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大學招生制度

大學招生制度

發布時間: 2021-01-19 08:48:20

① 有哪些雜志是講關於高考,大學的招生制度的

求學。很全面。還有的是往年高考信息合訂本,值得參考

② 香港的大學本科生招生制度是什麼

有的大學需要提抄前申請,大約在345月份,襲有面試。有的則像內地的大學一樣一起錄取, 不過招生很少,10個左右。你還是到各個大學的招生網去看看吧,畢竟各個都不一樣。
香港的大學收費很高的,一年下來有10萬港幣,或12萬人民幣

③ 想去日本讀大學,請問日本大學的招生考試制度與中國的有什麼不同么

中日基礎教育雖具有一定的相通之處,但日本的大學招生考試制度與內中國的高考卻不容盡相同。其中對於學部(本科)考生來說,重中之重莫過於EJU日本留學考試,即「留考」。日本留學考試由日本學生支援機構主辦並實施。該考試旨在評估報考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日語能力及基礎學力。你可以去日本留學培訓機構名校教育集團(名校志向塾)的官網看看,它裡面有對留考進行非常詳實的介紹。

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到底是如何選拔大學生

不是,高中學習達到要求可拿高中畢業證,然後到喜歡的各所大學參加入學回考試和面試,最終會答有幾所報考學校發通知書(當然要看你通過了幾個報考學校的入學考試),選擇最想去的那所就行。當然報的幾所大學都沒考上就看還有哪些大學還沒進行入學考試,就去報名參加它的入學考試。每所大學每年都有好幾次入學考試機會。 入學考試和面試主要考察綜合能力,面試考察你喜歡什麼學科,有怎樣的職業規劃,考試主要考所報學科的一些基本知識。讀理科還會考察實驗動手能力,讀文科要考察人文科學書籍涉獵多少和演講口才等。

⑤ 中國大學的招生錄取制度和美國有什麼不同

中國大學和國外大學的區別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入學方式
一、本國大學
優勢:1、高考招生制度,比較公平客觀,按考試分數進校,沒有選校的麻煩
2、申請學校手續簡單
3、學生若達一定錄取標准,可依自己喜歡的專業填寫志願。
劣勢:
1、有名額限制
2、學生因為成績與名額限制,未必能依照自己喜好入學就讀,因而會影響日後的學習態度。
3、對專業的不了解,卻要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申請,並不容易轉專業。
二、國外大學
優勢:
1、採取入學申請方式,比較能依照學生自己喜歡的學校入學,並能依照學生的性向及興趣,自由選擇適合的科系及學校,自主性較大。
2、可依照自己喜歡的科系提出申請。
3、特別是有些專業科系在國內並沒有設立。
4、並無硬性要求大一新生就決定自己的主修。
5、轉專業容易。
缺點:
托福考試、申請學校、填寫表格乖前置作業比較耗時費力。
(二)學習環境
一、國內大學
優勢:
1、學生比較熟悉國內學習方式
2、無語言障礙
缺點:
1、國內的學習環境較為封閉、保守
2、各大學間資源沒有互通交流
3、嚴進寬出的教育讓學生沒有畢業壓力,校園學習氛圍不濃厚
二、國外大學
優勢:
1、國外大學的學習環境及設備普遍較國內先進完善
2、學風較為自由、活潑及開放
3、國外大學資源、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強
4、較注重休閑運動設施的提供
5、寬進嚴出的教育讓學生畢業壓力重,校園學術氛圍濃
6、透過與國際同學間的實際接觸,了解不同國籍的人文、風格、政經、文化及習慣等資訊,國際觀自然形成。
7、拓展國際人脈
缺點:
對於被動習性的學生較難適應

⑥ 中國1949年前有沒有高考制度 各大學如何招生

各大學自己出題考試,分別招生

⑦ 關於我國高考制度以及招生辦法

本科是針對專科而言的。一般是指在大學就讀的時間來定的。在 學校就讀的時間在專4--6年後,且受高等屬教育畢業的叫本科,在學校就讀的時間在2--3年後,且受高等教育畢業的叫專科。
各個省市區在高考錄取時,為了滿足不同的學校生源的需要, 在各個省市高考錄取考生時採取提前批(軍校,師范,特殊要求的學校),本科一批(重點批),本科二批(普通本科),本科三批(應用技術本科和民辦高校),專科一批,專科二批等幾個批次招生。
1。一本,是指國家的重點大學,211工程的大學,985工程的大學。
2。二本,是指一般的普通的本科大學。
3。本科一批錄取的院校是國家的重點大學,211工程大學,985工程的大學,或經當地教育部門批准納入一本招生的二本大學。

⑧ 國立台灣大學在大陸的招生制度是什麼對於四川省

大陸學生想赴台求學,共有以下管道:
1.輔仁大學針對沿海六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15所重點高中,有開放實名推薦名額,相當於保送制度.
2.高中生透過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聯會)網站申請台灣私立學校的本科,戶籍需符合沿海六省市,且高考分數線至少在二本以上才有資格報考.
3.持有985院校或台灣教育部所承認國外學校的學士、碩士學歷,可報考台灣的國立、私立學校的碩士班、博士班,需同時符合戶籍在沿海六省市的條件才可報考,與本科一樣透過陸聯會申請
目前戶籍的限制為大陸官方所為,除非台灣的三限六不政策能放寬,如多開放承認211院校的學歷,否則很難開放更多省市給台灣招生.

接著針對你的提問回答:
1.戶籍符合只要參加當年度的高考,無論應屆生還是往屆生都可申請赴台求學,但目前只開放私立大學和外島的國立大學(金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若是國立台灣大學,是無法報考的.
2.只能等台灣教育部開放本島的國立大學本科才有機會申請吧.而且就算有開放,國立台灣大學是台灣第一學府,相信很多專業的分數線與內地的北大、清華、復旦相當.
3.基本條件如上所述.
4.最好的私校,如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今年分數需要重本以上.

四川的學生只能等大陸官方開放才能申請赴台求學.

⑨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一、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介紹

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可以說是統一性和靈活多樣性並存的考試制度。日本也有全國統一的學力考試制度,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簡稱中心考試)制度。

多樣化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1、一般入試

大學本科畢業或預畢業的同學都可以報考,通常實施外語和專業科目的筆試、文件審查和面試。根據大學院及申請專業的不同,考試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此入試也適用於留學生,一是有的大學或志望專業沒有留學生入試制度,就要走這個一般入試;二是留學生入試時間過來,也可以走這個制度。

2、社會人入試

以大學畢業生為對象的考試,與一般入學考試相比,考試科目少,沒有筆試,考試學習負擔比較輕。對於一邊工作一邊進行考試學習的社會人來說,考試准備變得輕鬆了,但是很多大學院都規定了參加社會人入學考試的資格證。

一般來說,社會人入學考試要進行外語考試和面試。根據大學院的不同,也有免除外語,只通過面試就能報考的地方。雖說是不考試,但是在社會人入學考試中,「研究計劃書」特別重要。工作單位所屬長的推薦書等也是必要的。

3、AO入試

AO入試很多都是在學部中,但大學院也慢慢的都增加了這一考試制度,大學在讀和預畢業的都可以申請,選拔方法大多是根據文件審查和面試,文書就是基本的語言成績,專業成績等,這些一定要好才有機會,還有最重要的研究計劃書,面試也是針對研究計劃書來。

4、推薦入試

通常,能夠利用推薦入學考試的,是以內部升學為目標的本科生。為了取得考試資格,很多時候都要求有「一定以上的成績」,但是考試內容也有所減少。也有在校外實施推薦入學考試的大學院,也有實施以社會人士為對象的推薦入學考試的大學院。

5、留學生入試

它是針對外國留學生入試的制度,在申請某個大學某個研究科的時候,一定要查好是否有留學生制度,留學生入試先是出願進行書類選考,再就是考試,一般都是筆試+面試的形式,文科的研究計劃書特別重要,理科筆試的專業題特別重要。

6、非大學本科畢業的入試

一般入學大學院的學生都需要滿足16年的教育學歷,但是如果和4年制大學畢業生有同等以上的學力,那麼短大、高專、專修學校的畢業生等也可以報考大學院。

二、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演變

日本的大學考試是明治(1868年)以後,從歐洲引進大學制度時開始的。當時,歐洲已經採取中學畢業資格考試的制度,具有高中畢業資格的人自然升入大學。那時,日本尚未普及義務教育,大學直接從對口的高中學校招生。

1963年,日本文部省成立專門研究機構,實行大學入學統一考試。1975年,日本文部省又提出了國立大學進行全國統一考試的方案,並於1979年建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開始進行名為「共通第一次學力考試」的統考。

80年代中、後期,文部省認識到學生把報考名牌大學作為上學的動機,考試成績分為三六九等,使學校以高考為目標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部,這樣的教育是不能適應未來國際社會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1990年起,實行大學入試中心考試,改進了考試科目和命題。更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命題也由原「以檢查學生掌握多少學科知識」改為「以測量學生在高中階段所獲得的基礎知識和進一步學習的能力和適應性」作為考試目標。

1994年度起,高中按年級逐年實施新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教學大綱),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自己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能夠與他人溝通、協調的能力;也同步調整「大學入學中心考試」的內容,到1996年,完全據此命題考試。

日本近期的改革趨勢是:大學新生選拔方式將實行復數化制度,10%的新生通過推薦入學,10%招生計劃留給離開高中4年以上的社會考生,其餘80%新生通過考試入學。

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演變是與中學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配套進行的。在保持日本社會所能接受的以統一考試為主要入學方法的基礎上,從選拔方式,包括高中校內評價方式到考試科目、考試內容以及命題標准多方面進行改進,以改善大學與中學教育的銜接問題,促進中等教育的改革。

三、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對我國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在探索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和高校輸送全面發展的人才。以滿足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和經濟形式的需要,迎接21世紀的挑戰。而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對我國而言具有借鑒的價值。

中國在進行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時應重視考慮中國的國情,不能因噎廢食,為改革而改革。堅定走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道路,嚴格把住招生入學的質量關,應是我們現階段在進行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時應遵循的原則。

在此原則之上,實行考試機會的復數化,選拔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尺度的多元化等是有利於我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合理化的。

⑩ 中國高考制度開始於什麼時候

1905年。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我國現代高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台。

1936年,全國已經有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10月21日,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分為文史與理工兩科,文史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史地(歷史和地理),理工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物理和化學),報考外語專業的要加試外語。

1981年,英語列入考試科目,以30%成績計入總分或者參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學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高考填報時可以自由選擇,一般選擇為英語)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10)大學招生制度擴展閱讀:

高考改革

從分科到招生變革

從1977年到2014年,國家高考歷經多次改革。

1972年到1976年,大學採取「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復審」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7年:9月,教育部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統考、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決定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迎來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報考總人數達到1160萬人。來自河南延津縣的劉震雲,就是在1978年以河南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了北京大學。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油田、礦區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後來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1994年:高考實行了「3+2」的方案,考生必須考語文、數學、英語,理科加考物理、化學;文科加考政治、歷史。同時在招生方面實行了國家計劃招生、用人單位委託招生、招少數自費生三種招生辦法。

熱點內容
2018qs美國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19 14:49:53 瀏覽:666
沈陽大學老師暑假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19 14:48:15 瀏覽:332
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 發布:2025-05-19 14:46:51 瀏覽:518
競賽大學生 發布:2025-05-19 14:16:37 瀏覽:884
四川大學研究生導師查詢 發布:2025-05-19 14:04:53 瀏覽:801
太原理工大學強彥老師 發布:2025-05-19 14:01:51 瀏覽:62
大學教授高聘 發布:2025-05-19 14:01:23 瀏覽:288
工程管理武漢大學考研科目 發布:2025-05-19 14:01:22 瀏覽:184
中國專業類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19 13:43:56 瀏覽:622
大學宿舍該定時關燈 發布:2025-05-19 13:42:33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