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建築環境學院
『壹』 怎麼才能找到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的信息
謝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工程力學、固體力學、工程安全與災害力學
王清遠:博士生導師,固體力學、結構工程、新型材料力學
王啟智:博士生導師,固體力學、岩石力學
於建華:博士生導師,固體力學、結構工程
陳君楷:博士生導師,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工程、流體力學
康振黃:博士生導師,生物力學、流體力學
樊瑜波:博士生導師,生物力學、生物醫學工程
袁支潤:博士生導師,生物醫學工程
陳孟詩: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力學
李德玉:流體力學、生物醫學工程
王曉春:固體力學、工程力學
曾祥國:固體力學、實驗力學
秦世倫:固體力學、一般力學
朱哲民:工程力學、固體力學
楊駿六:流體力學、一般力學
熊 峰:結構工程、建築技術
張新培:結構工程
李章政:結構工程、市政工程
周 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景觀建築設計
譚大璐:工程管理、建築技術
康志華:工程管理、建築技術
艾南山:博士生導師,環境管理與公共政策、生態系統工程
唐 亞:博士生導師,環境生態系統管理、生物多樣性與環境
蔣文舉:博士生導師,煙氣凈化工程、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給水排水工程
楊 平:博士生導師,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水處理技術、給水排水工程
但德忠:環境污染化學、環境監測與儀器分析
尹華強:大氣污染控制、環境材料的合成及應用
樊 宏: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環境信息系統、城市規劃
這是建環學院所有導師信息,具體請登錄建環學院網站查詢,謝謝!!
『貳』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的系部介紹
四川大學土木系最早成立於1945年,經過二十多年的分分合合,1986年恢復成立土木系,開始招收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本科生,87年增設了城鎮建設專業,90年代初增設了給排水專業。1993年服從學校院系調整的需要,從水利系分離出來並入城環學院,隨後根據教育部本科專業科學調整,上述三個專業合並成土木系。
土木系下設結構工程教研室、給排水教研室、建築工程管理教研室、結構工程實驗室和市政工程實驗室。在崗教師29人,其中教育部土建學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2人、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人、教授4人、副教授或高級工程師11人,擁有博士學位或正在共讀博士學位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8.3%,3名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若干。教師以中青年為主,45歲以下教師占總人數的62%。
土木系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同時招收建築及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含結構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建築工程管理等三個方向)。土木工程系現有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工程造價三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設三個專業方向:建築工程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和工程管理方向。目前全系在校本科生達1000餘人。已有數幾千名畢業生分布在全國土建工程和市政工程行業的設計、施工、管理、房地產開發部門、監理公司、咨詢公司、建設銀行以及相應的教學科研院所,就業形勢一直很好。在國際合作辦學方面,土木系走在全校的前列,與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進行的「2+2」本科人才培養,目前已有2批學生派往德國,真正實現了與世界名牌大學的合作培養。此外,為了順應社會的需要,土木系還設有不同層次的成人教育和網路教育,土木工程成人專升本、成人本科和成人專科,土木工程管理網路本科、專科和專升本。辦學效果良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叄』 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的研究生專業及研究方向
博士點研究方向:岩土力學與工程、生物固體力學、疲勞斷裂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實驗力學、計算固體力學、工程結構的優化和控制、新型材料的力學問題、復合材料力學。
碩士點研究方向:生物固體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計算力學、斷裂力學、復合材料力學、材料疲勞損傷、實驗力學、流體力學、應用流體力學。 博士點研究方向:生物醫學信息及儀器、生物力學工程、人工器官、生物醫學圖象、組織細胞生物力學及工程。
碩士點研究方向:生物材料、生物力學、人工器官、生物醫學信息及儀器、生物醫學圖像。 博士點研究方向:環境管理與公共政策、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環境生態系統管理、生態系統工程、環境分析與監測、環境監測與儀器、煙氣凈化工程、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
碩士點研究方向:環境污染化學、環境材料的合成及應用、環境分析與監測、水處理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體廢物及資源化、環境無害化及資源化、人居建設與環境保護、環境信息系統、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環境經濟與公共政策。 碩士點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生態工程、退化土地恢復與山地災害防治、山區生態系統保護與荒漠化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