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數字大學城
1. 中國數字大學城怎麼進不去了急急急!!
聽說是電信機房維護,在地址後面加:81,比如js.nclass.org:81
2. 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的項目進展
職教大學城自2009年底開工建設以來,核心區(教育片區)路網已基本拉通,水、電、氣、通信等市政設施全部到位,部分綠化工程基本完成,已有兩座橋梁竣工驗收並實現通車。並且,於2011年7月實現職教大學城公交開通,教育片區格局基本形成。
(一)完成了高屋建瓴的科學規劃。經過7次調整,完成了職教大學城從「園」到「城」的整體控制性規劃,勾勒了一個聚人、聚校、聚財,充滿希望與活力的職教大學城規劃藍圖。實現從單一教育功能的職教園到多功能多元、形象獨特並體現「兩型」特色的職教城區,與株洲老城、雲龍新城和周邊的地區協調發展。
(二)集聚了一批優質的職業學院。已入城的7所院校——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都是國內、省內有較大影響,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各具特色的高職院校。其中,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工貿技師學院已於2011年9月基本建成並實現招生開學。另外,根據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與株洲市人民政府簽署的《關於中國人壽項目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內容,確定保險職業學院和中國人壽企業大學(籌)也將落戶職教大學城。
(三)啟動了一批綜合配套服務項目。株洲市科技館、株洲市圖書館、株洲市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湖南職教數字圖書信息中心、湘菜文化園、職業教育高峰論壇、職業教育比武基地等職教相關配套項目都將落戶株洲職教大學城。職教大學城綜合配套服務項目商業步行街已基本建成並投入使用。教師公寓一期工程已於2011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力爭2012年完成一期主體工程,並實現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除此之外,還啟動了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龍母河(職教城段)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智慧廣場及其三大單體建築市圖書館、市科技館、智慧大廈項目,力爭2012年實現開工。
(四)確定了「兩型」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新能源、信息化、「兩型」指標體系編制等方面已形成研究成果。已建成兩個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000噸的污水處理站並投入使用。「一卡通」項目在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成功啟動。 (一)規劃先行,園區方案科學合理
經過國內外知名院所設計、知名專家評審,已完成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控制性詳規及先期入園院校(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修建性詳規方案的編制與評審;完成了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塊建築設計方案招標工作;制定了《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城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了園區共享資源建設意見。同時市政府為促進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城建設,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包括給予一攬子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決定,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
(二)保質保量,工程建設計日程功
院校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強化領導,創新方法,攻堅克難,目前已保質保量地完成如下工作。
1.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10 KV、220 KV高壓走廊搬遷,施工用水、電、路全部到位;完成規劃一路、二路、四路瀝青路面鋪設;規劃五路土方工程正在抓緊進行;規劃四路橋正在進行橋面及附屬工程施工,已具備通車條件;規劃六路橋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
2.院校建設:工貿技師學院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共有6萬m2建築在建,其中電子電氣樓已於10月19號封頂,一體化教學樓、學生公寓樁基礎施工已基本完成,圖書行政樓正在進行招標工作;有色職院共有11萬m2建築開始建設,其中1、2、3棟學生宿舍樁基礎施工已基本完成,教學樓、培訓樓、綜合樓、食堂已完成招標工作,現已開始進場施工;湖南鐵路科技職院土方施工正在抓緊進行,現已完成學生宿舍和食堂的招標工作。鐵科院正在組織學生宿舍等6萬m2等的建築招標工作。
(三)步步為營,土地報批穩步推進
已批回土地:湖南鐵路科技職院611.64畝、株洲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用地294.69畝、株洲市中等職業學校新校區建設用地134.16畝、有色職院303.09畝、共享區西區261.26畝、商院219.69畝,共享區培訓服務中心241.39畝,共計1806畝。
正在報批土地:園區共享設施建設工程實訓工廠項目,佔地面積141.47畝;共享區西區項目,佔地面積261.26畝;教師新村一期項目,佔地面積259.05畝;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735畝,共計1397畝。
(四)依法依規,征地拆遷全面啟動
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目前共完成征地拆遷1800畝,完成征地拆遷投入3.6億元。征地范圍涉及雲龍示範區學林辦事處橫石村、大豐村、太平橋村,龍頭鋪鎮興隆山村及石峰區井龍辦事處井龍村。湖南化工學院及園區共享服務中心征地拆遷工作已全面啟動,征地總面積1400餘畝,計劃投入資金2.8億元。為保障征地拆遷居民的正常生活,安置房建設也已同步全面開工。
(五)創新思路,招商融資成果喜人
目前,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共計到位資金6.1億元。正在辦理向工商銀行貸款1.5億元相關手續,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5億元貸款、與中國五礦集團戰略合作事宜正在洽談。
可以相信,通過明智的抉擇和不懈的努力,從園到城的跨越指日可待,讓我們共同期待多元活力的知識城,獨特宜人的魅力城,高效可行的低碳城。 根據職教大學城建設進程:
至2013年底,職教大學城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教育主導片區,並形成南部服務片區的城市級商業中心與研發中心,屆時,相關房地產項目也將投入運營。
至2015年底,職教大學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綜合實力全面提升,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將基本形成集職業教育、培訓、研發、餐飲、休閑、旅遊、居住、服務等功能於一體,聚集6萬常住人口的城市綜合體。
至2020年,職教大學城進入成熟發展階段。按照「城市名片、兩型典範、發展引擎」的發展目標,實現職教大學城從單一教育功能的職教園區到功能多元、形象獨特並體現「兩型」特色的職教城區,努力建設成為「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創新之都」,逐步奠定「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真正形成多元活力的知識城、獨特宜人的魅力城和高效可行的低碳城。
3. 中國數字大學城的學校功能
中國數字大學城專門針對Email作業批改不方便的問題,設計了高效率的作業批改回功能,答實現了學生作業的高效批改,具體功能有:
1、比Email更為方便的作業批改方式;
2、提供了發現作業抄襲的有力工具;
3、實現了理工科作業的在線提交和批改;
4、系統自動長期保留學生作業,擁有自己的教學檔案;
5、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促進90後大學生課堂積極發言;
針對高校關注的精品課程建設,中國數字大學城提出了「從改作業入手建設精品課程網站」的新思路,和基於跨校虛擬教研室的共享新平台。為教師展示自己的課程網站,提供了強大的3D課程和便利的2D課程兩種不同風格的表現形式,均可實現自主建設、自主更新。
4. 中國主要大學城
在中國,大學城建設是20世紀90年代繼高校合並、高校擴招之後高教領域的又一大手筆。2000年8月,廊坊東方大學城拉開序幕,其後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學城相繼拔地而起,僅兩年時間,全國規劃建設的大學城達50多座,涉及21個省、市。2002年投入325.89億元,校園建築總面積達1436.97萬平方米,容納高校134所,在校學生59.7萬人。[2] 時至今日,大學城建設仍風起雲涌,而且爭先恐後做"大"文章,且有相當部分佔用了耕地。
國內著名大學城案例
【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其南岸地區,是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 廣州大學城規劃范圍約43.3平方公里,可容納學生18萬-20萬人,總人口達35萬-40萬人(包括村鎮人口),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估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300億元。首期建設的小谷圍島約17.9平方公里,進駐十所高效,分別是:國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廣東葯學院、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其中佔地面積最大的是廣東工業大學,約2400畝。 廣州大學城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和廣州的文化勝地,廣州大學城可以極大地推動廣州市經濟、科技和文化大發展。 2004 年 9 月第一批約 4.5 萬名大學生已先行進入大學城, 2005 年 9 月後在校學生人數為 10 萬, 2007 年大學城全部建成後總規劃人口預計將達到 35 萬人,相當於一座中小城市。
【上海松江大學城】
松江大學城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區西北角,佔地約8000畝。松江大學園區2001年啟動,2005年基本建成,佔地約7236畝。至2005年9月,規劃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7所高校都已入駐。學生規模為8萬人,現有學生5.2萬餘人,教職員工約0.7萬人。
松江大學城建設是上海創建新型辦學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採用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機制、新模式:區里出土地、銀行貸款搞基建、高校以租賃方式進入園區。大學城「先換機制、再進學校」,幾所大學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構建沒有「圍牆」的大學園區,形成規劃整體化、資源共享化、後勤社會化、管理集中化的園區運作模式,以此提高辦學效益,盤活教學資源,促進上海高等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滿足市民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
松江大學城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園區,這不僅體現在校與校之間沒有圍牆,只是用綠化帶或河流來劃分邊線,更體現在大學城內各類資源可以共享。
按照大學城設計思想,今後圖書館、體育場和實驗室可以互相「聯網」使用,對大學城內的師生實現「一卡通」,避免重復投資造成的資源浪費;各校的後勤服務統一達到社會化,共享地帶的後勤工作,如員工招聘、店鋪招商等,全部由市高校服務中心和市高校後勤發展中心負責,校區綠化、維修工作則通過招標形式由企業承包,把校長從煩瑣的後勤事務中解放出來;各校師資可以相互聘用,高素質的教師可以輪流在幾所大學執教,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學生可以各取所需,走進任何一所大學的課堂選修課程,所修的學分在各校之間都予以承認。
松江大學城的建設,為入駐大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外貿學院在市區佔地僅73畝,搬進松江大學城後一下子擴展了700畝。
松江大學城實行高度智能化管理,整個大學城內遍布網路介面。如果需要的話,全城學生可以同上一堂課,更可暢游沒有邊界的「虛擬大學城」。
【重慶市大學城】
重慶市大學城於2003年4月4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
重慶市大學城位於沙坪壩區西部虎溪鎮和陳家橋鎮,佔地20平方公里。背倚縉雲秀峰,遠眺歌樂美景,地勢平坦,林木蔥籠,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規劃入駐大學6一 10所,教師、學生人數15—20萬人。大學城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功能分區、資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資源共享區、大學校園區、學生居住區、教師居住區、集中研發孵化區。
重慶市大學城的建設理念是「人民給我一方土,我還人民一座城」。指導思想是「能快則快盡量快,建設一流大學城」,經過2—3年的艱苦奮斗,重慶市大學城將以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科技產業發達、綜合配套完善、開放式現代化的風格,成為西部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與創新中心、國際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建設目標及步驟
市委書記黃鎮東,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副市長童小平等市領導多次到重慶市大學城視察,要求把重慶市大學城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城。目標: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設全國一流大學城。建設進度實施「三步走」:即2005年底有2——3萬名大學生入學;2007年功能基本完備;2010年成為全國一流大學城,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
優惠政策
2003年5月31日,重慶市大學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只有進入大學城的學校才能享受以下最優惠的政策,一是市政府決定給予土地優惠,耕地復墾費按高速公路復墾費的標准收取;二是市教委到教育部爭取到的教育支持和補貼只能用於進入大學城的高校;三是大學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對入駐的學校可以在招生和收費上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四是市裡各大投資集團給大學城最大的資金支持。
高標准規劃大學城
按照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市大學城的要求,沙坪壩區於5月8日開展重慶市大學城概念性規劃方案網上徵集活動。目前,英國、新加坡、香港等7個國際知名設計單位參加概念性規劃方案競標活動。概念性規劃的徵集評審活動在6月6日結束,有3個體現出構想創新、規劃布局合理的方案入圍下一輪角逐。目前概念規劃及其整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深度規劃正在抓緊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
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已與重慶市地產集團簽訂協議,投資60億元,用於大學城基礎設施建設、拆遷安置、百米科技景觀大道建設、井口至土主的隧道工程等項目。
今年啟動以道路為先導的三條道路建設,6月18日開工建設從賴家橋——虎溪的科技景觀大道一期工程,9月份開工建設從虎溪——曾家的大學城內環主幹道,10月份開工建設從白市驛——賴家橋的城市二環快速幹道。作為重慶市大學城內的景觀式交通骨架,科技景觀大道規劃為城市一級主幹道,東起沙區西永鎮賴家橋,西至虎溪鎮楊家溝,全長9.48公里,寬100米,是目前我市最寬的大道。道路由綠化帶、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中央綠化分隔帶組成。
2006年2月10日,大學城隧道通車後,水、電、氣、訊等基礎建設也在加緊進行。
西部新城建設
沙坪壩區西部與壁山、北碚相鄰,方圓近22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轄西永、土主、陳家橋、虎溪、曾家、青木關、鳳凰、回龍壩八個鎮,近18萬人口,沙坪壩區緊緊抓住重慶市大學城建設的機遇,開發西部新城。隨著渝遂高速公路梨樹灣隧道和重慶市二環路的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80—100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形成五大功能分區,即:20平方公里的重慶市大學城;10平方公里的第三產業服務中心和中央商務區;為大學城配套的14平方公里的西永科技產業園;15平方公里的土主現代物流園(含西南鐵路編組站、重慶鐵路集裝箱網路節點站和與之配套的倉儲區、加工業區);10平方公里的旅遊觀光區(含人工湖、高爾夫球場、童話世界主題公園和白鷺保護區)。在不遠的將來,西部新城將建設成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科教新城,成為我市主城拓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門集美大學城】
廈門集美大學城至杏濱路,東至天馬山、高速路連接線,北至廈漳泉高速路,南至集美、杏林海堤,西、東分別連接杏林和集美城市組團,規劃總用地面積達31.32平方公里,將布置近10所高校,人口總規模預計將達20餘萬人。目前已有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武漢理工學院、華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信息學院、廈門職工技術學院等高校,以及中科院與廈門市政府聯合創辦的城市環境研究所率先進駐。集美大學城傳承了集美學村的文教精神,使集美教育更增加了現代化的高校人文配套。據消息,廈門職業中心校還有廈門華廈學院也將於2008年下半年搬遷至集美校區,另廈門還有島內廈大文教區、五緣灣文教區、島外翔安大學城等多個高校匯集區。
【甘肅榆中大學城】
蘭州榆中大學城是封閉的,目前只有蘭大和西北民大兩所學校,而且還以高牆相隔,各種設施建設更是各辦各的事、各開各的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蘭州大學城的建設力量是分散的,資金投入渠道太少,規劃上也缺乏整體和長遠的眼光。
【昆明市呈貢縣大學城】
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在2004開始動工,大學城裡昆明市市區接近20公里,目前已有近十所高校入住大學城。最早入住大學城的是雲南師范大學,雲師大是在2007年開始入住大學城的,在其後的一年裡,有昆明理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中醫學院等高校入住。其中雲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緊緊相連,頗有大學城的味道。在不久的將來,雲南各主要高校都將入住大學城。
【廊坊東方大學城】
教學樓
東方大學城到目前為止已建成教學樓43棟。分別坐落於教學東區、教學西區、教學北區,我院體育系位於教學東區,樓內均配有標准小教室、合班教室、階梯教室等。
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共由四個部分組成,東區學生公寓,西區公寓,生活區學生公寓和北寓,共有67棟。我院體育系位於東區,東區學生公寓在東方大學城凱旋門圖書館及文化宮東側,共有學生公寓4棟,每棟5層,每間可居住學生6人。每人配有一張床,一套學慣用桌椅,一個衣櫃,一人書架。
體育中心
體育中心內設有網球館、游泳館、綜合館和20片室外網球場地。網球館內設有6片國際標准網球場地。游泳館內有深水,淺水兩個池,可供學校一年四季使用。綜合館擁有近2000平方米的木質場地,內設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籃球、檯球等項目。
體育場
中心體育場位於教學北區,帶有6000人左右的看台,場內擁有標准草皮足球場一塊,標准塑膠跑道。此外,大學城內還有六塊400米跑道的標准體育場。在大學城內有多塊籃球場地,排球場地,羽毛球場地,並配有供學校上體育課和學生課外鍛煉的體育設施:單杠、雙杠、沙坑、鉛球投擲區。
旱冰場
大學生廣場西北側和文化宮內有室內外冰場各一塊,可供學生體育鍛煉使用。
圖書館
大學城圖書館位於東方大學城內凱旋門東側,建築面積20000,是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可容納3000人同時看書,學習。這座圖書館主要以電子圖書為主,並和國家數字圖書館合作,閱覽者可以能過寬頻網直接使用國家數學圖書館的資源。目前,館內還配備了印刷版的大型工具書,外文圖書等十幾萬冊專業工具書。館內還為各院校提供有專業圖書館用房,由學校和圖書館共同管理,主要供本校學生使用。也可供外校學生查閱。
大禮堂
大禮堂位於凱旋門西側,大禮堂總建築面積為6006平方米。禮堂內功能,設備齊全,舞台使用面積為340平方米。舞台上有幕布14道,並設有寬銀幕,可放映寬銀幕和投影電影,舞台燈光音響齊全,杜比環立體音響,效果良好,大禮堂是放映,會議,講座,各種大小型文藝演出的絕好場地,禮堂分上,下兩層,可同時容納1300觀眾,禮堂後設有男,女大型化妝間,大禮堂為入駐學校的文化娛樂,學術交流,開學典禮等活動提供了極好場地。
教育發展大廈
大學城一期工程建有一座12層弧型金黃色大廈---教育發展大廈,大廈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大廈裝修典雅、豪華,一樓分布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廊坊市商業銀行專設在東方大學城的分理處,第11層正中是面積為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可容納350人左右。是舉行學術交流,報告會等活動的優選場地。第11層兩側是東方大學城開發有限公司辦公用房。大廈2—10中有豪華、寬闊、舒適的寫字樓套房,可供入駐大學城的學校,公司租用或購買。
文化宮
文化宮建築面積19400平方米,一樓大廳為旱冰場,二樓設有健身房,拳擊房,是入駐大學城各校學生休閑,娛樂的室內場所之一。
大學生廣場
大學生廣場位於大禮堂對,佔地300畝,環境優雅,並有數百隻廣場鴿。對面是禮堂前廣場,可容納近萬人,各學校的校旗都掛在禮堂前廣場上。
大學生演藝廣場
大學生演藝廣場位於教學北區,酷似羅馬劇場,可容納一萬多人,中間為升降舞台,適合舉辦大型的學術報告,演出活動等。
其他生活設施介紹
全城一卡通
東方大學城內現有十座食堂,每個食堂可容納學生5000—6000人就餐,各食堂均可刷卡就餐,學生只需辦理一張磁卡,便可在所有食堂就餐。食堂內既有普通餐廳,也有具備各地風味小吃的大排擋
存取方便的銀行
現在大學城內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廊坊市商業銀行開設了支行,辦理存款業務、代理收費等業務。
有力的通訊保障
大學城內有多家通訊公司,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移動、中國連通在大學城設有分部。IP、IC電話到處可見,每個學生宿舍內都安裝了201電話。同時,所有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各房間內都有寬頻網路介面,開通後即可使用。
醫務部、門診部
為保障大學城內師生的健康,東方大學城委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在城內組建了社區醫療服務部門,提供一般疾病診治,急重病的轉診,健康檢查等服務。中國石油中心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技術精湛,設備先進。城內還有開發區衛生部門的門診部,並配有新護車一輛。
商業網點
大學城內現有華聯商廈、大學生商場、東方商廈等超市,經營文化用品,體育器材、音像製品、辦公用品等,師生所需的各種用品,不出大學城均能買到。
食街
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家特色小吃,多種風味。
郵政
為方便大學城的師生員工收寄信函,訂閱報刊,市郵政局在大學城開設了郵政分局。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東方大學城內的文體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如由學生參與的」攝影大賽」,」集體舞會」,」大學生運動會」,春季的」萬人植樹」,九、十月間的」軍訓匯演」,十一月份的」交通安全宣傳月」,」萬人長跑」,各種文藝晚會演出更是層出不窮。
內容豐富的學術報告
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碰撞出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在大學城內各院校的學術活動以及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往來頻繁,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由東方大學城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東方講堂」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該講堂主要聘請各方面的專家和知名人士向大家介紹所在行業的發展情況,通過講座以達到啟發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和崇高的追求。自該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和支持。
東方大學城濃厚學術氛圍的逐漸形成,為城內廣大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沈北大學城】
在眾多新區中,沈北大學城,這個依託沈北新區道義開發區的「北金廊」龍頭板塊,以與市中心"親密接觸"的近距離而脫穎而出,迅速地拉升了區域的城市價值;生態沈北的規劃傾斜,讓沈北大學城盡享城市便利的同時,又披上綠色生態花園新城的桂冠,人居價值加速攀升;承接皇姑區的歷史文脈,知名學府雲集大學城,人文底蘊與科技創新,讓區域發展馬力十足;現代服務業的最新規劃,更是從產業創新的角度托起道義大商圈,為區域經濟發展持續注入無限活力。
以市政府為目標點,25分鍾,就可以從道義沈北大學城開車到達。目前,地鐵二號線規劃也已從最北的松山路站向北延長近10公里,直達道義開發區。將來還有可能在其間再增加一個站點,使各站間距離為1.5公里左右。屆時,從沈北大學城乘坐地鐵到達市中心不過10分鍾。
在市區內繁華所在,分別有從北站始發的236路公交車,從沈陽站始發的255路公交車、從鐵西方向發車的141路公交車、從五愛市場方向發車的326、338公交車等,均直達道義開發區。
過去,提起沈北大學城,人們可能會聯想到郊區。但是一系列數字擺在眼前,足以打破人們心中對道義的心理距離堅冰——如此近距離地觸摸城市中心「脈動」的區位,是沈北其他板塊遠遠無法比擬的。作為沈北新區距離市中心最近的板塊,沈北大學城位於沈陽城區北部、沈陽三環高速公路出入口處,並處在城市金廊便捷交通的北部延伸帶,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為他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更將大學城的經濟產業命脈與這座城市繁榮崛起的經濟實體緊密地扣覆在一起。
古往今來,扼守城市門戶並連通外部重地的位置皆至關重要。而沈北大學城所在的道義城市板塊,正是銜接沈陽中心城區與康平、法庫、鐵嶺等遼寧北部地區及城市,進而是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其他城市的重要關節點。
道義開發區將以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北方軟體學院及專業院校為依託,加大三維動畫、軟體測試及軟體代碼編寫等軟體人才培養機構的引進,將沈北大學城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技術和職業培訓課件重要的生產基地;並鼓勵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和有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服務外包培訓,構築服務外包人才高地;另外,還將逐步引進20家有影響的文化娛樂項目,建設遼寧有影響力的科教、文化教育帶,成為東北地區的教育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