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排名一覽表
Ⅰ 中國大學十大排名
一、北京大學:抄被國內襲外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北大,一直在國際上做中國大學的代表。
二、清華大學:清華僅次於北大。清華出國多為研究生出國。但其出國以工科大學為主。
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人效應使得中科大在海外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華爾街的高級白領都是中科大「製造」的,網大老闆算其中之一。
四、復旦大學:八十年代,復旦的生物、物理、計算機專 業的學生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口碑。近年來,復旦文科學生也緊隨其後,在海外創下了一定的知名度。
五、南京大學:南大是近年來國內高教界崛起的新貴。
六、浙江大學:老浙大在海外的人氣一直很旺,校友團結是有目共睹。
七、南開大學:由於有周恩來總理這樣的校友,此外,南開的化學系在國外教育界也很有地位。
八、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從民國時代就有留洋的傳統,因此在海外的聲譽一直很不錯。
九、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大出國的學生不少,華中科大學生因學風扎實、刻苦勤奮而被多數海外學校所認可。
十、天津大學:其先輩「北洋大學」,但還是能夠在十強中佔有一席之地。天津大學的化工系和土木系在國外高教界有一定名氣。
Ⅱ 中國大學排名榜都是怎麼排的
是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從未組織過大學排行榜的活動。所以,中國大學排名榜沒依據。
人民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大學排行榜是一些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從未組織過大學排行榜的活動,也不支持搞大學排行榜,不贊成對高校進行簡單的綜合排名,更要堅決反對排名機構對高校的拉贊助行為。教育部之所以要與形形色色排行榜撇清關系,說白了,還是因為諸多排行榜在「公信力」上給人留出了太多的想像空間。
有業內人士釋疑,國外為製作大學排行榜收集的數據,一靠學校授權,二靠具有公信力的數據公司提供,很少惹出做假的質疑。而我國製作的不少排行榜,由於信息公開程度不夠,公眾很難獲知學校辦學的實情,有的排行榜製作機構甚至搞權錢交易,在數據上把某些大學的名次「做」上去。難怪,老牌的南京師范大學在兩份不同的榜單中,排名竟相差了20多位。而在稍早前,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都公開向社會披露,曾有大學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來索要「贊助」,均遭到他們的拒絕。
(2)中國大學排名一覽表擴展閱讀:
中國大學排名榜背景:
每年一二月份會是中國大學排行榜出籠的高峰期。這是因為以往的高校自主招生都是在春節前後要搞定的,更激烈的招生攻勢也將緊隨其後。拿著排名考大學,一如騎驢看唱本、照葫蘆畫瓢。過多過爛過於「精確算計」的大學排行榜,彷彿已經變成一些街頭商販手中的「公平秤」,令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Ⅲ 中國各個大學排名
2019高考只剩下最後51天,就在前天高考時間具體安排已公布。考生沖刺期間除了重點把握復習效果外,還需關注自身目標大學的相關信息。近日,小編了解到校友會2019中國各城市最好大學排行榜已出爐。聽到這里,考生心裡一定在想:「不知我的目標大學排名第幾呢?」大學排名體現了該校的綜合實力,這也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的考慮因素之一,因此對於中國大學排名方面,考生及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著。今天小編就在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2019年中國各城市最好大學排行榜的那些事兒!
2019中國各城市百強大學排名
看到上面的校友會2019中國各城市百強大學排名表,我們可以了解到:北京市共有18所大學入圍全國百強。全國排名第一的大學,就要屬名聲響當當的北京大學;第二也就是清華大學。這兩所大學是無數高考學子的夢想啊!上海市入圍全國百強的大學佔了9所,其中復旦大學排名全國第四。最後我們來說說廣州市大學,共有5所入圍全國百強,中山大學在全國排名第十。
校園會2019中國各城市百強民辦大學排名
從校園會公布的2019中國各城市百強民辦大學排名來看:武漢市入圍百強民辦大學共有15所,其中武昌首義學院全國排名第一,文華學院排名第二。均屬於中國頂尖民辦大學。廣州市共有3所民辦大學入圍全國百強,也就是眾多人熟悉的廣州商學院、廣州白雲學院以及廣東培正學院。廣州商學院屬於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廣州白雲學院級廣東培正學院均屬於區域一流民辦大學。
2019年中國各城市百強獨立學院排名表
看到上面校園會2019中國各城市百強獨立學院排名表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廣州市獨立學院入圍全國百強共有9所,其中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排名第七,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及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排名分別是第八和十六。昆明市的雲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在全國排名第二,屬於中國頂尖獨立學院。
最後,小編在這溫馨提示大家:六月高考結束後,對於志願填報考生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記得根據實際成績,選擇合適自己的大學,提前對目標大學做好資料收集,最後50多天里專注自己的最終方向,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
Ⅳ 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列表
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列表:
1、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3、復旦大學
4、浙江大學
5、南京大學
6、上海交通大學
7、華中科技大學
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中國人民大學
10、天津大學
10、武漢大學
12、南開大學
13、山東大學
14、中山大學
15、西安交通大學
16、哈爾濱工業大學
17、東南大學
18、四川大學
19、吉林大學
20、同濟大學
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2、北京師范大學
23、廈門大學
24、西北工業大學
25、中南大學
26、東北大學
27、大連理工大學
27、湖南大學
29、華南理工大學
30、北京理工大學
31、蘭州大學
32、華東師范大學
33、中國農業大學
34、電子科技大學
35、重慶大學
36、華中農業大學
37、河海大學
38、南京農業大學
39、華中師范大學
40、鄭州大學
41、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1、中國海洋大學
43、北京科技大學
43、南京理工大學
45、北京交通大學
46、華東理工大學
47、北京郵電大學
48、合肥工業大學
49、南昌大學
50、北京協和醫學院
50、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51、武漢理工大學
52、西南交通大學
53、暨南大學
54、西南大學
5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56、東華大學
57、西北大學
58、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9、蘇州大學
60、北京化工大學
60、中國政法大學
61、昆明理工大學
62、南京師范大學
63、上海財經大學
64、湖南師范大學
65、中國傳媒大學
65、上海大學
65、雲南大學
67、哈爾濱工程大學
68、福州大學
69、河南大學
70、華南農業大學
71、北京工業大學
71、東北師范大學
73、華南師范大學
7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75、寧波大學
76、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76、燕山大學
78、太原理工大學
79、上海理工大學
80、首都師范大學
80、陝西師范大學
80、中國礦業大學
80、江南大學
84、浙江工業大學
85、北京中醫葯大學
85、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86、浙江師范大學
87、河北大學
88、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89、揚州大學
90、北京外國語大學
90、江蘇大學
91、遼寧大學
9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93、中央民族大學
94、山西大學
94、南京工業大學
95、南方醫科大學
96、齊魯工業大學
97、廣東工業大學
98、河南科技大學
99、山東師范大學
100、河北工業大學
100、成都理工大學
100、武漢科技大學
Ⅳ 中國大學排名表
1、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確定學習蘇聯先進教育制度的大學(2所),哈爾濱工業大學(1920年5月創建,理工科為主),中國人民大學(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為主)為了適應國家建設需要,「接受蘇聯的先進經驗,並聘請蘇聯教授,有步驟、有計劃第培養新國家的建設幹部。」 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學校制度、學校的教學大綱都是學習蘇聯的,而且是用俄語進行教學的,同時還聘請了蘇聯專家來中國講學,辦講習班。 2、1954年12月,教育部在《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指定以下6所學校為首批全國性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 3、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為第二批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西安通大學。 4、現在中國大學前十排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Ⅵ 中國大學985211排名榜
【2017年全國985大學排名】
全國共有39所985大學,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清華大學,排名第三的是復旦大學,以下是全國所有985大學排名。
1、北京大學——綜合
2、清華大學——理工
3、復旦大學——綜合
4、武漢大學——綜合
5、浙江大學——綜合
6、中國人民大學——綜合
7、上海交通大學——綜合
8、南京大學——綜合
9、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理工
10、中山大學——綜合
11、吉林大學——綜合
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工
13、華中科技大學——理工
14、四川大學——綜合
15、北京師范大學——師范
16、南開大學——綜合
17、西安交通大學——理工
18、中南大學——綜合
19、同濟大學——理工
20、天津大學——綜合
21、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工
22、山東大學——綜合
23、廈門大學——綜合
24、東南大學——綜合
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工
26、東北大學——綜合
27、重慶大學——綜合
28、華東師范大學——師范
29、大連理工大學——理工
30、北京理工大學——理工
31、華南理工大學——理工
32、中國農業大學——農林
33、湖南大學——綜合
34、西北工業大學——理工
35、蘭州大學——綜合
36、電子科技大學——理工
37、中國海洋大學——綜合
3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林
39、中央民族大學——民族
Ⅶ 國內大學排名一覽表
以2019年985和211排名為: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7)中國大學排名一覽表擴展閱讀
QS全球教育集團2020年3月3日在倫敦發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1368所高校。
中國大學持續進步——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中國大陸84所,中國香港9所,中國台灣23所,中國澳門2所),188個學科進入全球50強。
其中,中國大陸100個,中國香港76個,中國台灣11個,中國澳門1個。中國大學世界50強大學的數量連續五年提高,這種情況在排名史上還是首次出現。中國在學科排名前十和前二十中的數量也在增加。
Ⅷ 中國大學排名怎麼排的
實現在很多機構對大學都進行排名,由於他們評價體系不一樣,所以排名的名次就有所不同。現在我國對大學排名一般有四種,分別是校友會排名,軟科排名,QS排名,U.S.News排名。不同組織的排名根據不同的評價體系,同一所高校的名次有所不同,現在就以全國高校前十名為准說一下。
第一、校友會排名
校友會排名參照的指標體系有四方面,根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影響多方面考慮,然後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二、軟科排名
軟科排名評價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涵蓋大學辦學水平的多個關鍵指標,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三、QS排名
QS排名參照的指標體系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師生比,教師引用率和國際學生比例六大指數衡量,對我國高校進行排名。
第四、U.S.News排名
U.S.News排名參照體系為畢業率和留校率, 本科學術聲譽,教師資源, 生源質量, 財政資源,畢業率表現,校友捐贈率七個方面,它們分別佔有不同的比例,組成評價體系,從而對全國高校進行排名。
通過以上四種排名,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排名高校的名次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它們比較的體系不同,所以說在這兒我們不必過於看重高校名次。在填報志願時我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在乎什麼排名,能夠培養出人才,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高校都是好大學。上面提到的高校都是不錯的大學,希望你們能進入這些大學深造,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
Ⅸ 全中國所有的大學排名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
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5、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權威!人民日報整理了中國大學最頂尖的學科名單
Ⅹ 中國軟科大學排名
1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總榜)
排名 學校名稱 省市 學校類型 總分
1 清華大學 北京 綜合 852.5
2 北京大學 北京 綜合 746.7
3 浙江大學 浙江 綜合 649.2
4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綜合 625.9
5 南京大學 江蘇 綜合 566.1
6 復旦大學 上海 綜合 556.7
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理工 526.4
8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綜合 497.7
9 武漢大學 湖北 綜合 488.0
10 中山大學 廣東 綜合 457.2
11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綜合 452.5
12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理工 450.2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理工 445.1
14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師范 440.9
15 同濟大學 上海 理工 439.0
16 四川大學 四川 綜合 435.7
17 東南大學 江蘇 綜合 432.7
18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綜合 409.7
19 南開大學 天津 綜合 402.1
20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理工 395.
2軟科東北、西部地區高校排名
排名對象:提取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總榜)中所在省市為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和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大學,包括納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公辦綜合性和單科性大學。地區的劃分方法參照國家統計局對經濟地帶的劃分標准。
東北地區
世人都知道舊上海、老香港的繁華,卻不知道曾經東北地區同樣是國際舞台上一顆閃亮的星。東北經濟起步較早,作為新中國發展的先驅地區,強有力地支撐了全國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近代版圖中極為重要的角色。短短幾十年,東北不僅實現了高度的工業化,還沉澱下了完善的教育資源,「國防七子」中就有2所位於此地。
東北地區首先就是赫赫有名的4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分居榜單的前四位,每所學校的誕生都與國家歷史進程密切關聯,誕生於對工業技術、對人才的迫切需要之時,大批青年師生響應國家的號召,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氣候寒冷的東北地區,紮根奮斗。哈工大有「八百壯士」的精神,「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吉大匯聚了合並前原六校的靈魂精髓;大連理工大學成立於新中國成立前夕,與共和國同歲;東北大學則更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
西部地區
我國西部地區面積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71%,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西部由於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發展速度不及東部地區。雖地緣上不佔優勢,但一直以來西部高校都有著深厚的底蘊,教育實力也不容小覷。
位於第一梯隊的6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和蘭州大學,它們或於民族危難之際誕生,從黃浦江畔西遷至此,西交大在西部高校百強榜上排名第一,成為西部地區的「無冕之王」;或最早經歷改革,川大被譽為「高校體制改革的先鋒」;或成為相關領域優勢強校,西工大獻身國防,書寫了新中國多個「第一」,電子科大合並了多所理工科強校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如今成為國內電子信息領域創新人才的基地;或在當時就有著深厚的學科基礎,重慶大學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成為擁有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或在最艱苦的地方堅守,蘭大創造出化學「一門八院士」、中科院「蘭大軍團」等享譽國內外的「蘭大現象」。
西部地區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