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小平的姐姐在上大學

小平的姐姐在上大學

發布時間: 2025-02-10 00:53:22

『壹』 小平的姐姐在上大學,媽媽每個月(按30天算)按每天10元的標准給他一筆零花錢。 (1)如果姐姐每天

1)設夠用x天
6x=10*30
6x=300
x=50
答:一個月的零花錢夠用50天
2)如果姐姐每天花15元,可以用幾天

設可用y天
15y=10*30
15y=300
y=20
如果姐姐每天花15元,可以用20天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祝學習進步

『貳』 鄧小平爺爺少年時的故事 短一點 急用

少年鄧小平
1904年鄧小平生於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的一農民家庭。父親鄧文明按照鄧家家庭排行的「先」字,為他取名「鄧先聖」。
鄧先聖5歲時,父親把他送到村裡的私塾讀書,老先生看見鄧先聖臉圓圓的,還長著個圓圓的鼻頭,寬寬的額頭下是濃濃的眉毛,皮膚白白的,個子不高,文文靜靜,挺有精神,看著看著笑了,就喜歡上這個孩子了。老先生覺得孔老夫子才是聖人,先聖這名字要改。鄧文明覺得有道理,就請老先生給孩子取個名字。老先生想了想說:我看就叫鄧希賢,希望他將來成為賢人。就這樣鄧希賢這個名字一直用了好多年,直到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的時候,鄧希賢受黨中央指示到武漢工作後改名鄧小平。
在私塾讀書時,鄧希賢非常聰明,又很用功,老師講過的功課,他很快就能記住,課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歡他。他的毛筆字寫得也很好。當時老師對寫的好的字就在字上打個「O」,學生們把它叫做「雞蛋」,鄧希賢的毛筆字作業每次都得很多「雞蛋」。一次回到家裡,母親看到兒子得這么多「雞蛋」,非常高興,就到廚房真的給他煮了一個雞蛋吃,作為鼓勵。在當時這是不錯的獎勵了。
鄧希賢在私塾學習了一年多後,父親又把他送到離本村三里路的北山小學讀書,從牌坊村到學校的路是土路,一下雨路就很不好走。可是無論嚴寒酷署,還是刮風下雨,小希賢都堅持上學,從未誤過課。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放學時間過了很久還不見兒子回家。又過了很久才看見渾身是泥的鄧希賢,母親一把拉過兒子,上下打量心疼地說:「孩子,你這是怎麼啦?」鄧希賢卻毫不在意地說:「沒什麼,雨天,路太滑,我摔了幾跤」,「摔壞了嗎?」,「沒有,你放心!」說著把淋濕的書本掏出來放到灶台上烤。
第二天一早,雨還在不停地下,鄧希賢收拾書包又要上學去,母親攔住他說:「娃兒,下這么大雨,路不好走,今天就別上學了。」鄧希賢聽了,急忙說:「那可不行,我不能曠課。」說著就要走。母親攔不住,就掏出兩個銅板塞給兒子說:「中午就別回家吃飯了,省著路滑摔跟頭。」可是等到下午放學回來,鄧希賢從書包里又掏出了那兩個銅板交給了母親,母親忙問:「你怎麼又拿回來了?」他調皮地摸著肚子說:「我一點不餓,中午就沒吃。」母親眼圈紅了,她知道,兒子捨不得吃,是在為家裡節省啊!後來碰到下雨天,母親就在家裡煮好飯託人帶到學校去給兒子吃。
鄧希賢不但聰明,而且好學,在班上的學習成績總是拔尖的,老師和同學都喜歡他。在北山小學他讀了4年。
1915年,鄧希賢考上了廣安縣高小。這在當時來講是很不容易的,廣安縣只有這么一所高小,每年只招一兩個班,能考上的都是優秀的學生。廣安離家20多里路,只得住校,每周回一次家。
一天,在鄧家老院子里,鄧文明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他滿臉怒氣,大聲問道:「你們誰做的好事,快點承認!」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鄧文明在查賬時,發現丟了5塊銀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5塊銀元可買5擔穀子。院子里空氣有點緊張。這時只見鄧希賢站了起來說:「是我拿的!」說著他拿起一根竹片遞到父親手裡,轉過身去,意思是情願挨打。鄧文明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偷了銀元,氣得臉都變了色,揮起竹片打了下去,一下,兩下、三下……母親想要拉住,一看鄧文明那張鐵青的臉,沒敢說話。
鄧文明打了幾下,看到兒子忍著不哭,淚水在眼睛裡轉來轉去,他想到平時這孩子很知道節儉,給他零花錢都捨不得花,怎麼偷偷拿這么多錢呢?於是他放下竹片,大聲喝問:「你說,這錢你干什麼用了?」小希賢忍著疼痛,倔強地站在那一聲不吭,母親著急了,拉著兒子的手說:「好孩子,你快說,讓我們都急死了呀!」鄧希賢看著母親眼裡的淚珠滾滾落下來,才說出其中的原委。
原來,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他看到一個同學在哭,哭得好傷心。他便走上前問道:「你怎麼了?」這個同學說:「我妹妹病了,發高燒,躺在床上快要死了!」「那快去請醫生呀!」聽了這話,那個同學哭得更傷心了。鄧希賢打量了一下這個同學,他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心裡明白了,沒有錢怎麼請醫生呀!回到家裡,一個晚上沒睡好覺。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拿了父親的五塊銀元來到學校塞給那個同學說:「快去請醫生給你妹妹看病!」父親聽了兒子的敘述一下子明白了,呆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他一把抱住兒子說:「你為什麼不早說啊!」小希賢回答說:「我偷了錢是該挨打的,有什麼好說的!」
鄧希賢小時候就不信神不信邪。至今在他家鄉還流傳著一個神堂不神的故事。
在離鄧家大院半里多路的地方有一條石壩,從協興到廣安的路穿石壩而過。在路與壩交匯的地方有兩塊神道碑,3米多高,1米多寬,矗立在兩個巨大的石烏龜背上。據說這兩塊石碑連同馱碑的石烏龜都有神氣,碰不得。
有一天,希賢和小夥伴們又來到石壩上,他看著兩個大石烏龜,突然產生一個想法:到石龜身上坐一坐多好玩呀!於是他招呼大家說:「咱們爬到烏龜背上怎麼樣?」小夥伴們都愣住了,從來沒敢爬上烏龜背,這個說:「爬石烏龜會肚子痛」,那個說:「得罪了神碑家裡要遭災的!」都不願意爬。小希賢全不在乎,眉毛一揚,小拳頭一攥喊道:「一個石頭做的烏龜,有那麼大神氣?我不信,你們不敢爬,我爬!」說著就蹭蹭地爬上了石龜腦袋上,手舞足蹈地喊起來:「快來呀,好耍得很!」小夥伴們嚇得臉都變了色,連連叫他下來,不然要惹禍的。小希賢卻若無其事,玩得挺高興!他用小手拍烏龜腦袋,毫不在乎地說:「惹禍就惹禍,看它把我怎麼樣!」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好多天過去了。鄧希賢的肚子沒有疼,他家裡也沒遭什麼災,小夥伴們才都放了心,原來神龜也不神呀!大家對鄧希賢更佩服了。後來,小夥伴們也都跟他爬到石烏龜身上去蹦呀,跳呀,玩得挺開心。鄧希賢從小就不迷信,不信神,不信邪。
鄧希賢1915年考入廣安高小。1918年考入廣安中學,學習不到一年,在父親鄧文明的支持下,進了重慶的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20年8月27日,在他剛滿16周歲的時候,從重慶乘船到上海,9月11日從上海乘法國郵船去法國。經過39天的顛簸,於10月19日到達法國的馬賽港。
當時與鄧希賢一起去法國勤工儉學的有82人。他們為什麼要去法國呢?在黑暗的舊中國,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反動統治階級壓迫,許多人看不到光明的出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他們看到一線曙光。因此,許多知識分子決心出國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到法國勤工儉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到法國去不是旅遊,是去勤工儉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學生沒有錢,只好坐在貨艙里,那裡機器轟鳴,到處堆放著貨物;味道難聞,蒼蠅、臭蟲、蚊子使人難以忍受。風平浪靜時他們就到甲板上去透透氣,就像在監獄里犯人放風一樣。望大海,天水一色,海鷗在高空飛翔,遇到風浪時輪船一會兒被掀上浪尖去,一會又跌入浪谷。最厲害的是在印度洋上遇到連續3天風浪。鄧希賢不但一點東西吃不下,連苦膽也差一點吐出來。他和82個同伴堅持下來。一路上他們親眼看到資本主義的繁榮,也看到資本主義的黑暗與腐朽。鄧希賢親眼看到一些窮苦兒童在輪船上乞討。有的乘客故意把錢幣扔到海里,讓窮孩子們潛入海中去把硬幣摸上來,他們以此為樂。鄧希賢看到這些,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
鄧希賢到法國留學那一年他16歲,從此開始了一個偉大的探索,就是如何救中國,如何建設中國。這個志向從那時起,就堅定不移。
到了法國,輪船先到法國南部港口馬賽。然後,坐了16個小時的汽車來到法國首都巴黎。在巴黎西郊的中國留學生住地,鄧希賢遇到了來自四川的聶榮臻,聶榮臻熱心地幫助鄧希賢,為他做這做那。後來,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到法國勤工儉學,首先是過語言關,鄧希賢和20幾個同學進入了法語補習班。
鄧希賢來法國之前,他父親賣谷賣地給他准備一些錢。他知道這些錢來之不易,花起來格外小心。現在法國國家檔案館還存有當時中國留學生的開支細賬,其中記載著鄧希賢當時每個月的雜支費是18個法郎左右,而其他中國留學生是25個法郎左右。這說明鄧希賢非常節省。盡管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鄧希賢還是交不起學雜費和食宿費了。學習了5個月他就進了一個鋼鐵廠打工。運煤、搬鋼板,什麼都干。一天下來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就這么干,一天才能掙10個法郎。後來鄧希賢又在巴黎干過各種零活,在飯館當過招待,在碼頭運送貨物,在建築工地搬磚,還做過清潔工,親身體驗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體驗了受壓迫剝削的滋味,對資本主義有了切身體會和深刻認識,為他以後真正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基礎。

熱點內容
大學生如何看待這次疫情 發布:2025-05-02 04:13:51 瀏覽:397
航空物流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02 04:07:10 瀏覽:850
山東大學教授陳哲宇 發布:2025-05-02 04:04:05 瀏覽:808
廣東省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專題答案 發布:2025-05-02 03:58:21 瀏覽:952
復旦大學2014年擬錄取碩士研究生公示 發布:2025-05-02 03:50:40 瀏覽:975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獎 發布:2025-05-02 03:49:12 瀏覽:111
北華大學醫學檢驗學院老師 發布:2025-05-02 03:44:54 瀏覽:710
大學生白讀 發布:2025-05-02 03:34:42 瀏覽:189
清華大學圖片女生宿舍 發布:2025-05-02 03:16:26 瀏覽:761
造紙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02 03:03:34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