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生排名 » 材料排名大學排名

材料排名大學排名

發布時間: 2021-02-01 16:18:05

1. 材料類專業全國各大學排名

清華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
東北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四川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

2. 材料類大學排名

2007年中國材料類專業排名2007年06月21日 星期四 19:05一、《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7年第1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7中國大學評價》。

清華大學

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1名A++/9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6名A/113。

西安交通大學

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3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7名A/98。

天津大學

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7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

浙江大學

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5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9名A/98。

華中科技大學

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3名A+/9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第2名A++/130

上海交通大學

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2名A++/98。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同時評出了16所2007年中國一流大學,它們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二、「百變金剛」——材料類相關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個理工科結合型的工科專業,由傳統的冶金學同陶瓷工程學、凝聚態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匯集而成。計算機的半導體材料、信息高速公路的光導纖維、高樓大廈的土方木石、火箭導彈的耐高溫材料、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納米材料、核材料……都是材料學的學科範圍。各個院校在該專業的側重點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有較大的差異。

東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於金屬材料,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我國最早的金屬材料學科之一,屬國家級重點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專業和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新型高性能與功能材料專業也是其大有潛力。

浙江大學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以高新技術材料為特色,設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方向、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別隸屬於材料科學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學以新材料與新技術為特色,這是材料學領域最「吃香」的方向。

天津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領域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之一。

北京化工大學的材料學是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盛名不用再說了,相信「中國人都知道」。

吉林大學的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大學的材料學專業圍繞汽車工業領域組織教學。在超塑性與塑性精密加工、汽車用鑄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車關鍵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藝與設備、汽車現代焊接成型與控制、材料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層次上的各種測試、分析、表徵方法研究等方面優勢十分明顯,顯示出汽車城的特色。

材料學在西安交通大學分出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與陶瓷材料工程、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等四個專業方向。

註:材料學要求扎實的物理、化學基礎和專業理論,並且其極高的科技含量決定了本科畢業生還需要進一部深造,並在不斷的實踐過程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3. 材料學大學排名

中國材料學學科的大學排名,最新排名前十名如下:

1 、北京科技大回學

2 、答清華大學

3 、西北工業大學

4 、浙江大學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6、 四川大學

7 、華南理工大學

8 、上海交通大學

9 、天津大學

10、武漢理工大學

4. 中國新材料類專業大學排名

2007年中國材料類專業排名2007年06月21日 星期四 19:05一、《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7年第期刊登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的《2007中國大學評價》。清華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1名A++/9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6名A/113。西安交通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3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7名A/98。天津大學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5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11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0;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第2名A++/7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7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B+/98。浙江大學材料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第5名A+/113;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9名A/98。華中科技大學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3名A+/9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第2名A++/130上海交通大學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Y: 第2名A++/98。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同時評出了16所2007年中國一流大學,它們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二、「百變金剛」——材料類相關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個理工科結合型的工科專業,由傳統的冶金學同陶瓷工程學、凝聚態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匯集而成。計算機的半導體材料、信息高速公路的光導纖維、高樓大廈的土方木石、火箭導彈的耐高溫材料、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納米材料、核材料……都是材料學的學科範圍。各個院校在該專業的側重點和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有較大的差異。 東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於金屬材料,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我國最早的金屬材料學科之一,屬國家級重點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專業和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為國家重點學科,新型高性能與功能材料專業也是其大有潛力。 浙江大學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以高新技術材料為特色,設高性能結構材料設計方向、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別隸屬於材料科學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學以新材料與新技術為特色,這是材料學領域最「吃香」的方向。 天津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領域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院之一。 北京化工大學的材料學是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盛名不用再說了,相信「中國人都知道」。 吉林大學的材料加工工程為國家一級學科。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大學的材料學專業圍繞汽車工業領域組織教學。在超塑性與塑性精密加工、汽車用鑄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車關鍵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藝與設備、汽車現代焊接成型與控制、材料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層次上的各種測試、分析、表徵方法研究等方面優勢十分明顯,顯示出汽車城的特色。 材料學在西安交通大學分出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與陶瓷材料工程、腐蝕與防護及表面工程等四個專業方向。 註:材料學要求扎實的物理、化學基礎和專業理論,並且其極高的科技含量決定了本科畢業生還需要進一部深造,並在不斷的實踐過程豐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 化學材料專業大學排名

一、材料化學專業具體介紹

材料化學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在材料科學與化學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具有開拓型、前瞻性、復合型的高級人才。

材料化學(Material Chemistry)專業一般是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院中的一個專業方向。

二、材料化學專業大學排名榜前十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C9)及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重要成員。是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2、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5、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簡稱山大(SDU),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計劃」,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中國創辦的國立大學,也是中國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

6、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簡稱蘭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大學行列,入選國家「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上海合作組織大學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7、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簡稱「南理工」,位於古都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是一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是「111計劃」、「卓越計劃」、「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入選高校之一。

8、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簡稱「西大」,始建於1902年,由清末光緒皇帝御筆硃批設立,坐落於古都西安,是國家教育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大學,是中國西北地區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

9、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計劃」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10、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主要成員。

6.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哪個大學排名

目前,全國高校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共計179所,在這些高校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排名前五的大學有以下學校,這些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博士授權單位,都具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教學科研具備世界先進水平。
1、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是全國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1997年5月,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6年,學校成為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建設項目試點高校。2014年,學校牽頭的,以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為核心高校的「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功入選國家「2011計劃」。
2、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3、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4、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大學,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學校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系)。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前1%,居全國高校第二;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位,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5、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今,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重點大學。

7. 材料化學大學排名

公布的只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大學排名,如下,供參考
10003
清華大學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10533
中南大學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10699

8.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涉及材料學、工程學和化學等方面的較寬口徑專業。該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應用。



1202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前50大學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A
5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A-
11 10056 天津大學 A-
12 10145 東北大學 A-
13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4 10533 中南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610 四川大學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19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20 10183 吉林大學 B+
21 10216 燕山大學 B+
22 10246 復旦大學 B+
23 10247 同濟大學 B+
24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25 10255 東華大學 B+
26 10280 上海大學 B+
27 10284 南京大學 B+
28 10285 蘇州大學 B+
29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B+
30 10422 山東大學 B+
31 10459 鄭州大學 B+
3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33 10611 重慶大學 B+
34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B+
35 10055 南開大學 B
36 10080 河北工業大學 B
37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38 10286 東南大學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9 江蘇大學 B
42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B
43 10384 廈門大學 B
44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45 10530 湘潭大學 B
46 10532 湖南大學 B
47 10558 中山大學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49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2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寬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熱點內容
統計學研究生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14 23:08:42 瀏覽:881
香港大學管理專業 發布:2025-05-14 23:03:19 瀏覽:921
大學生公寓徵文 發布:2025-05-14 22:58:17 瀏覽:376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作息時間 發布:2025-05-14 22:56:41 瀏覽:131
華政國際經濟法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5-14 22:54:32 瀏覽:170
相城區南京大學附屬 發布:2025-05-14 22:38:34 瀏覽:311
揚州大學專業級差 發布:2025-05-14 22:35:34 瀏覽:300
吉林大學文學院專業 發布:2025-05-14 22:35:24 瀏覽:730
大學生李天暢 發布:2025-05-14 22:33:00 瀏覽:876
安徽理工大學經管院教授聯系方式 發布:2025-05-14 22:25:34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