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有哪些
Ⅰ 中國大學有哪些排名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十大標准: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大學文化;一流的治理制度;一流的生源質量;一流的辦學資源;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學科專業;一流的教學質量;一流的學術水平;一流的社會影響。
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名100強
名次 學校名稱 綜合得分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100 世界一流大學
2 清華大學 97.68 世界一流大學
3 中國科學院大學 86.77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4 復旦大學 82.94 世界一流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82.48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5 浙江大學 82.48 世界一流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82.24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8 南京大學 81.8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9 武漢大學 81.51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0 中山大學 78.70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1 吉林大學 77.84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2 華中科技大學 76.99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3 天津大學 76.1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4 四川大學 76.1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5.78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16 南開大學 75.5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7 北京師范大學 75.55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8 西安交通大學 75.08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19 哈爾濱工業大學 75.0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20 中南大學 74.96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0 山東大學 74.96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2 廈門大學 74.61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3 同濟大學 74.43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4 東南大學 73.99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71.8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6 東北大學 70.65 世界高水平大學
27 西北工業大學 70.62 世界高水平大學
28 華東師范大學 70.59 世界高水平大學
29 北京理工大學 70.52 世界高水平大學
30 華南理工大學 70.49 世界高水平大學
31 大連理工大學 70.43 世界高水平大學
32 湖南大學 69.68 世界高水平大學
33 重慶大學 69.63 世界高水平大學
34 中國農業大學 69.2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5 蘭州大學 68.4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6 華中師范大學 68.2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7 電子科技大學 68.1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38 西南大學 67.6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39 河海大學 67.3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40 武漢理工大學 67.1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1 西南交通大學 67.1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2 北京科技大學 66.8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3 華中農業大學 66.59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4 北京交通大學 66.5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5 西北大學 66.5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6 鄭州大學 66.5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7 南京農業大學 66.4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8 華東理工大學 66.3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49 蘇州大學 66.3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0 南京理工大學 66.28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66.2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2 東北師范大學 66.24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3 南京師范大學 66.0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4 中國海洋大學 66.05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66.0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65.73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65.69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58 北京郵電大學 65.60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59 湖南師范大學 65.59 中國高水平大學
59 上海大學 65.59 中國高水平大學
61 暨南大學 65.48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2 合肥工業大學 65.3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3 哈爾濱工程大學 65.2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4 南昌大學 65.20 中國高水平大學
65 陝西師范大學 65.16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6 華南師范大學 65.14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7 昆明理工大學 65.1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8 東華大學 65.01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6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64.97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0 雲南大學 64.93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1 北京協和醫學院 64.89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2 上海財經大學 64.8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3 福州大學 64.84 中國高水平大學
74 中國礦業大學 64.83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4 中國政法大學 64.83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6 江南大學 64.60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7 北京化工大學 64.57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78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64.56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79 華南農業大學 64.5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0 燕山大學 64.45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81 河南大學 64.43 中國高水平大學
82 寧波大學 64.42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首都師范大學 64.41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福建師范大學 64.41 中國高水平大學
85 浙江工業大學 64.39 中國高水平大學
86 深圳大學 64.37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浙江師范大學 64.36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江蘇大學 64.35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廣西大學 64.3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9 上海理工大學 64.3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1 長安大學 64.33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64.27 中國高水平大學
92 北京工業大學 64.27 中國高水平大學
94 揚州大學 64.25 中國高水平大學
9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64.22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96 天津師范大學 64.21 中國高水平大學
97 山西大學 64.20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齊魯工業大學 64.18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中央民族大學 64.18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100 太原理工大學 64.15 中國高水平大學
北京大學介紹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並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
Ⅱ 中國都有什麼大學排名
主要有校友會排名,其他的有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和上海交大組織的軟科排名版。其他國家對中國大學進行排權名的還有QS,USnew。
當然報考院校或者評判一個院校不能只看排名,也要著重考慮專業方面的因素。
希望採納,謝謝。
Ⅲ 北京市有哪些大學排名
北京市有哪些大學排名比較靠前的有清華,北大,北師,郵電。這些大學都是在全國比較靠前排名的。
Ⅳ 出名的大學有哪些排名
你好,對於出名的大學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清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之類的
Ⅳ 中國排名前幾名的大學有哪些
1、清華大學
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
4、上海交通大學
5、南京大學
6、復旦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華中科技大學
9、武漢大學
10、西安交通大學
11、吉林大學
12、中山大學
13、四川大學
14、哈爾濱工業大學
15、山東大學
16、南開大學
17、天津大學
18、北京師范大學
19、中南大學
20、東南大學
Ⅵ 中國有哪些大學排名
2006全國大學排名100強
排名
校 名
分省排名
學校類型
學校參考類型
1 清華大學 京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學 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學 浙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學 滬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5 復旦大學 滬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學 蘇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7 華中科技大學 鄂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8 武漢大學 鄂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學 吉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學 粵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學 川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學 陝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皖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14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5 山東大學 魯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學 津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17 南開大學 津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學 湘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2型
19 北京師范大學 京 3 師范 文理類 研究1型
20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京 4 醫葯 醫學類 研究1型
21 廈門大學 閩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22 東南大學 蘇 2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84 京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4 中國人民大學 京 6 綜合 文科類 研究2型
25 華南理工大學 粵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26 同濟大學 滬 3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7 大連理工大學 遼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8 西北工業大學 陝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9 重慶大學 渝 1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30 中國農業大學 京 7 農林 理科類 研究1型
31 東北大學 遼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2 華東師范大學 滬 4 師范 文理類 研究2型
33 蘭州大學 甘 1 綜合 理學類 研究2型
34 中國地質大學 鄂 3 理工 理科類 研究2型
35 北京理工大學 京 8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6 華東理工大學 滬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37 中國石油大學 京 9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38 蘇州大學 蘇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39 鄭州大學 豫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40 湖南大學 湘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型
41 中國礦業大學 蘇 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42 武漢理工大學 鄂 4 理工 文理類 研教型
43 北京科技大學 京 10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蘇 5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45 南京農業大學 蘇 6 農林 理科類 研教型
4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47 西北大學 陝 4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48 暨南大學 粵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49 電子科技大學 川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50 南京理工大學 蘇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51 西南大學 渝 2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5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 5 農林 理科類 研教型
53 南京師范大學 蘇 8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54 上海大學 滬 6 綜合 文理類 研教型
55 西南交通大學 川 3 理工 文理類 研教型
56 華中農業大學 鄂 5 農林 理科類 研教型
57 華中師范大學 鄂 6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58 東北師范大學 吉 2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59 中國海洋大學 魯 2 綜合 理科類 研教型
60 揚州大學 蘇 9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61 華南師范大學 粵 4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62 華南農業大學 粵 5 農林 理科類 研教型
63 首都醫科大學 京 11 醫葯 醫學類 研教型
64 山西大學 晉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65 湖南師范大學 湘 3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66 北京化工大學 京 1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67 中國醫科大學 遼 3 醫葯 醫學類 研教型
68 南昌大學 贛 1 綜合 文理類 教研型
69 河海大學 蘇 10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0 北京交通大學 京 1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1 陝西師范大學 陝 6 師范 綜合類 研教型
72 雲南大學 滇 1 綜合 文理類 研教型
73 福建農林大學 閩 2 農林 農學類 研教型
74 北京工業大學 京 1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5 南京工業大學 蘇 11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6 山東農業大學 魯 3 農林 農學類 研教型
77 東華大學 滬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8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79 福州大學 閩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8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鄂 7 財經 文科類 研教型
81 河北大學 冀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82 燕山大學 冀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83 江蘇大學 蘇 12 綜合 工學類 研教型
84 上海財經大學 滬 8 財經 文科類 研教型
85 北京郵電大學 京 15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86 合肥工業大學 皖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87 河南大學 豫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型
88 貴州大學 黔 1 綜合 理科類 教研型
89 太原理工大學 晉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90 湘潭大學 湘 4 綜合 綜合類 研教型
91 浙江工業大學 浙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92 青島大學 魯 4 綜合 綜合類 教研型
93 成都理工大學 川 4 理工 綜合類 教研型
94 江南大學 蘇 13 綜合 工學類 研教型
95 昆明理工大學 滇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96 中國葯科大學 蘇 14 醫葯 醫學類 研教型
97 山東師范大學 魯 5 師范 文理類 研教型
98 北京林業大學 京 16 林業 理科類 研教型
99 河北工業大學 冀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100 華北電力大學 冀 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型
Ⅶ 中國著名大學排名前十有哪些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
Ⅷ 中國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學有哪些
中國排名前十名的名牌大學:
1.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49年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華大學」。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1;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25;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64;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第30
2.北京大學 :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2;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38;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65;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第27
3.浙江大學: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老校長的帶領下,崛起為民國最高學府之一,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迎來了浙大百年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9;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87;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
4.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5;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40;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
5.上海交通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緒22年)由清政府創立、盛宣懷督辦的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數個發端之一。南洋公學數易其名,經商部高等實業學堂、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大學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堂多個階段,於1921年改組為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工學、商學、醫學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影響力。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8;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62;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
6.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大1958年創辦於北京,1970年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該校有中國「科技英才的搖籃」之稱,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聲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曾稱贊其為「世界一流大學」。
7.南京大學:前身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2018QS中國大學排行榜:第12;2018QS世界大學排名:第114;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2018泰晤士Times世界大學排名:未進入Top100
8.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於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
9.哈爾濱工業大學溯源於1920年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建校初衷為培養鐵路工程技術人才;而後歷經「中俄工業大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等多個階段,學校在1938年1月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沿用至今。
10.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Ⅸ 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有哪些
這些排行榜全是民間組織組織的,教育部官方從未發布過此類排名。
1、第一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2、第二檔: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
3、第三檔: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註:每檔內各大學排名不分先後。)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
(9)大學排名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入大學的途徑
1、參加普通高考,按分錄取
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高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或相關省市自主命題,是我國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選拔方式。
除保送生、體育單招等極為特殊的升學路徑外,參加高考是本文所述其他各種升學途徑的前提和基礎。各省市高考政策以各地公布的為准。
2、綜合評價錄取
綜合評價錄取目前在部分高校試行,並逐年擴大范圍。是指在錄取新生時,高校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成績、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內容,對考生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綜合評價的成績由三部分構成: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另外還有參考考生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通常高考成績佔60%,面試佔30%,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佔10%)
3、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備戰自主招生考試,一般有四關要過,即報名、初審、高考、筆試及面試(部分高校無筆試)。
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般需要是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在一定領域具有學科特長,在各類比賽及競賽中獲得獎勵的考生以及高中階段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有突出表現並獲得獎勵的考生,具體條件以相關院校自主招生簡章公布為准。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自主招生收到越來越多的中學老師、家長及考生的重視,2018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達83.7萬人次。
4、保送生
保送生無需參加高考,經學校推薦,即可進入大學就讀。
不同類型的保送生政策略有區別,保送生也需要參加測試,高校會對擬錄取的保送生進行文化測試及相關考核,以保證保送生生源質量。
註:保送生具體政策以當年為准。