、徐靜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鍾街道衛生院
67、凌罕毅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
68、高廣生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
69、郭航遠
紹興市人民醫院
70、唐其柱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71、黃繼義
廈門市第五醫院
72、龔利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73、彭民浩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74、彭運華
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昂洞衛生院
75、葛均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76、韓東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77、覃林芳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78、賴小萍
福建省汀州醫院
79、滕皋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80、魏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
(6)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洪濤擴展閱讀:
據了解,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獎,簡稱中國醫師獎,是中國目前醫師行業的最高榮譽,經衛生部授權,由中國醫師協會於2003年設立,計劃每年評選一次,授予在醫學領域取得優異成績和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促進中國醫師隊伍行業建設和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醫師及協會工作人員。中國醫師獎證書由中國醫師協會頒發。
⑺ 早期癌細胞如果擴散會怎樣,不治療又會如何
樓主看看這些專業資料★腫瘤病人大約有30%~40%是被過度治療死的,有30%多是嚇死的,只有30%是因惡性腫瘤疾病死亡的。
★得了癌症,一是嚇死;二是愁死;三是治療不當,身體虛損下來而死;四才是病死的。一個人機體上得了癌症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得了"癌",精神先跨,那這個人就無葯可治了……。
★得了癌症,越有錢的人死的越快。因為越有錢的人越容易在治療上"積極過頭",無休止地手術、放化療……結果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這也是很多千萬億萬富翁得了癌症後死的快的原因。據統計,即使癌症確診後不採取任何治療手段,80%的人也可以活過二年。
★癌症治療費用昂貴,少則10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因此,癌症患者一直是各大醫院爭相奪取的'肥肉',甚至醫院內部各科室之間也展開搶奪癌症病人的爭斗。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掙錢。'外科賺了錢,就把患者轉到化療科化療,然後再轉到放療科放療,等到這些科室的錢都賺夠了,再把病人扔到中醫科去。'--南方醫院副院長羅榮城
★波士頓癌症研究所曾對917名晚期癌症患者進行兩種治療--攻擊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的對比試驗,以便對比哪種方法更好。所謂攻擊性治療就是用化、放療對癌細胞進行消滅性攻擊;所謂姑息性治療就是就是放棄實質性治療如化、放療,僅給予對症性治療,說白了,就是發燒了打支退熱針,吃不下飯輸點營養液,疼痛時用點止痛葯等等。按說攻擊性治療是積極的治療,效果應該好;姑息性治療則顯得消極,效果應該差吧。結果卻出人意料,選擇攻擊性治療的病人其生存時間比姑息治療者要短,其死亡率比後者還高出60%。什麼原因呢?患者只知道攻擊性治療能殺滅癌細胞,不知道還能殺死好細胞,最後,未死於癌,而死於攻擊性治療。而姑息性治療盡管有些不作為的味道,但它也未傷及人體,效果反而優於前者。盡管如此,該研究仍遺憾的指出:"說服患者接受姑息治療,放棄攻擊性治療仍很困難。"
★有些癌症患者,特別是老年癌症患者,帶病延年的情況非常多。對於癌腫,不去碰它,反倒可以相安無事,也就是說癌腫可以和人和平相處,長期共存。正像人可以與糖尿病,高血壓長期共存一樣。而若用手術、放化療等粗暴方式去干涉它,反而會因其產生的副作用引火燒身,加速死亡。
★要想治癒腫瘤,必須搞清楚,腫瘤的病因是什麼,腫瘤是從哪裡來的,針對病因治療才可能有好的療效。我們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種的樹,樹葉出現黃斑了,應該怎麼辦?合格的園丁會從樹的整體情況來考慮,先看是不是樹根出問題了,澆水澆多了,將樹根泡壞了。所以好園丁或則將樹從花盆裡移到地里,或則將爛掉的根剪掉,或則給樹多松鬆土,很快病樹就根深葉茂了。蹩腳的園丁,一看樹葉黃了,就仔細研究葉子出了什麼問題,將黃葉子剪下來送到實驗室里,研究黃葉子的結構,缺什麼營養等等,越研究越細,通過此研究,又是發明了去除黃葉子的葯水,又是發明砍樹的新方法。於是蹩腳的園丁又是剪葉子,又是拿葯水往樹葉上噴,效果不好,乾脆將整個有黃葉的樹枝全部砍掉。但如此治法,最終好樹葉、壞樹葉全部掉光了,花了很多錢,最後樹還是死了。如果治療腫瘤眼裡只有癌細胞,不考慮病人整體的狀況,這樣的思維方式只能是蹩腳的園丁。
★幾乎所有臨床醫生都知道放療和化療不可能治癒癌症,可由於種種利益原因,他們只能採取欺騙患者的說法,用"可以延長生命"等謊言來搪塞患者。美國對進行放、化療的臨床醫生的問卷調查中,問這些醫生:"如果他們自己或親友得了癌症,是否願意接受放、化療"?調查的結果出人意外,絕大多數醫生都不願意。理由是他們自己從來沒有見到過真正被治好的患者,而接受放、化療的患者的痛苦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美國,對60歲以上的腫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療,因為放化療一般只會縮短病人的生存期。如果在70歲以前長腫瘤,這是病理性的。70歲以後生長的腫瘤就是生理性腫瘤,沒有什麼病理意義。
★如果按照傳統的治療方式,單純地想把腫瘤切割掉,照射死,就可以消滅癌症,這是片面的認識。全世界對付癌症,已經過去50年了,耗費了巨額的資金,結果腫瘤患者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我們今天對付腫瘤的方式,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旦發現它,就要消滅它。這是治標,而非治本。假如我們能夠消滅導致"犯罪"的"社會環境",就可以大量避免"犯罪"。
★據國外資料的統計,肝移植和放療化療治療的患者,通過治療組與不治療組的對比,不治療組的比治療組的患者,其生存期要延長三分之一,生存質量也高。
★浙江大學心理學老師章燕認為,癌症患者強烈的求生慾望,患者家屬期盼親人能擺脫疾病痛苦,甚至期望"奇跡產生"的心理,使得虛假抗癌葯屢試不爽。"不惜一切代價留住生命"這一強大的購買動力,使腫瘤醫葯產品市場成為一個"以生命需求為基礎的市場"。反復不斷的假病例宣傳、患者之間的推薦、利用專家的"品牌效應",再加上強有力的營銷手段,是各種虛假抗癌葯成功的關鍵因素。抗癌廣告中的"專家"言之鑿鑿證明療效,影視明星上場宣傳等,都是商業利益的"共同體",一切目的的指向,無非就是為了誘導和盅惑消費者,從而給自己帶來商業利潤。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專家介紹,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種葯能夠徹底根治癌症,最好的癌症葯物也只是延長病人生命、減輕病人痛苦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醫院所用的治癌葯是經過很長時間臨床試驗才最終投入使用的,都是經過衛生部審核和批準的。而市場上所經銷的一些治癌葯,大部分都是一些保健品,有的只對治療腫瘤有一些輔助作用,並非像他們廣告中吹噓的那樣神奇,病人及家屬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
★有人認為,對晚期癌症患者實行姑息治療方式,似乎不太人道。對此,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研究會主任何教授說,這時候的防守就是最積極的進攻。如果對病人過度治療,對晚期癌症患者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發達國家醫生已經放棄了以延長生存時間為主的保命治療,取而代之以提高生存質量為主的姑息治療。因為晚期癌症患者本身已極其虛弱,手術必然帶來創傷,使其更加痛苦,甚至加速其死亡。而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患者仍然固守著單純延長生存時間的陳舊觀念。結果,不僅患者痛苦不堪,而且家庭破費錢財,可謂勞而無功。
★事實上手術、化療、電療、放射線治療、移植等才是真正早期結束病患生命的真凶,製造十大死亡排行榜的首惡。大家可以看看在做化學治療後的病患之血管,像是塑料的水管一樣又堅又硬,血液因血管的硬化而產生循環的障礙,循環障礙產生心臟的負荷,及化學葯物的傷害,造成心臟、腎臟的衰竭而死亡,是醫療造成死亡,而不是疾病造成死亡。
★癌症病人,並不是死於疾病-腫瘤,而是死於醫生、醫療手術對人體的傷害,及手術後怕傷口發炎而消炎,消炎傷心、腎,心腎被消炎受傷害,才是病患真正的死因,因此有症狀出現的癌症,常已進入較晚期,這晚期二字,乃是手術對人體傷害致命的最好掩飾。
★現代經典的腫瘤治療概念認為: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期的惟一條件是通過各種治療手段所能達到的無癌程度。換句話說,治療腫瘤必須殺滅或清除最後一個腫瘤細胞,才算是治癒腫瘤。為此人們曾經追求擴大根治的手術、強化或沖擊化療、根治性放療等。然而事與願違,迄今為止,上述治療所能達到的最高療效僅僅是臨床治癒,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而且患者治療後普遍出現生存質量下降,甚至不能耐受繼續治療而加速死亡。這里存在一個惡性循環,腫瘤手術、放化療後-----身體虛弱,免疫防禦功能低下--引起復發轉移--再做手術、放化療切除、縮小腫瘤--身體更加虛弱,免疫防禦功能更加低下--又發生復發轉移--身體更弱、免疫防禦功能喪失--最終導致死亡。
★目前所有的治癌葯物及治癌手段,不但對癌細胞有著很強的殺傷力,更重要的是對正常的細胞及具毀滅性;癌細胞的耐葯性與正常細胞的耐葯性要強很多倍,因此治療的結果適得其反。如果癌患者長期無節制的服用治癌葯物。患者的體質會越來越差。自身抵抗癌細胞復發轉移的能力越來越差。
★僅在中國,常見慢性疾病種類從30年代的十多種,到今天已達30多種。醫學越來越發達,葯物越來越先進,可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慢性病越治越多,要命的病越來越多。國際最新醫學研究表明:葯毒是罪魁禍首!各種葯毒首先集中在某一個或幾個發病的器官上,隨著病程加長會逐漸波及越來越多的器官如肝、腎、肺等等,所以得慢性病時間越長,並發症就越復雜,引發的疾病種類就越多。在"葯毒危害與慢性疾病復康權威專家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洪濤教授代表與會的數十位權威專家宣布:多年聚積體內的葯毒是導致慢性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
慢性病患者大把大把的把葯片往嘴裡扔,可就是看不到什麼希望!葯毒對於他們來說才是最可怕的!無論是中葯還是西葯,都有葯毒!中葯中的殘渣,大量重金屬、礦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沉積在各個器官;而西葯中的化學毒素引起的反應更強烈,甚至要了患者的命!2005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的"葯毒危害與慢性病康復"科普活動中,來自全國的數十位慢性病專家歷數葯毒的罪過。
★礦難,眾所周知,癌難,似乎陌生。癌難,指錯誤治療引發的災難,它的危害遠遠大於礦難。癌難與礦難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危害一樣;不同點是礦難可以得到賠償,家人可以減輕些痛苦,而癌難則不僅要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面對家徒四壁的窘境.保守估計,全國每年因錯誤治療死於癌難的人數不會少於30萬。
出現癌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出現癌難是因為患者的過錯。很多患者在患了癌症之後,因為對腫瘤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在選擇治療方法是又缺少智慧,導致盲目聽從醫生的意見,而出現了誤治、過度檢查、過度治療,使元氣大傷,臟器衰竭,最終導致癌難的發生。
第二,出現癌難是大醫院的過錯。因為大醫院目前幾乎都採用手術、放療和化療三種方法治療癌症,所以註定不會成功。緊催患者治療,不考慮後果,也許是癌患死亡率高達80%的原因之一。
第三、發生癌難,大量治癌葯品的廣告也是"功不可沒"。要治癌成功就要系統地學習抗癌知識。如《自然排毒免疫論》等,用科學抗癌知識武裝頭腦,不僅"撐不壞"大腦,還能有效地抑制過多信息的負面影響。在治療過程中就可以"身手矯健",取得抗癌斗爭的最後勝利。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發生癌難,濫用手術、放療和化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是手術或者放、化療都是攻擊性的療法,而這類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就是,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極大的消耗了人體實力,往往會損傷臟器,造成死亡。對於那些不適合這三種療法而濫用其治療的患者所產生的結果,正如一位美國的腫瘤專家在一本書中對這三種療法的形象比喻:手術--刀砍;放療--火燒;化療--下毒。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身患癌症的人,本來免疫力就低下,再經過 "刀砍、火燒、下毒"的殘害,其結果會怎樣!
★當今世界,癌症主因是飲食,而飲食脂肪和膽固醇又首當其沖。--摘自美國健康基金會Ernst Wynder博士在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要"特別委員會上的發言
★癌症環境--單個身體細胞盡管極其微小,但卻是活體,且需要不斷補充營養、燃料和氧氣同時需要清洗、排泄廢料。環繞細胞的細胞外液(淋巴液)擔當重任,它來自血液且不斷變化。當然,細胞外液質量取決於血液質量,血液質量又取決於飲食質量和肝效能。肝不僅為血液提供適當營養物質,而且竭力清除血液毒素。西方飲食和其他文明陋習必然導致血液中毒、脂肪充溢,最終損害肝,這種細胞環境惡化的現象稱之為"癌症環境"。--澳洲 Ross Horne
★若細胞斷氧,則會引發癌症。--奧托.沃伯格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細胞生理學研究所所長)他終生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癌細胞包含的水分高達90%,而正常細胞包含的水分卻為66%,因此,癌症會加重身體某一部位的水腫。水分增高起因於細胞高含鈉量。--Raymond Damadian博士(核磁共振診斷掃描儀發明者)
★癌症檢驗經常出現失誤,甚至都檢驗不出中晚期癌症。組織活檢和探查性手術不僅會損害身體,而且還很可能會加速癌細胞增殖與擴散。創傷性檢驗肯定會損害身體,而且還可能惡化病情。總之,一旦檢驗完畢,醫學治療就在所難免了。無論檢驗結果如何,都只有一種選擇,即停止做引發癌症的任何事情。--Kasper Blond醫學博士(世界著名癌症專家)
★錯誤飲食與癌症和其他退化疾病的相關性很高。對全身組織細胞液來說,錯誤飲食既會造成污染,又會造成缺氧,脂肪是罪魁禍首,膽固醇和蛋白質過剩是幫凶。脂肪不僅會引起脂血症,而且會惡化癌症病情,還會引起雌激素值升高。紅細胞聚集、血小板粘連和高血粘度起因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高蛋白質飲食,糖、酒、茶、咖啡、鹽以及美味垃圾食品也會進一步損害身體。--澳洲 Ross Horne
★體細胞功能的化學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依賴於食品營養成分,而且直接依賴於熟吃還是生吃,還直接依賴於食品消化、吸收和廢物排泄方式。一百多年來,醫生們發現,便秘與各類癌症的關系非常密切。西方飲食不僅會污染血液、增高血粘度,而且肯定會引起便秘。凡是患癌症之前,病人都會出現一個長期腸淤滯階段。有一個歷時愈15年的調查檢驗結果表明,99%的癌症病人患有便秘,便秘越嚴重,癌症越嚴重。--William Arbuthnot Lane爵士
★蛋白質消化生成了大量氨,氨又不斷侵害腸道。氨這類化學物質會引發癌症或惡化病情。它殺死細胞,增加病毒感染機會,影響細胞分裂速率,增高腸壁厚度。結腸癌發病率與氨濃度成正比。--Willard Visek博士
★英國癌症研究所調查了43個國家,結果發現,糖為誘發乳癌的首要飲食因素,其次為脂肪,再次為蛋白質。
★體溫過高(發熱)也用於輔助其他治療,旨在殺死癌細胞。包裹全身來加熱直至體溫達到發燒水平,進而高燒會殺死癌細胞。此法可縮小腫瘤體積,但無法治癒癌症。發炎不僅引起體溫升高,而且會引起體內化學變化。真正發炎,既會在發炎部位生成一種化學液體來抗禦癌細胞,又會產生發熱效果。癌症晚期病人身體疼痛難忍,若服用止痛葯又會進一步抑制免疫系統,結果是病情迅速惡化,病人生命岌岌可危。--澳洲 Ross Horne
★若一個人患了癌症或癌前病變,則血液化學肯定失衡、重要器官肯定出現功能失調、酶值減少,因此,新鮮熟水果等就成了最簡單、最潔凈、最易於消化的食品。熟水果不僅可以完全預消化,而且對酶的需求量很少。早在1809年,甚至從人類誕生之後,人們就用飲食來預防和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時至今日,人們發明了數百種保健飲食,大家自己可以根據需要選用。格爾森飲食以生鮮水果和蔬菜為主,鈉含量低,鉀含量高。格爾森飲食是治療癌症和其他代謝疾病的最佳飲食。如前所述,早在19世紀初,人們就用類似飲食治癒了癌症病人,不過,含有酶補充劑的格爾森飲食是一種十分科學的飲食,是研究人員通過參考20世紀大量癌症治癒病例研製而成的。現在,所有成功的癌症療法都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眾所周知,外科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只會減緩癌症病情,只有改善免疫系統,才能徹底清除全身癌細胞。癌症病人免疫系統不堪一擊,功能盡失,試圖用疫苗和其他人工方法去激活免疫系統,無異於鞭打一匹筋疲力盡的老馬。只有消除應激,增進全身健康,才能恢復免疫系統的功能。只有消除應激因素,才能改善免疫功能;只有改善免疫功能,癌症病人才能有機會自然康復。癌腫瘤消失並不意味著癌症痊癒了,它只是說明癌細胞處於身體白細胞的控制之下。只有清除體內癌症環境,只有全身恢復健康,才能治癒癌症。--澳洲 Ross Horne
★癌症痊癒(自然康復)的機會取決於三大要素:
a、病人肝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殘存功能。
b、病人免疫系統的恢復程度。
c、病人的抗爭精神。
只要恢復營養物質正常代謝功能,只要中止自體中毒,只要身體解毒能力完全可以處理癌細胞製造的毒素,血液化學就會恢復平衡狀態,惡性腫瘤就會自動消失。只要循環改善、氧氣增多,就不僅會延緩甚至遏制腫瘤生長,而且會幫助免疫系統恢復功能。只要身體天然抗腫瘤化學與免疫系統摧毀力的整體合力超過癌細胞增殖的能力,就會打贏征服癌症的戰爭。取勝關鍵不是癌腫瘤多少,而是身體再生能力和外界增援能力高低。有時,各類草葯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抗癌效果。--澳洲 Ross Horne
★從廣義上說,時至今日,傳統癌症醫學治療已變成了失敗和恥辱的代名詞。當代癌症醫療已蛻變為行業性瀆職。--Brian Richards博士
★我的研究最終證實,未接受醫學治療癌症病人的生命,要比接受了醫學治療癌症病人的生存時間長4倍。若癌症病人拒絕醫學治療,則平均生存時間為12年半;若癌症病人接受了外科手術和其他醫學治療,則只能生存3年。在個人發表的論文"癌症治療比癌症本身更危險"中,瓊斯博士進一步指出:"盡早發現癌症症狀會延長病人生命的觀點荒唐可笑。沒有一位醫學科學家或一項醫學研究曾證明事實如此。另外,研究發現,未接受醫學治療的乳癌病人壽命,要比接受了醫學治療的乳癌病人長4倍。大手術或化療不會延長癌症病人的生命,若拒絕醫學治療,則多數癌症病人會活更長時間。毋庸置疑,給癌症病人做大手術是弊多利少。--Hardin Jones博士
★若病人5年內未復發癌症,則醫生會認為他或她已治癒了癌症,故醫學統計的治癒率並未反映出真實情況。若將相對無害的皮膚癌計算在內,則癌症總治癒率會很高。顯然,癌症發現得越早,則病人越容易符合5年標准,而事實上並未延長病人生命,只不過令統計數字好看罷了。傳統的癌症治療手段主要有三種:外科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它們都會損害身體,且往往都會惡化病情。若用外科手術切除了單個腫瘤,則會中止該腫瘤的寄生行為,或許會有利於康復,不過,多數病人不僅體循環已有數百萬游移癌細胞,而且往往已經轉移。即使一位外科醫生說腫瘤全切除了,也只是自我安慰罷了。--澳洲 Ross Horne
★外科手術或活組織檢查會引起組織細胞分化,最終會刺激癌腫瘤生長。詹姆斯.佩吉特爵士認為:"外科醫生對身體局部的損傷恰好為癌腫瘤生長提供了機會。"
★術後,馬上就要做放療和化療,有時也只做其中一項治療。即使到了癌症晚期,醫生也希望抑制癌腫瘤生長,進而延長病人生命。放療往往會縮小腫瘤,盡管結果令人鼓舞,但充其量不過是緩解了症狀。若繼續放療,則會損壞健康組織,殺死大量免疫系統的白細胞。杜威(Dewey)博士是美國密執安大學的治療學教授,他說:"用鐳治療晚期癌症,不僅無效,而且會殺死腫瘤周圍的健康組織、損壞血管和防護腺,進而減緩了傷口癒合速度,無法消除一些內臟器官的疾病,於是身體康復就成了一句空話。"
★化療所謂的益處是,化學物質在全身循環,進而可殺死全部癌細胞;化療所謂的壞處是,化學物質會抑制健康細胞的增殖,進而引起脫發和各類組織潰瘍,還會引起惡心、嘔吐、頭暈等,同時會令免疫系統不堪一擊。醫療當局和化學製造商都承認,化療使用的化學葯品確實會引發癌症,葯劑師為了避免傷及自己,總是身穿特製防護裝並戴上面罩來處置化學葯品。醫生將這類劇毒化學葯品注射入癌症病人血流,病人近乎衰竭的肝不得不倉促應戰,頑強抵抗。只有恢復了肝臟和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才能維持和延續病人的生命。化療有百害無一益,它只會加速病人的死亡。--澳洲 Ross Horne
★我堅決反對化療。化療的唯一效果就是加重病情。世界上有許多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化療名列是第一。--Charles Huggins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
★科學和偽科學其實就差一步,如果你往前走一步,那麼就變成了偽科學。過度濫用放療,化療,移植,並且列為正規療法的西醫治療手段來治療腫瘤正是這么一種科學,它一開始就披上虛偽的外衣。不論是放療,化療,還是移植療法,對癌細胞的作用僅僅是遏制,對人體正常細胞是一種傷害。如同莊稼需要營養,農民就會為莊稼澆水,施肥。適當澆水,適當的上肥,那麼莊稼就豐收。如果連續大雨,還要給莊稼澆水,莊稼就會減產一樣,過度濫用一種方法就會起到反作用。
化療會產生兩個醫學難題:第一,化學葯品也會危害人體正常細胞,人體就會變得虛弱;第二,化學葯品不能遏制人體內產生新的癌細胞,如果化療成功,人體變得虛弱,之後新產生的癌細胞可能會更加兇猛,經過一次化療,人體就虛弱一次,經過多次化療之後,體內的癌細胞已經被培養成了超級殺手,無所顧忌,人體正常細胞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下只能被癌細表肆意侵略。
放療會產生兩種後果:第一,不能保證不傷害人體正常細胞;第二,不能保證體內部再產生新的癌細胞。而且放療一次,人體正常細胞也會被傷害一次。很多癌症作放療化療的時候都很痛苦,吃不下飯,頭發脫落,惡心等。
⑻ 洪濤的人物生平
洪濤,原名洪玉良,又名裕良、均良,1912年出生於江西省橫峰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給地主放牛,做長工,受盡了苦不堪言的壓迫與剝削。在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中,參加了贛東北蘇維埃運動。1928年春,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3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洪濤隨紅一方面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任紅九軍團第七團團長,暫編師代理師長。長征中,洪濤參加了巧渡金沙江等多次戰斗,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煮皮帶等艱苦磨煉。1935年8月,紅九軍團改為紅三十二軍,任第七團團長,到達陝北,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12月底,洪濤受黨中央派遣,由延安到山東省委工作,任省委委員。1938年1月,參與領導了徂徠山起義。後組建了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洪濤任支隊司令員。
隨後,洪濤率北路軍,攻克萊蕪城,設立八路軍駐萊辦事處。後揮師北上,以蓮花山為根據地,在淄博地區會合其他抗日武裝,在三個月將部隊擴大為兩個集團,引起國民黨頑固派恐慌,取締了八路軍駐萊辦事處。為此,其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反擊萊蕪的頑固派部隊,俘敵3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救出我方被捕人員。第四支隊改為山東人民抗日聯軍獨立第一師,任師長。1938年5月初,國民黨別動隊第五縱隊司令秦啟榮,從四面八方調兵遣將,准備再度攻打萊蕪城,企圖消滅我抗日游擊隊。為避免「摩擦」,第一師撤至魯西鎮,但敵仍尾隨追擊,洪濤遂率部以三個團兵力進行反擊,經過三晝夜的激烈戰斗,把國民黨頑軍大小十個團打得一敗塗地,迫使頑固派停火談判。此時,洪濤已重病纏身,反秦戰役勝利結束後,洪濤的病情更加惡化,5月8日,病逝於徂徠山圈裡村。
消息傳到各部隊時,全體指戰員悲痛萬分,個個淚流滿面,有的止不住放聲痛哭。圈裡和附近村莊(南北上庄、鄧許二庄、顏庄等)的群眾,聽到洪濤司令員逝世的消息後,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為寄託黨和人民對洪濤的哀思,支部黨委、全體指戰員和附近村莊的群眾近3000人在泰安縣上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大家深切緬懷洪濤為黨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隊的創建立下的不朽功績。
⑼ 洪濤的主要事跡
巍峨的泰山腳下,庄嚴肅穆的泰安烈士陵園里,有12座泰山花崗石砌成的烈士陵墓座落在墓群的北首,其中為首的那座大墓,安葬著抗日戰爭中英逝的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司令員洪濤烈士。每當清明時節,成千上萬的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到陵園掃墓時,人們總要在他的墓前肅立、默哀,一次次一遍遍地講述他英雄的革命事跡。
洪濤,原名洪裕良。是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幹部,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革命烈士,山東著名的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泰安人民愛戴的司令員。
1912年4月,洪濤出生在江西省橫峰縣青板橋鄉排樓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父兄靠給地主種田、扛長工養活全家,生活極其困苦。年幼的洪濤,因家裡無力供他上學,不到10歲就上山砍柴,下地幹活,14歲就給地主放牛;飽受飢寒和人間之苦。地主不勞而獲並享榮華富貴,窮人整年勞動還是挨餓受凍,這種社會現實使幼小的洪濤十分憎恨黑暗的舊世界。
1926年初黃道、吳先民等中共黨員在橫峰縣開展農民運動,吳先民在青板橋組織起了「農民協會」,號召貧苦農民「打倒土豪劣紳」,「泥腳翻身做主人」,點燃起農民革命的烈火,使洪濤非常振奮。特別是農民協會組織農民開展的「廢債抗稅」、「分田分地」的斗爭,更使洪濤打心眼裡贊成。他再也不願當牛做馬,任人奴役了。1927年2月,年僅15歲的洪濤毅然參加了革命的行列。吳先民見洪濤年紀尚小,又聰明機靈,就把他留在身邊當通訊員,做送信、警衛等工作。洪濤干起了為農民兄弟謀解放的事兒,渾身是勁,總是十分出色地完成任務。
1928年初,中共黨員方誌敏、邵式平、黃道、吳先民等,在農民運動的基礎上,發動領導了贛東北戈(陽)橫(峰)農民暴動。他們制定了斗爭綱領,建立了農民武裝,打擊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斗爭搞得熱火朝天。年輕的洪濤跟隨吳先民東奔西走,並當上司號員。他積極做好領導交給的每項工作,在斗爭中受到了教育和鍛煉,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1929年2月,洪濤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1929年秋,信江特委根據方誌敏意見,在弋陽吳家敦建立了信江軍政學校,以培養紅軍基層幹部。在第一期開學時吳先民就送洪濤到軍政學校學習。洪濤雖然沒讀過書,但聰明好學、又很刻苦,成績很出色。結業後下連隊鍛煉了三個月。第二學期開學後,他被安排當了學員分隊長,結業後被分配到方誌敏領導的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任排長。獨立團為保衛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多次反擊白軍的「圍攻」,作戰頻繁。洪濤在戰斗中沖鋒在前,非常勇敢,不久便升任為連長。獨立團也擴編為江西紅軍獨立師。1929年8月,獨立師根據中央指示擴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洪濤先後任紅十軍四旅十團一營營長,十團副團長。在方誌敏領導下。為建設、保衛贛東北根據地英勇斗爭,做出了貢獻。
1933年1月,堅持「左」傾錯誤路線的臨時中央,下令紅十軍調離贛閩浙革命根據地,南下並入中央紅軍。洪濤隨紅十軍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被派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不久改為「紅大」)學習,畢業後任紅七軍團十九師第五十六團團長。紅七軍團是由紅十軍和紅三軍團的紅五師組成的。在軍團長尋淮洲、政委肖勁光指揮下,參加了艱難的第五次反「圍剿」戰斗。洪濤率團經常 出擊閩西建寧、沙縣、三明、永安、梅越等地。他跟隨軍團首長,力所能及地排除「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指揮,打了很多勝仗。在梅越戰斗中,洪濤第一次受傷,被子彈打中腰部,在安遠石紅軍醫院養傷4個月。
1934年10月,洪濤傷愈出院,被分配到羅炳輝任軍團長的紅九軍團,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途中,紅九軍團擔負了掩護紅一方面軍主力北上的艱巨任務.長時間單獨行軍,打了許多惡仗、險仗。洪濤每戰必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先後三次負傷。最後一次負傷,子彈穿進肺部,彈頭殘存體內無法取出,使洪濤年輕的身體受到很大損害。1935年7月.紅九軍團和中央紅軍主力翻越了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到達川西的懋功和兩河口地區。1936年6月,黨中央的紅一方面軍進行了整編,紅九軍團編為第三十二軍,洪濤任該軍第七團團長。
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後洪濤被派到延安「抗大」高幹科學習。這時的洪濤,雖年僅24歲,但已是我軍身經百戰的指揮員,經過「紅大」、「抗大」的學習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鍛煉,思想理論水平和軍事指揮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為黨的一名成熟而出色的領導幹部。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人民奮起抗戰。中共山東省委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決定以本省幾百名黨員為骨幹,廣泛發動群眾,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並部署了開展武裝起義的准備工作。但搞武裝起義,最缺乏的是會帶兵打仗的軍事於部,省委便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央請求派一批紅軍幹部和抗大學員來山東領導抗日武裝起義。10月,洪濤等一批紅軍幹部從延安被派往山東。
洪濤等長途跋涉,化裝來到濟南,與省委取得了聯系,被派到魯西北的聊城等地開展抗日工作。這時.在聊城地區主政的國民黨官員是抗日愛國人士范築先將軍,他積極與我黨合作抗戰。洪濤被安排在范的保安司令部政訓處任職。政訓處實際上是中共魯西北特委的公開機關,洪濤以政訓處的名義積極開展抗日工作。11月,堂邑縣黨組織動員了一支20餘人的抗日武裝,范築先命名為」山東省第六區抗日游擊第一支隊」。任命洪濤為支隊長,李福堯任指導員。這支武裝被群眾稱之為「洪隊」。洪濤率領新成立的第一支隊在堂邑城東一帶農村活動,動員人槍,擴大隊伍,很快發展到六七十人。洪濤還用黨的統戰政策和紅軍的治軍原則教育訓練部隊,使這支游擊隊的軍政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後來,這支部隊被編為魯西抗日游擊第十支隊,成為我黨領導的一支骨幹武裝。
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從濟南陸續遷到泰安,決定在泰安直接領導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並在泰安、萊蕪、新泰、寧陽等地做了一系列組織發動工作。12月,日軍逼進濟南,韓復榘的國民黨省政府及其10萬大軍望風南逃,形勢日趨緊張.省委見起義時機即將成熟,遂通知洪濤趕赴泰安參加領導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
1938年1月1日,同黎玉、趙傑、林浩等領導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宣布成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洪濤任司令員。 起義隊伍發展至400餘人,編成三個中隊。後伏擊日軍兩次告捷,又攻克萊蕪城,向淄川、博山進發,沿途擴大隊伍至2000人。遂成立抗日人民政權「萊蕪縣政執行委員會」,四支隊改為山東人民抗日聯軍獨立第一師,洪濤任師長,不久又改回原番號。 因連續行軍作戰,病情惡化,1938年5月25日,洪濤不幸病故於徂徠山勸禮村(又稱圈裡村)。時年26歲 。
⑽ 洪濤哪一年出生的
洪濤,出生於湖南省株洲市,畢業於湖南工業大學,中國內地男導演。
中文名
洪濤
別 名
洪導、洪老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星 座
金牛座
身 高
180cm
出生地
湖南省株洲市
出生日期
4月24日
職 業
導演
畢業院校
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