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心肌梗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肌梗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發布時間: 2025-01-02 08:15:50

❶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介紹

王力寧,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1956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之後赴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腎內科留學四年。從事內科學及腎臟病學醫、教、研工作2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腎臟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防止腎臟疾病的慢性化,延緩慢性腎衰竭的進展。


劉盈從事精神科、心理治療及相關教育工作22年,1998年獲中國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醫科大學臨床葯理學博士學位。擅長重症精神疾病的診治,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精神病學及家庭治療、個別心理治療。


辛世傑,男,醫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1986年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1997年獲得中國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1998-2002年赴美進行博士後研究,從事血管發育及細胞周期調控的實驗及臨床工作。擅長血管外科手術,尤其是普通外科手術。


谷天祥,教授,1964年出生,博士學位,主任醫師,博導。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從事心臟外科工作19年,專業特長為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先心病等的外科治療。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完成雙乳內動脈搭橋手術和心中靜脈動脈化手術,總結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脈搭橋手術治療經驗,開展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


郭克建,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1984年在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留學,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中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普通外科工作,因工作和業績出色,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胰腺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和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療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王運傑,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後一直在該校附屬一院神經外科工作,1989年獲醫學碩士學位。在日本醫科大學從事腦外傷的基礎研究,學習腦顯微手術,2000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在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20餘年。帶領神經外科在遼寧省內率先開展顯微外科手術,支持和扶植中青年骨幹力量,在東北三省范圍內率先開展了神經介入技術。


袁媛,教授,女,195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88年及1994年分別獲得腫瘤病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胃癌病因、早期診斷及綜合防治研究,創建了全國首家胃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近年來,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臨床應用,設立了胃病監控門診,開展了有特色的臨床胃功能檢測新項目,對受檢者進行胃功能狀態評估,胃癌及其癌前狀態篩查、臨床治療療效判定及胃癌高危人群動態監控等。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五項研究成果分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三等獎,遼寧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1)心肌梗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擴展閱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建於1908年,位於沈陽市南京北街,座落在中山廣場旁,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醫院佔地面積5萬余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遼寧省、沈陽市醫療保險定點醫院。

❷ 陳鏡開的其它相關

為祖國立下一大堆功勞的陳鏡開從舉重台上退下來後,很快就走上了領導崗位。他一直保持著低調和淡泊的處世觀。在他任廣東省體委副主任期間,也常見他有專車不坐,騎著自行車出外開會。省體育局工作人員回憶起他,第一個共同印象就是「平易近人」,「他從不讓別人叫他陳主任,大家也隨他的意思,從老到少,都叫他『開叔』,他聽到了就笑得樂呵呵的。」
退休後,陳鏡開一直住在廣州陵園西路廣東體委大院里,閑時就在院子里散步,或者去附近公園鍛煉。兒子陳競奎曾介紹父親的幸福晚年說:「他每天早上8點吃早餐,早餐後散步,有時到烈士陵園及中華廣場散步,有時上街。午休後,他就侍候他那些玫瑰花兒、喂兩只寶貝畫眉鳥兒、洗鳥籠。」
陳鏡開喜歡養花,所以經常買了一盆又一盆地搬回家,不過他也承認自己不會養花:「買一把花兒開不了多久,所以就一盆盆地買,養不活的,只當是買了插花。」樂觀的個性一直貫穿著他的人生。他還特別喜歡小朋友,退休了之後,在體委大院里成了「孩子王」。院子里小孩一撥接一撥地長大了,有些小朋友都已經不知道他「世界紀錄保持者」的光輝頭銜,卻始終記得大院里那個親切的、養了很多鳥兒的「開叔」。
性格開朗的陳鏡開,無論是當運動員時代還是體育官員時期,都和媒體保持良好的關系。
退休後,他卻一直保持低調的生活,婉拒了很多采訪。
但在兩年前,在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的活動中,他卻主動積極地配合了采訪,回憶了周總理關心中國體育、關心運動員的感人故事。
他生前還透露,在1960年元旦的聯歡晚會上,周總理鼓勵陳鏡開,抽煙、喝酒對身體不好,尤其是運動員,更不能涉及,他永記於心,終身堅持不染煙酒。 打破世界紀錄後,陳鏡開載譽回鄉,在莞城、石龍等地展開密集的匯報表演,場場上萬人爭相觀看,現場的氣氛洶涌澎湃。
陳鏡開有一次去莞城街上買鞋,被群眾認出,爭相歡呼,也傳到時任東莞縣委書記林若耳朵里,於是馬上派人將陳鏡開找來,要他做舉重表演。到了現場,才發現已經人山人海,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表演的實況,就是為了一睹英雄的風采,或者說是來感受一種精神。 陳鏡開自幼喜歡玩一種「拱石擔」的游戲。這種游戲在當時的香港頗為流行,由兩塊紅石鑿成的圓石餅,中間穿入一根柴棍,很像舉重杠鈴。與香港毗鄰的東莞也有很多人玩,陳鏡開玩這個很有天分。後來他被大哥陳枝送到廣州華南聯合大學附中就讀,並在附近的譚氏健身院打雜,祖籍香港的譚文彪是該健身院的老闆。
1952年,中南軍區體工隊的舉重教練李啟龍找到相熟的譚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里有所發現,譚文彪向他推薦了陳鏡開,不僅因為這個1.49米的小個子兩腿奇粗,全身肌肉發達,還因為他想為陳鏡開找到一口飯吃——當時物質匱乏,飯量奇大的陳鏡開根本吃不飽飯。 陳鏡開在中蘇舉重友誼賽上打破世界紀錄後,國際上出現了一種質疑的聲音,說這個紀錄是「用筆寫出來的」。這讓陳鏡開非常惱火,憋著一股勁要在國際體育賽事上證明自己,1957年8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三屆青年友誼運動會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
在最後一舉之前,前蘇聯運動員認為冠軍非己莫屬,甚至將國旗掛到了第一名的旗桿上。上場之前,陳鏡開說:「反正是杠鈴底下找人」——要麼就舉起來,要麼就給砸趴下。他成功地舉起了140公斤的杠鈴,五星紅旗在第一名的旗桿上冉冉升起。 2010年12月6日15時16分,從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來噩耗:新中國體育的開拓者、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來自東莞石龍的舉重名將陳鏡開因病逝世,享年75歲。
陳鏡開於15年前被查出大面積心肌梗塞,多年來這位偉大的運動健將與病魔勇敢斗爭,多次創造了生命奇跡,直至12月6日下午3時16分撒手人寰。
東莞石龍體委主任陳蘇媚在醫院陪伴陳鏡開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據她透露,陳老走得十分安詳,家人和親戚朋友也都及時趕到,見到陳老最後一面。
陳鏡開的獨子陳競奎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前一天晚上父親還很清醒,但是到了6日凌晨4時就昏迷了。等兒子趕到時他已經重度昏迷,一直依靠呼吸機維持堅持到了15時16分。臨終前,陳姓一家40多人都到醫院分批見了他最後一面。 昨夜,南都記者電話聯繫上陳鏡開侄子、前奧運舉重冠軍、現任廣東省舉重隊教練陳偉強。他說,12月1日,醫院已經搶救過一次了。第二天,他去探望過陳鏡開,身體狀況已經很差。「當時他還硬挺著說讓我不要擔心,眼睛濕濕的。」電話中,陳偉強不願意多說什麼,情緒十分低落。據陳競奎介紹,昨天早上8時,陳偉強獲知消息時,正在海口開會,中午12時趕到中山一院,「當時父親很努力睜開眼看了偉強一眼。」
陳競奎認為,這是父親一直挺著沒有走,就是在等陳偉強回來。「這一眼,似乎是說把舉重事業交給陳偉強。這是父親最熱愛的體育事業。」當時親人用東莞石龍話對他說,讓他一路走好,體育事業後繼有人,陳鏡開眨了一下眼睛。「他走得很安詳,見到所有親人,應該沒有遺憾了。」
陳競奎說,父親生前已做好後事安排,包括讓子女照顧好母親等都交代清楚。這名低調的老人很喜歡種花,包括玫瑰花。「父親說,後事一切從簡,只希望與多一點鮮花相伴。」
中山一院心臟監護室主任何建桂介紹,陳鏡開昨天15時16分在該院心臟監護室因肺部惡性腫瘤過世。
何建桂介紹,15年前,陳鏡開因為冠心病心肌梗死,到中山一院住院。最近這一年來,陳鏡開又出現了心功能不全的情況、今年9月到該院住院,主要症狀是氣緊,同時還發現了肺部惡性腫瘤。住院期間,醫生主要對他進行了抗腫瘤和針對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的治療。「陳鏡開脾氣特別好,對人很有禮貌,對醫護人員都很配合。15年來,跟我們這里的醫護人員都很熟,他沒有任何特殊要求。」
陳競奎說,那一次,父親心臟停止跳動了2分鍾,在電擊第4次後才恢復心跳。醫生們說:「開叔活過來,是他為自己創造的『第11次世界紀錄』!」他依靠運動員時代驚人的意志力,成功地從死神那裡又贏回了10多年的幸福時光。其實陳鏡開心肌梗塞的面積比較大,從前壁到後壁有88%,只能靠葯物維持。那次死裡逃生的經歷給陳鏡開的打擊挺大,但是他依然熱愛體育。 剛剛過去不久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閉幕式,陳鏡開是堅持在病床上看完。其實醫生要他9點鍾就睡,他雖然很虛弱還是硬挺到了看完才睡。陳競奎稱,父親很關心亞運會的賽事,每天的金牌動態。陳鏡開也很關心東莞的舉重。每次廣州台有講解乒乓球,還有陳偉強講解舉重,他都讓兒子轉台。每次看完還要跟家人說自己的見解,比如運動員成功在哪裡,失敗在哪裡。
「他的離開,我們都很悲痛。」東莞石龍鎮體委主任陳蘇媚昨天握著陳鏡開的手,目睹他的離去。
在兩個月前,陳蘇媚曾探望陳鏡開,後因要籌備東莞舉辦的亞運會舉重項目技術服務,就難抽空。陳蘇媚特地邀請陳鏡開到東莞來看舉重比賽、看老朋友,陳鏡開答應了,說身體好了就來,可惜,近一段時間,他身體時好時壞,這一約定憾未能實現。
陳蘇媚不會忘記,陳鏡開獲得第三次世界冠軍的時候,腰椎骨都裂了,這么重的傷,他都還堅持去參加各種比賽。「他雖然走了,但他自強不息、永不認輸的體育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們,這是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大財富。」陳蘇媚說。 本報訊 我國著名的舉重運動員、廣東省體委原副主任陳鏡開同志,因病於2010年12月6日15時1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75歲。
陳鏡開1935年12月1日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他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曾經10次打破舉重世界紀錄,5次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記功一次,並被推選為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首批獲得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曾經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六次接見。1997年入選國際舉重聯合會名人館,後任亞洲舉重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1987年5月11日,國際奧委會授予陳鏡開奧林匹克銀質勛章,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獲此殊榮。
陳鏡開還曾榮獲國際舉重聯合會授予的金質獎章和最高榮譽銅質獎牌,亞洲舉重聯合會授予的金質獎牌和最高殊勛金質勛章,國際健美聯合會授予的銀質勛章和金質勛章,獲中國舉重協會貢獻獎金獎,被評為新中國體壇45英傑和「新中國體育50星」之一。 (余莎米)

熱點內容
空軍招大學生 發布:2025-09-12 13:29:24 瀏覽:248
同濟大學院聘教授 發布:2025-09-12 13:14:51 瀏覽:407
大學生自強事跡 發布:2025-09-12 13:01:34 瀏覽:925
大學老師與高中老師的區別英語 發布:2025-09-12 12:42:48 瀏覽:397
大學生禮儀實訓 發布:2025-09-12 12:34:38 瀏覽:771
對大學生創業的思考 發布:2025-09-12 12:21:35 瀏覽:138
廣州大學生優惠 發布:2025-09-12 12:09:46 瀏覽:199
大學生當兵2017年 發布:2025-09-12 12:05:21 瀏覽:989
樓教授北京大學 發布:2025-09-12 11:59:31 瀏覽:103
大學生看小孩 發布:2025-09-12 11:45:17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