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東校區病房宿舍申請
㈠ 中山大學附一醫院東山院區(原東山區人民醫院)的歷史及名稱變遷
中山大學附一醫院東山院區(原東山區人民醫院)的歷史及名稱變遷
1917年,鄺磐石先生在廣州市前鑒東約(現曙前路附近)開辦鄺磐石醫院,並在太平沙開設分院一所,當時有西醫師1人,護士1人,助理護士1人,葯劑師1人,為廣州市第一家私立的綜合性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醫院。1919年,醫院遷至市東郊梳頭崗(即現址),設內、外、婦、兒、針灸科,開設病床20張,有醫生3人。1929年,鄺磐石先生遠渡日本、德國進修,並購回X光機、人工氣胸機等一批現代醫療器械。1932年,醫院開設護士學校,第一期招收護士十多名。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佔領廣州,醫院先後遷至南海官窯、連縣、韶關五里亭、梅縣等地繼續開業。廣州淪陷期間,醫院原址為日偽醫院所強占,後改作倉庫,抗戰後期,醫院無人管理,門窗、樓板等均被人拆毀,醫療器械及物資盪然無存。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醫院遷回原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醫院的私立性質和名稱沒有改變,隸屬於廣州市大東區公益科管理。1958年7月1日,鄺磐石先生將醫院捐獻給東區人民政府,改名為全民所有制的東區人民醫院,由東區政府衛生科管理,鄺磐石先生任首任院長,副院長孫碧蓮、黃竹溪、何旭初,開設病床60張,工作人員49人,每日門診量100多人次。1959年,由於市區行政區域調整,改名為東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副院長任命無變動;是年上半年開設中醫科和中葯房。1961年,市區行政區域再次調整,東區易名為東山區,醫院更名為東山區第一人民醫院。1962年,原東區產院及兒童醫院並入東山區第一人民醫院,開設婦產科。1963年,由於區內沒有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更名為東山區人民醫院直至2006年1月。是年,醫院自培護士班開學。
1964年8月,醫院成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莫惠行為首任書記,李平接任院長。醫院新開設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病床數增至109張,工作人員增至185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群眾組織取代院黨政領導權,醫院各科室改為班、排、連為單位的體制。第一任革委會主任為王淑惠,副主任王德榮,醫院有40多人因各種罪名而受到沖擊,遭受批鬥、抄家、遊街、關入「牛棚」、遣送回鄉等,有的被投入監獄。在「醫護工一條龍」 (文革期間,提出反對「反動學術權威」,醫生、護士、工人都處在同等的地位,都可以看病開葯)的思想指導下,護士可以坐診看病、開處分、開醫囑,醫生要做護理工作,有的甚至要打掃廁所洗葯瓶等,醫療質量明顯下降。
1968年,第一批「工宣隊」進駐我院,參預醫院管理,「工宣隊」隊長為陳八。1969年,黎超亮接任革委會主任。是年,在醫院地下挖建防空洞,耗資8萬多元,洞長400多米,面積500多平方米。 1971年,東山區門診部並入我院,醫院工作人員總數增至355人。1973年上半年,醫院擴建的二層樓門診部投入使用。1974年,自建我院第一座職工宿舍---江嶺西宿舍。1975年,張銘接任我院革委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工宣隊」第二次進駐醫院。
1978年,開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錯案;「工宣隊」撤離醫院。1979年,取消革委會和班、排、連編制,恢復院長制和科室建制;崔獻瑞接任院長,王祥接任院總支書記;北樓加建四層峻工,開設兒科、中醫科病房;實行科主任負責制;院工會成立並恢復活動。1981年,張家聲接任院長,張銘接任總支書記;新建二層樓葯廠。1983年,熊思禹接任黨總支書記。1985年,新建一八層樓房作為辦公室、宿舍及飯堂之用。1986年,住院部北樓和南樓的擴建峻工,病床增至200張;婦產科成功開展人工授精業務。1987年,馮超華代院長職,曾小梅接任黨總支書記;由愛國華僑、港澳同胞和各方捐資興建的「愛華樓」奠基。1988年,賴漢新接任院長。1989年,編纂《東山區人民醫院志》(1917年---1988年)共約8萬字,此為我院70餘年來第一部專志。1999年,東山區人了醫院五羊屯門診部全面開診。1991年,愛華樓落成並交付使用,葉選平、冠慶延、張漢青、高祀仁等省、市、區領導參加慶典;醫院成立急診科。1992年,成立皮膚美容科。1993年,陳健秀接任為黨總支書記;成立傳染科、家庭病床科、醫療設備科;醫院被評為廣州市最佳服務單位。1994年,賴漢新調東山區衛生局任副局級調研員,免去其院長之職,任命陳念祖為第一副院長,並授權其主持全院工作;內科分成內一、內二、內三科;省衛生廳批准我院為「二級甲等」醫院。1995年,任命陳念祖為院長,黃素君接任為黨總支書記。2001年,江晴接任院長。2003年,新大樓峻工。2004年,陳慧接任院長,邱麗容為黨總支書記。2007年1月,因廣州市行政區域調整,更名為越秀區人民醫院。2007年8月,並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山院區。
附錄一、醫院名稱變更圖
鄺磐石醫院(1917年---1958年)→東區人民醫院(1958年---1959年)→東區第一人民醫院(1959年---1960年)→東山區第一人民醫院(1960年---1961年)→東山區人民醫院(1961年---2006年1月)→越秀區人民醫院(2006年1月---2006年8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山院區(2006年始至今)
附錄二、歷任院長、書記表
院長
鄺磐石 男 1917年9月----1964年9月
李平 女 1964年9月----1966年9月
黎超亮 男 1966年9月----1972年9月
吳仕軒 男 1972年9月----1975年3月
張銘 男 1975年3月----1979年2月(註:以上3位為革委會主任)
崔獻瑞 男 1979年3月----1981年4月
張家聲 男 1981年4月----1987年8月
馮超華 女 1987年8月----1988年1月(註:代院長)
賴漢新 男 1988年1月----1994年9月
陳念祖 男 1994年9月----2001年12月
江晴 男 2002 年 3 月----2003年10月
陳慧 女 200 3年10月----現在
書記
莫惠行 女 1964,2----1970
黎超亮 男 1971----1972,9
吳仕軒 男 1972,9----191975,3
張銘 男 1976,6----1979,3
王祥 男 1979,3----1980,8
張銘 男 1981,4----1983,3
熊思禹 男 1983,3----1987,9
曾小梅 女 1987,9----1993,7
陳健秀 女 1993,7----1995,10
陳軍 女 1995,10---2003,10
邱麗容 女 2003,10----現在
㈡ 護理學研究生
山東大學的護理專業就很不錯啊。
護理學碩士點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
http://www.bjmu.e.cn/huli/index.htm
建於1984年,是中國首批恢復高等護理教育的院校之一;199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中國第一個護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7月在原北京醫科大學護理系的基礎上,與原北京醫科大學衛生學校重新組建成立了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00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合並成新的北京大學後更名為北京大學護理學院。
學院下設3個辦公室,4個教研室,現有教職員工45人,其中教師32人,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9人,聘請4位美藉護理專家擔任客座教授,還有數十位臨床兼職教師共同承擔護理教學任務。形成了多層次、多軌道的教學體系,各類型的在校學生近千人。護理學院每年還承擔護理臨床人員和護理師資近千人次的在職教育。學院十分注重護理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有護理教育、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管理及醫院感染控制等。
學院擁有約60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內設有教學區、臨床綜合及模擬病房區、護理學研究區、辦公區等,有多媒體教室7個,計算機室2個,基礎護理、臨床綜合、康復、身體評估及營養等練習室15個,形體練習房2個;學院設護理專業圖書資料室,藏有中文專業書籍1300餘冊,外文書刊及雜志1900餘冊及20餘種護理雜志。
護理學院教授名冊
姓 名 職 稱 專 業
鄭修霞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
姚景鵬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管理
肖順貞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科研
洪黛玲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王宜芝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吳光煜 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呂鳳英 副研究員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尚少梅 副教授 臨床護理、社區護理、 護理學基礎
護理學院客座教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護理學院 Anne J.Davis教授
美國Michigan大學護理學院院長 Ada Sue Hinshaw 教授
美國Michigan大學護理學院 Oakley Deborah J. 教授
美國喬治梅耶大學劉周婉教授
科研項目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的護理科研領域遍及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社區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等各個方面。承擔的北京市「九五」重點課題之一:「護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榮獲2001年北京大學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改成果二等獎。同時開展與國際護理界的科研合作項目:
1、 在美國kellogg基金會和學校「985」項目資助下與美國Michigan 大學護理學院聯合開展「社區護理研究」項目。
2、 與美國Michigan 大學合作開展有關「老年痴呆護理」方面的科研項目。
3、 與美國3M公司開展聯合培養在職研究生項目,側重研究醫院內感染。
項目 協作單位 時間(年)
感染控制 3M公司 1999—2000 2000—2001
社區護理 美國MICHIGAN大學護理學院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老年痴呆的病人護理 美國MICHIGAN大學護理學院 1999—2000
護理學本科專業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 北京市「九五」規劃課題 1995—2000
碩士研究生
一、全國統招:
1、 統一考試
招生對象:除護理本科畢業生可報考外,從事護理工作, 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本科畢業生也可報考,男女不限。
招生名額:4-5名/年。
考試科目:英語,政治,護理專業基礎(基礎護理學,護理理論,生理學);臨床護理學綜合(內科、外科、婦科、兒科)。
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包括內、外、婦、兒科護理學),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
參考書: 護理本科統編教材(最新版)。
2、 單獨考試
招生對象:護理本科畢業生及國家承認的護理專升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工作4年以上。(單獨考試屬定向委培性質,需交納培養費)
招生名額:1-2名/年。
考試科目:英語,政治,護理學基礎(基礎護理學,護理理論,生理學)。由北京大學醫學部負責命題。
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包括內、外、婦、兒科護理學),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
參考書:護理本科統編教材(最新版)。
二、在職申請學位(同等學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
招生對象:取得學士學位和在所申請學科工作4年以上。
招生名額:2-5名/年。
考試科目:英語,西醫臨床綜合
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包括內、外、婦、兒科護理學),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
三、研究生主要課程進修班
招生對象:護理專業本科或專科畢業,從事護理工作3年以上的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及社區護理的在職人員。
招生名額:全脫產班50人(全國),辦脫產班50人(北京地區)。
培養目標:學習期限約1年時間,學習期滿後,參加在校研究生同等水平考試,成績合格後,發給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及北京市高教局醫學部分院簽發的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
課程設置:開設護理理論、護理科研、內外科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婦兒科護理。分二個學期完成。
四、培養方式
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採取導師負責制,由導師和導師小組承擔研究生得指導任務。
復旦大學護理學院
http://nursing.fudan.e.cn/
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成立於1997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護理學院之一。它是由原上海醫科大學護理學部與上海醫科大學附設護士學校合並而成。
護理學部成立於1989年。由原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護理教研室與上海醫科大學成人護理教育培訓中心合並而成。繼1980年開辦護理專業大專教育以後,1985年開設護理本科教育,1995年又開設護理碩士研究教育。十多年來輸送高級護理人才近900名,在國內護理界有著良好的聲譽。
護理學院成立以來,學院堅持以"面向21世紀發展中國特色的護理教育事業,培養多層次,滿足社會需求的一流護理人才"為目標。當時保留了原護士學校法人機構,採用了"一院兩制"過渡辦法,逐步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發展我校高等護理教育,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整體辦學效益作出了努力。2003年學院結束了中專護理教育,依託復旦大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綜合優勢,大學各附屬醫院提供的良好教學實習基地,形成了一個注重自然科學與醫學基礎、關注人文精神、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高等護理教育體系。
護理學院現有教職員工70名其中教師50餘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17名占教師人數35%。碩士以上教師10人佔34%。現任院長戴寶珍,院黨總支書記賈宏麗,副院長胡雁、楊潤峰,副書記丁言雯。
學院現有學生950人,為發揮綜合大學優勢,學院還承擔在職定向培養、面向廣大臨床護理人員,開設護理新概念、新理念、健康評估、護理科研、護理教育師資培養等非學歷的短期繼續教育項目,開辦了上海市護理專業大專自考和專升本自考輔導點。
學院根據護理學科的發展特點和社會需求設置課程。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護理程序系統收集臨床護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計劃和組織護理過程的能力,以及控制和評價護理效果的能力,使護理畢業生能在臨床、社區等不同的場所為各種人群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學院加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具備相當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扎實的基礎醫學理論知識,以及現代護理知識和技能,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和急、難、重症護理,能夠開展健康咨詢和健康教育,並具備在護理專業領域不斷進取的能力。成為從事具有護理臨床、教學、科研能力的高級護理人才。
護理學院有一個相對獨立的院區,佔地26畝。有國內一流的"護理實踐教學中心",設有3個模擬病房、1個模擬手術室、1個模擬重症監護室、3個梯形護理實踐課程示教室,整個護理實踐教學中心配備電視電化教學設施。學院除了校內教研室外,還擁有相當規模的臨床實踐教學基地: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婦產科醫院、兒科醫院、五官科醫院、腫瘤醫院、第一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等三級甲等醫院,其中設有5個臨床護理教研室。臨床教學基地不僅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供條件,也為學院師資培養創造了良好的臨床實踐和深化專業知識的環境。
學院積極鼓勵教師開展護理研究。曾連續兩年獲得中華護理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多項上海護理學會獎項。二年來主編或副主編的全國護理本科規劃教材 11部,護理研究課題10個,發表論文24篇。
近年來學院注重與國外和香港地區的同行間的聯系與溝通,分別與澳大利亞Latrobe大學護理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護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雙邊合作、選派留學生等。
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三年(全日制)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21世紀衛生保健服務發展需要的,具備現代護理理論和知識,在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領域具有獨立組織、判斷、決策能力,並具備相當研究能力的高級護理人才。
培養目標:熱愛祖國,熱愛護理專業,能為護理專業發展和人民健康作出貢獻。遵紀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學生經過3年對護理專業的有關理論知識的深入研究,以及對預防醫學、人文社會學科等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並通過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教學實踐,將掌握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較強的專業信息獲取能力,具有組織和開展護理教育的能力和較高的護理研究能力,並能夠把握護理專業發展的前沿信息和知識。
學生將修滿35學分的課程,包括:哲學、英語、計算機應用、流行病學、高級衛生統計、護理理論、護理管理、護理研究、護理教育、護理教育實踐、臨床護理實踐,同時學生將根據研究方向選修其它課程。
學生完成所有課程和相關實踐要求、並通過畢業論文評審者,可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工作去向: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護理學院、省、市級醫院從事護理研究、護理管理、或臨床護理工作。
導師
姓 名 職 稱
馮正儀 教 授
胡 雁 副 教 授
夏海鷗 副主任護師
呂探雲 副主任護師
顧 沛 副主任護師
2004年招生
117護理學院(64165952)
│100209護理學 │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60護
│ 01護理教育 │ │理綜合④476病理生理學 │
02臨床護理 │
山東大學護理學院
http://www.nursing.s.e.cn/nursing/index.php
山東大學護理學院成立於2000年6月。本科護理教育始於1985年,是國家首批恢復高等護理教育的院校之一。迄今已向社會輸送十二屆畢業生,共390人。歷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百分之百。畢業生中有43位考取碩士研究生,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位擔任省級醫院護理部主任,30多位擔任地市級以上醫院的護士長。我院畢業生在全國享有良好的聲譽而供不應求,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河北、陝西、廣東、江西、江蘇、蘇州、深圳及山東八所醫學院的護理系等多家教學單位和醫院爭相接受我院畢業生。
學院現有護理學基礎、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心理學和臨床護理學五個研究室,一個護理學中心實驗室。擁有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護理示教室。具有價值300萬元的醫療護理教學設施和華夏基金資助的國際先進護理教學模型和儀器。實習基地是齊魯醫院、省立醫院、山大第二附屬醫院等。學院資料室有中外藏書4000餘冊,中外文期刊20餘種。
護理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碩士導師3人,副高以上教師14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袁劍雲博士為我院客座教授。近年來承擔科研課題2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進
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國內外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8部,主編教材8部,視聽教材5部,其中獲全國視聽教材二等獎1部。目前承擔著在研科研課題5項,科研經費40餘萬元。
師資隊伍
院長 婁鳳蘭教授 馮美麗
護理基礎研究室王克芳 楊志遠 仝春蘭 王渝雲 李 靜 鄒凌燕 王翠麗 陳 歐
護理教育研究室范秀珍 張文波
護理心理研究室曹楓林 厲 萍
護理管理研究室教師 李 明
護理中心實驗室高慶嶺 呂士紅 房 輝
臨床護理學研究室劉照旭 吳清 王玲玲 臧渝梨 馬弢 周生余
護理碩士研究生
學制一般為3年。達到學位授予標准授予醫學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
1、護理教育:以當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將教育學原理運用到護理教育中,主要研究護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建設和師資培養,並開展中國護理學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研究。
2、護理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學原理在護理學專業中的應,針對護理特點,探索護理管理的規律性,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護理組織中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管理要素,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
3、護理心理:主要研究護理人際溝通技巧及人文學科和護理學互相滲透的理論應用。
4、臨床護理:主要研究內、外、婦、兒科、重、危病人的臨床護理,重點從事急救護理、臟器移植及ICU的護理研究
中山大學護理學院
http://nursing.gzsums.e.cn/
中山大學護理學院於1998年5月8日成立,是在原中山醫科大學護理系和原中山醫科大學附設衛生學校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首任院長是副校長汪建平教授。
中山醫科大學護理系始建於1985年,是我國首批恢復高等護理教育的院校之一。學院於2000年被批准為專業設置碩士學位授權 單位,並於同年正式招收專業設置碩士研究生。自開設高等護理教育以來,全日制教育和繼續教育共培養本專科生1036名,現 有在校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021名,其中全日制學生411名(其中研究生23名),夜大學生633名。
學院位於廣州中山二路74號中山大學北校區,建築面積9087平方米。內設辦公室、課室、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語言實驗室、護理技能教學室、學生宿舍。學院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副高職稱12人,中級職稱22人。
學院全日制專業設置分為研究生、本科、大專三個層次。繼續教育中的學歷教育包括夜大和自學考試兩種形式,其中夜大分本科、大專兩個層次。1994年開設了廣東省專業設置(大專)自學考試項目,經廣東省自學考試委員會確定為護理學大專自學考試的主考單位,同時開設護理學大專自學考試的輔導課程。已有6000餘名護理專業自考學生獲得大專文憑。非學歷教育設有護理專業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護理師資進修班、造口治療師學校。
1998年,我院獲得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20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創建多層次的中國高等護理教育體系,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護理專業人才。我院還獲得廣東省科委攻關課題3項、省科委社會發展重大項目課題1項、學校啟動基金課題2項、學校教學改革課題5項。主編和參加編寫國家級高等醫葯院校規劃教材8種。
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和澳大利亞University of Ballarat 簽定了正式合作與交流協議。在長期和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使我院逐步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 我院不但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而且還建立了由學院與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聯合組成的護理專業臨床實習指導小組,擁有先進的、大規模的臨床教育基地,使教學質量得以穩步提高。學院不但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
護理學碩士研究生
2004年我院繼續招生護理學碩士研究生,面向全國招生,歡迎國內廣大立志於護理學專業的應屆和往屆本科畢業生報考。
中山大學是我國知名的綜合性大學,學科豐富。2003年我校進行改革,實行了多個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2年制的新模式。我院擁有雄厚的師資、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資源,已招收4屆共30多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我院與國內外多所護理院校有著廣泛密切的合作關系,為了進一步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我院從2003年開始將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學制從3年制改為2年制。
報考我院研究生可分別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和我校組織的在職人員研究生入學的單獨考試。參加全國統考的人員在當地研究生考試報名點報名;參加在職人員研究生入學單獨考試的人員請與我院研究生科聯系,需按要求到廣東省指定地點現場報名(需攝像)。
凡報考我院的研究生可與我院研究生科聯系購買《護理綜合》復習大綱;並可於10月份在中山大學研究生招收辦公室購買往屆舊試題(均不辦理郵購)。
聯系電話:(20) 87334851 聯系人:汪宗芳老師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4年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專業代碼、名稱:100209護理學
研究方向:01老年護理學;02內科護理學(指導教師:尤黎明);
03婦兒護理學;04外科護理學(指導教師:蘇小茵、張美芬)
考試科目:
初試: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777護理綜合;④857病理生理學
復試:977護理學
2004年招收12人(含部分原單位在職委託培養單獨考試生),根據上線人數適當調整。
參考書目:政治、英語按照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進行復習。
777護理綜合:
1)《內科護理學》(第三版),尤黎明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2)《外科護理學》(第三版),曹偉新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3)《婦產科護理學》(第三版),鄭修霞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4)《兒科護理學》(第三版),崔焱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
857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金惠銘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
977護理學:
《護理學基礎》(第三版),殷磊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
培養目標: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掌握護理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護理研究、教學和獨立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的高級臨床護理人才。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護理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及國內外前沿動態,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及有關講座;具有一定的護理研究、護理教學、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學制:三年。
主要課程:政治理論、基礎英語、專業英語、醫學統計學、護理教育學、護理學(護理理論與概念模式、護理研究、高級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學、社會醫學、計算機醫學應用基礎。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踐課內時間為60學時。具體方式:(1)講授護理本科、專科課程的部分內容(2-3個專題);(2)指導護理本科、專科生的臨床生產實習;(3)指導護理本科、專科生的臨床見習;(4)參與本科、專科生的臨床實踐考核。
主要專業實踐:時間為6個月,選擇重症監護病房以及一個專科病房進行,要求專科病房為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病房,每個專科實踐時間3個月。目的是了解重症監護病房和模式病房中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熟練掌握本專科臨床理論知識、各項技術操作以及該專科病人的整體護理,能獨立處理本專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臨床護理問題,達到同年資護師以上水平。護理管理實踐時間為2個月,要求書寫作業一份,運用管理理論,就該病區的護理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
學位授予:按要求修完我校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學計劃全部課程,其中學位課成績75分以上;臨床實踐和教學實踐考核合格;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通過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經我校學位委員會審核批准,授予護理學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