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大學城寬頻壟斷
A. 松江大學城的區域建設
松江大學城的建設,為入駐大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外貿學院在市區佔地僅73畝,搬進松江大學城後一下子擴展了700畝。松江大學城實行高度智能化管理,整個大學城內遍布網路介面。如果需要的話,全城學生可以同上一堂課,更可暢游沒有邊界的「虛擬大學城"。 松江大學城北通佘山,南臨松江新城,西北銜廣富林村,地理上海西南。 附近有高速公路A8滬杭高速交流道,距上海市中心約為30公里。
已開通的軌道交通九號線已與市區連接,並直通世紀大道,橫穿上海東西兩側。
平日有松江3路、松江5路、松江12路、松江17路、松江33路、松江99路等6條公共汽車線路通往松江城區,松閔線經車墩通往老閔行地區、松梅專線(快速公交)通往軌道交通1號線錦江樂園站、松重線通往青浦。另外有松莘線和松莘B線2條公共汽車線路經軌道交通1號線莘庄地鐵站,並最終停靠外環路地鐵站。
2007年12月13日開通的軌道交通9號線的松江大學城站,雖然與松大學城本身學生生活區距離遠,雖然中間有松莘B線、松江18路、松江3路與地鐵站連接,但仍然造成交通不方便的情況。華政同學可以搭乘松江24路到達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隨著2008年末,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車次及車速逐漸完善,松江大學城與上海市區的連結相對有所改善,但是搭乘上海地鐵前往上海市區仍需要至少40分鍾的通勤時間,另外面對周五和周一來往校區的學生人潮,地鐵運能面臨考驗,同時也造成乘客的不便。 隨著2004年起對全國各地興建大學城的口誅筆伐,對松江大學城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松江大學城的普通本科學費原為10000元/1年,昂貴的學費超出大多數家庭的承受能力。最先入住大學城的學生,由於學校大部分建築仍未完成,平日里只能穿行於工地之間;而在校園里走動的民工也使大學城增加了許多安全隱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批最早入住大學城的學生即將畢業,大部分教學設施已完工之際,於2006年9月將學費降為了5000元/1年(比較諷刺的是華東政法大學的學費在調整後依然分為兩檔,法學專業以所謂熱門專業為由收取7500/年的學費,而其他專業統一徵收5000元/年)。學校的基礎設施存在一定質量問題。2006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一教學樓走廊天花板突然坍塌,險些砸中一名路過的學生。華東政法大學公共教學樓建成不到2年已發現多處裂縫,地面有不同程度陷落,一些教室嚴重滲水。諸如此類事件,不勝枚舉。松江大學城的建設,疑似有許多官商勾結黑心工程。學生公寓樓結構設計有不合理之處。具體如沒有寬頻介面,整棟樓只有一個熱水供應點且在一樓,沒有電梯,也沒有相應現代應有的空調系統。在學生及校方向有關單位提出後,新建造的公寓樓仍與之前一樣,並沒有一絲一毫之改善。上海東方明珠置業有限公司具有官方背景,為政府所指定,其諸多行為侵害了學生的權益。譬如將多處學生寢室區的公共綠地改造成商業房租給商販;強行拆除市政建造的廉價飲水機;對退宿規定極其苛刻等。甚至與校方強迫學生需住在開發的生活區內,但是對其生活區的改善不聞不問。大學城地處上海遠郊,不利學生課外兼職、實習、接觸社會,同時也缺乏娛樂設施,難以滿足師生日常生活需要。大學城內的商業區域,許多餐廳衛生狀況讓人擔心,但學生限於無其他選擇,面對商店、餐廳的價格壟斷和服務、衛生品質,學生消費只能任人宰割。大學城內,手機信號設備無法供應如此廣大學生用戶,造成許多通訊問題。學生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社會間的交流與接觸減少許多,教授在授課完後也不得不乘車或駕車返回市區家中,嚴重影響了學校學術研究和學生與教授交流情況,對於培養下一代的教育有著負面的影響效果。大學城遠離市中心的開發一般是建立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型衛星城區,不過松江大學城離原有的松江城區有距離,松江大學城完全是從上海農田空地郊區拔地建起,其開發目的疑似與周邊房地產商有勾結,而相關配套交通設施的設站與路線設計出發點普遍不是出於服務大學城內的大學生和教職人員,更多是配合周邊新建房地產開發而服務。
B. 上海松江大學城4期的寬頻
推薦你用聯通的無線網卡,很快的,看電影合適,文匯路上好多賣的,多走走看看比較一下,不要用移動的,慢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